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器》教案

时间:2023-03-17 14:47:39 教案 我要投稿

《计算器》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计算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器》教案

《计算器》教案1

  教学内容:p.53的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9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准备:板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解决问题:

  1、(第5题)四五年级同学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13.5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少采集2.8千克。四五年级同学一共采集多少千克?

  读题后让学生列式,交流各种解答方法的不同思路:

  (1)13.5+(13.5-2.8)

  四年级是已知的,五年级的未知,先求出五年级再算出两个年级

  (2)13.5+1.35-2.8

  先假设五年级和四年级一样多,再把五年级少采集的减去。

  观察两个算式,哪个更简便?算出结果。

  2、(第6题)分别计算书上的4个问题。

  交流各个问题,注意有的学生会出现选错商品价格的.现象。

  二、学习例4,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

  1、课前板书: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元 金额/元

  铅笔 1支 0.80

  电池 4节 24.00

  铅笔盒 15.40 15.40

  书包 1个 44.70

  面包 3.00 6.00

  问: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票,说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算出空的格子。

  填写完整后,算出总金额。

  (可以用计算器算,也可以利用数据特点口算或笔算。)

  2、如果老师付出100元买这些商品,应找出多少元?

  学生列式计算。

  3、(第8题)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况如下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并算出合计数。

  指导学生看懂该份表格,区分“收入”和“支出”,依次算出每一个空格。

  讨论:上月结余、合计收入、合计支出以及表中最后余额的关系。

  4、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找到不变的数:小数部分前面都是8,最后一位是9

  (2)找到变的数字及变的规律:整数部分是变的,它比最后一个小数的位数少1;它同时还是后面小数部分的8的个数。

  (3)按照发现的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5、两个小数的和是8,相差0.4,这两个小数分别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1)画线段图(图略),发现如果把8减0.4,得到的是两个较小的数;或者把8加上0.4,得到的是两个较大的数。再除以2就可以了。

  (2)从平均数的角度考虑:平均数是4,要符合“相差0.4”,一个数要大0.2,另一个数小0.2

  (3)检验:两个条件都要符合“和是8”、“差是0.4”

  6、思考题:小华在计算一道小数减数时,把被减数十分位上的8看成了3,把减数百分位上的1看成了7。你能算出错误的答案与正确的答案相差多少吗?

  指名说说思考方法。明确:被减数少算了,结果也少算了;减数多减了,结果也偏小。

  三、布置作业(略)

  课后小记:

  我在课上并没有提倡用计算器来计算,我的出发点是要锻炼学生的口算和笔算,所以在计算像第8题这样的题目时,正确率是不理想的。一开始是有的学生没读懂表格,再后来就完全是计算方面的问题。所以我在课上是做一格交流一格,确保正确的前提下才继续的。

  第9题,不少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是无序的,所以容易出错。所以我在课上就强调了思考的步骤,从不变——变——找变的根据来思考,情况才有所好转。

  书上相应的其他练习我没做。

《计算器》教案2

  认识电子计算器

  活动目标

  1、了解电子计算器的基本部件(显示屏及按键),并初步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2、知道电子计算器的基本功用及优越性。

  3、扩大幼儿眼界,增加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室,幼儿自带电子计算器。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电子计算器,说出名称,讨论功用。

  1、思考:你们带来的这样东西叫什么名字?

  电子计算器是做什么用的?

  2、小结:电子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人们用它算账,用它计算数的多少。

  二、幼儿分小组讨论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1、思考:电子计算器是什么形状?上面有什么?下面又有什么?

  鼓励幼儿在小组内相互看一看、比一比,熟悉电子计算器的外形基本构造。

  2、在实物展示仪上组织幼儿进一步观察外形。

  小结: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三、幼儿分小组活动,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1、小朋友相互学习,找出自己计算器上的'开关,学着用计算器做加减运算题。

  2、请两位小朋友在计算器上用电子计算器做加减数学题。

  小结:操作计算器运算加减的方法。

  3、幼儿出题,大家一起操作计算器。

  4、计算机出加减题,大家用计算器进行演算比赛。

  四、引导幼儿说出电子计算器的优越性。

  1、思考:电子计算器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它?

  2、小结:电子计算器算得快,算得准,携带方便。

  五、回顾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进化,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活动延伸

  1、人类祖先类人猿用石头计数;

  2、人类进化了,人们用绳子打结计数;

  3、后来人们发明了算盘;

  4、现在有了电子计算器;

  5、还有更先进的计算工具“计算机”,能在几秒钟内计算出几亿个数。

《计算器》教案3

  ●课 题:

  2.5 用计算器开方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鼓励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并能熟悉用法.

  3.能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问题,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让学生经历运用计算器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索计算器的用法.

  2.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1.探索计算器的用法.

  2.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

  ●教学方法

  学生探索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记作2.5 A);

  第二张:判断估算结果是否正确(记作2.5 B).

