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教案

时间:2024-11-09 11:12:0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教案1

  设计理念

  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电流与电功率的关系,二是电路的保护──保险丝的应用,二者都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相关的知识,这里还要做进一步的探究,也体现了它们的重要作用。学好了这部分内容,从某些方面来讲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那么到底怎样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好呢?我主要运用了观察、实验、分析、讨论、猜想以及启发示教学方法,注重展现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而不再注重于一些结论性的东西,真正做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从观察入手,这也是走进物理科学殿堂的入口。本节课的开始教材上就安排了一幅卡通图画,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教案中一一列出),这也是编者的别具匠心所在。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并充分展开联想大胆猜想,记下学生发现的现象,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结合前面的知识学生自己也可以解答这些问题。当然理论上解答了,实际上又怎样呢?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联系实际,有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比如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电流与功率的关系:当电压一定时,功率越大电流越大。而当电流大到一定程度时就有可能烧坏电路,这里又可让学生动脑筋去想办法保护电路,同时也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下一个教学内容。

  对于第二部分的教学过程,也是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在教案中),发现问题。为了避免问题的发生让学生自己来改进这个实验──安装保险丝。再一次演示改进后的实验,让学生重新观察现象,并对有关保险丝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处(在教案中),一一记下,再通过实验、分析、讨论等方法逐一解答,从而建构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有关保险丝的知识体系。

  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似在步步为营,又似在顺水推舟。使学生在一种比较轻松而又充满兴趣和乐趣的氛围中吸取所想要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又岂能不好呢?

  教学目标

  一、知道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二、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保险丝是怎样“保险”的。

  三、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

  学生电源(12v)、电流表(0-10a)、导线(若干,包括几根粗细不同的)、保险丝的作用演示器(一套)、各种型号和粗细不同的保险丝(0.4mm、0.81mm、1.25mm)、空气开关(一只)、钢丝和铁丝(各一根)。

  教学过程

  一、功率p与电流i的关系(板书)

  1.让学生观察课本p41图7.5-1,然后问学生发现了些什么?

  学生答:

  ①用电器很多

  ②用电器是并联的

  ③插线板“感到”很累,都冒汗了

  ④线路可能要烧起来

  ⑤连接电源和插线板的导线比其他用电器的。导电线粗一些。(这里老师一边让学生回答,一边在黑板上记下来,便于后面逐一解答)

  2.教师问:插线板“感到”很累,甚至于要烧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学生答:因为用电器的总电流太大了。

  3.教师问:为什么用电器的总电流就会太大了?学生答:因为用电器的总功率太大了。

  4.教师进一步问:你有什么理由来说明总功率大,总电流就会大?

  学生答:因为p=ui,而u=220v不变,所以p越大,i越大。

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教案2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2.理解什么是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知道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别。

  (二)教具

  低压电源,演示电流表、电压表,标有“3.8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220V40W”白炽灯泡一只,画上用电器铭牌的小黑板一块,写有例题、预习题的小黑板一块。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新课

  问:(l)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棗速度。)

  (2)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棗一功率。)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挂出写有例题的小黑板。)

  例:电流通过洗衣机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做功180000焦;电流通过公共电车的电动机,通电2秒钟做功120000焦。问:①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多?(通过洗衣机电动机)②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快呢?

  告诉学生,电流做功的快做,仅从它做功的多少来考虑是不行的,必须看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做的功多,这就跟比较运动快慢和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样。

  分别计算出电流通过洗衣机电动机、电车电动机每秒钟做的功:i00焦、60000焦。结论:电流通过电车的电动机做功快。

  指出:日常生活中,不仅要了解电流做功的多少,还需要知道电流做功的快慢。在物理学中是用“电功率”来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2.进行新课

  (1)电功率(师生共同讨论下列的内容)

  ①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字母P来表示。

  ②意义: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注意:上述两个公式适用于任何电路)

  ④单位:瓦、千瓦。

  1瓦=1焦/秒=1伏·安,l千瓦=1000瓦。

  ⑤导出计算电功的另一公式W=Pt和电功的单位干瓦时。

  W=Pt=l千瓦×I时=1千瓦时

  =1000瓦×3600秒=3.6×106焦。

  ⑥例题(本节课本上的〔例题〕):通过该例题的讲评,向学生强调要正确使用W=Pt这个公式,注意公式中各量的单位。公式与单位:

  W=Pt W=Pt

  焦瓦秒 千瓦·时干瓦时

  可再做一些W=Pt的口头练习

  (2)额定功率

  手拿一个“220V40W”的灯泡提问:通常我们说这是一只4D瓦的灯泡,那是一把60瓦的电烙铁,是什么意思?

