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6篇(必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爸爸调查表”,知道爸爸的一些个人信息和爱好。
2、进一步萌发爱爸爸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发放“爸爸调查表”,让幼儿回家在采访爸爸的基础上,完成调查表的填写。
2、散文录音《爸爸的手》。
活动重点、难点:
通过“爸爸调查表”,知道爸爸的一些个人信息和爱好,并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过程: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爸爸:
教师出示幼儿完成的.“爸爸调查表”:
——“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
(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爸爸的长相,也可以介绍爸爸的姓名、年龄、属相等。)
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
2、帮助幼儿了解爸爸的工作:
——“你们知道自己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教师根据孩子的讲述随机讲解,增进幼儿对一些职业的了解,如教师、医生等。
3、请幼儿欣赏散文《爸爸的手》:
教师提问导入:
——“你的爸爸爱你吗?他是怎样爱你的呢?”
“一起来听一听,一位小朋友是怎样夸自己的爸爸的。”
教师播放散文录音《爸爸的手》
——“小朋友在夸爸爸的什么?”
“他的爸爸有一双怎样的手?爸爸的手为他做了一些什么事?”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在一次玩水的过程中,幼儿对“波浪”产生了兴趣。于是设计了本次活动《大浪和小浪》。 开展本次活动,可以让幼儿通过表现波浪和跨越障碍的形式学习掌握钻、爬、跨的动作,发展自主性。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掌握钻、爬、跨的方法技巧。
2.在活动中,发展自主性,享受活动的乐趣。
3.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关于“波浪”的ppt。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发展钻、爬和跨越障碍物的能力。
活动难点:根据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讲解大浪和小浪动作
师:今天金老师带来了一段有趣的视频,看看视频里面有什么?(播放关于波浪的ppt)
(幼儿回答:波浪、海浪等)
师:你可以用你的身体来表现一下“大浪”的样子吗?
(幼儿用手势做波浪,或者做弯腰撑地状等)
师:“小浪”又是怎么样子的呢?你能用身体表现一下吗?
(幼儿在“大浪”的基础上,增大动作的幅度)
师:看看这个图形(两个浪的图形)请你们来表现一下这两个“大浪”,应该怎么做呢?
(两位幼儿共同完成动作)
小结:原来当有两个“大浪”或者“小浪”的时候,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完成。
(二)组织幼儿听口令做动作
师:再请你们来看看,我的ppt上出现了什么?小眼睛看好了。
(幼儿回答:有两个大浪一个小浪)
师:你们可以把它表现出来吗?
(幼儿做出与ppt上出示的图片相应的动作)
师:很棒,现在金老师来喊口令,请你们来做动作好吗?
(教师喊口令,幼儿做动作)
(幼儿找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教师口令的内容)
听教师口令反复练习3-4次。
小结:幼儿注意聆听教师的指令,以及相互配合。
(三)开展游戏:大浪和小浪
师: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大浪和小浪”的游戏。请一组小朋友来做“波浪”,还有一组小朋友做“冲浪的人”。冲浪的幼儿要想办法冲过海浪。
(幼儿钻过大浪,跨过小浪来完成冲浪的游戏)
师:(第一遍游戏)准备好了吗?小耳朵要听清我的口令哦!
(幼儿认真聆听教师的口令)
师:(第二遍游戏)“大浪”的小朋友手要抬高,“小浪”的小朋友蹲低点。
(幼儿配合老师的口令,以便冲浪的幼儿胜利通过)
师:(第三遍游戏)“冲浪”的小朋友和你前面的小朋友保持距离,不要拥挤,注意安全哦。
(幼儿有序地进行游戏)
小结:对积极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放松活动。
幼儿轻轻捶打手臂及腿部,相互间捏捏肩膀,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主要是发展钻和跨越障碍的能力,培养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及体验游戏的乐趣。 针对《大浪和小浪》这个基本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先示范讲解大浪和小浪动作并邀请一名幼儿上来配合示范动作,其他幼儿观察模仿。(动作要领:两人面对面,相互手拉手。“大浪”,两人同时将手抬高;教师说“小浪”,两人同时牵手蹲下。)这个环节中,孩子参与性积极,对这个游戏还是非常感兴趣。接着,为了让幼儿能听口令及相互配合的默契,这个环节让幼儿分组练习,体验游戏的乐趣。最后,在孩子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玩情景游戏:大浪和小浪,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分成六组,其中四组成两纵队站好,两两相对,互相牵手,变成两排波浪,另两组幼儿分别站在两对排头的后面成一路纵队作“冲浪的人”,“大浪”时从浪底钻过去,“小浪”时冲浪的幼儿跨过去。全部通过后,交换角色,重复游戏三遍。这个情景游戏,幼儿参与度高,游戏开展达到预期目标。只是有部分幼儿胆子比较小,对于这项游戏不敢去尝试着玩, 针对这类幼儿,作为教师的我,以后的健康活动教学中应该多多鼓励她们,让她们大胆的尝试并参与游戏,培养她们的抗挫能力。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颜色、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5的数量。
2、能将数量与数字正确匹配。
3、形成初步的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颜色不同的小汽车、大小不同的小熊、其他各种礼物贴纸若干、操作纸
学具:数卡、点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情境导入:装礼物
第一组:将颜色不同的小汽车在长礼物盒里摆一排
第二组:将大小不同的小熊在礼物盒里摆一排
第三组:将大小、颜色、种类等都不同的礼物在礼物盒里任意摆放
二、基本部分
1、展示礼物
(1)第一组:你们的礼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颜色不同,数量相同)
你怎么知道是一样多的?(点数)
可以用什么表示5辆小汽车?(点卡、数卡)
(2)第二组: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大小、排列疏密不同,数量相同)
两组小熊谁多,谁少?