  ●教学过程

  Ⅰ.新课导入

  我们在前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还知道乘方与开方是互为逆运算. 比如23=8,2叫8的立方根,8叫2的立方,有时可以根据逆运算来求方根或平方、立方.对于10以内数的立方,20以内数的平方要求大家牢记在心,这样可以根据逆运算快速地求出这些特殊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那么对于不特殊的数我们应怎么求其方根呢?可以根据估算的方法来求,但是这样求方根的速度太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种快速求方根的方法,用计算器求方根.

  Ⅱ.新课讲解

  [师]请大家互相看一下计算器,拿类型相同的计算器的同学请坐到一起.这样便于大家互相讨论问题.如果你的计算器的类型与书中的计算器的类型相同,请你按照书中的步骤熟悉一下程序,若你的计算器的类型不同于书中的计算器,请拿相同类型计算器的同学先要探索一下如何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步骤,把程序记下来,好吗?给大家8分钟时间进行探索.

  [师]好,时间到,大家的程序掌握了吗?

  [生]掌握了.

  [师]现在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序计算 , +1, -,然后和书中的数据相对照,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生]正确.

  做一做

  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1) ;(2) ;(3) ;(4) .

  [师]哪一位同学能用计算器快速计算出上面各式的值呢?

  [生]能.

  (1) 28.28;

  (2) 1.639;

  (3) 0.7616;

  (4) -0.7560.

  [例题]利用计算器比较 和 的大小.

  解: =1.44224957, =1.414213562

  >

  [师]请大家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投影片:(2.5 A)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生](1) =7;

  (2) =0.9;

  (3) =37;

  (4) =1.24;

  (5) 2.236;

  (6) 0.4899;

  (7) 3.642;

  (8) 7.003;

  (9) 17.03;

  (10) 0.1938.

  [师]刚才我们练习了10个小题,对于求平方根或者立方根的程序已基本熟练,在此基础上,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判断题,看看题中已经求出的立方根与平方根是否正确.

  投影片:(2.5 B)

  下列计算结果正确吗?

  (1) 35.1;

  (2) 10.6;

  (3) 9.5;

  (4) 231.

  [生](1)正确.因为题目没有要求结果保留几个有效数字,所以正确.

  (2)正确.和上面的`原因相同.

  (3)错. 94.6.

  (4)错. 23.1.

  2.议一议

  (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

  [师]请大家每人找一个很大的正数,不同的人的数字不要相同,按要求去做然后总结.

  [生]我找的数是123456789,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运算的结果是越来越接近1.

  [师]其他同学的情况怎样呢?

  [生](齐声答)也是这个结果.

  [师]哪位同学能做一下总结?

  [生]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数,不管它有多大,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结果越来越近1.

  [师]这位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棒,这就是规律,再看(2)题.

  (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规律.

  [生]和上面的结果一样.

  [师]既然结果相同,能否把它们合起来总结一下规律是什么?

  [生]任何一个正数,不管它是大于1的数,还是小于1的数,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运算的结果越来越接近1.

  [师]非常棒.大家能否把(1)、(2)中的开平方运算改成开立方运算进行探索呢?

  [生]能.

  [生]结果也是越来越趋近于1.

  [师]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

  [生]任何一个正数,利用计算器进行开立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立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结果是越来越接近1.

  Ⅲ.课堂练习

  (一)随堂练习

  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 (2) .

  [生](1)∵ 2.224 2.236

  ;

  (2)∵ =0.625

  0.618

  .

  (二)补充练习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Ⅳ.课时小结

  1.探索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步骤,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Ⅴ.课后作业

  习题2.5(作为测验试卷)

  Ⅵ.活动与探究

  1.(1)任意找一个正数,利用计算器将该数除以2,将所得结果再除以2……随着运算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

  答:结果越来越小,趋向于0.

  (2)再用一个负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规律.

  答:结果越来越大,也趋向于0.

  2.捉弄人的计算器

  数学老师给小明布置了一个额外的任务,设x,y,z是三个连续整数的平方(x<y<z),已知x=31329,z=32041,求y.并要求小明使用老师准备的计算器作答,小明说:

  “老师也太小看我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让我做?”

  “那就请你在10分钟内把答案交给我.”老师笑着说.

  “不用10分钟,1分钟就够了.”小明边说边按计算器……

  “老师,你的计算器坏了,根号键不能用,”小明这才发现老师给他的是一个捉弄人的计算器.

  “是吗?其他键能用吗?”

  “其他键都好好的.”小明试了试其他各键说.

  “现在你还能在10分钟之内给我答案吗?”

  请你帮小明想想办法.

  答:因为根号键不能用,所以不能用开平方的方法来求,但是我们知道,平方和开平方是互为逆计算,可以用平方的方法来求,因为1002=10000,所以可以确定y是一个三位数,因为20xx=40000,所以y是介于100到200之间,又1702=28900,1802=32400,所以y应是大于170而小于180的三位数.下面就可以用探索的方法从171开始去试,只到找到为止.y为178.

  ●板书设计

  2.5 用计算器开方

  一、做一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

  二、练一练

  三、议一议(对任一正数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会发现什么规律)

  四、练习

  五、小结

  六、作业

《计算器》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计算器上有关统计计算的符号.

