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4节气》教案

时间:2024-05-24 07:36:4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习《24节气》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24节气》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24节气》教案

学习《24节气》教案1

  (一) 导入(2分钟)

  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声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教室上课,而我们的爸爸妈妈瞧看钟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时间,也不会迟到,可古代的人们呢?难道他们不上班,不上学?没铃声和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

  对于古代没铃声,没钟表这些可难不倒我们智慧的老祖先,他们啊!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变化特意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 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二)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唐都、落下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三) 二十四节气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四)二十四节气的命名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来。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五)二十四节气的概括

  立春春季的开始。雨水开始降雨的意思。惊蛰是说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响,冬眠的昆虫(蛰(zhl)虫)开始活动了。春分春季昼夜长短等分的一天。清明天气晴朗明洁,草木复生的意思。谷雨雨生五谷的意思。表示从此以后,降雨增多,有利于谷物的生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表示冬小麦籽粒逐渐饱满,快要成熟了。芒种表示带芒的农作物进入夏收夏种时期。夏至至是最的意思。夏至是夏季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小暑进入暑热的时期。大暑夏季最炎热的时期。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从此以后,暑天将终止。自露表示露色发白,天气渐凉了。秋分秋季昼夜长短等分的一天。寒露表明气温下降,露色由表面的白,变寒。霜降开始降霜的时候。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降小雪的时候。大雪降大雪的时候。冬至冬季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小寒进入冬季寒冷的时期。大寒冬季最寒冷的时期。

  (六)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七)二十四节气的作用

  就是每个节气的气候不同,二十四节气主要是为农民服务。因为农民种地节气很重要,这决定着农作物的生长如何,收获的优良。因为农作物生长温度等因素比较重要,而每个节气的这些因素不同。于是农民在适当的节气种适当的农作物。所以二十四节气主要对农民的种植起重要作用。

  (八)评比

  欣赏二十四节气歌(歌曲),显示第27张幻灯片,点击音乐钮。读背节气歌

  1、学生自由读、背。

  2、指名背诵。指名在全班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九)课时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既记住了二十四节气歌,又学到了很多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其实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学们课后的时候能主动去搜集,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习《24节气》教案2

  一、教学背景

  雨水节气代表降雨开始,此时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应。

  由于上海是一个多雨的城市,学生在这一节气,很难明显地感受到它与其它节气的不同点。

  二、教学目标

  (二)带领孩子认识雨水的民俗传统,了解立春的由来;

  (三)进行科学教育,让孩子在小实验中体会到雨水的神奇;

  (四)通过室外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的雨水节气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通过科学教育和活动教育的形式,让孩子喜欢上雨水节气;

  (二)难点:雨水节气特征不明显,很难让孩子认识到其特殊性;雨水民俗活动相对保守,带有封建色彩,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普及或让孩子对民俗活动产生思考。

  四、教学内容

  立春时节,窗外还是冬天的萧条景象。但在春雨的滋润下,早春的景象一点点呈现出来。每年公历2月18-20日,我们就会迎来“雨水”节气。上海的冬天也不缺雨,那么冬天的雨和“雨水”节气时的雨有什么不同呢?不像冬天的“寒雨”和“雨夹雪”,雨水时节的雨是细细的春雨。它像丝线一样,而不是一滴滴的大水滴,雨水下在身上,感觉软绵绵的。大家可以听听雨水时雨打在伞上的声音,和冬天的雨水有什么区别?

  除了雨水增多以外,雨水时节春天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整体温度也明显升高,平均温度在10℃左右。但是天气变化不定,常常忽冷忽热。

  而在我国北部某些地区,雨水时节往往是一年中雪最大的节气。小朋友们都知道下雪是因为天气寒冷,使得雨水在空中凝结后落下。在北部地区,之所以雨水时节雪大,是因为冬季干燥,往往没有太多的降水。雨水时节,我国北部一些地区温度依然在0度以下,随着天气越来越潮湿,降雪量也会增加。

  第一阶段水獭祭鱼。春天到了,一群小鱼往冰上飞跃,这时候捕鱼能手水獭也出动了,它们挥开锋利的爪子,很快就能抓到很多鱼。水獭这条鱼咬一下,那条鱼啃一下,很快它的周围就会有很多残鱼。这时水獭会像我们祭拜的手势一样,举起前爪,古人认为这是水獭对生命的敬意与忏悔。水獭祭鱼,反映了古人对于生命的敬畏,二十四节气本身也是顺应天时的,记录了万物从苏醒到休眠的过程,生命的痕迹也被刻在了其中。第二阶段,鸿雁来。在冬季开始南飞的大雁又排着队从南方飞回来了。第三阶段,草木萌动,草木随着温度的上升开始抽出嫩芽。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雨水的这三个阶段,菜花、杏花和李花排着队准时报信,油菜花开,到处都是金黄色的壮丽景象。油菜的籽通过翻炒后就可以榨油了,大家可以看看家里炒菜的油,很有可能就是菜籽油哦!

