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8篇[优]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的情绪体验。
2.分享高兴的事,喜欢做快乐的孩子。
活动准备
1.乐曲《欢乐颂》(歌曲及音乐欣赏cd或磁带)。
2.笑脸图卡(见材料制作)。
活动内容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
1、播放乐曲《欢乐颂》,请幼儿分享欣赏乐曲的感觉。
2、出示四张笑脸图卡,向幼儿提问:
这是什么表情?请模仿给小朋友看看。(笑。)
什么时候你会出现这种表情?(高兴的时候。)
什么事会让你高兴呢?(自由回答。)
3、老师说出一些欢乐情景,例如和爸爸妈妈到游乐场玩、吃自助餐、和小朋友玩游戏等,请幼儿在四张图卡中,挑选一张笑脸表示开心程度。
4、把笑脸图卡放在篮子里,幼儿听音乐传篮子,当音乐一停,拿到篮子的幼儿抽一张图卡,并说一件高兴的'事情。
5、请小朋友将高兴的事情画下来并向小朋友讲述。
6、鼓励小朋友都做一个高兴的孩子。
中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和家人一起乘车的经验,理解、讲述图片中的内容。
2、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乘车时所遇到的问题,并愿意与同伴交流、讨论。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上的图1,理解图片内容。
教师:
1、图上有哪些小动物?他们感觉如何?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你在乘车时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有什么感觉?
二、结合知识经验理解内容。
教师:
1、你在和爸爸妈妈一起乘车时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怎么做呢?
2、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这些小动物吗?
三、继续观看图片并回答。
1、这幅图讲了什么?
2、假如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办?
四、引导幼儿画出乘车的'故事。
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体会这节也是关于乘坐公交车,如何守秩序的内容。孩子们对于这些并不陌生。在进行讲述的时候也能很快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
中班教案 篇3
要求:通过观看和讲述婴儿生活图片,知道自己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和爱护,加深热爱父母的感情。
准备:婴儿生活图片一套,第一张图片是妈妈喂宝宝吃奶,第二张图片是妈妈替宝宝换尿布,第三张图片是妈妈哄宝宝睡觉。每一个幼儿带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邀请一位怀抱婴儿的妈妈。
活动过程:
一、老师出示婴儿生活图片,讲述父母怎样照料小宝宝的。
1、先放婴儿啼哭的录音,引起幼儿注意,然后看图片。幼儿观看,老师提问:宝宝为什么哭?妈妈是怎样喂妈的?你小时候吃的是妈妈的奶还是牛奶?妈妈为什么不怕脏不怕臭给宝宝换尿布?让幼思考,议论,回答问题,然后给每张图片作小结。
2、老师总结:你们小时候,也像这个小宝宝一样,不会说话,不舒服时只会哭。是姐姐给你喂奶,给你换上干净的尿布。妈妈又抱着你,轻轻地拍着你,让你舒舒服服地睡觉。你们在爸爸妈妈的关怀照顾下,慢慢地长大了。
二、请抱婴儿的妈妈来到幼儿中间,让幼儿看妈妈是如何照顾小宝宝的。
1、引导幼儿招呼小宝宝。(小宝宝不会应答)小宝宝的妈妈介绍说:小宝宝虽然已经长大一些了,但是还不会说话,要妈妈慢慢教他才行。
2、让幼儿和小宝宝比比谁高谁矮,谁的手大,谁的`手小;看看小宝贝嘴里有几颗牙齿,比比谁的牙齿多。
3、看看小宝宝如何学走路。
① 妈妈扶着小宝宝走到幼儿面前,与幼儿一一握手。
②妈妈弯腰教小宝宝走路。老师与妈妈一问一答,问答中突出妈妈关心宝宝,使幼儿懂得妈妈为了小宝宝不跌交,学会走路,虽然弯着腰很酸,很累,她都不顾。
③老师小结:你们小时候,爸爸妈妈也是这样教你们学走路的。现在你们不仅会走,还会跑、会跳,你们都要谢谢爸爸妈妈。
4、看小妈妈给小宝宝吃东西。
①让幼儿给小宝宝吃点心。(小宝宝不会自己吃,要妈妈喂)妈妈喂小宝宝吃鸡蛋羹,先将手帕围在小宝宝的脖子上,用汤匙舀起鸡蛋羹,在嘴边轻轻地吹一吹,喂给宝宝吃。
②让幼儿观察妈妈关心小宝宝的具体细节。老师插问:为什么要给小宝宝围上手帕?为什么还要吹一吹?