  2.使学生会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3.使学生体会到用计算器统计的省时、省力的优越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方差的方法.

  难点:计算器上符号的准确识读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我们学过哪些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

  2.我们学过哪些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的方法?

  引入新课

  随着科学的进步,一些先进的计算工具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我们可以用这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本课我们学习用计算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的方法.

  新课

  让学生阅读并在教师指导下计算教材例中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同时,通过应用计算器,了解的作用.

  接下来让学生作如下练习:

  填空题:

  2.计算器中,STAT是____的意思,DATA是____的意思.

  3.计算器键盘上,符号σ与书中符号____意义相同,表示一组数据的____.

  4.在CZ1206型计算器上设有标准差运算键,而未设____运算键,一般要通过将标准差____得到____.

  选择题:

  1.通过使用计算器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只需通过比较它们的____即可[ ]

  A.标准差B.方差

  C.平均数D.中位数

  2.如果有重复出现的数据,比如有10个数据是11,那么输入时可按[ ]

  3.用计算器计算样本91,92,90,89,88的标准差为[ ]

  A.0 B.1 C.约1。414 D.2

  4.用计算器计算7,8,8,6,5,7,5,4,7,6的平均数、方差分别为[ ]

  A.6。3,1。27 B.1。61,6。3

  C.6。3,1。61 D.1。27,1。61

  教师可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或示意图纸)写好操作效果图和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接下来师生共同继续作课本上练习

  小结

  1.熟悉计算器上各键的功能.

  2.学会算(用计算器)平均数、标准差、方差.

  四、教学注意问题

  1.本课教学内容关键是动手,要让学生动手作,为帮助学生中动手能力差者,要提倡互相帮助.

  2.学生做作业时可提示他们可核对以前的题目的准确性.

《计算器》教案5

  教学目的: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2、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究发现,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3、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和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每名学生自带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在黑板上写出“12345679”让学生读,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2、介绍缺8数“12345679 ”,这个数非常神奇,现在很多人都在探究它。你们想不想来探究它?

  3、先告诉老师在‘1——9’这九个数字中你最喜欢哪个数,老师将用算式算出一串你喜欢的数送给你,高兴吗?

  12345679 ( )

  4、揭示课题

  很神奇吧,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探索,你会发现数学中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板书课题)

  5、提出学习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0 1÷11 2÷11 3÷11 4÷11 5÷11

  (1)学生独立操作。(用计数器计算)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充分让学生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3)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汇报结果,充分让学生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来写的.商?

  ⑷再用计算器验证。

  5、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拓展延伸

  1、数字宝塔

  P29“做一做”补充:333333.3 666666.7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补充题学生的计数器数位不够,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正确结果)

  2、寻找奥秘

  P31第7题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3题,直接写出后3题的得数。

  3、考考你的眼力!

  P31第8题

  学生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

  4、实践作业

  自学课本P31——什么是“数字黑洞”?并进行验证!

《计算器》教案6

  总课时:4课时使用人:

  备课时间:第十五周上课时间:第十六周

  第4课时:8、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给定信息,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相互间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有所获,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教学难点:按键顺序

  教学准备:同种规格的计算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5分钟,学生遇到困难,亟待解决)

  内容:展示引例:20xx年第一季度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情况表:(单位:元)

  北京1692.2上海3075.6天津1254.5河北584.4

  山西420.5内蒙古596.2辽宁875.4吉林705.5

  黑龙江746.8江苏1354.2浙江1891.1安徽520.6

  福建972.2江西575.1山东831.9河南426.3

  湖北582.2湖南685.7广东1065.5广西554.6

  海南699.3重庆523.2四川538.4贵州316.4

  云南411.6西藏254.4陕西441.0甘肃328.4

  青海337.8宁夏458.1新疆340.3

  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在计算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困难吗?

  显然,当一组数据比较大且比较多时,用笔计算平均数较麻烦,因此,需要一个帮手—计算器,这节课就来学习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15分钟,小组合作交流)

  内容:学生分组(拿同类型计算器的'同学分在一起)活动探究,看哪个小组做得好:

  (1)估计一下自己课桌的宽度,并将各组员的估计结果统计出来(精确0.1厘米)。

  (2)用计算器求出估计结果的平均值,你是怎么做的?与同伴交流。

  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全班总结交流不同类型的计算器求平均数的一般步骤,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评价。

  (3)用尺子量一量课桌的宽度,看看大家估计的结果怎么样。

  各组派代表谈谈本组估计结果的准确度,对准确度较高的小组进行表扬,并评为优秀小组以资鼓励。

  第三环节:运用提高(15分钟,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内容:1.利用计算器计算下列数据的平均数:

  12.8,12.9,13.4,13.0,14.1,13.5,12.7,12.4,13.9,13.8,14.3,13.2,13.5。

  2.观察下图1,利用计算器计算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3.英语老师布置了10道选择题作为课堂练习,小丽将全班同学的解题情况绘成了条形统计图,见下图2。根据图表,求平均每个学生做对了几道题?

  4.利用计算器计算本节课的引例中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如实反映我国农村的现金收入状况,你会用哪个数据?