  立春回暖,但是整体温度还是较低,大家觉得最近冷吗?植物和我们一样,也会怕冷,那我们穿上了厚衣服,植物们怎么办?其实它们也有属于他们的衣服——大棚。常见的大棚有塑料的和玻璃的.两种。对于太阳来说,大棚是“透明”的,可以轻易地照进去,但是对于里面的辐射却很难通过大棚透出去。能量就这样保留在了大棚里。大棚浇水需要看天、看地、看植物的生长情况,“晴天适量多浇,阴天少浇,风雪天不浇”。在雨水时节,农民伯伯们就会这样根据天气情况来选择浇水方式。

  雨水时节是一个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日,不论下不下雨,都有着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人们也在这一天以不同的形式祈求着顺利安康。

  在雨水时节,人们会带上孩子去拜访朋友同事,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在一些地方,例如四川,会在雨水这一天“拉保保”,就是爸爸妈妈给孩子认干爹干妈。这是因为在旧社会,大家都很迷信,大家会通过算卦,看看自己的儿女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拜干爹的时候会根据孩子的生日算孩子金木水火土中缺什么,在拜干爹取名字的时候加上这个字,以此保佑孩子顺利长大。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这项活动也渐渐不为人所知,或许我们现在知道拉保保并没有科学的依据,不一定可信,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个习俗中看到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我们要知道,即使现在没有了这些活动,爸爸妈妈依然期待着我们健康地长大。

  除了“拉保保”,人们还会在雨水节气“占稻色”。大家吃过爆米花吗?占稻色和爆米花有一点点像。人们会通过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能否有好收成。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就象征着收成越好。

  说了这么多雨水传统,大家想不想和江南细雨一起玩耍?来跟着老师一起看看雨水时节我们可以做什么吧!

  大家见过松果吗?松果可是自然的湿度计!大家知道松果会有绽开和闭合两种状态吗?大家可以去捡几颗松果放在家里,看看晴天和雨天时会不会有区别。如果没有变化的话,也可以把它放在水里,绽开的松果起初会浮在水上,但是泡在水里一段时间后松果会闭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松果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就会膨胀,在不同湿度环境下,膨胀程度会有所不同。大家实验成功后,可以向爸爸妈妈展示一下,告诉他们松果变化的原理。

  松果湿度计是不是很有趣,其实自然世界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接下来,就开始我们的“春景画画画”活动。趁着雨水节气,我们可以和爸爸妈妈出门拍一拍“雨水时的上海”。接着我们可以展开我们的想象力,想一想我们拍到的画面有没有那一部分和别的什么东西有点像?我们可以截取其中我们觉得有特色的地方,请爸爸妈妈打印下来,接着我们拿出画笔,利用照片上的图画完成一幅新画。就比如盛开的花朵加上几笔,就成了一个不错的发型。大家可以大胆尝试一下,看看雨水世界里你能找到什么。好的,那么这节课到这里就结束啦,小朋友们再见!

学习《24节气》教案3

  活动目标: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民俗一直沿用两千多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我国乃至世界气象学范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让孩子们从小了解我国这一传统民俗,了解大自然的规律和变化,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活动重难点:

  让孩子们从小了解我国这一传统民俗,了解大自然的规律和变化,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活动内容:

  一、创设情境,关注二十四节气。

  1.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跟着一首歌来开始今天的学习。(播放视频1)

  师:这首歌唱的歌词与什么有关呀?

  生:二十四节气。(节气)

  师板书跟着节气去探究。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察这幅图,你能想起哪首诗?师播放清明幻灯片。

  师:谁来说一说?

  生:清明。

  师:关于清明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呢?

