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2-12-05 17:17:06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集锦15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

  信息窗1,第二个红点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除法各部分名称和意义的基础上,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

  重点难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会正确书写乘法竖式,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步骤。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在上节课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求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 下。 指名背诵2-5的乘法口诀。

  2. 指名口答 42≒ 63= 84= 155= 124≒ 204= 93= 164≒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同学们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情景。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还有哪个问题没解决? 生回答: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2.引导学生把相关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交流,引导明确:学生交流完整问题:3人一共捉了15只蝴蝶,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3. 请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指名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交流明确:求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也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列出算式:153=?

  4. 提问:你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这个算式吗?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想一想、算一算、集体交流,指名回答:想3和几相乘得15,想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商是五。

  5. 引导:乘法可以写成竖式,除法可以写成竖式吗? 板书,并讲解,除法竖式的正确写法。 课件按步骤演示讲解: 15 3 =5 5商 3)15被除数 15 0 这就是除法竖式,很 奇怪吧!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质疑: ①为什么要有3个5? ②0是从哪里来的 ? 师:孩子们,你们的问题提的非常好。 交流明确:竖式要向上面那样写完整。

  6. 试一试:把第一个红红点问题的除法算式写成竖式。

  学生独立写写,集体订正。 教师巡视,选择学生作业展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补充练习: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64= 33= 204=

  84= 105= 62=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懂得同数连加用乘法简便,会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知道几个几,用乘法算式表示就是几乘几。

  3、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会对同数连加得到的和与乘式的积标出单位名称。

  过程与方法

  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去发现、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迁移的能力。

  2、体验探究数学知识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出示游园图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啊?(游乐园)你们想去玩吗?我们的小伙伴们都来了,(游乐园图2)玩得可开心了!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活动项目?你最喜欢玩哪一项呢?

  二、出示划船图

  1、你们看,游乐园里每只小船上规定坐几个人啊?

  (1)游乐园里的景色真美啊!有一条船慢慢地划到了这里,我们看到了几个3?板书:1个3 又划来了一条船,现在有几个3?加法该怎么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划船?(板书:2个3 3+3=6,3个3 3+3+3=9)

  (2)老师还看到远处也有些小朋友在划船,现在一共有6个3(板书:6个3),你知道远处有几条船?每条船上有几个小朋友呢?(有3条船,每条船上有3个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4个3、5个3、6个3。)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划船?板书:3+3+3+3+3+3=18

  (3)小船越来越多,现在有(7个3、8个3、9个3、10个3)如果写成加法算式是越来越长了。板书:10个3 3+3+3+3+3+3+3+3+3+3 2、仔细观察这几个加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加法,加数都是3。)我们发现这些算式都是由相同加数3连加起来,这里的3是指?(加法中的加数)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同数连加”(板书:同数连加)“同数”是什么意思啊?(加数都相同)原来,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题目可以用同数连加的这种加法算式来表示。

  2、刚才,我们数到10个3,算式已经很长了,如果再多,黑板上都要写不下了!

  (1)我们的小伙伴想和大家说

  小胖:算式太长了!

  小亚:同数连加,我有好办法!

  你猜猜是什么好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听到过乘法的小朋友举手。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加到乘”(出示课题,齐读)

  3、我们就先来看6个3这道题目。

  (1)6个3已经能用同数连加的算式来表示,用乘法算式表示,该

  怎么写?怎么读呢?让我们来看书P12。

  6个3 6×3=18 6乘3等于18。

  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符号“乘号”,乘号怎么用一个叉来表示呢?你们想知道吗?让乐乐来告诉我们吧。(原来发明乘号的数学家是这样想的,既然乘法表示一种特殊的加法“同数连加”,那就把加号转一转,由十字变成叉,用来表示乘,这样乘法和加法的关系也包含在里面了。)课题下面补加号和乘号

  (2)6写在×的前面,有6个几?6个3,3写在×后面。几个几的个数现在×前面,相同的加数写在×后面,这样用乘法表示几个几的读、写顺序都一样了。

  4、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几道同数连加的题目改写成乘法算式。

  2个33个36个310个33+3=63+3+3=93+3+3+3+3+3=183+3+3+3+3+3+3+3+3=302×3=63×3=96 × 3 = 1810×3=30