  (2)如果要展示我国农村发展形势好,你会用哪个数据?

  (3)从这些数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何感想?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师生共同总结)

  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1.根据给定信息,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从所给统计图中正确获取信息,并能进行数据的加工与整理。

  3.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计算器》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及练习四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的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有关计算工具,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电子计算器拿出来,今天我们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1。

  (1)出示3 86+179=________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试CE和AC键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为0,也相当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计算器试试。

  825-138=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数,别按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教学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说一说。

  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谁能说一说?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师总结:碰到9999和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5)第26页“做一做“。

  用计算器算出前面几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三、应用反馈

  1.用计算器计算,练习四第1、4、9题。

  组织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结果。

  2.练习四第3题。

  教师先介绍收据上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相应的金额。

  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笔算,一人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五、变式练习

  先用简便方法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1.297+298+299+300+301+302+303

  2.401+402+403+404+405

《计算器》教案8

  教学内容:课标苏教版第八册83-84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同学体验“猜测-验证”这一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从而发展同学思维,培养科学的探究素质。

  3.使同学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胜利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因数

  12

  12

  12

  12

  120

  120

  120

  因数

  2

  4

  20

  400

  2

  40

  200

  积

  指名口答,并说说怎么想的。

  二、猜测

  已知36×30=1080,假如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有会什么变化?

  同学猜测。师引导说出需举例验证。

  三、验证

  1.师引导运用表格来举例验证。

  因数

  因数

  积

  积的变化

  36

  30

  1080

  指名举例,师板书,在此过程中指导填表:积怎样算,积的变化是什么,又怎么表示。

  师:观察整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符合猜测吗?

  小结:在36×30=1080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 积也会乘这个数。

  2.在其他乘法算式中是否也存在这样一个结论呢?再次猜测、验证。

  同学任意举例填表。

  因数

  因数

  积

  积的变化

  展示作业纸,你发现了什么?符合猜测吗?

  小结:没有一个人举的.例子不符合这个发现,说明在任何一个乘法算式中,存在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

  四、应用

  1.用规律解释:

  (1)口算:24×30=?你是怎么算的?你能用刚才的规律解释吗?

  (2)笔算:250×15=?(简便算法)

  2.用规律计算:“想想做做”1、2。

  3.数学日记。

  4.自然界的计算专家。

  五、总结

  师:你能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或学习的感受,为这节课定个题目吗?

  六、拓展(导入中的口算题)

  因数

  12

  12

  12

  12

  120

  120

  120

  因数

  2

  4

  20

  400

  2

  40

  200

  积

  24

  48

  240

  4800

  2400

  4800

  24000

  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大家的表示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仅仅拥有知识的人从石头里只能看到石头,拥有智慧的人就能从石头里看到风景,从沙子里看到灵魂”。

《计算器》教案9

  设计意图:

  一天,班上小朋友带来一块手表,上面有计算器,引得好多孩子都围上去议论,都想要玩玩。看到孩子们有那么大的兴趣,我决定设计这个活动,让孩子了解计算器的功用及操作方法。我利用孩子们对计算器有强烈探索意识的现象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电子计算器"。

  在设计这个活动中,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有的知识经验,将操作、游戏、讲述溶为一体,并扩充了人类计算的发展历程,给幼儿一个有关计算的`完整印象。

  首先,了解计算器的外形特征,然后孩子们与同伴一起发现操作计算器的方法,在操作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优越性,最后回顾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进化过程。

  整个活动,我始终将幼儿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将活动时间给予孩子,让他们互相学习。让孩子去发现、去操作、去归纳。教师以与孩子同乐的朋友身份给予隐性的指导,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达到自己对计算器知识渴望的了解。

  活动目标:

  1、了解电子计算器的基本部件(显示屏及按键),并初步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2、知道电子计算器的基本功用及优越性。

  3、扩大幼儿眼界,增加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室,幼儿自带电子计算器。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电子计算器,说出名称,讨论功用。

  1、思考:"你们带来的这样东西叫什么名字?""电子计算器是做什么用的?"

  2、小结:电子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人们用它算账,用它计算数的多少。

  二、幼儿分小组讨论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1、思考:"电子计算器是什么形状?上面有什么?出处下面又有什么?"鼓励幼儿在小组内相互看一看、比一比,熟悉电子计算器的外形基本构造。

  2、在实物展示仪上组织幼儿进一步观察外形。

  小结: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三、幼儿分小组活动,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1、小朋友相互学习,找出自己计算器上的开关,学着用计算器做加减运算题。

  2、请两位小朋友在计算器上用电子计算器做加减数学题。

  小结:操作计算器运算加减的方法。

  3、幼儿出题,大家一起操作计算器。

  4、 计算机出加减题,大家用计算器进行演算比赛。

  四、引导幼儿说出电子计算器的优越性。

  思考:电子计算器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它?