  生答。(古诗、清明节的日期、天气、习俗、谚语。)

  师板书。

  清明节的日期、天气、习俗、古诗、谚语。

  师小结:大家说的都非常好,清明既是一个节日也是一个节气。关于节气,大家想了解哪些知识呢?生答。

  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叨叨大仙一起来学习关于节气的更多知识。

  2.师板书:24节气小探秘。

  二、确定主题

  1.师出示24节气学习视频。

  师:谁来说一说24节气有哪些节气?

  生答。

  2.师:我们学过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是精密相连的。它们和我们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出示PPT

  师: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利用24节气指导农业活动的呢,让我们跟着一段视频一起来了解一下。

  师:现在你想了解关于节气的哪些问题呢?

  生说。

  3.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来说一说?

  生答。

  4.按季节分组。

  师:看来同学们对二十四节气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现在老师最想知道,你们想了解哪一个季节的节气?

  以举手的形式汇报(谁想了解春天?……)

  分组:

  接下来我们就按季节来分组好不好,想了解春天的同学都到这里来……夏天在哪里……谁想了解秋天……

  给大家三十秒时间快速的来到你喜欢的季节的小组。老师看见……小组精神面貌真好。

  选组长

  孩子们交流,教师巡视。

  师评:有的同学有责任感,敢于担当,老师发现,你们真棒。

  记录问题。

  师:大家肯定有许多想要研究的问题吧,把你的问题写下来好吗?师给每个同学发一张《问题采集卡》,请同学们将自已最感兴趣、最想关注或探究的问题写下来,如果能再简单说一说理由就更好了(见表一)。

  学生姓名:______

  问题采集卡(表一)年月日

  序号

  我最想研究的问题

  提问人

  5.学生写,教师巡视。

  三、形成专题

  1.示范引领

  师:同学们都写好了吗?哪一组同学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问题?

  出示该组问题。

  师一个一个读这些问题,同类的放在一起。学生说,教师相机指出:同类的问题进行合并;不合适的进行删减;表述不清的进行修改。学生说,老师修改。(相机板书:合并删减修改)

  2.讨论: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能用规范的语言提出自己的问题,而且大家提的问题都贴近我们的生活。

  3.师:那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是不是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呢?如,有的问题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我们还需要去研究吗?师:我们是小学生,能力和阅历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选择的问题还应该适合我们小学生来研究。

  3.小组交流

  师:现在请各小组按照老师刚才说的几条要求把自己小组提出的问题整理一下,提出自己小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最可操作的问题(一个或两个),写在卡纸上。我们看哪一组比较快。

  (课件出示问题采集卡:表二)

  组别我最想研究的问题主要理由

  小组讨论,确定专题

  4.呈现专题

  师:请组长将本组想要研究的问题放到投影上。

  5.整理研究专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否重复?是否有研究价值呢?

  师生共同整理(指导学生对黑板上所展示的问题进行分类、合并、删减,如遇到分类有争议的问题,可组织讨论。)出现的'问题一个一个整理。

  补充展示:同学们,你们还有哪些好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需要补充的?

  四、规范表述

  师:同学们,现在黑板上展示的都是我们自已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那么,如何将这些问题提升为研究课题呢?

  1.作为研究课题,表述必须规范准确,所以研究的课题一般有相对规范的表述方式。

  2.课件呈现课题规范句式。

  课件提示——课题表述的句式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如:“关于______的研究”;“关于________的调查”等。研究课题的文字表述要力求规范、准确、简洁。

  3.举例。关于春分节气的由来的研究.春分节气是研究对象;春分节气的由来是研究的内容;研究,调查是研究方法。

  4.照上面的例子,各组讨论,整理。将本组的问题转述为课题。

  5.分发方案

  师:课题选好了,小组成立了,下面就是要制定研究方案。课后请大家研究制定《研究方案》(略),下节课我们将组织交流、论证和展示。

  五、总结全课

  师:二十四节气凝聚着华夏祖先无穷的智慧,是我们老祖宗仰望星空发现的奥秘,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传统文化的继承在少年,希望我们勇于肩负这项使命。

【学习《24节气》教案】相关文章:

24节气之寒露教案模板(精选5篇)10-28

幼儿园24节气芒种教案(精选5篇)07-20

幼儿园24节气小暑教案(通用5篇)07-20

谷雨节气教案04-17

寒露节气教案11-06

大雪节气教案12-06

大雪节气的教案 12-06

小满节气教案05-21

幼儿园24节气之小满小班教案(精选6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