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10 08:27:0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精品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学会声母j q x,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辅导学生学习拼读j q x与韵母i相拼的音节。

  3、学习j q x与ü相拼时去点的规则,正确拼读ju qu xu

  4、继续练习读带i的声介和母和后随韵母相拼的音节。

  5、练习看图拼读词句。认读"西、瓜、下、木"四个字。

  教学重点:

  1.掌握j q x的读音、字形和书写。

  2.了解j q x与ü相拼时去点的规则。

  3.认读"西、瓜、下、木"四个字。

  [教学重点]

  1.q与p在字形上的区分。

  2.j q x与ü相拼时去点的规则的掌握。

  教学准备:

  1.学过声母及韵母的认读卡片。

  2."西、瓜、下、木"四个字的生字卡片。

  3.课件、计算机。

  4.j q x的字母卡片及q的拼装字母纸板。(学生用人手一份)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喜欢吃水果吗?

  师:喜欢吃什么水果?

  师:想知道龙老师喜欢吃什么水果吗?

  师:老师喜欢吃西瓜。

  (出示西瓜图)

  师:老师就带着小朋友去西瓜地里逛逛。

  (出示图1)

  二、看图说话

  (一)教学jqx

  师:小朋友在西瓜地里看见了什么?它们都在干什么?

  (我在西瓜地里看见了……在干……)

  1、教学x

  (引出词语xīguā)

  师:小朋友跟老师读xīguā,怎样的西瓜呢?

  (又大又圆)

  师:西瓜X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拼音宝宝。

  (出示X字)

  师范读,生跟读。

  师:学会了吗?

  (指名读—分小组读—全班读)

  师:用小朋友的火眼睛睛看看X像图上的什么?

  (板书X)

  师:它的读音我们会了,那哪个小朋友来想个办法记住它的样子?

  (一个小叉XXX)

  2、教学J

  师:小朋友还在西瓜地里看见了什么?

  (引出词语mǔjī)

  师:小朋友跟老师读mǔjī

  (板书mǔjī)

  生跟读

  网

  师:小朋友看看这组音节词里哪个是我们之前没有学过的拼音宝宝?

  (出示J)

  师范读,生跟读。

  师:会了吗?谁来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小朋友记住了J的读音了吗?

  师:谁能在图中找出和J很像的图案?

  师:小朋友能不能想个聪明的'办法记住它的样子?

  (小i加钩jjj)

  3、教学q

  师:小朋友继续观察这幅图你还看到什么?

  (引出词语qìxiàqí)

  师:这组音词里哪个是我们没学过的拼音宝宝?

  (出示q)

  师:先听听老师怎么读的。

  师:会了吗?哪个小勇士来大声读出来?

  (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师:q像西瓜地里的哪幅图?

  师:老师请小朋友编个顺口溜记住它。

  (9字站直qqq)

  三、课中操

  师:现在我们放松一下,跟老师做一个有趣的课中操。

  拍拍手1/2伸伸手1/2拍拍肩1/2扭扭腰1/2跺跺脚1/2

  点点头1/2坐坐好1/2

  师:短短课中操结束了,接下来继续跟随老师走进拼音乐园。

  四、教学jqx与i的拼读

  师:有个老朋友来看我们了,我们一起看看它是谁。

  (出示I)

  师:小朋友还认识它吗?

  师:大声叫出它的名字?

  师:小I宝宝也想和jqx宝宝交朋友,我们来帮助它好吗?

  师:小朋友把jqxi卡片拿出来,把jqx分别和i组合在一起,拼拼看你会哪个?

  1、游戏演练,拼读音节

  师:现在小I宝宝要和我们做一个游戏,小朋友想不想玩?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我是J,我是I,我们在一起就读jī)

  2、拼读四声

  师:这会儿,小I宝宝上了四顶漂亮的帽子,看看谁能认出它?

  (出示声调图片)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小朋友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考验?