  小结:电子计算器算得快,算得准,携带方便。

  五、回顾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进化,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请幼儿看大屏幕:

  1、人类祖先类人猿用石头计数;

  2、人类进化了,人们用绳子打结计数;

  3、后来人们发明了算盘;

  4、现在有了电子计算器;

  5、还有更先进的计算工具"计算机",能在几秒钟内计算出几亿个数。

《计算器》教案10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认识计算器的常用功能键,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运算。

  2. 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究较复杂的两步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3. 情感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了解计算器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会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运算。

  教学难点:

  认识计算器的功能键M+和MR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领探究

  1. 激趣复习引入。

  师: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又成功返回,这其中要用到大量精确的计算。当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时,都需要用到什么?

  (引出计算器。)

  2. 复习旧知。

  师:现在请大家用上节课学的知识帮神舟六号算一算。

  (神舟飞船绕地球一周需要5400秒,行程43200千米,飞船每秒航行多少千米?)

  3. 学生独立按键计算,复习巩固旧知。

  4. 新课引入,使用计算器计算(二)。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器的基本使用,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使用计算器。

  [说明: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一步计算的方法——只要按照算式中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按键,就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通过神舟六号的例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新课:探究两步计算的按键操作方法。]

  二、自主探究

  1. 出示主例题。

  师:神舟六号发射成功,举国欢腾,神舟六号实物巡回展览也到过上海科技馆,你们去看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上海科技馆举行神舟六号展览,数万名热情的上海市民前来参观。开展第一天就接待了15370名观众,第二天接待了10867名观众,第三天接待了11309名观众,前3天上海科技馆共接待了多少名观众?

  列式:15370+10867+11309=

  2. 学生自主学习。

  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并在学习单上完成按键顺序表。

  3. 集体小结

  按了第二步的加号,就出现了第一步加法的计算结果26237,然后按11309,结果就出来了。 两步运算比一步运算增加了一步,当计算第二步运算时,我们还要在计算器上再接着按第二个运算符号进行计算。

  [说明:探究用计算器进行两步计算和一步计算的区别,计算同级运算的两步运算并不难,学生掌握起来并没有难度,只需要依次按键就可以了,这一新授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4. 学生独立完成P53的例题。

  5. 夺星任务

  89721-34796-432157421+83694-3786297146÷42÷257728×54÷504

  三、感悟探究

  1. 出示:6789-112×53。

  师:这也是一道两步运算,你能用计算器计算这题吗?

  [说明:探究不能从左到右直接按键计算的两步计算,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学生可能产生多种方法:可以先计算乘法的积,记在纸上,再用6789减去这个积,得出最后的差;也有学生从左到右按键,得出错误结果。教师可以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讨论,最后则指点学生产生用计算器的功能键帮助我们计算的想法。]

  2. 学生尝试、质疑。

  师:我们能不能使用功能键,让计算器自己记下这个积,使计算方便呢?

  3. 老师操作,学生观察。

  [112] → [×] → [ 53] → [ M+ ]→ [ 6789] → [ —] → [ MR] → [ =]

  师:我多按了哪些键?你能在计算器上计算自己试试看吗 ?

  4.小组合作,边实践、边讨论: 按了M+和MR后屏幕上发生了什么变化?M+、MR有什么作用呢?

  5. 得出结论,看书验证。

  M+是累加键 它具有储存的功能;MR是存储数呼出键 它具有呼出的功能。

  师:在计算器中有一个记忆库,在计算四则运算时,可以将第一步计算的结果按M+储存起来,当需要时,再按MR呼出。这样计算有什么好处?

  6. 独立尝试用功能键计算:54145÷(454-369)= 友情提示:(请在做完一题后,用MC清除屏幕)。

  [说明: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用计算器计算简单的两步运算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因此本节课在最后的层次,拓展他们的认识,让学生探究用计算器的功能键M+、MR来计算不能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在课本第66页整理与提高这一单元,也出现了这样的不能从左到右计算的两步题目,而且课本介绍了很多的功能键,让学生有所了解对他们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计算器》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2感受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便捷和准确,体验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

  3、经历用计算器探究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借助计算器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中央电视台节目《机智过人》的图片。

  师:节目中有最强人类代表和人工智能进行精彩而有趣的“人机大战”,人们都在谈论到底是机器人厉害?还是人类厉害呢?你怎么看?

  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机器人和人类各有优势,咱们要想办法用好人工智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发挥一下人脑的优势,使用好计算器以为我们服务。板将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了电视节目《机智过人》中“人机大战”的情境,引导学生辩证的对待人与机器的关系,激发学生想要操控机器为学习服务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一一正确使用计算器

  一、介绍计算器的基本结构

  出示计算器图片。

  师:你在哪里见过人们使用过计算器?