  ①演示实验

  告诉学生实验目的:研究灯泡的亮度跟电压的关系。

  介绍实验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的电路。

  让学生观察:两表的示数和灯泡的亮度。

  实验过程:a.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表的示数为2.5伏,在下表中记录U、I读数和灯泡的亮度。

  b.移动滑片P,使表的示数为2伏,记录。

  C.移动滑片P,使表的成数为2.8伏,记录。

  实验记录

  ②师生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并小结如下:

  a.在不同的电压下,同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不是一样大,灯泡消耗的'功率可由P=UI来计算。

  b、灯泡的亮度由它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决定。灯泡越亮,表明其消耗的电功率越大。C.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为了使用电器正常工作,应使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d.每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只有一个,而实际功率有许多个,我们平常说这是一个40瓦的灯泡,指的是这个灯泡的额定功率是40瓦。

  e.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当U实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容易被烧坏。

  ③教师出示一个“220V40W”的灯泡和铭牌,让学生观察,然后挂出有铭牌的小黑板,介绍灯泡上的标志和铭牌的意义。最后让学生看书上的一些电器设备的功率。

  3.小结:略。

  4.布置作业:

  (1)课本本节的练习3、4。

  (2)预习下节实验。(预习题抄在小黑板上。)

  预习题: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3.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4.实验中为什么要用滑动变阻器?它和灯泡应如何连接?

  5.怎样组成电路?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6.怎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7.在什么条件下测出的功率才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四)说明

  l、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对这些不易分清,通过演示实验来讲解,比较直观,学生易于接受。在这里主要是讲清概念,不要急于进行较复杂的计算。

  2.布置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实验,一是为了复习巩固电功率的概念,二是为下节课顺利实验做好准备。

  3.对于较好的学生可布置他们课后推导对纯电阻电路适用的

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教案3

  设计思想:

  通过实验,以不同的电热水器烧水快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意义,并建立电功率概念。通过对一些用电器的功率的了解联系到生活实际中去,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思考并发现“耗能快慢,与耗能多少”的区别。通过“跑步快慢”的事实类比引起学生讨论,掌握电功率的定义及含义,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入手,创设物理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入物理”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2.会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W / t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电功率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体验电热水壶烧水的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讨,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 难点 运用电功率公式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一只1850W的电热水壶,一只1500W的电热水壶,一个调压变压器,一只40W的电灯,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了解不同学生家中的用电器,并了解学生家中那个用电器使用最多?

  学生活动:学生罗列出自家的用电器,并指出使用多的是冰箱或电视和电脑。

  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入手,创设物理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入物理”的教学理念,并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电功率

  教师活动:

  1.提供一只1850 W的电热水壶、一只1500W的电热水壶,引导学生猜想那个烧水快?实验比较两个瓦数不同的电热水壶在消耗电能上有何不同?

  2.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电热水壶的名牌,使学生认识到瓦数的不同导致了烧水的快慢。

  3.引入电功率的概念,幻灯片显示: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符号:P 单位:瓦特(瓦) (W) ,其他单位:千瓦(kW) 1 kW=103 W。

  4.组织学生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功率,参见教材第33页。

  学生活动:

  1.在学生做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出“瓦数”不同烧水快慢不同,即消耗电能的快慢不一样,1850 W的消耗电能快,1500W的消耗电能慢。使学生得到直观认识:不同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是不一样的。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学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3.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平常所说的“瓦”是电功率的单位。

  4.让学生对各种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有一个大致认识。

  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学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并让学生了解认识学习新物理量的流程,培养学生自学物理量的习惯。

  三、电功率的计算

  教师活动:

  1.电功率表明了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那么应该在什么条件下比较不同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提醒学生“如何确定谁跑得快。”

  2.综上所述,我们在比较任何电器的电功率时,只需要比较一秒钟内谁消耗的电能多即可。由此引出电功率的定义。

  3.幻灯片显示出公式中P、W、t 三个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4.看小资料,让学生练习1000W表示的含义。

  5.介绍变形公式,并引出千瓦时的来历。教师打出幻灯片。

  学生活动:

  1.学生讨论: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消耗电能的多少。消耗这些电能所用的时间。

  2.相同时间的前提下,比较消耗电能的多少。

  3.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4.应表示成:P=W / t 即电功率的公式。

  5.W ―电流做的功(消耗的电能)―焦耳(J) ;t ―所用的时间―秒(s); 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

  6.1000W表示:1秒消耗的电能为1000焦。

  意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思考并发现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各抒己见,通过事实类比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千瓦时的来历

  教师活动:

  1.“千瓦时”是电能的单位,它的由来我们能不能从P= W/ t变形公式中得出?