  师:老师叫到哪个声调小朋友就把卡片举起来。

  3、返回图片,拼读音节词

  师:我们回到西瓜地,小朋友会拼上面的音节词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植被被破坏的严重性,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紧迫感。

  2、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引用、举例、诠释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沙漠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及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

  1、师朗诵《从军行》。解释诗意。

  2、板书——楼兰,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

  3、引导学生想象楼兰的样子。

  4、补充课题《楼兰之死》

  5、质疑课题,板书有代表性的问题。

  二、阅读升华

  1、自由朗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①通读全文,自学文中字词。②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交流。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楼兰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交流回答,相机板书繁荣——消亡

  3、展示搜集的材料,让学生感受“死”的真正含义。

  4、带着疑问默读课文2-5自然段,楼兰为什么死了?小组交流“楼兰死了”的原因。

  5、全班归纳。结合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诠释、举例、列数字)

  6、列举身边见到的环境恶化的例子。

  7、激发情感(回想着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城,再看看今天人们依然在肆无忌惮的破坏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加强语气:如果不让悲剧重演的话,我们应该怎样做?

  8、小组讨论,以小组完成一份计划书。展示小结。

  三、拓展延伸

  1、统计,如果象课文列的数据,那10年、100年后,柴车一天有几辆?共有多少辆?要破坏多少植被?

  2、搜集有关自然环境的资料,准备办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楼兰之死

  繁荣→消亡

  保护环境 迫在眉睫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2页。10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意,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

  2.把握作者独具一格的演讲思路。

  过程与方法

  教师先解题,让学生对本文的中心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模拟演讲;弓懈学生体会文意,最后与学生共同探讨本文的演讲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教育学生珍惜宝贵的时光,把握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同时培养孩子们公平、公正、正义的精神和同情心。

  2.教育学生尊重父母,感谢他们赋予每个孩子宝贵的生命。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分析欣赏本文的演讲思路。

  难点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突破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可创设情景,对课文进行适当修改后模拟演讲,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对本文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用于课堂模拟演讲上。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解题,导入课文1.分析题意,进入新课学习

  2.营造氛围,讲读课2.积极配合教师,聆听“母亲”的谆谆教导

  3.分析作者演讲思路3.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4.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4.完成课堂练习

  一、解题.导入课文(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来历。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学生的母亲,20xx年.,她女儿所在的北京101中学初三(4)班举行了一个主题班会,为全班孩子集体过15岁的生日。作者当时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在会上发言,本文就是她的发言稿。请大家看课题--你是你的船长,谁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板书课题。2.师:不错,大家说得非常好。另外,本文还有一个副标题--寄语十五岁,这个词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师:谁能给我们具体分析一下?4.师:很好。这位母亲对十五岁孩子们的这番话语重心长,情真意切。现在就让我们来静静聆听……1.踊跃发言。生:“你是你的船长“,意思是我们要把握自己的人生航线,掌握自己的命运。生: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船长,这艘船将驶向何方,命运如何,完全看我们怎样驾驶它。2.齐声回答:借代。3.举手回答。生:寄语十五岁,意为捎给十五岁的.话,实际上是对十五岁的人谭的话。4.带着好奇和渴望进入新课学习。

  二、营造氛围,讲读课文(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营造氛围,朗读课文,注意此时想像这篇文章是自己对在座学生的寄语,是贴心地交谈。让学生合上课本,配合你的朗读。1.合上课本,听教师充满感情的话语,渐渐融人教师用心创造的情景。当教师读到“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后停下来时,

  师:……我能感受到你们热切韵视线交织在一起,你们年轻的生命在互相交换着能量,……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来,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读到此处停下来,凝视学生,看他们的反应。2.师微笑着继续朗读:好极了!祝贺你们!知道自己的疼痛,“……但是别人是否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现在我来问一位同学,素萍(一位女同学的名字),如果晓风(小丽的好朋友)的手被刀划破了,正流着血,你感觉怎样?3.师:听见了没有,孩子们?不仅晓风会觉得疼,他的好朋友素萍也会感到他的疼痛。那么……后面的课文照此模式进行