  师:请拿出计算器仔细观察,计算器上有些什么?关于计算器上的各种键,都是派什么用处的?你们知道吗?把你知道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计算器的构造:显示器、数字键、符号建、开关机键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一些常用键。

  二、正确使用计算器

  1、初试本领。

  师:认识了计算器,问问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

  请用计算器算一算:38+27= 30x 18=

  师:以38+27为例,说说你是怎样按键计算的?(课件演示输人过程)

  师:计算器到底算的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知道?(口算或笔算)

  师: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干什么用呢?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让学生在尝试操作、互相交流中认识计算器的计算方法“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千什么用呢?”这一诱导性的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到计算器的价值是进行大教目的计算。

  2、为什么要用计算器。

  出示题目:13027-8934= 41600÷128=

  师:这两道算式和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区别啊?如果想快速算出来,你很想借助什么工具?请计算器来帮帮忙。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小结]在输人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做到: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设计意图]在操作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大数目的快捷,同时也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3、体验计算器使用中的困惑。

  (1)巧遇困惑,识别运算顺序。

  出示题目:20xx-39x 21=

  师:怎么会有两个答案呢?究竟哪一个对呢?计算错的又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讨论)

  师:原来是手里的计算器不懂运算顺序,那怎么办?看谁能办法来指挥它?

  让刚才算错的同学重新按计算器计算。

  展示比较智能的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

  老师介绍这两种计算器:聪明的计算器和傻瓜计算器。

  重点说了,傻瓜计算器怎样来进行计算?

  除了用这样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2)认识“M+”、“MR”、“MC”功能键

  师:在你们的计算器上有这两个键:“M+”“MR”有的计算器上是“MRC键”,“MRC”是“MR”和“MC”的合并键,知道这两个键有什吗?它们就是计算器的纸和笔。

  师:知道怎么用吗?视频播放,计算这个算式使用这些键的用法。

  39X21 “M+”(记忆)

  20xx- “MR”(提取)

  = “MC”(删除记忆)

  你对计算机还有哪些了解吗?

  活动:向同学介绍计算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要用好计算器首先要了解自己手中的计算器是“科学型”还是“算术型”,如果是“算术型”计算器,在计算混合运算的时候,要注意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用“M+”、“MR”、“MC”这几个功能键。

  第三环节:及时反思,合理使用计算器

  一、感受计算器的优势

  师:你觉得计算器怎么样?你对这个新朋友有什么评价?

  [小结]计算器的确是人们的好帮手,用计算器计算又快捷又准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灵活选择,辩证对待

  游戏:挑战30秒

  师:下面咱们进行一个挑战赛?

  出示题目:9467 x 567x0=

  45 ÷5=

  9328-2965=

  师:做完这组题,你对计算器的使用有什么新的'想法?

  [小结]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才能帮助自己又快、又正确地解决问题。

  师:(指着课题)我们再间间自己。我会用计算器了吗?

  [设计意图]这是教材内容中没有的,之所以要补充这个环节,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虽然有了先进的计算工具,还要将它和口算、笔算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算法的优势。

  第四环节:积极探索、善于动脑一享受借助计算器而超越计算器的快慰

  出示挑战题目:

  111111111×11111111=

  师:遇到了什么问题?原来计算器的显示屏是有限的,计算器解决不了,怎么办?靠我们的大脑,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研究,仔细观察,探索其中的规律。

  1x 1=1

  11x 11=121

  111x111=12321

  1111x1111=1234321

  11111X 11111-123454321

  111111X 11111121345654321

  1111111X 111111234567654321

  11111111X 1111113-56787654321

  111111111x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师:你们看多美呀,这就是数学之美!

  [设计意图]故意设计此题,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也有计算不出来的题目。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计算出来,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器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最后。“宝塔数”的展示,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和美妙。

  第五环节:追根溯源、拓展视野一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师:计算器帮我们“发现”规律,让我们领略到数学王国的奇妙!那关于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你知道吗?

  学生介绍自己对计算工具发展史的了解。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的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史,形象生动,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甚至是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的探索兴趣。

  第六环节: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师:学完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全课,让他们充分感悟计算器给人的生活带来的便捷,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想要发明更先进计算工具的欲望。

《计算器》教案12

  课题

  (一)用计算器计算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师生计算器一个,作业纸一张。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讨论研究

  三、展示成功

  四、全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大润发吧?那里每天都有许多的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却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你知道营业员为什么会算得这么快吗?(让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计算器计算”。

  (出示课题)

  1、认识计算器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用到计算器呢?(让学生自由说)

  你对计算器有哪些认识呢?同桌相互指指说说。再请学生上台交流。

  说明:虽然我们手中的计算器各不相同,但有些按钮是大致一样的。

  课件出示:计算器图。

  师生一起认识计算器:上面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键盘中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功能键中有常用的开机键、关机键、清除键和等号键。

  2、用计算器计算

  (1)让我们一起来用计算器试着算算这些题目吧。

  多媒体出示:

  75+47=

  24×7.6=

  62.8-0.95=

  (让学生将答案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完成后,请三个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叙述操作过程。

  如果有学生在计算62.8-0.95时是先按“6、2、?、8”,接着按“-”,再按“0,?、9、5”,最后按“=”,结果是61.85。

  教师就问: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62.8-0.95,也可以在按0.95时,只按?、9、5。

  说明: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的,这个0可以不按。

  (2)多媒体出示:0.092÷1.15×25=

  3.72-2.05+0.18=

  让我们比一比谁算的最快。

  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操作的?

