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14 11:57:5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例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范例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端午粽》一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外婆包的粽子以及端午节的由来。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语言生动优美,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亲、思乡的情怀。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端午粽的香甜滋味,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

  教学目标

  1.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会写"午、节"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

  教学重点

  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端午节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叶、吃粽子等】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端午粽》,你在端午节的时候吃过粽子吗?能说说它的.味道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播放情境课文《端午粽》。

  二、初读识字

  1.范读《端午粽》,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听准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第二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3)第三遍:边读边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检查自读效果。

  (1)在朗读中你发现了哪些难读的生字词?找出来提醒大家。教师相机指导。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

  端午节 粽子 总是 糯米 中间 分开

  红豆 鲜肉 带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①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正音:"间"是多音字(jiān中间,jiàn间隔);"总"是翘舌音。

  ②去拼音读。

  ③交流加点字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编字谜、做动作)

  形近字:端-瑞、粽-宗、综。

  ④摘苹果识字游戏。

  三、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

  午 节 叶 米 真 分 豆

  1.识记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书空。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午、节、真"。

  午:4画,独体字,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

  节:5画,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上扁下长,横平竖直。

  真:10画,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4.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坐姿及握笔姿势。

  5.识字练习。(教师出示生字钓鱼游戏)

  四、感知理解

  1.指名分段读课文。

  ①指生逐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②教师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A.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B.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C.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端午节外婆包粽子、送粽子及端午节的由来)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查查端午节的资料,了解端午节。

语文教案 篇2

  一、 复习巩固。

  出示生字:采取方式:自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二、 激趣导入:

  同学们,王宁同学今天可高兴了,他当上了班里的劳动委员。可他的劳动委员来的与别人真不一样。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选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提出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展示读书成果

  师:上节课我们认认真真地读了《我选我》这篇课文。我知道很多同学读的都不错。老师没有领读,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把课文读下来了,高兴吗?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谁想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进步?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出示: 担任劳动委员的 转到别的学校上学去了,林老师让大家一名劳动委员,大家都在思考选谁当,只有 站起来说。 (交流,齐读)

  四、细读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师:看看这一段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在读这一段时,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如:

  “他转到/别的学校/上学了。”

  2、讲读第2自然段:

  师:小朋友,这一段有四句话,是哪四句话呢?

  (指四名学生各读一句。)

  ⑴班里没有了劳动委员怎么办?

  指导学生理解“补选”示缺少了补上去的意思。

  (课件出示重点句,老师先范读,学生模仿。)

  句一:

  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1)大家在想什么?带着你的想法读这句话,读出疑问的语气。(2)“静悄悄”表示什么意思?(从“静悄悄”、“想”看出大家都在认真思考选谁当劳动委员。)

  ⑷正在大家认真思考时,发生了什么事?

  句二:(出示课件) 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理解“突然”。

  3、出示第三段,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

  ⑴为什么大家听到王宁说:“我选我”时愣住了呢?(出示课件) 句三:大家都愣住了。

  ⑴为什么大家听到王宁说:“我选我”时愣住了呢?

  什么叫“愣住”了?请小朋友们做一做愣住了的`样子,好不好?

  ⑵当林老师问王宁为什么选自己时,王宁时怎样回答的?(出示课件)

  ①读王宁说的第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王宁和李小青时好朋友。)

  ②读王宁说的第二句话,你又知道了什么?(李小青爱劳动、爱集体,当劳动委员很负责。)联系实际想一想,李小青可能做了哪些爱劳动、爱集体的事?

  (扫地、擦黑板、关门窗……)

  ③读第三句话,联系上句想想什么叫“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王宁说“像他一样”是什么意思?

  ⑶把王宁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老师小结:

  王宁的话告诉我们,李小青和他是好朋友。李小青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王宁决心像他学习,所以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说明王宁又为大家服务的好思想。

  4、齐读最后一段:

  ⑴师:“刚”是什么意思?

  ⑵“一片掌声”是说同学们都鼓掌了,掌声很响,很热烈。王宁的话刚说完,为什么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呢?

  四人小组每人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1)王宁有做事有自信大胆,勇于表现自己。

  (2)王宁有一颗为别人服务的心。

  小结:这是一片热烈的的掌声,这是一片敬佩的掌声,这也是一

  片欣赏的掌声,让我们再读一读文章最后一句话句话,读出掌声里,同学们对王宁的赞扬、欣赏、敬佩之情吧!生读——

  五、创造性演读课文:

  1)、小组内表演:

  分别扮演老师、王宁。

  2)各组推选优秀“老师”“王宁”上台表演。

  六、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练习,使学生能够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有选择地介绍给大家。

  2.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3.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重点:

  1.使学生通过口语交流,知道哪些动物具有神奇的本领,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动物世界》要向大家介绍动物的神奇本领,可是还没找到合适的主持人,你们有信心竞选小主持人吗?只要你在这次“口语交际”课山有出色的表现,就有资格竞选小主持人了。加油吧!

