语文教案7篇[推荐]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区别同音字、形音字,抄写词语,搭配词语,巩固学过的生字新词语。
2、读背中外名言警句,了解大概意思。
3、阅读短文。
4、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各种行业缺一不可。
教学重点:
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读懂短文,展开想像,续编《炮手》。
课时划分: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积累运用”“开卷有益”。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特点。
3、指名口头组词。
4、引导学生记字形。
二抄一抄。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说说这些词语在抄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学生抄写词语。
4、指名读一读。
三、读一读,填上合适的词语
1、学生完成练习。
2、集体反馈。(分享快乐,服从分配,瞄准房屋,忍受痛苦,浇灌禾苗,播种希望。)
3、读一读。
四、读一读,背一背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小结,点明这些句子所表达的主题:奉献。
五、阅读《邮箱里的花束》
1、学生自由读课文。
(1)准确、通顺地朗读短文。
(2)思考: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出示部分词语,检查大家的认读情况。
娜塔娅偏僻婶婶大街郊外皱纹
3、指名反馈: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娜塔娅经常帮助邮递员分发邮件。一个星期天,女教师什么也没有,为了不让女教师失望,她到郊外采了一束野花放在女教师的信箱里。)
讨论:女教师没有信件,娜塔娅为什么要采一束鲜花放在女教师的信箱里?(娜塔娅知道每次收到信件,女教师都会很高兴。如果今天女教师没有收到信件,女教师会伤心难过,为了让女教师不伤心,能收获快乐,所以娜塔娅采了一束鲜花放在女教师的信箱里。)
4、教师:从小姑娘的身上,你们得到什么启发?(处处为别人着想)
5、教师小结:是呀,只是一束鲜花就使女教师收获了快乐,娜塔娅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她时刻为别人着想,真是一个好孩子。
六、课时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复习了学过的生字新词,还认识了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时刻为别人着想的好姑娘——娜塔娅。希望同学们能像她一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时刻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带去快乐。
七、作业布置
1、积累本课的词语以及名言警句。
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邮箱里的花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采访了解各种行业的特点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知道各行业缺一不可,树立为国家、社会服务,奉献的志向。
教具准备
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设计采访提纲
1、教师:同学们,你们对爸爸、妈妈以及身边人的工作了解有多少呢?
2、学生自由反映情况。
3、教师揭示本次活动的目的: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以及多社会的贡献。
4、出示课文中的调查表,引导学生设计好采访提纲。
二、指导采访,引导学生组织好采访语言
三、学生课后完成采访内容,填写调查表
四、反馈调查情况
五、自由说说自己在这次调查活动中明白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写一份调查后感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续读《炮手》,开展爱心小组行动。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具准备:
“苍白”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知道续编《炮手》
1、读课文《炮手》。
2、引导学生找出表现炮手感情变化的词句。
3、指名反馈,教师出示体现炮手感情变化的词语:惨白等。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体会炮手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5、引导学生想象,炮手回到家乡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反馈,拓宽思路)
6、指导续写。
(1)大胆地想象。
(2)注意炮手的特点和性格与原文一致。
(3)注意想象的合理性。
二、爱心小组行动
1、读题目,明确要求。
2、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低年级的同学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的?
3、小组讨论,制定方案:怎样帮助低年级的小朋友。
4、交流各小组制定的计划。
5、教师动员学生将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并从中体验助人的快乐。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思路]
本文的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深爱。《纸船》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诗人以纸船为题,赋予纸船以特别的含义,寄托了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我们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怎样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呢?
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母爱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颂扬过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两首诗:中国女作家冰心的《纸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金色花》。
二、出示目标
1、把握诗文基调,表情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2、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知识积累
以下知识主要让学生在预习中作好积累笔记,课堂上教师以检阅的方式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1、字词积累
大家预习了吗?看看这些字词你解决了没有?
字:嗅 摩 衍 匿 祷
词:匿笑 祷告
读一读,讲一讲。
2、作家作品知识积累:
关于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四、《纸船》教学
整体感知
1、《纸船》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默读这首诗,体会一下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
(学生体会:哀愁、深情)
2、离家远了,你有过想家的感觉吗?女诗人冰心把这种思念亲人的哀愁用一只只纸船诠释到了极致。谁来试一下,把这种哀愁的语气读出来?