  说明:两种方法都可以,但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的.,不按0速度更快。

  小结:像这样只含同一级运算的,可以从左往右依次按键。

  3、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怎么样啊?(让学生说)

  你知道在人类没有发明计算器之前,我们的祖先都用过哪些计算工具吗?

  教师:先请大家自学P66-67页的内容,再联系你课前收集的资料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一一出示:石子、结绳、刻痕――算筹――算盘的历史过程。

  (1)什么是算筹呢?

  多媒体出示:算筹图。

  结合图例说明:算筹就是一种象筷子一样的小棒,算筹有两种不同摆法横式和竖式,用算筹摆出不同的形状,可以表示不同的数。

  多媒体出示两个用算筹表示的数(9和173),让学生回答是几?

  (2)谁来介绍一下算盘呢?

  让学生试着说出上珠表示5,下珠表示1。

  多媒体出示算盘上的一个数(406及4060),让学生试读,从而说明要先定个位后才能读数。

  1、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多媒体出示: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111122222222÷33333334=

  教师问:你遇到什么问题了?

  让学生说出计算器已经不能显示这些数了。

  教师再问:那该怎么办?赶快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啊?(小组合作寻找规律)

  小结: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

  (2)多媒体播放水龙头滴水的动画。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小时大约滴水3.6千克。

  对此你想说什么?

  多媒体依次出示:

  (1)照这样计算,一天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2)一年(按365天计算)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3)我们学校有45个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4)如果一个3口之家,每月用水20吨,这些水可供他们用多少时间?

  学生完成后,再让他们估计大约是多少年?

  看着这么惊人的数据,你有何感想?(生自由说)

  小结:所以,孩子们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吧,向全人类呼吁:请节约用水珍爱生命。(多媒体打出大字)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这样解决的?

  据资料显示,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每年用于教育的投资是300元。

  (1)统计你每年用于教育的投资又是多少呢?

  (2)用计算器计算你们小组平均每人用于教育的投资大约是多少?

  (3)与贫困山区的孩子相比,你有什么感想?

《计算器》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计算器计算,发现算是的规律,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和魅力。

  教学工具

  ppt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同学们的好朋友,它就是(出示计算器)你们知道用计算器有什么好处吗?

  学生回答:计算方便,省时,准确率高……

  师:计算器有这么多好处,但是它始终比不过人的智慧,今天我们就和计算器来进行一次较量,看看到底谁更聪明,好不好?

  二、自主探索

  猜数字

  师:首先我们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你们说,我来猜。

  从1---9这九个数字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但要想在心里,别说出来,比如我最喜欢“3”,就在计算器上连输9个“3”,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除完后你只要告诉我答案,我就知道你喜欢几了,大家信不信?

  师:好,开始活动。

  学生活动,汇报。

  生:54

  师:6板书54----6

  生:27

  师:3板书27----3

  ………

  师:下面同学们能猜吗?

  师:你们怎么也那么厉害啊?

  生:有规律的`,答案是我们喜欢数字的9倍。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有本领,那么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智力大闯关的游戏吧,看看你们能闯过几关。

  第一关:寻找规律

  1、出示例9.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目。

  1÷11=

  2÷11=

  3÷11=

  4÷11=

  5÷11=

  请大家先独立操作,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1)商是循环小数(2)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6÷11=______

  7÷11=______

  8÷11=______

  9÷11=_____

  师:恭喜大家,第一关顺利通过,接下来进入第二关探寻奥秘。

  第二关:探寻奥秘

  出示1234.5679×9 =

  1234.5679×18 =

  1234.5679×27 =

  师:先用计算器算出得数。

  汇报得数

  师:你能直接写出后3题的得数吗?(写在课本P37)

  1234.5679×36=__

  1234.5679×63=__

  1234.5679×72=__

  学生回答,师检查辅差。

  师:你们是怎么得出结论的?

  生:

  师:那这一道题呢?

  出示:( ) ×( )=99999.99999

  师:恭喜大家,闯过第二关,有请进入第三关。

  第三关:数字金字塔

  出示:

  o 3×7 =

  o 3.3×6.7 =

  o 3.33×66.7 =

  o 3.333×666.7 =

  师:先用计算器计算。

  汇报得数

  填空:3.3333×6666.7 = 。

  3.33333×66666.7 = 。

  师:你们是怎么得出结论的?

  师:再考考你们?

  3.33……3×66……6.7=( )

  100个3 99个6

  师:恭喜大家,闯关又一次成功了,和计算器的较量结果,谁赢了?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吧。

  三、小结:

  师:刚才我们是用了什么方法从而闯关成功的呢?

  (学生回答,老师作适当引导)

  总结: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规律------用规律写商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所学的《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板书课题)

  师:今天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好,大家勇于探索,勇于闯关,不畏困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像今天这样勇于闯关。

  四、尝试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才所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吧

  1、P38第13题。考眼力。

  2、P38第15题。先找出规律,再按规律填数。

  五、课外拓展

  师:数字是同学们的好朋友,但是自然数经过某种数学运算之后会陷入一种循环的境况,这种境况就叫做数字黑洞,想了解吗?