  《你是你的船长》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你是你的船长》教案下去。学生开始均木解地望着教师’,随后恍然大悟,纷纷伸手去掐胳膊或脸,此起彼伏地叫道:“疼。”2.纷纷想像如果此事发生自己会有怎样的感受。小丽:我会觉得很心疼,因为我能感到他的疼痛。3.完全沉浸在情景中,主动跟着教师的节奏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对“母亲”的教诲有所感悟

  三、分析作者演讲思路(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好了,谢谢大家。刚才我并没有要求你们做什么,你们却能主动配合我来完成这篇文章的朗读,这是为什么呢?2.师: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打动了你们,它所流露出的真情深深地感染了你们,让你们不自觉地去思索,去领悟。你们说是吗?1.思考原因。生:您根本不像在朗读一篇课文,倒像在和我们谈心,我们完全融入了您的话语中。2.沉思片刻。生:是啊,确实是这样。

  3-师:作者在这篇演讲中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浏览全文,把它找出来。4.组织学生讨论:作者是怎么一步步启发学生思考的呢?与学生一起明确答案,将梗概板书。3.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提问。生: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t4.讨论交流作者的演讲思路,在教师引导下明确答案。

  四、完成课堂练习(,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不确定处给予指导。2.导人课后思考与练习二,让学生独立思考,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3.组织学生作即兴发言,培养他们感恩的心、同情心、正义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1.自主完成随堂练习。2.阅读重点语句,体会其含义。3.积极发言,说说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五、本课小结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扮演了作者的角色,而学生仿佛就是那次主题班会上的听众。师生通过合作,按照解题,情景再现,疏理结构,发表感想的顺序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你是你的船长

  --寄语十五岁

  提问: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

  自己会感觉到疼痛--->家长可以感觉到孩子的疼痛--->孩子可以感觉到家长的疼痛--->人们都会对他人的处境有所感受-->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应对任何人抱漠视态度->应该培养同情心和正义感,培养公平、公正的观念。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如何理解文中的“一身化作千万身”?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个性练习设计

  仔细朗读北京101中学举行的这次主题班会中一个学生代表的发言(风补充资料),谈谈你的体会。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文内容较容易理解,不必花功夫来逐句讲解。作者循序渐进,一步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这种演讲思路很值得探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这篇演讲稿稍加修改,在班上来个模拟演讲,这不失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好办法,且更能让学生理解文意。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名人,感悟名言,并充分积累名人名言,提高学生积累并运用名人名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及敢于创新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从生活中积累名人名言,并积极运用到生活中去。踊跃尝试自创“名言”,学会运用名人名言来激励自己前进。教学准备: 1.课外收集名人故事及有关资料。 2.课外收集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广泛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名言可以给人启迪,具有催人奋进、使人聪慧的魅力。一句名言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学习,希望同学们收集名人名言,使之成为自己的座右铭!

  二、启发点拨,读文明理师:教师读故事,关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想一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这些名言语言简洁,富有个性,好像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同学们,名言,确实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动力,带来希望。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喜欢收集名人名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同学把名言铭记在心,还有的同学把它写下来放在自己的房间里、书桌旁,成为自己的座右铭,让这些名言时刻鞭策着自己,鼓舞着自己。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交流会。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句名言?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这句名言给了你哪些启发,或者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请同学们认真准备,在班级举行的名言交流会上说一说。

  三、激励学生,对话交流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总结、点拨。

  四、创作--我的名言 (1)学生自己创作我的名言并署上名字。 (2)集体交流。 (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联系生活,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我的名言”,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情感升华名言总结 1.学生用一句名言来总结这节课,并说出理由。 2.师小结:正如韩愈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希望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学而不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让名人名言伴我们行吧!六、作业:以《名言伴我行》为题,写一篇练笔。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和方法:学习古诗过程中随文识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描写雪的其他古诗。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本课识字过程应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10个生字在教学时音、形、义各有侧重,切不可平均使用力量,在读时解决音的难点,在读诗时分散识字,把生字从文中提出来,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的识记,再放回诗中特有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真正做到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 春晓》《夏日》《山行》 。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冬之景的古诗。揭示课题,板 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认读课题中的生字“送、官、归”,说说识记方法。 “武、判”识读(能认识即可,在练读词语中多见面几次,就会识记。)