(师指导学生朗读,尤其强调停顿和语调,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明停顿之处)
3、学生初步感知之后,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喜欢这首散文诗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37——140页对《繁星》、《春水》的指导阅读,教学生懂得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可以有多种观点的,学习独立鉴赏、评价作品。)
合作探究
学生品读这首诗,通过自主思考,然后合作探讨,师生交流对话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
1、诗人叠纸船时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的心情)
2、你觉得纸船回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吗?为什么作者要借纸船来抒情?
(“我要他到的地方”是母亲的身边,纸船当然到不了,作者明知道到不了还要不停地叠是要以此寄托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抒情是要借助一定的形象的。)
3、你觉得这首诗中哪几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找到“诗眼”所在,体会诗人的精妙构思)
师生在交流探讨中理解诗人的感情,学习对诗歌的品味鉴赏。
生活链接
母亲的爱滋润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子女对母亲的爱又何尝不是动人心弦?以小组为单位,以“母子或母女之爱”为主题,搜集感人的文章,感人的歌曲,感人的诗言,在读书笔记上办一个专题材料库,看看哪个小组搜集得最多,材料最丰富。
《金色花》教学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教师的范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方法处理不同)。
重点体会: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读出妈妈的惊喜、嗔怪)
“我不告诉你,妈妈。”(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
“孩子,你在哪里呀?”(读出妈妈的着急、关爱)
3、学生读过之后,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觉得这首散文诗写得怎样?(学生只要能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一定要是自己的)
合作学习
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沐浴着母爱)“我”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请同学们品读这首散文诗,思考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2、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3、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研读课文,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理解作者。可以简介泰戈尔的作品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爱的内涵——最高尚、最纯洁的神圣之爱。
交流探究
师生研读课文,共同探究以下问题:
1、假如你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象妈妈脸上的表情吗?
2、孩子为妈妈做了那么多好事,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
3、母爱就在我们身边。泰戈尔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学习了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实际谈感受。师生交流互动,在探究中发展提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中肯评价和热情鼓励。
创造性学习
请你模仿《金色花》的感情基调,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为题,学写一首散文诗。
作业
1、背诵两首诗,准备背诵比赛。
2、课后阅读《飞鸟集》、《繁星》、《春水》。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了解白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感受白鲸的特点。
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鲸”字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看,认识这种动物吗?(出示课件:鲸的图片)老师板书“鲸”,并强调学生观察老师的板书,强调它是后鼻韵,纠正读音。
2、你了解鲸这种动物吗?给我们介绍介绍它吧。
3、学生自由展示搜集的资料。
4、过渡:今天,我们一道走近鲸这个大家族中的白鲸,仔细地观察观察它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通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画出段落,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2、同桌交流初读收获。
3、汇报交流。
(1)生字、新词认读,小组接龙读课文。重点抽查:吱、嘶。
(2)说说课文围绕白鲸介绍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段,引导自读自悟。
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至四段。
1)自读二至四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学习,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读课文,看批注,说体会,学批注。
(3)检查学习第二段。
读读课文,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学生朗读课文,说自己的体会。引导读批注,学批注。体会拟人化手法的好处,以及省略号表示的意思。补充想象白鲸还可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在读书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能够聆听白鲸的歌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齐读课文,质疑。一边读,一边想:你对白鲸的口技表演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探索白鲸发出叫声的目的,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朗读课文。将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一边读,一边想象白鲸展示口技的场面。
4)检查学习第三段。
自由读第三段,为白鲸的这一项表演取个名字。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讨论自己所取的名字的理由,帮助理解课文,指导读好课文。(身材秀、杂技表演,玩具总动员……)
引读、对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白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或者白鲸有怎样的性格。
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5)检查学习第四段。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理解“焕然一新”,并结合搜集的资料,体会白鲸爱干净的特点。
指导朗读。
二、品读全文,体会写法
整体感知,品读全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动物,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
三、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请你也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动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
12 白鲸 夏季旅行家(洄游)总
声音变化多端,“口技”专家
嬉耍游戏,优雅聪明
擦身蜕皮,极爱干净分
(抓特点表喜爱之情)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识记10个生字,理解“神往、绮丽、降临”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让学生知晓日内瓦既是旅游胜地,又是重要的外交舞台。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品读相关的词句。
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用找近义词的方法尝试理解词语:“神往、绮丽、降临”。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日内瓦的绮丽风光、和谐之美,同时让学生能够品味、积累相关的词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谈话引入,欣赏风光。
2、你觉得这是一座怎么样的城市?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3、理解“神往”的.意思。
4、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内预习:
预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完成填空题:
日内瓦在瑞士的四南部,碧水青山,风光绮丽,是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
2、反馈预习情况。
读准生字。
读准“讷”“绮”;找近义词理解:“绮丽”;正确书写“卵”;。
三、研读课文,深入学习。
(一)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课文哪一小节写了日内瓦是世界旅游胜地呢?
