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常用(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
2、难点:学生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
[教学时数]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艺术形象。他神通广大,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这一精彩描述,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关于克隆的设想。他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呢?
二、展示查找的资料
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出示实物、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探究
1、明确什么是克隆。
⑴找出上述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么?
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
⑵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出示幻灯片: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2、讲解说明方法
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克隆”属于前沿科学知识,对一般人而言生僻难懂。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细致地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定义,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克隆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工整、美观地书写8个字。
2、结合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在有感情地朗读中积累词语,感悟4个排比句的语言美。
3、体会春节的快活、热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借助插图,体会春节的快活、热闹,感受孩子们盼春节、爱春节、挽留春节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
课前回忆自己以前是怎样过春节的,思考一下春节该如何度过。
教师
生字词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你们喜欢春节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过春节的情境)
2、看来大家都挺喜爱春节的,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认识一位特别喜爱春节的朋友,让我们去看看,他和他的伙伴是怎样过春节的。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句。
2、通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旧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师选择较难写的字范写,指导。
3、学生照范字认真书写。
4、同桌相互检查识字、写字情况,相互交流自己的写字体会。
5、教师小结。
四、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地读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写出了春节是最快活、最热闹的节日?
(1)学生自己朗读第二段。
(2)体会排比“这一天……”的意思及作用,感受春节期间活动的丰富多彩,人们的心情也无比欢快。
(3)在这一段中,有好几个省略号,谁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再次体会“春节真好!” 是啊:春节真好啊!什么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都汇到一起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3、春节真是太好了,难怪在它来到之前,人们是那样的盼望;在它来到之后,人们又是那样的不舍得它离去。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盼望,这样的不舍,读一读第一段和第三段。
4、学生自由组合,两三个一组,有感情地朗读本课,比比看,谁读得最好。
五、启发引导,拓展迁移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谈谈你的想法好吗?
2、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你最难忘的一次春节吗?
板书设计:
春节都盼望的
最大的
最快活的
最热闹的节日
好看的
好玩的
语文教案 篇3
一、能根据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二、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和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感知整体
(一)揭示课题。
(二)了解学生学习起点。
(三)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说说课文大意。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板书:总分总
二、解读特点
(一)根据课文前阅读提示,交流学习任务之一: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学生默读,标画相关语句。
[设计意图:这是略读课文,可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深入读书,边读边思考,标画语句,记录感受。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看到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和学习的成长轨迹。]
(二)教师引导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1、亲近大拇指的特点
(1)理解大拇指的姿态特点──不美。
(2)感受性格。
找出具体描写最肯吃苦的词。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
用朗读突出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3)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围绕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
板书:姿态和性格
2、亲近其它四指的特点
以第一人称我是食指(或中指、无名指、小指)选其一来介绍它的姿态和性格。
3、适时指导朗读重点语句,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抓重点语句理解文本,使得词语有了温度,文字有了内涵,文本有了意蕴,引领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和写作特点不再是那么苍白。而学生无拘无束的以第一人称来介绍手指,更让明理时语文味亦能香飘飘。]
三、升华启示
(一)自主研读学习任务之二: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把感受写在句子的边上。
2、全班交流。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手指一样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举例说明。
(二)阅读链接《手》
1、初读材料,了解大意。
2、说出你的启示。
[设计意图:利用课内的时间补充《手》的阅读,渗透比较阅读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激发学生感受同是启示性的文章,但不同内容、不同写法的内涵和魅力。更体现了教师促成学生与文本、与其它同学交流互动的个性情感、语言的发展。]
(三)进行快乐练笔。(选择一题)
1、搜集一篇能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的文章;
2、请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样生活中普通的事物。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工具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诗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从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会,学生兴趣浓厚。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老夫妇的亲密无间,配合学生的大胆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这样,更加拉近了学生与词中人物的距离,贴近了人物的心理,丰富了人物的内涵,使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配乐朗读或背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课后小结
总结全文
课后习题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理清段意。