  3、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岑参写的,他的诗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插图。

  2、范读课文,渲染情境。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 通读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觉得容易读错的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全班再交流。(注意“折、即”的读音)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认读生字。(学生自主认读,多种方法识字。) “折”是会意字,甲骨文的“折”字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表示树木被大斧砍断的情形。本义是折断,引申为弯曲、曲折,进一步引申为屈服。 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古----月----胡;女----口-----如;木----对----树;利----木----梨

  3、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朗读。

  (老师用优美的语言渲染情境,解释古诗。) 北风卷动,地面的沙尘吹折了枯草,胡地到了八月就白雪纷飞了。雪花飞舞,就像一夜之间吹起了春风,千树万树的梨花盛开了一样。 教师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情境一:“白雪皑皑,北风呼啸,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的'一幅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读出文章的前两句,你该怎么读呢?”

  情境一:“好朋友要远行,但不久的将来你们还会重逢,此时你心情是沉重的还是忧中有喜?古诗的后两句就带有这样的感情,你该怎么表现呢?” 教师范读,个别读,男女生交替读,小组领读

  4.诵读积累,要求当堂熟读背诵。

  四、指导写字

  可采取五步指导法;

  第一步:看,一看字形,二看范字。

  第二步:描。

  第三步:写。

  第四步:评。

  第五步:改。

  “送”字中的“关”的最后一笔是点,“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女”要写得伸展,“口”要写得小些。“梨”的下半部分“木”字的横要写得长一些,托住“利”。“树”中间的“又”写得小一点,捺要变点。

  五、课后练习。

  六、扩展。

  (积累边塞诗)

  出赛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雪景 奇寒 奇美

  高歌 乐观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

  4、说说写写——留言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出示:美丽秋景图。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图,想不想学习和它有关的词语呀?这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谁准它?

  (3)自由读: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4)小组合作练习: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小组推荐同学读给大家听。

  (5)评议。

  2、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情景。

  (3)学生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举办“小画展”,在展示自己的图画的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选出“小画家”。

  3、第三部分。

  (1)审题:指名读。

  (2)你知道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能吟一吟吗?

  (3)能把你们吟诵的诗句和你们画的画联系起来吗?

  (4)写一写。

  二、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指导观察:它们是什么结构呢?左右两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是什么?

  3、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

  4、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驾结构和布局。

  5、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6、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2)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5)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忍辱含垢:垢,耻辱。忍受耻辱。以曲求伸:意为尺蠖(huo)弯曲身子,是为了向前伸展。比例以退为进。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催人奋进:促使人奋勇前进。

  羽毛丰满:比喻力量已积蓄充足。

  (6)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座位互相练背。

  (7)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8)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范读: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

  (3)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对难点进行讲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

  (5)练习背诵:自由背诵。

  (6)反馈: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意:今天我们学生“斜撇”和“长撇”的运笔方法。

  2、教师书写斜撇和长撇,指导运笔方法。

  斜撇,从竖中线稍右起笔,向左底角线撇出,笔锋有略向左上提起之意。学生练习写斜撇。

  长撇,起笔同悬针竖,下行到横中线下向左撇,提笔出锋,悬空收笔。学生练写长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1、审题。

  (1)揭示说说写写的话题:学写留言条。

  (2)学生自读范例。

  2、指导

  (1)教师谈话:“留言条”就是用书画形式留下要说的话,一般是离开某个地方或某个场所时留下的。在生活中经常需要写“留言条”。

  (2)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写留言条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内讨论。

  (3)汇报交流:写清给谁看的,写清留下的话,还要写上留言人的名字和留言的时间。

  (4)指名说格式:

  ①先写条子留给谁,称呼要顶格写。②再写具体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③最后写留言人的姓名,另起一行靠右边写。再另起一行靠右写日期。

  (根据自己留言的内容,同桌互说,并纠正。注意礼貌用语)

  3、打开作业本,试写留言条。(注意格式)