2、指名分句读课文第二小节,其他同学圈出所写景点。
3、哪个景点最吸引你?请你读读文中描写这个景点的语句,并说说原因。
交流:
(1)湖的形状略像一弯新月,水色湛蓝,犹如翡翠铺成。
指名读。
理解“略像”:形状有点像一弯新月,可又不是特别像,“略”字用得准确。
学习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句子。
(2)湖的南岸,高耸的雪峰上,白雪皑皑。
理解“高耸”:山高而直;“白雪皑皑”:雪十分洁白的样子
指导感情朗读句子。
(3)沿湖公园密布,一幢幢造型奇特的别墅掩映其间。
联系上下文理解“密布”:说明公园多;看图片联系上下文理解“掩映”:沿湖一片绿色,公园密布,在绿色的缝隙间能看到造型奇特的别墅,它们相互衬托,相互遮掩,这便是“掩映”。
指导感情朗读句子。
(4)湖中有一座高达130米的人工喷泉,群群白鸽在湖畔漫步,天鹅、海鸥、野鸭在湖中追逐嬉戏。
联系实际了解“130米”的高度。
指导感情朗读句子。
4、师生合作朗读。
5、日内瓦吸引人的并不光是它那碧水青山、风光绮丽的景色,还因为在那儿,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和平的幸福,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这种和谐的美?
(二)学习课文第三节。
1、为什么日内瓦是重要的外交舞台呢?同桌读课文第三小节,完成练习。
(出示句式:因为——,所以日内瓦是一个重要的外交舞台。)
2、用“日内瓦是一个重要的外交舞台,是因为——”的句式练习说话。
四、总结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学习小说通过语言行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4、体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2)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教学时间
二课时
预习内容
1、解决生字生词
2、自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3、搜集与社戏内容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童年的生活是天真烂漫、多姿多彩的。提起童年,我们总会有无尽的回忆和向往。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不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充满怀恋,对他在农村的一段生活也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社戏》这篇小说,相信你对文中的乐趣也会感同身受。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归省
行家
惮
絮叨
怠慢
凫水
家眷
皎洁
撺摄
凫水
潺
歌吹
蕴藻
楫
漂渺
纠葛
三、整体感悟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小说脉络,把握小说内容。
2.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画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语句,并大声朗读。
提示:
小说描写我幼时的'一段乡间生活,主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小说由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13节)写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参与人物。
第二部分(第4-30节)写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一层(第49节)写看社戏前的波折。
第二层(第1013节)写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三层(第14-ZI节)写在赵庄看社戏。
第四层(第22-30节)写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第三部分(第五节到完)写看社戏后的余波。
四、分析研讨: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
A写了我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C.
看社戏前的波折;D.夜航去看社戏途中;E.去赵庄看社戏;F.看社戏
后归航偷豆;G.六一公公送豆。
(2)详写的是:C
D
E
F
(3)略写的是:A
B
G
教师小结:
本文作者围绕看社戏,浓墨重彩地铺写看社戏前的波折,去看戏途
语文教案 篇6
课本分两节。第一节描述了春天的特征,内容浅显,用来再现春天特征的景物,为学生所熟知。教学这类儿童诗往往有两种不恰当的处理方法。一种是易化之。教师以为没有什么讲头、练头,领学生读读、背背算是完事;一种是难化之。不从诗本身的内容出发,不从教学的要求出发,不从低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兜了许多圈,硬塞进许多东西,大讲特讲,结果并未抓到根本,收到实效。邵老师教学儿童诗往往独具匠心,本教学片断,即表现出实与活的特色。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春、吹、绿、桃”,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正确书写。
2、理解“春风、桃花”,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3、初步感受春天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话:你知道一年有哪四季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激情:冬去春回,春风吹得大地逐渐变暖,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播种的季节,我们来听一听春姑娘的声音。
二、听朗读录音,初步感受课文:
1、投影出示欣赏:看着春天的.画面,听着音乐,你有什么感受吗?句式说话:“我看到了。”
2、是啊,春风一吹,大自然的确变了,揭示课题:春风吹
(1).拼读音节:chun春chui 吹(读准翘舌音)
(2).识记字形,请小老师说说识记的方法。
读课题:你能读出“柔缓”的语气吗?