③老师小结:你们小时候和小宝宝一样,不会自己吃饭,也是妈妈一口一口地喂你吃的。
5、妈妈给小宝宝把尿,把好后让小宝宝坐在小车里,推着小宝宝出去玩,全班幼儿向小宝宝告别。
三、幼儿观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1、老师说:爸爸妈妈把你们小时候的生活也拍下来了。现在请大家拿出来看看,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讲,你小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照顾你的。
2、每个幼儿将小时候的照片贴在磁性板上。
3、老师选择几张照片,请几个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四、游戏:学做爸爸妈妈。
让幼儿互找同伴(男女结对子),将两张椅子拼成小床,商量怎样照顾好小宝宝。然后到老师那里领取娃娃、奶瓶、尿布、小碗、小汤匙等玩具,玩“娃娃家”游戏,学做爸爸妈妈。
中班教案 篇4
——《美丽的小船》
目的要求
1、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各样的船,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纸,还有各种各样的作画材料,启发幼儿在做完各种各样的小船后,再运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法来进行,让大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有创作的.空间。
2、在折一折、做一做、玩一玩中,训练幼儿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图片、录象带。糖纸、废旧报纸、各种颜色、形状的纸。各种绘画材料、水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船。
1、先让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录象和现实生活中的船,让他们系统浅显地观察了解小船的外部特征。
2、让幼儿说说小船的特征,还有用处。
3、激发幼儿对制作小船的兴趣。
4、先让幼儿用纸折最简单的小船。
5、评价。
二、折纸小船 。
1、先出示各种小船,引起幼儿的兴趣。
2、出示折纸示意图,让幼儿看折,学习用对折、三角折等方法折成小船。
3、培养幼儿折纸兴趣和初步的相互合作能力。
4、评价。
三、折纸美丽的船
1、出示各种各样的小船,引起幼儿对制作小船的兴趣,运用折叠、涂色块的方法来表现不同的小船。
2、让幼儿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最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评价作品
四、玩小船 。
1、先让通过折一折,折出各种各样的小船,然后让幼儿把小船放在水中玩一玩,训练幼儿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
2、让幼儿了解小船在水中的一些沉浮现象。
3、让幼儿讲讲你折的小船在水中怎样了?
4、评价。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合理推测画面中人物的角色身份和行为。
2.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创设公交车情境,模拟坐车
(出现公共汽车场景,播放汽车行驶的声音)听听看看,一辆什么车开来了?(幼儿回答)其实呀它就是一辆公交车。你们乘过公交车吗?你们乘着公交车去过哪里?谁来说说。有没有去不一样的地方?小结:是呀,公交车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二、看看猜猜下车的人
(一)播放汽车到站了的声音,观看ppt,妈妈下车了
1.诶,公交车怎么样?到站了。我们看看谁下车了?她是谁呀?
2.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公共汽车到站了,下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妈妈。看看妈妈到了哪里呢?
3.你怎么知道这是菜场?(哦,有好多新鲜的鱼;绿绿的青菜;菜场里的菜可多着呢,谁能一下子说好几个的?萝卜、黄瓜、西红柿,土豆、毛豆、小豌豆;肉类、水产、豆制品的营养可好呢,点心、早饭)小结:菜场里的菜可真丰富呀。
4.妈妈看到这么多菜,她想干嘛呢?把菜买回家会做给谁吃呢?做一桌香喷喷的菜给家人吃是一件多么开心、幸福的事情呀。
小结:妈妈下车买了全家人都喜欢的菜。嘀嘀……坐好咯,车子又要开了,准备好哦。
(二)播放汽车到站了的声音,观看ppt,建筑工人下车了
1.这次公交车会开到哪里去呢?我们先来听听看?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呀?听出来了吗?这回公交车开到了哪里啊?这样吧,我们来看看到底到了哪里?
