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1》数学教案

时间:2024-06-01 09:11:3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1》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1》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1》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62页练习九第7~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先求一个单位的数量、再求问题结果,及先求总数量、再求问题结果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特点,了解并掌握相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灵活运用策略和知识、经验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实际问题,体会相关联的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感受数学思维的基本方式,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主动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现实生活里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应用性,培养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应用策略解决先求一个单位的数量(归一)或总数量(归总),再求问题结果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根据下面条件提出问题。

  (1)①栽了3行树,一共24棵;

  ②6头牛吃了18千克饲料。

  (2)①一批树栽了3行,每行24棵;

  ②有6头牛,每头吃了18千克饲料。

  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说说两组条件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指出:根据数量的联系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这里提出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求一个单位的数量是多少,比如一行树多少棵,一头牛吃了多少千克}另一类是求总数量,比如一共栽了多少棵,一共吃了多少千克。

  2、根据下面的问题先说数量关系式,再说说需要补充什么条件。

  (1)8行树有多少棵?

  (2)56棵树可以栽成几行?

  (3)每头牛吃12千克,这些饲料可以分给几头牛?

  让学生按要求说出关系式及需要补充的条件。(教师板书关系式,画出要补充的数量)

  3、引入课题。

  二、巩固熟练

  1、回忆解题步骤。

  提问:回忆一下,解决实际问题的_般步骤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2、做练习九第7题。

  (1)整理、分析。

  让学生阅读第7题,找找有哪些条件和求哪些问题。

  要求:每个同学先用自己的方式整理题里的数量,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想想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2)列式解答并检验。

  让学生列式解答,检验结果。(指名板演)

  交流:第一个问题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第二个问题呢?

  (3)比较异同。

  3、解答补充题并比较。

  (1)栽了3行树,一共24棵,照这样计算,栽8行树有多少棵?

  (2)6头牛吃了18千克饲料,照这样计算,60千克饲料可以分给几头牛吃?

  提问:这两道题,各要先求什么,为什么?哪一步的计算方法不同?

  三、拓展提高

  1、做练习九第8题。

  (1)完成第(1)题。

  提问:题里已经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让我们填写哪些问题?

  让学生计算、填表。

  交流:表里数据怎样填的?(板书呈现)填写这四个结果都要先知道什么新的条件?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了解题意。

  提问:如果每箱装24个,要先求出什么新条件?

  比较:计算这两个表格里的数据时,第一步的计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2、做练习九第9题。

  让学生阅读题目,找出相应的数量并列表整理。

  提问:你是怎样整理条件和问题的?(呈现学生的整理或根据交流板书整理结果)

  交流:这里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3、做练习九第11题。

  让学生读题,想想每题分别要先求什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独立解答。(指名两人板演)

  提问:这两道题最后都是求的一双鞋多少元,为什么在计算上会完全不一样?四、课堂总结

  提问:回顾这节课的练习内容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1》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05-26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优秀说课稿02-24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04-04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05-20

《练习1》教学设计04-06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04-20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案08-26

数学教案《“1”和“许多”》01-0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16

小班数学教案1和许多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