3、讲读课文(13)学习太阳的远、大、热三大特点。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数字、比较等写作手法的好处。
课前准备:幻灯、字卡、有关文字投影。学生收集太阳系行星、和睦后、恒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二、交流预习成果:
1、字词方面:
兽(shou)繁殖(zhi)蔬菜(shu)估计(gu)
杀菌(jun)煤炭(tan)水蒸气(shui)治疗(liao)
2、
词义:
传说:人们口头流传的关于某个人或事的叙述。
估计:对事物所作的大概推断。
繁殖:繁育,生殖后代。
寸草不生:连一寸小草也不生长,形容荒凉。
三、自渎课文,说说各段的大意。
(一)
1、太阳远。
2、太阳大。
3、太阳热。
4、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密切。
5、太阳与风雪的`关系。
6、太阳与风。
7、太阳与杀菌。
8、太阳与地球。
(二)
文章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段(13):介绍太阳远、大、热的三大特点。
第二段(48):介绍了太阳与人类、地球的密切关系。
四、
读第一自然段。
a)出示幻灯;后羿射日。故事导入,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为什么?文中那些地方(词句)可以看出。
b)生自由读,找出答案汇报。
(1)传说、其实(师出示相关段落,圈出字词。)
(2)太阳与地球相距:150000000公里。(板书)
步行,日夜不停地走:3500年。
坐飞机:20几年。
(3)箭哪能射得到呢?(反问句)
箭根本射不到。
c)师结:为了说明太阳与我们遥远,这一段利用许多数字来说明,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后羿射日只是个传说,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指导朗读。出示一段没有数字的文字作比较,体会列数字的好处。
五、讲读二、三自然段。
师导:明方法除了列数字,还有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文章在介绍太阳的大、热这两大特点时,是怎么写的,分组讨论学习后交流。
a)太阳的热。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板书)
(找出相应的句子,练习朗读,读中体会。)
b)太阳的大。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
(找出句子,读中体会。)
六、分组朗读太阳的几大特点,深入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七、用上本课的说明方法,向大家介绍你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太阳系中的行星、恒星的特点。分小组交流、练说,各组选代表交流。
八、作业:
课后运用本课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样事物。
板书:
10、太阳
说明方法: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
作比较
远:150000000公里
大:1300000个地球
地球
表面:6000度
钢铁
热:
中心:18000000度
火球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①会认“烘”等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③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课前准备
①“丑小鸭”“公鸡”“鸭妈妈”“鸭姐姐”“小姑娘”“猎狗”“小鸟”“天鹅”的头饰。
②课件:丑小鸭出生、出走的动画片。
③生字、生词卡。
第一课时
播放动画片,导入新课
①播放《丑小鸭》动画片,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激发学习的兴趣。
②学生说说看见了什么,整体感知丑小鸭出生后的遭遇。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①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想有什么问题。
②学生质疑。
③学生互相解答,老师参与。
④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a.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与同桌合作读准字音。
b.小组合作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老师巡视指导容易读错的句子。(易错的字:烘、亏)
c.同学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的方法。
⑤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小组长组织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⑥小组间竞赛读课文,看看哪组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⑦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巩固生字
①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小组内合作认读)
②用做游戏的方法巩固生字。(摘苹果或给动物名字)
课堂练习
①读词语。(出示软件认读)
②积累词语。(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画下来,读一读。也可以抄在词语集锦本上)
课件作业
观看动画片,了解《丑小鸭》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①(出示软件,播放“海报”)内容如下:我校雏鹰电视台招收为故事《丑小鸭》配音的小演员,欢迎广大学生踊跃参加。
②明确目标:配音需要把课文读得流利、动听,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别人。故事读得流利,我们已经做到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谁读得动听,打动听众的`心。
自行探索,感悟课文
①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评读、小组轮流读、轻声读),看看有什么感受?
②读完课文后会有很多感受吧,小组内先交流一下。(通过表演或读一读表达感受)
小组交流,汇报体会
①播放《丑小鸭》出生时的影碟,让学生说说丑小鸭出生时的样子,体会其“丑”。并复述第1、2段内容。
②小组合作,汇报感受。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读后说说这一段落给你什么感受?(小组间相互补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或表演来汇报)
a.第3段重点理解“讨厌”“欺负”“孤单”,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b.第4段重点通过表演小鸟“讥笑”和猎狗“追赶”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c.第5段重点通过学生想像丑小鸭是怎样“悄悄过日子”来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d.第6段重点通过观看录像丑小鸭趴在冰面上冻僵了,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e.第7段重点通过读“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这句话,体会丑小鸭高兴、愉快、激动、幸福的心情。
拓宽空间,升华认识
①假如这只“丑小鸭”来到你的身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②这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见到了“鸭妈妈”“哥哥”“姐姐”会说些什么?
配音竞赛,评选配音演员
①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配音演员竞选。
②同学与老师对竞选者进行评议。
③合格小演员推荐给校雏鹰电视台。
第三课时
巩固练习
①认读要求认识的字。
a.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集体读。
b.分组竞赛认读。
②自荐讲《丑小鸭》的故事。
③分小组交流自己积累的本课词句。
写字指导
①指导观察。
a.看看本课生字都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注意什么?
b.注意区别“鹅”和“鸭”。
c.“蛋壳”“欺负”“翅膀”三个词语较难写,应重点观察。
②示范指导。
a.范写“鹅”和“翅膀”两个词。(提示部件的摆放,让学生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b.“鹅”为左右结构,应注意左窄右宽;“翅”字,注意捺应该伸长;“膀”应左窄右宽。
③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④展示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完成课后练习,阅读“我知道”
①明确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②同桌互相订正。
③自读“我知道”,再说说自己还读过安徒生的哪些作品。
课外作业
选看《安徒生童话选》。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荷花》教案11-26
(精选)语文教案12-09
[经典]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经典)08-24
语文教案[经典]08-31
语文教案(经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