2.到了建筑工地谁会下车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戴着黄黄的安全帽的工人,手里拿着施工图纸的。)工人是怎么造房子的?来做做看,搬砖头、钉钉子、刷墙壁。
3.这么多的工人可能是在造什么呢?(娱乐场所、游乐场、医疗设施、住宅区、饭店、宾馆)
4.是呀,我们身边这么多房子都是工人叔叔造出来的,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的?
小结:你们都想感谢他们,表扬他们,对他们说一声辛苦啦。公共汽车到站了,工人叔叔下车了,他们给我们造了各种各样的房子。嘀嘀……怎么样?我们的公交车又要出发啦。
(三)到游乐场的`人下车了
1.这下会开到哪里去?猜猜。真的开到游乐场啦,你们喜不喜欢?那游乐场里有什么呀?游乐场里到处都是好玩的。谁会在这里下车呢?播放汽车到站了的声音,观看ppt
2.去玩的小朋友下车了,除了去玩的小朋友,想一想,还有谁也要在这站下车,你们知道吗?还有很多人在游乐场里工作呢。有谁呀?(保安叔叔、清洁工、维修工、售货员、维修员、检票员)小结:公共汽车到站了,去游乐场玩的人还有游乐场的工作人员都下车了。有了这些工作人员我们才能在游乐场里玩的更开心、更安全。
(四)输球的球队下车了
1.嘀嘀……公交车又要开啦。这次到了哪里呢?哇,到了哪里?是个球场,是个什么球场?这是一个棒球场。到了球场,有一支球队下车了。这支球队经常输球,今天他们又要去参加比赛了。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充满信心?鼓励他们一下。给他们加加油!拍拍手。
2.那我们也来进行一个比赛吧,看,这是什么?几个?请两个孩子来比赛,看谁连续拍的多,谁就算赢,不能断的哦,谁来?你们想为谁加油?比赛要开始咯,安静。两位选手准备好,预备,开始!
3.谁获胜了呀?我来问问刚才比赛,心情怎么样?听到朋友们的加油声怎么样? 小结:听到别人为自己加油,心里会非常的开心。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鼓励。
三、我们一起来搭车,出示各线路站牌
1. 那这样吧,今天,我就请你们和我一起来乘这辆公交车,好不好? 嘀嘀……公共汽车往前开咯,坐车的时候可要稳稳的,注意安全哦。准备好了吗?嘀嘀……大统华站到了,要下车的请注意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知道“麦子”是秋天送给人们的礼物。
2、初步理解麦子成熟做成馒头的过程,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捡树叶、树叶贴画、户外寻找秋天的经验。
2、实物:橘子、树叶、菊花、红薯、栗子等。
3、图片:各种面粉制品
4、多媒体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说说对秋天的感受。
1、秋天到了,小朋友,你觉得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
(天气凉爽,树叶变色、掉落,水果成熟、、、、、、)
:秋天是个凉爽、愉快、果实多、五彩缤纷的季节。老师也有自己的感受,我觉得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秋天还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的礼物。
二、通过选择秋天的礼物,更一步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
1、展示秋天的礼物,幼儿选取礼物,说说喜欢的原因。
(1)你们猜猜秋天会带给我们什么礼物呢?
(2)你喜欢哪个礼物?为什么?
(3)按照标识分类摆放。树叶,水果,干果,粮食,花朵。
:秋天真是个收获的季节,带给我们那么多的礼物,树叶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给大树妈妈做养料。菊花、桂花不仅美丽芳香,还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好处。各种果实不仅好吃,还能让我们身体健康。
2、由馒头引出麦子,扩展幼儿已知经验。
(1)设置悬疑,讨论馒头是不是秋天的礼物。
那么馒头是不是秋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呢?