《语文教案(精品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下册教案12-14

【经典】语文教案11-2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精选)04-19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台阶》教案12-19

语文教案(精品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精品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学会声母j q x,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辅导学生学习拼读j q x与韵母i相拼的音节。

  3、学习j q x与ü相拼时去点的规则,正确拼读ju qu xu

  4、继续练习读带i的声介和母和后随韵母相拼的音节。

  5、练习看图拼读词句。认读"西、瓜、下、木"四个字。

  教学重点:

  1.掌握j q x的读音、字形和书写。

  2.了解j q x与ü相拼时去点的规则。

  3.认读"西、瓜、下、木"四个字。

  [教学重点]

  1.q与p在字形上的区分。

  2.j q x与ü相拼时去点的规则的掌握。

  教学准备:

  1.学过声母及韵母的认读卡片。

  2."西、瓜、下、木"四个字的生字卡片。

  3.课件、计算机。

  4.j q x的字母卡片及q的拼装字母纸板。(学生用人手一份)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喜欢吃水果吗?

  师:喜欢吃什么水果?

  师:想知道龙老师喜欢吃什么水果吗?

  师:老师喜欢吃西瓜。

  (出示西瓜图)

  师:老师就带着小朋友去西瓜地里逛逛。

  (出示图1)

  二、看图说话

  (一)教学jqx

  师:小朋友在西瓜地里看见了什么?它们都在干什么?

  (我在西瓜地里看见了……在干……)

  1、教学x

  (引出词语xīguā)

  师:小朋友跟老师读xīguā,怎样的西瓜呢?

  (又大又圆)

  师:西瓜X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拼音宝宝。

  (出示X字)

  师范读,生跟读。

  师:学会了吗?

  (指名读—分小组读—全班读)

  师:用小朋友的火眼睛睛看看X像图上的什么?

  (板书X)

  师:它的读音我们会了,那哪个小朋友来想个办法记住它的样子?

  (一个小叉XXX)

  2、教学J

  师:小朋友还在西瓜地里看见了什么?

  (引出词语mǔjī)

  师:小朋友跟老师读mǔjī

  (板书mǔjī)

  生跟读

  网

  师:小朋友看看这组音节词里哪个是我们之前没有学过的拼音宝宝?

  (出示J)

  师范读,生跟读。

  师:会了吗?谁来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小朋友记住了J的读音了吗?

  师:谁能在图中找出和J很像的图案?

  师:小朋友能不能想个聪明的'办法记住它的样子?

  (小i加钩jjj)

  3、教学q

  师:小朋友继续观察这幅图你还看到什么?

  (引出词语qìxiàqí)

  师:这组音词里哪个是我们没学过的拼音宝宝?

  (出示q)

  师:先听听老师怎么读的。

  师:会了吗?哪个小勇士来大声读出来?

  (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师:q像西瓜地里的哪幅图?

  师:老师请小朋友编个顺口溜记住它。

  (9字站直qqq)

  三、课中操

  师:现在我们放松一下,跟老师做一个有趣的课中操。

  拍拍手1/2伸伸手1/2拍拍肩1/2扭扭腰1/2跺跺脚1/2

  点点头1/2坐坐好1/2

  师:短短课中操结束了,接下来继续跟随老师走进拼音乐园。

  四、教学jqx与i的拼读

  师:有个老朋友来看我们了,我们一起看看它是谁。

  (出示I)

  师:小朋友还认识它吗?

  师:大声叫出它的名字?

  师:小I宝宝也想和jqx宝宝交朋友,我们来帮助它好吗?

  师:小朋友把jqxi卡片拿出来,把jqx分别和i组合在一起,拼拼看你会哪个?

  1、游戏演练,拼读音节

  师:现在小I宝宝要和我们做一个游戏,小朋友想不想玩?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我是J,我是I,我们在一起就读jī)

  2、拼读四声

  师:这会儿,小I宝宝上了四顶漂亮的帽子,看看谁能认出它?

  (出示声调图片)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小朋友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考验?