  2.看来1千瓦时是功率为1 kW的用电器使用1 h所消耗的电能。区分“千瓦时”与“千瓦”,一个是电能单位,一个是电功率的单位。

  3.用例题巩固电功率公式的使用。

  4.联系生活实际,要求学生估算自家当天的耗电量。

  学生活动:

  1.公式变形为W= P t。P取“千瓦”为单位,t取“时”为单位。

  2、.学生理解并记忆。

  3.学生思考并计算。请学生估算自家当天的耗电量。

  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公式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额定电功率

  教师活动:

  1.教师取出40W的灯,问“220V---40W”的灯正常工作一小时消耗多少电能?问:此灯工作一小时一定是消耗这么多的电能吗?

  2.演示实验:用自动调压变压器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观察灯泡的工作情况。引出额定和实际的定义。

  3.幻灯片显示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定义。

  学生活动:

  1.学生思考并计算。

  2.学生思考讨论,认为不是,认为在电压不稳时,消耗的电能或多或少。

  3.学生记笔记。

  意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并在拿到灯泡后通过观察、思考并发现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并通过事实来检验,同时又是对学生动脑、动手、分析、归纳能力的最佳锻炼时机。

  总之,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入手,创设物理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入物理”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的意义(反映电流做功的快慢)、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公式(P=UI)和单位(瓦);能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计算用电器(只限于一个)的电功率问题。

  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具

  1.标有不同额定电压和不同功率的灯泡各一个。

  2.45伏左右的电源一个。

  3.安培计、伏特计、变阻器各一个。

  4.灯座一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电功大小与什么有关?电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2)电力机车上的电动机和电扇上的电动机。哪个做的功多?

  (引导学生如下回答:不能确定,因为未告诉各自做功的时间。在相同时间内,肯定电力机车做的功比电扇大得多,但如果电力机车做功时间很短,电扇工作时间很长,那就不一定了。)

  2.引入新课

  由复习提问自然引入:电力机车和电扇的电动机做功大小不好比较,那末它们做功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答:做功快慢不同,电力机车在单位时间做的功多,电扇在单位时间做的功少)

  为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引人电功率的概念。

  3.讲授新课

  (1)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这个单位时间就是1秒钟,如果通电时间为t秒,电流所做的功为W焦,则电功率是

  P=W/t

  ∵W=UIt

  ∴P=UI

  即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2)电功率的单位。第一册中学过功率的单位是瓦,即每秒钟做功1焦其功率为1瓦。电功的单位也是焦,所以电功率的单位也是瓦。由P=UI可知:U的单位为伏,I的单位为安,P的单位就是瓦。(以上均采用边讲边启发的方式得出)

  电功率的单位还有千瓦

  1千瓦=1000瓦。

  l焦=1瓦·l秒=1瓦·秒

  如P取千瓦,t取小时为单位,则得一电功的新单位:千瓦时(kw·h)

  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瓦·秒

  =3.6×106焦

  联系上节课讲的电功单位“度”,可知

  1千瓦·时=1度

  注意:“度”是生活中的说法,今后一律用千瓦·时。(以上采用讲授方式)

  (3)例题《以下例题应预先抄在小黑板上)。例①一只小灯泡所用的电压是:3伏,通过的电流是0.3安。通电时间是100秒。求电流所做的功和灯泡的电功率。

  解I:由W=UIt=3伏×0.5安×100秒=150焦。

  P=W/t=150焦/100秒=1.5瓦。

  解Ⅱ:由P=UI=3伏×0.5安=1.5瓦。

  W=P·t=l.5瓦×100秒=150焦。

  两种解法是一样的,但解Ⅱ在计算上简便些。

  例②一只电阻丝,接在40伏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是安,电阻丝的电功率是多少瓦?如把它接在20伏的电路中,电阻丝的电功率又是多少?

  解:接在40伏电路中的电功率

  P=UI=40伏×5安=200瓦

  接在20伏电路中的电功率

  ∵R=U/I=40伙/5安=8欧

  I′=U/R=20伏/8欧=2.5安

  ∴P′=U′I′=20伏×2.5安=50瓦

  可见:同一用电器(电阻不变)所加电压减小到原来的1/2,则电功率减小到原来的'1/4,即电功率与所加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例①解后应强调思路和方法,例②解后应强调用电器的功率随所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4)从例②中可以看出,同一个用电器在不同电压下,电功率是不同的。可是为什么日常使用的用电器都有一定的功率值呢?