  1个3呢?1×3=3 了不起,1个3也会用乘法表示。

  5、我们都学会了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一下,用乘法表示和原先用同数连加相比?(式子就简便了。)

  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表示,式子就简便了。(补充板书)齐读

  6、我们知道在加减法中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乘法也一样。

  三、出示转杯车、小汽车的图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有关乘法和加法的关系,学得真不错!游乐园里还有转杯车、小汽车这些项目。

  (1)仔细观察画面,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在玩转杯车,你要从图中找到什么信息?(有5只转杯车,每只转杯车里有4个小朋友。)

  (2)完成书上P13两题

  (3)反馈

  加法算式:4+4+4+4+4=20(人)

  5个4 乘法算式:5×4=20(人)

  有(5)个转杯车,每个坐(4)人,一共有(20)人。

  小汽车:加法算式:2+2+2+2+2+2=12(人)

  6个2 乘法算式

  6×2=12(人)

  有(6)辆小汽车,每辆坐(2)人,一共有(12)人。

  四、出示游园图

  在这个画面上,还有什么内容求总数也可以用同数连加来表示的?(有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手中有5个气球)

  4个5 4×5=20 小结:同数连加的题目,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五、练习

  1、仔细观察,你在图中看到些什么?看图判断是否能同数连加,写出乘法算式。(小胖:都是同数连加。小亚:我有不同意见。)你们来判断一下,是同数连加的说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不是同数连加的字要说说加法算式。

  (1)香肠图

  6个4 6×4=24(根)

  (2)馒头图

  1个、2个、4个

  不是同数连加,无法写出乘法算式。

  (3)馒头消失成为空盘子,现在有几个馒头?1个馒头也没有了用什么表示?(0)3个0 3×0=0(个)这道题目的两个因数是几个几?积呢?

  2、出示点子图

  请你圈一圈,说说有几个几,并用乘法算式表示。

  ○○○○○○ ○○○○○○

  (1)读题,意思懂吗?你会圈吗?能不能剩下几个不圈?对了,不仅要全部圈完,而且每个圈里的小圆点要?(一样多)

  (2)(选1题讲:每次圈6个,圈了2个圈,6个2,6×2=12。)

  1个1212个12个66个23个44个31×12=1212×1=122×6=126×2=123×4=124×3=12

  六、总结

  今天,我们经历了“从加到乘”的过程,知道了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表示,并且学会了乘法写法、读法、各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含义。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总复习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4、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求积。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9×5= 8×7= 7×6= 4×9= 3×6= 5×7=

  4×8= 3×4= 6×8= 4×7= 9×9= 8×5=

  3×7= 4×5= 5×6= 8×9=

  (2)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多媒体出示下图:

  ○ ○ ○ ○ ○ ○ ○ ○

  ○ ○ ○ ○

  ○ ○ ○ ○ ○ ○ ○ ○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么列式?用简洁计算怎么列式?

  5+5+5=5=20(个)

  5×4=20(个)

  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 × 4 = 20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复习乘法口诀。

  ①背乘法口诀。采取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③口算。

  7×8= 9×4= 6×7= 8×8= 6×5= 7×4=

  6×9= 9×8= 5×5= 8×6= 3×2= 7×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

  仔细看题,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7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

  表内乘法的复习

  一、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5 × 4 = 20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二、乘法口诀

  背诵1—9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从小养成自觉遵守交通安全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笔算的计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

  教材第14页的情景图,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生、请自己写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

  指名学生板演:36+32=

  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2、20+30= 50+26= 92+4=

  61+25= 5+23= 34+3=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观察第14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三)、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

  我们来计算二(1)班和二(3)班共有学生人数。

  师:35+37=

  2、新课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3、 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学生汇报后师用多媒体出示)

  (四)、方法应用

  师: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谁能说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式题?