  师:老师叫到哪个声调小朋友就把卡片举起来。

  3、返回图片,拼读音节词

  师:我们回到西瓜地,小朋友会拼上面的音节词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植被被破坏的严重性,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紧迫感。

  2、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引用、举例、诠释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沙漠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及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

  1、师朗诵《从军行》。解释诗意。

  2、板书——楼兰,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

  3、引导学生想象楼兰的样子。

  4、补充课题《楼兰之死》

  5、质疑课题,板书有代表性的问题。

  二、阅读升华

  1、自由朗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①通读全文,自学文中字词。②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交流。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楼兰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交流回答,相机板书繁荣——消亡

  3、展示搜集的材料,让学生感受“死”的真正含义。

  4、带着疑问默读课文2-5自然段,楼兰为什么死了?小组交流“楼兰死了”的原因。

  5、全班归纳。结合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诠释、举例、列数字)

  6、列举身边见到的环境恶化的例子。

  7、激发情感(回想着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城,再看看今天人们依然在肆无忌惮的破坏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加强语气:如果不让悲剧重演的话,我们应该怎样做?

  8、小组讨论,以小组完成一份计划书。展示小结。

  三、拓展延伸

  1、统计,如果象课文列的数据,那10年、100年后,柴车一天有几辆?共有多少辆?要破坏多少植被?

  2、搜集有关自然环境的资料,准备办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楼兰之死

  繁荣→消亡

  保护环境 迫在眉睫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2页。10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意,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

  2.把握作者独具一格的演讲思路。

  过程与方法

  教师先解题,让学生对本文的中心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模拟演讲;弓懈学生体会文意,最后与学生共同探讨本文的演讲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教育学生珍惜宝贵的时光,把握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同时培养孩子们公平、公正、正义的精神和同情心。

  2.教育学生尊重父母,感谢他们赋予每个孩子宝贵的生命。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分析欣赏本文的演讲思路。

  难点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突破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可创设情景,对课文进行适当修改后模拟演讲,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对本文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用于课堂模拟演讲上。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解题,导入课文1.分析题意,进入新课学习

  2.营造氛围,讲读课2.积极配合教师,聆听“母亲”的谆谆教导

  3.分析作者演讲思路3.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4.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4.完成课堂练习

  一、解题.导入课文(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来历。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学生的母亲,20xx年.,她女儿所在的北京101中学初三(4)班举行了一个主题班会,为全班孩子集体过15岁的生日。作者当时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在会上发言,本文就是她的发言稿。请大家看课题--你是你的船长,谁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板书课题。2.师:不错,大家说得非常好。另外,本文还有一个副标题--寄语十五岁,这个词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师:谁能给我们具体分析一下?4.师:很好。这位母亲对十五岁孩子们的这番话语重心长,情真意切。现在就让我们来静静聆听……1.踊跃发言。生:“你是你的船长“,意思是我们要把握自己的人生航线,掌握自己的命运。生: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船长,这艘船将驶向何方,命运如何,完全看我们怎样驾驶它。2.齐声回答:借代。3.举手回答。生:寄语十五岁,意为捎给十五岁的.话,实际上是对十五岁的人谭的话。4.带着好奇和渴望进入新课学习。

  二、营造氛围,讲读课文(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营造氛围,朗读课文,注意此时想像这篇文章是自己对在座学生的寄语,是贴心地交谈。让学生合上课本,配合你的朗读。1.合上课本,听教师充满感情的话语,渐渐融人教师用心创造的情景。当教师读到“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后停下来时,

  师:……我能感受到你们热切韵视线交织在一起,你们年轻的生命在互相交换着能量,……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来,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读到此处停下来,凝视学生,看他们的反应。2.师微笑着继续朗读:好极了!祝贺你们!知道自己的疼痛,“……但是别人是否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现在我来问一位同学,素萍(一位女同学的名字),如果晓风(小丽的好朋友)的手被刀划破了,正流着血,你感觉怎样?3.师:听见了没有,孩子们?不仅晓风会觉得疼,他的好朋友素萍也会感到他的疼痛。那么……后面的课文照此模式进行