  数字黑洞(指一名学生读数字黑洞的内容)

  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

《计算器》教案14

  科学活动:

  认识电子计算器

  设计意图:

  一天,班上小朋友带来一块手表,上面有计算器,引得好多孩子都围上去议论,都想要玩玩。看到孩子们有那么大的兴趣,我决定设计这个活动,让孩子了解计算器的功用及操作方法。我利用孩子们对计算器有强烈探索意识的现象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电子计算器”。

  在设计这个活动中,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有的知识经验,将操作、游戏、讲述溶为一体,并扩充了人类计算的发展历程,给幼儿一个有关计算的完整印象。

  首先,了解计算器的外形特征,然后孩子们与同伴一起发现操作计算器的方法,在操作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优越性,最后回顾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进化过程。整个活动,我始终将幼儿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将活动时间给予孩子,让他们互相学习。让孩子去发现、去操作、去归纳。教师以与孩子同乐的朋友身份给予隐性的指导,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达到自己对计算器知识渴望的了解。

  活动目标:

  1、了解电子计算器的基本部件(显示屏及按键),并初步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2、知道电子计算器的'基本功用及优越性。

  3、扩大幼儿眼界,增加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室,幼儿自带电子计算器。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电子计算器,说出名称,讨论功用。

  1、思考:“你们带来的这样东西叫什么名字?”

  “电子计算器是做什么用的?”

  2、小结:电子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人们用它算账,用它计算数的多少。

  二、幼儿分小组讨论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1、思考:“电子计算器是什么形状?上面有什么?下面又有什么?”鼓励幼儿在小组内相互看一看、比一比,熟悉电子计算器的外形基本构造。

  2、在实物展示仪上组织幼儿进一步观察外形。

  小结: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三、幼儿分小组活动,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1、小朋友相互学习,找出自己计算器上的开关,学着用计算器做加减运算题。

  2、请两位小朋友在计算器上用电子计算器做加减数学题。小结:操作计算器运算加减的方法。

  3、幼儿出题,大家一起操作计算器。

  4、 计算机出加减题,大家用计算器进行演算比赛。

  四、引导幼儿说出电子计算器的优越性。

  思考:电子计算器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它?

  小结:电子计算器算得快,算得准,携带方便。

  五、回顾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进化,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请幼儿看大屏幕:

  1、人类祖先类人猿用石头计数;

  2、人类进化了,人们用绳子打结计数;

  3、后来人们发明了算盘;

  4、现在有了电子计算器;

  5、还有更先进的计算工具“计算机”,能在几秒钟内计算出几亿个数。

《计算器》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体会使用计算器工具进行计算更简单,更快捷,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3.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二、教学重点:

  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在计算器上暗处纯小数的简便方法,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算一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共8题。

  0.2+0.8= 0.76-0.36=

  5 +4.8= 6.9-0.5=

  5.4+3.6= 7.72-6.52=

  3.6+2.1= 9.1-1.1=

  (二)自学例3

  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导学单。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计算器计算。(你遇到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52页例3的提示,自己的方法不同在哪里?怎样按键更简便?

  4.模仿练习: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4.75+12.63=

  7.03-0.895=

  0.268+3.87=

  导学要点:

  在计算器上输入小数,可以按照顺序依次按键。

  用计算器再算一遍,进行检验。

  3.小组交流。

  1.你是怎样在计算器上输入买铅笔的钱数的?

  2.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还可以怎样按键?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

  1.第52页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并验算。

  点拨:

  可以直接利用例3的得数来列式计算,也可以用100一次减去每种商品的金额。

  2.第52页练一练,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同桌互相核对计算结果。

  提醒:

  要按照运算顺序连贯地进行计算。

  (四)比较练习

  1. 完成第53页练习九第1题。

  每桌南边的学生用笔算或口算进行计算;

  每桌北边的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 完成第53页练习九第2题。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填表

  示范:

  用上月余额减去9月2日买米、油等的金额等于9月2日的余额。

  点拨:

  用上次余额减去本次用去的金额就等于本次余额。将两次收入相加等于合计收入,7次支出相加等于合计支出。

  (五)探索练习

  第53页练习九第3题。

  用计算器计算上面三题

  思考:这三题有什么规律吗?

  用计算器完成第四题

  (六)应用练习

  第53页练习九第四题

  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七)创编练习

  1.小马虎在计算1.86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2.19,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答案吗?

  2.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111111222222333334=

  (八)课作

  完成《补充习题》第4041页第4、5题。

  提高题

  下面有两个小数。

  a=0.000125 b=0.0008

  19970 20xx个0

  试求a+b、a-b的结果

  (九)家作

  1.《课课练》第45页第一(2)、二题。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第几版什么内容或布置其他数学课外阅读材料。

【《计算器》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电子计算器》教案10-27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认识电子计算器》含反思10-13

《起始课教案》教案08-26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

《穷人》教案 穷人教案课件11-18

小班美术教案小鸡教案03-21

表里的生物教案 《表里生物》教案09-23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糖果小屋08-24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祖孙乐》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