  学生出题,师板书。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

  (五)、课堂检测

  1、做一做(教材14页)

  56 46 29 25

  + 37 +24 + 5 +36

  —— —— ——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材15页的第3题

  [设计意图]这道题的设计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服务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3、创新训练:

  谁先正确算出红花表示的数,就把这朵红花奖给谁。

  2()4 7()2 3 6

  + 6 9 +()9 + 2 8 +()9

  ———— ———— ———— ————

  9 4 8 6 6 0 5()

  [设计意图]这样的练习题,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学会思考。

  (六)小节谈收获

  小朋友,这节课里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本设计的目的是提炼加深学生对进位加法的认识,同时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同学经历从实际情境中笼统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笼统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同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协助同学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

  1、复习:

  9-3-4= 8-2-3= 9+0+1=

  4+3+2= 5+4+1= 5-3-1=

  2+4+0= 10-7-2= 10-1-6=

  指生回答。

  9-3-4你是怎么算的?(生回答:)

  4+3+2你是怎么算的?(生回答:)

  连加连减题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答:都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课件出示)师:这里有四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身上都带着一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丑小鸭们就会变成美丽的天鹅。谁来帮帮它们?

  2、新课引入。

  师:丑小鸭们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它们飞呀飞呀,飞到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纷纷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着。

  (三)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1)教师电脑演示:(湖面上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那应该怎样列式?板书:4+3

  (2)教师操作屏幕,重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2只的场面。

  师:看到这一情景,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并提出问题呢?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⑶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

  ⑷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⑸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2、类比探究算法。

  ⑴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同桌讨论,互说计算过程。

  ②学生汇报。师板书:4+3-2并标明计算顺序。

  (先算4+3得7,再算7-2得5。)

  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

  3、学习例2。

  电脑演示例2:湖中4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

  ⑴学生说图意。

  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⑶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⑷翻书试着计算4-2+3。

  ⑸交流汇报计算过程。

  生:先算4-2得2,再算2+3得5。

  师:为什么先算4-2?计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标明注出计算的顺序。

  4、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

  (四)反馈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课件出示图画)

  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⑵列式计算。

  ⑶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游戏:小青蛙找家。(练习十二第2题)

  ⑴班齐唱《小青蛙找家》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戴上头饰,帮小青蛙找家。

  ⑵分组读算式,并说出计算顺序。

  ⑶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解密大行动。

  ⑴独立完成计算卡上的10道式题。

  ⑵游戏规则:任选一题算出得数,如果这个得数是下方这5个密码中的一个的话,你们组可相应获得两颗星星。

  ⑶请同学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给说中密码的那组加星星。

  4、小结比赛结果。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本第75页说给爸爸妈妈听。

  2、算一算

  1+6-2= 6-5+8= 9-6+5=

  4-3+9= 6+4-5= 4+2+4=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的例3,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意解答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乘法和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法。

  学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常规练习,齐背8的乘法口诀。

  (2)听算:

  第一组:2×8,3×8,8×2,4×8,5×7

  第二组:8×4,4×7,7×4,6×8,8×5

  (3)课件演示:教材例3。

  (小军和小红一起逛超市,在超市的文具专柜有许多的文具:文具盒每个8元,铅笔每枝3元,橡皮每块2元,日记本每个4元……)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同桌互相说一说。

  全班汇报,交流。

  (2)提出问题。

  你能根据这幅图说出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文具盒每个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元钱?

  橡皮每块2元,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

  铅笔3元一枝,要买5枝一共多少钱?

  日记本每个4元,买6本,一共多少钱?

  ……

  (3)解决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

  汇报学习过程。

  三、练习巩固

  (1)比一比,算一算。

  出示练习十九的第2题:让谁算得又对又快。

  (2)看图列算式。

  出示练习十九第1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列出算式,再集体交流。

  (3)每横排有6颗星,4排有几颗星?

  每列有4颗星,6列有几颗星?

  (3)第横排有7个圆,3排有几个圆?

  每列有3个圆,7列有几个圆?

  四、拓展学习

  (1)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学们说一说。

  (2)小兰买3块橡皮,每块橡皮3角钱,小兰一共花了多少钱?妈妈给了她1元钱,应该剩下多少钱?

  分析:这是一道先乘后减的应用题,首先利用乘法口诀算出小兰花钱总数,再用妈妈给的钱数减花掉钱数求剩余。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板书设计

  用乘法解决问题

  文具盒每个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元?

  分析:求3个文具盒的价钱总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

  解答:3×8=24(元)

  答:买3个文具盒要24元。

  课后反思

  本节课充分让学生难过摆、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理解数量关系。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了新知识的主动建构。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该是由学生自己摸会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对称图形

  教材分析: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图形与变换这一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让学生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等,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空间,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在做中体验、思考,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相应的空间与图形的有关知识和数学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空间,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通过这部分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意识。学生经历了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像等方面,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数学模型,

  2、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学生经历了拼一拼、量一量等大量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本班有13名同学,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会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对称轴。

  3、让学生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广泛运用这一道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猜一猜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的观察力,有没信心。

  生:有

  师:老师出示事物体的一部分,你们猜猜那是什么?