  (演示课本讲述额定功率的实验。取一标有电压和功率的小灯泡,分别接在标定电压、高于标定电压、低于标定电压的电路中,观察发光情况。最后接入220伏的照明电路中。灯泡浇毁)

  所以我们说用电器的功率是多大时,必须指明电压是多少。由于照明电路电压都是200伏,所以我们说15瓦的电灯。1000瓦的路灯,40瓦的日光灯等等,都是指在220伏电压时的功率。但在这些用电器上必须同时标明电压和功率。

  (出示各种用电器,让学生认明标记)

  不同厂家生产的用电器上的标记大同小异,如40瓦电灯泡,标记为“220伏40瓦”、“220V40W”、“PZ220梍40”等等。用电器上标定的电压和功率叫做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其功率才是额定功率,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用电器工作才是正常的。例如电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若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就发光暗淡,高于额定电压就发光强烈,时间长了就容易烧坏,若远高于额定电压,就立即烧毁;因此,使用用电器时,一定不要使电压高于额准电压。

  %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是一切用电器的重要性能指标,一般都标在用电器上或使用说明书中。

  (5)一些电器设备的功率。

  (根据学生日常用到的电器设备举例)

  指出:

  ①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均为220伏。

  ②小灯泡只标有额定电压如“1.5V”、“2.5V”、”3.8V”等。

  最后指出:功率大说明单位时间做功多,功率表示了电电器做功本领的大小。如电炉1500瓦比500瓦发热快,电灯100瓦瓦比40瓦发光强等。

  4.巩固练习

  (l)本节课文中的例题(让学生不看书,自己解出来,然后和课本解法对照)

  (2)有一标记为“12V3W”的灯泡,接在15伏电压的电路中:①如果灯丝电阻不变,灯泡的功率是多少?②实际上灯丝电阻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设这时灯丝电阻是正常使用时电阻的1.2倍,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解:①灯丝额定电流I=P/U=3瓦/2伏=0.25安

  灯丝电阻R=U/I=12伏/0.25安=48欧

  电压为15伏时的电流

  I1=15伏/48欧=5/16安

  ∴.功率P1=5/16安×5伏=4.7瓦

  ②灯丝实际电阻R′=l.2R=1.2×48欧=57.6欧

  实际通过的电流

  I2=15伏/57.6欧=0.26安

  实际功率是P2=15伏×0.26安=3.9瓦

  说朋:在功率的计算中一般不考虑电阻变化的影响。但在电灯的使用中,电压不同灯泡的亮度不同,灯丝温度差别较大,故电阻的变化亦较大。因此,使用电压高下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低于计算值;反之,实际功率高于计算值。(本题第2问,也可改为定性说明题而不做计算,可视学生接受能力而定)

  5.课外作业:

  本自习题一第2、3题。

  6.板一书设计

  电功率

  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公式:P=UI或P=W/t

  单位:1瓦=1伏·安=1焦/秒

  l千瓦=1000瓦

  电功单位:1焦=1瓦·秒

  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1度。

  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四)设想、体会

  电功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内容较多,计算较复杂,要安排三节课才能完成:这一节讲电功率的意义、公式及额定功率的意义及其适用条件,后继两节课为实验和计算。三节课的知识内涵和深度是相同的、只是从不同方面来加强和巩固,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这节课从实际的大小不同的电动机,它们工作有什么不同引入新课,这样既突出了电功率的意义,也突出了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

  在讲过电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后,没有采用课本的例题,而另编了两道较浅的例题:例①意在使学生理解电功率和电功都有两个式子(P=W/t=IU,W=IUt=Pt)和两种算法;例②意在使学生理解电功率大小随所加电压而变,为顺利过渡到额定功率的讨论提供预备知识。课本的例题是联系实际照明电路的题,计算较复杂,题的内容也统包含了这节课的全部知识,因此用作授完新课后的巩固练习。这样就使整堂课中的例题和练习,都不是无的放矢,而是为教学目的服务,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成为推进教学的有力工具。

  最后巩固练习中,提出了灯泡的功率随电压变化。而电压变化又将引起灯丝温度变化,从而引起灯丝电阻变化。电阻变化又影响实际功率的大小,这是一道联系已学知识的扩展加深的题。在教学中可视学生情况而定:如学生都是优等生,可做定量计算。对一般学生可做定性说明。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造成了困难。解决这一困难,一是要把有标记的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二是解题中要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讲清楚。由于以后有一节课专门讲计算,因此本节课的练习应以直接用公式的简单计算为主。

【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教案】相关文章:

电功率教学反思04-22

物理电功率教学反思04-15

测量小灯泡电功率说课稿12-10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反思04-08

教案中班教案09-09

小学教案体育教案07-15

《济南的冬天》教案教案09-13

教案06-18

《穷人》教案 穷人教案课件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