  《你是你的船长》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你是你的船长》教案下去。学生开始均木解地望着教师’,随后恍然大悟,纷纷伸手去掐胳膊或脸,此起彼伏地叫道:“疼。”2.纷纷想像如果此事发生自己会有怎样的感受。小丽:我会觉得很心疼,因为我能感到他的疼痛。3.完全沉浸在情景中,主动跟着教师的节奏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对“母亲”的教诲有所感悟

  三、分析作者演讲思路(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好了,谢谢大家。刚才我并没有要求你们做什么,你们却能主动配合我来完成这篇文章的朗读,这是为什么呢?2.师: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打动了你们,它所流露出的真情深深地感染了你们,让你们不自觉地去思索,去领悟。你们说是吗?1.思考原因。生:您根本不像在朗读一篇课文,倒像在和我们谈心,我们完全融入了您的话语中。2.沉思片刻。生:是啊,确实是这样。

  3-师:作者在这篇演讲中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浏览全文,把它找出来。4.组织学生讨论:作者是怎么一步步启发学生思考的呢?与学生一起明确答案,将梗概板书。3.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提问。生: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t4.讨论交流作者的演讲思路,在教师引导下明确答案。

  四、完成课堂练习(,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不确定处给予指导。2.导人课后思考与练习二,让学生独立思考,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3.组织学生作即兴发言,培养他们感恩的心、同情心、正义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1.自主完成随堂练习。2.阅读重点语句,体会其含义。3.积极发言,说说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五、本课小结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扮演了作者的角色,而学生仿佛就是那次主题班会上的听众。师生通过合作,按照解题,情景再现,疏理结构,发表感想的顺序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你是你的船长

  --寄语十五岁

  提问: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

  自己会感觉到疼痛--->家长可以感觉到孩子的疼痛--->孩子可以感觉到家长的疼痛--->人们都会对他人的处境有所感受-->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应对任何人抱漠视态度->应该培养同情心和正义感,培养公平、公正的观念。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如何理解文中的“一身化作千万身”?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个性练习设计

  仔细朗读北京101中学举行的这次主题班会中一个学生代表的发言(风补充资料),谈谈你的体会。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文内容较容易理解,不必花功夫来逐句讲解。作者循序渐进,一步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这种演讲思路很值得探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这篇演讲稿稍加修改,在班上来个模拟演讲,这不失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好办法,且更能让学生理解文意。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名人,感悟名言,并充分积累名人名言,提高学生积累并运用名人名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及敢于创新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从生活中积累名人名言,并积极运用到生活中去。踊跃尝试自创“名言”,学会运用名人名言来激励自己前进。教学准备: 1.课外收集名人故事及有关资料。 2.课外收集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广泛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名言可以给人启迪,具有催人奋进、使人聪慧的魅力。一句名言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学习,希望同学们收集名人名言,使之成为自己的座右铭!

  二、启发点拨,读文明理师:教师读故事,关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想一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这些名言语言简洁,富有个性,好像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同学们,名言,确实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动力,带来希望。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喜欢收集名人名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同学把名言铭记在心,还有的同学把它写下来放在自己的房间里、书桌旁,成为自己的座右铭,让这些名言时刻鞭策着自己,鼓舞着自己。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交流会。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句名言?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这句名言给了你哪些启发,或者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请同学们认真准备,在班级举行的名言交流会上说一说。

  三、激励学生,对话交流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总结、点拨。

  四、创作--我的名言 (1)学生自己创作我的名言并署上名字。 (2)集体交流。 (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联系生活,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我的名言”,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情感升华名言总结 1.学生用一句名言来总结这节课,并说出理由。 2.师小结:正如韩愈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希望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学而不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让名人名言伴我们行吧!六、作业:以《名言伴我行》为题,写一篇练笔。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和方法:学习古诗过程中随文识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描写雪的其他古诗。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本课识字过程应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10个生字在教学时音、形、义各有侧重,切不可平均使用力量,在读时解决音的难点,在读诗时分散识字,把生字从文中提出来,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的识记,再放回诗中特有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真正做到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 春晓》《夏日》《山行》 。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冬之景的古诗。揭示课题,板 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认读课题中的生字“送、官、归”,说说识记方法。 “武、判”识读(能认识即可,在练读词语中多见面几次,就会识记。)