(2)借助ppt,帮助幼儿了解麦子——面粉——馒头的过程。
教师讲解:秋天来了,一阵阵秋风吹来,田野里一片金黄,麦子成熟了,每一颗麦穗都沉甸甸的.。农民伯伯忙着收割麦子。嘟嘟嘟——收割机也开进了麦田,把麦子割下来,又打成麦粒,麦粒多的堆成了山。农民伯伯又把麦粒送到加工厂,机器把麦粒磨成了白白的面粉,面粉可以做成许多好吃的东西。
提问:现在你们说说看,馒头是不是秋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呢?
馒头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面粉又从哪来?
(3)出示秋天麦子—面粉—馒头的过程示意图。
(4)观察面粉,拓展幼儿生活经验。
2、通过翻牌游戏,讨论各种各样的面制品
T:我们吃过哪些好吃的东西,它是由面粉做成的呢?
:秋天为我们送来了金色的麦子,磨成面粉,又做成了那么多的好东西,你们喜欢这个礼物吗?秋天真是一个美好的季节!
三、延伸活动:一起动手做馒头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准备:
磁性教具,玩具插片,两种积木以及两种衣服、手套等。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教师请幼儿把两种积木分别挑选出来,在分别数数,放到两个不同的筐子里。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说说两个小框中的积木各是几个,让幼儿亲自来数数。
3、 教师请幼儿把其中一个小框里的积木用圆形磁卡表示,放在磁板上。
4、 教师出示画有第一个内容的大范例,引导幼儿讨论,并提出问题:有几种颜色的苹果?蓝色的有几个?教师在旁边的`空白圆圈里涂上两个蓝色,以此类推,突出红色苹果的数量。
5、 请幼儿翻开儿童用手23页,教师与幼儿一起说说本页的内容:看到了什么?都有什么颜色?红的有几个?蓝的有几个?
6、 请幼儿用笔先把红色苹果的圆圈涂上数量与苹果相同的红色,再把蓝色的苹果在圆圈里涂上正确的数量,也可先涂蓝色。
活动目标效果:
1、 幼儿根据颜色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2、 培养幼儿从直观性性的事物变为用半抽象的颜色作为标准。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体验用打击乐器表现乐曲中重音的情趣。
2、 用快速反映练习的方式使幼儿进一步地把握音乐的结构。
3、 要求幼儿集中注意力,努力确保反应准时正确,在高度紧张和兴奋的条件下有克制地演奏,不使乐器发出难听的声音。
活动准备:
1、 哑铃、圆舞板、铃鼓等若干。
2、 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㈠教师和幼儿在《拨弦》的音乐声中,做聪明小孩和笨老狼的游戏进活动室。
㈡幼儿和教师一起跟随音乐玩快速反应游戏。
1、 出示图谱,用幼儿创编的`声音为曲子伴奏一次。
2、 幼儿和教师一起跟随音乐玩快速反应游戏两遍。
⑴重音处击掌,其他地方用双手食指轻轻点动。
⑵双手向内靠拢作为信号。
㈢教师戴上头饰扮演大灰狼,来指挥幼儿进行演奏。
1、 教师戴上头饰扮演大灰狼,来指挥幼儿进行快速反应的游戏。
2、 幼儿拿乐器,在教师的指挥下演奏两遍。
㈣加深难度,教师可采用假装走向某个声部,到后来又走向某个声部。
㈤幼儿交换乐器,体验用不同乐器演奏的快乐。
㈥请能力强的幼儿做大灰狼进行指挥。
㈦在音乐声中,幼儿跟着大灰狼到姥姥家去。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02-26
中班教案03-02
(精选)中班教案10-25
中班教案03-01
(经典)中班教案05-08
(经典)中班教案11-29
[精选]中班教案11-07
中班教案(经典)10-14
中班教案【精选】10-17
中班的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