  2.自由读书,理解要求。

  (1)全班自由读书上的文字说明,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自由汇报。

  (2)师生总结说话要求。

  a介绍自己了解的具有神奇本领的动物。说明它们的这些本领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b说明自己所介绍资料的来源。

  c同学之间展开互评。

  3.小组练说,互相补充。

  小组内练习说,同学之间随机补充,互相纠正评价。

  4.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5.总结。

  (1)师生评价表现最出色的小组,选出《动物世界》节目的主持人。

  (2)动物世界是神奇的。动物是人类永恒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与它们建立和谐的关系,因为动物和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

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

  出示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谁能说说这则短信是在什么境况下出现的,

  过渡:是啊,这样的一则短信让我们想起了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母亲形象还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邹韬奋一起走近他慈爱的母亲。

  二读一读

  轻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然后以这样的句式告诉大家:

  读了(事),我看到了一位母亲。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

  交流评价

  三悟一悟

  请快速阅读这四个片段,找出最让你动情的话语、事例或细节,并批注让你动情的理由。

  (提示:可以从描写人物的角度(比如语言、动作等)或一些用得比较好的词语入手,写出是什么打动了你。)

  学生批注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评价

  四说一说

  出示名言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莫泊桑(法国)

  讲述老师自己回忆的有关母亲的一个片段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感受的母爱,也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口头表述出来。

  五写一写

  编写一则发给母亲的手机短信,借它来传递我们对自己母亲的情思,表达对自己母亲的爱与感激。字数:100字左右。

  六结束语

  推荐阅读

  胡适《我的母亲》

  梁从诫《回忆我的母亲林徽茵》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五副对联。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多音字“卷”,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文中五副对联的意思。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门好学问。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五副对联的意思,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背诵文中对联。

  教学难点:

  理解对联的.意思,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感受对联的对仗、音律美

  教学用具: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教学目标:

  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新春佳节,万象更新,人人喜笑颜开、欢天喜地,同学们说一说,人们都用哪些举动来迎接这欢乐祥和的节日呢?

  ……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想想大意。

  3、理解词语,不理解地方作好记号。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及时正音“卷”

  2、讨论理解:欣欣向荣、开卷有益、祥和

  3、分自然段读课文。

  4、听录音读课文,想想课文大意。

  三、梳理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大意。

  2、出示长句子,指名读好停顿。

  3、梳理课文大意:哪里是写春联内容的?哪里是写春联的形式?

  相互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自由读生字,想想怎样写这些字?

  2、指名说一说

  3、师重点指导“祥”

  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

  搜集两三副对联,准备在班级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背诵文中五副对联,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及时评议

  2、读课文中你喜欢的对联。

  二、精读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

  2、细读“春联内容”

  (1)默读第一自然段,标上句序,想想每句讲什么意思

  (2)指名读,齐读第一局,注意读出“欢乐祥和:的气氛

  (3)指名读,指导读出“漫游“的喜悦心情。

  (4)指名读第三句,投影出示这副对联,引导思考:这副对联是怎样描绘美丽风光的?

  (5)学生讨论、交流

  (6)反复读这副对联,体会意境

  (7)指名背诵这副对联

  (8)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三句对联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师引导。

  (9)指名读第七句,引导说出本段的结构段式

  (10)小结:这一部分举例了春联的主要内容。

  3、学习“春联的形式特点”

  (1)字读,画出描写春联特点的句子。

  (2)投影出示:

  绿柳梳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学生说一说这副春联的意思。

  (3)齐读,背诵

  (4)以此联为例,讨论春联的特点。

  讲究对仗,上下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声律优美,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5)复诵前面四副春联,体会春联特点。

  (6)引导讨论:为什么作者说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7)齐读。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告诉我们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四、朗读课文

  五、迁移练习

  1、四人一小组,交流搜集的春联。

  2、按组进行班级交流,让学生记录自己喜欢的春联。

  布置作业:

  1、背诵文中五副对联

  2、用“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写一段话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细读课文,了 解描写、插叙等写作知识。