  3、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岑参写的,他的诗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插图。

  2、范读课文,渲染情境。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 通读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觉得容易读错的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全班再交流。(注意“折、即”的读音)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认读生字。(学生自主认读,多种方法识字。) “折”是会意字,甲骨文的“折”字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表示树木被大斧砍断的情形。本义是折断,引申为弯曲、曲折,进一步引申为屈服。 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古----月----胡;女----口-----如;木----对----树;利----木----梨

  3、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朗读。

  (老师用优美的语言渲染情境,解释古诗。) 北风卷动,地面的沙尘吹折了枯草,胡地到了八月就白雪纷飞了。雪花飞舞,就像一夜之间吹起了春风,千树万树的梨花盛开了一样。 教师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情境一:“白雪皑皑,北风呼啸,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的'一幅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读出文章的前两句,你该怎么读呢?”

  情境一:“好朋友要远行,但不久的将来你们还会重逢,此时你心情是沉重的还是忧中有喜?古诗的后两句就带有这样的感情,你该怎么表现呢?” 教师范读,个别读,男女生交替读,小组领读

  4.诵读积累,要求当堂熟读背诵。

  四、指导写字

  可采取五步指导法;

  第一步:看,一看字形,二看范字。

  第二步:描。

  第三步:写。

  第四步:评。

  第五步:改。

  “送”字中的“关”的最后一笔是点,“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女”要写得伸展,“口”要写得小些。“梨”的下半部分“木”字的横要写得长一些,托住“利”。“树”中间的“又”写得小一点,捺要变点。

  五、课后练习。

  六、扩展。

  (积累边塞诗)

  出赛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雪景 奇寒 奇美

  高歌 乐观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

  4、说说写写——留言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出示:美丽秋景图。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图,想不想学习和它有关的词语呀?这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谁准它?

  (3)自由读: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4)小组合作练习: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小组推荐同学读给大家听。

  (5)评议。

  2、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情景。

  (3)学生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举办“小画展”,在展示自己的图画的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选出“小画家”。

  3、第三部分。

  (1)审题:指名读。

  (2)你知道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能吟一吟吗?

  (3)能把你们吟诵的诗句和你们画的画联系起来吗?

  (4)写一写。

  二、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指导观察:它们是什么结构呢?左右两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是什么?

  3、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

  4、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驾结构和布局。

  5、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6、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2)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5)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忍辱含垢:垢,耻辱。忍受耻辱。以曲求伸:意为尺蠖(huo)弯曲身子,是为了向前伸展。比例以退为进。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催人奋进:促使人奋勇前进。

  羽毛丰满:比喻力量已积蓄充足。

  (6)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座位互相练背。

  (7)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8)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范读: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

  (3)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对难点进行讲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

  (5)练习背诵:自由背诵。

  (6)反馈: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意:今天我们学生“斜撇”和“长撇”的运笔方法。

  2、教师书写斜撇和长撇,指导运笔方法。

  斜撇,从竖中线稍右起笔,向左底角线撇出,笔锋有略向左上提起之意。学生练习写斜撇。

  长撇,起笔同悬针竖,下行到横中线下向左撇,提笔出锋,悬空收笔。学生练写长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1、审题。

  (1)揭示说说写写的话题:学写留言条。

  (2)学生自读范例。

  2、指导

  (1)教师谈话:“留言条”就是用书画形式留下要说的话,一般是离开某个地方或某个场所时留下的。在生活中经常需要写“留言条”。

  (2)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写留言条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内讨论。

  (3)汇报交流:写清给谁看的,写清留下的话,还要写上留言人的名字和留言的时间。

  (4)指名说格式:

  ①先写条子留给谁,称呼要顶格写。②再写具体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③最后写留言人的姓名,另起一行靠右边写。再另起一行靠右写日期。

  (根据自己留言的内容,同桌互说,并纠正。注意礼貌用语)

  3、打开作业本,试写留言条。(注意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