用什么来表示这5只小熊?
(3)第三组:你装的是什么礼物?一样多吗?(大小、颜色、排列、种类不同)
可以用什么来表示他们的数量?
2、游戏:比一比
(1)这么多礼物,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点?
(2)小结:这些礼物虽然颜色、大小、形状和排列的形式不同,但是他们的数量都是5个。
3、操作:做礼物、送礼物
第一组:统计小动物的数量,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第二组:根据礼物盒上的数量装礼物,摆成你喜欢的造型
第三组:找出和小动物数量一样多的'礼物盒,送给小动物
三、结束部分
小结:本次活动情况。
活动反思:
临近圣诞节,孩子们对送礼物的圣诞老人都不陌生,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礼物。教师以此为背景,设计了帮助圣诞老师装礼物的情景。通过装礼物,体验物体不受颜色、形状、大小、排列等因素影响,数量是不变的。通过展示自己的礼物盒,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出自己的发现,将“数学动作”变成了“数学语言”,将操作活动内化为幼儿的数学经验。
本次活动以幼儿操作感知在前,充分尊重幼儿的主动性,幼儿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很好的鼓励幼儿用数学语言去讲述。从总体来看,本次活动目标顺利达成,效果较好。
然而本次活动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三组材料的准备上,第一组是颜色不同的小汽车,体现颜色不同但数量是相同的。第二组是大小不同的小熊,教师对礼物盒有控制:两个画出了格子,另外两个没有格子。想通过这种办法体现出大小和排列的两种不同维度下数量的守恒,将难度层次提升。然而幼儿在摆放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排列的不同,所以这一组在展示的时候没有体现出难度层次的提升。
第三组是种类不同得礼物,可以在礼物盒里任意摆放。其中有一个是黄色的蝴蝶,另一个是绿色、略小、不同样子的蝴蝶,。想通过这两组材料的比较发现大小、颜色、样子、排列的不同,然而数量依然相同。其实可以设计成同一个礼物盒中包含大小、颜色不同的蝴蝶进行对比,这样能够体现出更明显的难度层次划分。
在数学活动中,材料是幼儿获得数学核心经验的载体,有层次的材料即能够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操作需要,又能逐步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因此教师应从多角度出发,结合幼儿年龄段特点等各个因素来设计操作材料。
中班教案 篇4
[教育目标]
1、初步了解伞的结构特点及多样化;
2、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伞的用途。
[教育准备]
各种伞、笔、图画纸
[教育过程]
一、歌曲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不知道小朋友听过没有,不知道小朋友会不会唱,如果小朋友会唱的话请跟一起唱好吗?
小乖乖,你猜猜,
什么花,雨里开?
小乖乖,看窗外,
伞花花,雨里开。
2、教师提问提问相关问题。
二、了解伞的结构特点。
1、出示伞,引导幼儿观察伞的各部位名称,了解其作用。
2、巩固各部分名称,强调安全。
三、伞的'多样化及伞的用途,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大胆讲述。
1、比较认识:
儿童伞——成人伞;
长把伞——折叠伞;
遮阳伞——普通雨伞。
2、在比较认识时贯穿作用。
3、说一说,想一想自己家里的伞是什么伞。
四、绘画部分
让孩子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添画和设计。
五、活动延伸:
家长可以带孩子到超市,了解一些伞的种类。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一年一度的暑假即将来临,在漫长的暑假里,孩子们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安全、愉快的暑假,特此设计此活动。
考虑到幼儿未真正懂得暑假的含义,于是,在活动的前端,便设计了让幼儿了解“暑假”这个词语的含义。以便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让幼儿对暑假这个词汇容易理解和接受。由于幼儿大多是在家里过暑假,这便需要家长对安全知识有深刻的认识,需要家长认真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于是,我便设计了让家长填写一份《暑假安全知识调查表》,借助家长的力量帮助加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了解暑假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 通过讨论,激发幼儿向往过暑假的情感,教育幼儿愉快、合理地过暑假。
3、 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暑假安全知识调查表》40份(附后);《暑假俱乐部》手册40本(摘取手工制作、数学操作、智力开发等书本装订而成);安全图片每人一套;蜡笔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一、使幼儿了解暑假的含义,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激发幼儿过暑假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再过几天我们幼儿园就要放假了,这个假期叫做暑假。知道为什么吗?启发幼儿动脑筋想问题。
2、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想法。
3、教师总结暑假的含义:这个假期是在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放的,我们叫它暑假,暑:就是热的意思。
二、 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安全、愉快、合理地过暑假,培养幼儿完整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判断能力。