  4、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学会生活。

  【学习重点】

  1、分角色朗读,从整体上感悟课文。

  2、揣摩体会描写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习难点】

  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等级检查人

  【课前预习】

  一、预习任务

  1、查资料,识记作者及文学常识,识记生字词(音、形、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注音、停顿、语速、语调及感情。

  二、预习内容

  (一)认知前提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

  (二)新知认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 注音。

  抹泪( ) 攥着( ) 逮着玩( ) 寒颤( )

  2、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 ,总愿在一 起不分开。( )

  ③完全不放在心上。( ) 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

  3、查阅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知识。

  本文作者是 ,1945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主要作品有,电影剧本 、《魔表》、《疯狂的兔子》,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集 、<<空箱子>>、<<铃羊木雕>>等。

  【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词注音。怦怦( ) 树杈( ) 犄 角( )脸颊( )

  2 、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应选哪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

  ①月亮出来了,______ __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我________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③妈妈的目光________地盯着我。

  ④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________地点燃一支烟。

  A.冷冷 轻轻 紧紧 静静 B.凉凉 轻轻 紧紧 慢慢

  C.白白 缓缓 冷冷 悄悄 D.白白 轻轻 紧紧 缓缓

  3.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

  A.写 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B.写“我”将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表现了少年朋友珍惜友情的心灵世界。

  C.写“我”送羚羊木雕后,被迫反悔,表现了父母虽爱儿女,但不了解少年心 理,重财轻义的狭隘思想。

  D.写“我”将羚羊木雕送给朋友及被迫反悔的经过,赞美少年朋友忠诚无私的友爱,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之间的友谊。

  【预习质疑】

  【课中实施】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默读质疑: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标出记号,然后提出疑难问题。

  二、合作研讨:以小组为单位,质疑问难。

  三、问题研究——读课文,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然后分角色朗 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a.妈妈 是一个 的人。

  b.爸爸是一个 的人。

  c.万芳妈是一个 的人。

  d.奶奶是一个 的.人。

  e.万芳是一个 的人。

  f.“我”是一个 的人。

  拓展迁移

  读<<羚羊木雕>>,我最喜欢的一处是 ,因为 。

  (友情点拨:可从人物描写、用词、环境描写、修辞等方面入 手赏析)

  系统总结

  等级批改人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情感)?

  【限时作业】(10分)

  一、完成下面配伍题。

  ①他静静地点燃了一支烟,慢慢对我说:……( )

  ②屋子里静极了。( )

  ③妈妈坚定地说。( )

  ④我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

  A.写出了“我”与爸爸和妈妈僵持的家中 情景。

  B. 表现妈 妈的固执、生硬。

  C.表现爸爸在考虑如何更好地处理事情。

  D.写出了我极为难受的心情。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羚羊木雕》选取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

  2.《羚羊木雕》一文中把“我”和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安排在插叙部分,使全文集中在一天的时间里,情节紧凑。( )

  三、爸爸把贵重的羚羊给了“我”,“我”却把它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四、写出两句有关友情的名言或诗句。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一、 学习作者有疑必察、反对臆断、重视实地考察的精神。

  二、 自主地在全文找出所需要掌握的重点。

  三、 理清文章思路,熟悉课文,为背诵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思考、理解“二疑”、“三笑”“一旨”,从而抓住全文的纲。

  教学设想:

  一、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激趣氛围,提高课堂效果。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发扬民主,倡所欲言,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以促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

  1、 导语:中国历代名人当中,提起“乌台诗案”,也许有十分之一的中国人能想起他;提到“唐宋八大家”,可能会有一半的`人想到他;如果再念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只怕就会有八成以上的人脱口而出他的名字;若要再加上遍布全国各地大小餐馆中“东坡肘子”这道菜,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在中国真正称得上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就只有苏轼莫属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被誉为“全才”的宋人所写的游记名篇《石钟山记》(师点击“课题及作者”)。

  2、 作者简介(由学生自己抓要点用自己的语言概述)然后师点击.课件作.总结、补充说明。

  3、 石钟山介绍(点击幻灯片依图介绍)。

  4、 整体把握全文(演播全文,结束后点击“应注意的字词”。)

  5、 掌握重点(要求学生结合文下注解自由诵读、自主地.总结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师就特殊句式作补充讲解)。

  6、 把握行文思路(找出二疑、理解三笑、彻悟一旨学习作者.写作考辨记的方法及其人文作风)。

  7、 布置作业,为第二课时作准备

  (欣赏欧阳修《醉翁亭记》与本文作对比阅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11-20

(精选)语文教案12-09

语文《台阶》教案12-19

语文教案(精选)04-19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