三、朗读理解第一节:
投影出示:春风一吹,植物有什么变化?
结合画面,自学第一节,要求:
框出生字,读准字音,自己识记字形。
读读句子,想想句子写了什么。
指导学习生字:
练习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春风一吹,景色怎么样?用美丽的语调读一读。
师生对读:
师:春风吹,春风吹——
生: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
尝试背诵:看投影指图朗诵;集体有感情地朗诵。
四、小结:
春天到了,植物还有哪些变化?
春风吹,_______________。
2,你想说:春天真___________________。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卡片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关键笔画的写法。
老师范写。
学生练习。
六、选做作业:
编儿歌:
春风一吹,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你能学着课文的样子编几句儿歌吗?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现”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特点。
2、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的教学,使学生认识9个字。
3、对学生进行字词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4、通过“日积月累”中“我会读”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朗读能力,增加语言积累,使学生了解、热爱我国优秀古诗词。
5、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结合口语交际活动,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6、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内外学习所得,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7、通过阅读“宽带网”,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和了解与本组专题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口语交际中的表演道具。
3、中国地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有关资料。
4、白纸、水彩笔。
教学设计
一、我的发现
1、自读探究。请学生先读读几组词语,再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发现。
3、汇报学习情况。
学生进行学习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
①每组的两个词中均含有相同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意思不同。
②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所要使用的工具;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物品,后一个表示场所。
4、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词语。
5、评价小结。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①智力竞赛。教师出题,学生抢答反义词(由旧知到新知)。
②自读质疑。自读八组反义词,认识生字,发现问题。
③交流讨论。分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随机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整体识记生字。
④拓展积累。指导学生用反义词说话,把反义词放到具体语境中理解,丰富知识积累,学以致用。
2、我会填。
①温故知新。
出示卡片:“明亮的”“繁华的”“茂密的”“绚丽多彩的”“川流不息的”“风光秀丽的”,请学生认读。
出示卡片:“窗户”“城市”“森林”“春天”“车辆”“山村”,请学生认读,并猜一猜,要进行什么练习。
②找朋友。将以上词语卡片随意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为它们“找朋友”。学生上台摆一摆,并读出来。
③检查。学生检查搭配是否正确,教师指名“小老师”领读。
④拓展。教师拿走“窗户”等,让学生思考:还可以填什么?
⑤完成练习。
3、我会读。
①指导看图。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吗?
②请学生谈对诗歌的了解,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介绍诗歌大意。
③学生自读,初步了解诗意。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④请课前学过本诗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诗歌。
⑤边读边展开想象,读出感情。在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背诵。
三、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 。
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师:同学们,你的家乡在哪里?你热爱自己的家乡吗?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乡介绍给大家?今天咱们要开个小小的联欢会,主题就是《夸夸我的家乡》。
2、学生准备。
分小组准备节目(如歌舞、相声、小品、现场作画等)、家乡风光图片、特产及其他道具。
3、节目表演。
学生依次表演节目。主持人现场采访“观众”,评论表演情况。
4、拓展能力。
读“写一写”一题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用几句话写一写家乡的美丽景色或夸一夸家乡有名的特产。
四、展示台
1、激趣导入 。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欢乐40分”,这节课我们要进行的是词语接龙游戏和节目表演。
2、制订规则。
教师指导学生共同制订游戏规则,每组推荐一名评委。
3、词语接龙。
将学生分组,由组长组织进行词语接龙比赛,并由评委计分。
4、节目表演。
学生利用课前收集到的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小故事及其他资料,进行节目表演,赞美家乡,要突出家乡的变化。评委予以点评,并计分。
5、活动总结。
评委和老师共同评定优胜组及优秀演员等。
五、宽带网
1、自学“宽带网”,初步感知内容。
①自读“宽带网”上的内容。
②想一想两段文字各讲的是什么。
2、知识竞赛。
①必答题:
a.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b.我国有多少个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c.我国有多少个省、自治区?
②抢答题:
a.你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服饰特点吗?
b.我国有哪些民族?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c.请说出我国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
d.请说出我国省、自治区的名称。
③风险题:
限时从地图上找出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自己所在省或自治区。
④拓展题:
学生互相出类似的题目。
3、宣布结果。
建议此次语文园地教学用4 课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教案【经典】09-23
语文教案【精选】09-27
语文教案[经典]08-31
[精选]语文教案09-09
语文教案(经典)08-24
(精选)语文教案12-09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树教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