1、教师引导幼儿:“暑假里你们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2、幼儿互相说出自己想做的或是喜欢做的事情。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想像能力。
3、那么在暑假里,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关安全知识的内容。同时也锻炼幼儿的判断能力。
4、出示各个家长填写的《暑假安全知识调查表》,挑选几个家长所写的暑假安全知识,提问幼儿:可以这样做吗?不可以做这些事情吗?运用家长的话语来帮助提高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更加认真、投入地参与活动。
三、教师总结暑假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1)如果回老家的小朋友,不能一个人或和小伙伴到河里去游泳。
(2)不能玩火、玩电、玩尖锐的物体。
(3)夏天的太阳毒辣,不能到太阳底下长时间地玩,要保护自己的皮肤。
(4)吃冷饮时,不能一下子吃得太多,否则,会引起肚子痛,影响身体健康。
(5)吃西瓜时,要把瓜洗干净,请爸爸妈妈切好西瓜,吃的时候不讲话,以免瓜子呛人,还要防止西瓜汗流到衣服上,另外,不可乱扔西瓜皮。
(6)独自在家时不要让陌生人进来,不要告诉陌生人只有你一个人在家。
(7)出外与家人走散了,要懂得打电话110报警,不要跟陌生人走等。
四、请幼儿看安全图片操作。
每个幼儿一套安全图片,请幼儿在正确的图片上打上对号,错的图片打上错号。
五、延伸活动:发给每个幼儿一本《暑假俱乐部》手册,要求家长在假期中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幼儿做手册中的作业,并带领幼儿去游泳、旅游等,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
活动评价:
1、幼儿期待着暑假的到来,在谈论暑假时做哪些事情时,孩子们都表现得兴高采烈,很多幼儿都说要去游泳。看来,孩子们对水的喜爱非常之深。
2、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很多,都能明显区分出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这是有关于平时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得比较好。
3、小部分幼儿的普通话水平较低,表达能力较弱,要加强做好家长的工作,要求家长在家要多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帮助提高幼儿的普通话和语言表达能力。
《暑假安全知识调查表》
暑假里幼儿可以做的事情:
暑假里幼儿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姓名: 日期:
你安全,我放心——幼儿暑期安全教育微专题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制作安全标志
活动目的:
1、通过制作安全标志,粘贴安全标志,引导幼儿知道要保护自己身体的安全。
2、初步懂得避开危险物,不做危险动作。
活动准备:安全标志一个、蜡笔、纸。
活动过程:
(一) 讲讲:
出示安全标志
a. 小朋友,这是什么?
b. 这是安全标志,有了这个标志,可以提醒大家这个地方要小心.
c. 这是警告标志,有了这个标志,代表这里有电,要小心!不要碰。
d. 上个月,孙艳小朋友在厕所摔了一跤,如果,厕所里贴了这个安全标志,她肯定会小心的走上台阶,就不会摔跤了。
e. 现在我们把这个标志贴在厕所门上,提醒大家小心好不好?(请一幼儿去贴)
f. 我们教室里还有许多需要提醒的地方,大家动动脑筋自己来做一个安全标志。
(二) 做做:
1、幼儿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重点提醒园点在下方。
2、鼓励幼儿制作与老师不同的安全标志。
3、帮助个别完成作品。
(三) 贴贴:
1、贴到你认为不安全的地方。
2、请幼儿说说自己设计制作的标记,为什么贴在这里?
3、我们幼儿园还有许多需要提醒的地方,以后,我们在多做几个安全标志去提醒其他小朋友,好吗?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及愉快的情绪,学习有表情地演唱。
2、对改编歌词有兴趣。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王老先生有块地》。
2、桌面教具“饲养场”,小狗、小鸡、小鸭的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1、情景谈话:
出示“饲养场”。教师以王老先生的口吻引出话题:
——“我叫王老先生,这是我的饲养场,请你们看看我的饲养场里有哪些小动物?
它们是怎么叫的?”
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你们能不能有节奏地模仿出小动物的叫声?”
2、学习有节奏地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个别幼儿示范,集体学习小动物的叫声:
如:小狗:汪汪 汪 汪汪 汪
小鸡:叽叽叽叽 叽
小鸭: 嘎 嘎 嘎 嘎
幼儿为不同的`小动物配唱不同的叫声。
3、学唱歌曲:
——“王老先生有块地,地里有谁在唱歌呢?让我们来听一听。”
教师示范演唱(两遍):
——“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
“哪一句表现出王老先生心理很高兴?”(教师分句演唱)
幼儿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指导幼儿唱出欢快的情绪)。
4、改编歌曲:
请个别幼儿改编歌词:
——“饲养场里还有其他小动物也在唱歌,你能不能将歌词改一改?”
集体共同表演改编后的歌曲。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3-02
中班教案03-01
[精选]中班教案11-07
中班的教案07-24
中班教案【精选】10-17
(经典)中班教案11-29
中班教案[经典]02-26
(经典)中班教案05-08
(精选)中班教案10-25
中班教案(经典)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