  (师出事物体的一部分,生猜)

  师:这些图形你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来的。

  生:因为它们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是怎样的一样能说的更清楚些吗?

  生:颜色、形状、线条都一样。

  师:观察的真仔细,像这样左边和右边都一样,看到右边,就会想到左边,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它叫做对称图形。

  师:怎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生:左右两边对折完全重合的图形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这样的对称图形大家想看吗?

  生:想。

  2、看图片,进一步加深认识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了猜物游戏和欣赏对称图形,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和对称美,同时游戏和美丽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新知

  1、找一找

  师:刚才看了那么多的对称图形,同学们能不能找一找在我们身边的对称图形呢?

  (生找并汇报)

  师:同学们真实生活中的有心人,找出了这么多的对称图形

  2、剪一剪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

  生:想

  (生动手剪,并贴在黑板展示)

  师生小结:要想剪一个漂亮的对称图形可先对折后,再其画上物体的一半,再沿画的笔迹剪下来。

  3、认一认,画一画

  师: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他们都是对称图形

  生2:他们都有一条折痕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可以沿这条折痕画条线,这条线就是对称轴(师板演)

  师:你们拿出自己的作品画一画,并给同桌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找一找、剪一剪、认一认等环节中加深对对称图形的理解和初步的认识对称轴。)

  三、巩固提高,深化中心

  1、练一练

  书本第68页的做一做

  2、折一折

  书本第70页的第2题

  4、画一画

  书本第70页的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对本节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四、回顾全课

  师:今天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各自的总结再次呈现本课的重难点,强化了对本节课的掌握)

  教学反思:

  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的.较为突出:

  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

  生活中有许多的物体(包括建筑物)是对称的,这样就很容易找到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的生长点。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无论是从导入到探索新知,还是欣赏操作活动,我都注重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实践活动,营造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教学以猜物体导入,我出示物体的一半让学生们猜物体时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适时的提问:“你是怎样猜对?”自然而然的引出课题并且也让学生们初步的感受到对称图形。

  在探究“对称”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剪纸、折纸,人人经历剪的过程,发现了只有对折后才能剪出对称图形;而折纸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对称轴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去经历、去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

  在探究“对称”的知识过程中,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剪一剪,然后比较、演示,揭示“对称”的秘密,然后又通过画一画、折一折、举例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去体验、去感悟“两边大小一样”。

  3、巩固应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再创造,学生举例说出了很多身边对称的物体,并指出了它们的对称轴,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纵观本节课大部分的学生都已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比较遗憾的是在动手剪纸这一环节学生纪律比较不好,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应加强怎样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环节中做到有条不紊。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时间:20xx-9-10

  导学内容:教材练习十三第3、7-11题。

  导学目标:

  1.熟记6的乘法口诀。

  2.会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会用6的乘法口诀解答有关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4.通过学生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导学重点:

  熟记并背诵1-6的乘法口诀,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导学难点:

  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导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一、复习旧知

  1.对口诀。

  现有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进行,给学生以示范。在让同桌同学互相问答,看谁答得全对。对答得全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2.开火车。(出示卡片)

  分小组,由“一二”开始,按序伸手说口诀。让全班同学在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进一步熟悉2-6的乘法口诀。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向学生说明:左数第一列上的1-6和从上面数数第一行的1-6都看做因数,把乘积写在两个因数交叉的位置上。学生明白后,让其独立完成。

  2.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

  以“看谁算得都对”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换评改。

  3.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分组问答,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4.练习十三第11题

  指名读题意;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相互交流,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5.数学游戏:保护青蛙

  ①让学生边看边说,在书上填数。

  ②组织学生游戏。比一比谁说的又对又快。

  三、积累运用

  1.把口诀写完整

  一六()二()一十()()十八

  三三()一()得四()()二十

  2.计算

  出示口算卡。

  3.每个小朋友分4个苹果,五个小朋友一共分了多少个?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1-6的乘法口诀。同学们邀熟记1-6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希望同学么们继续努力!

  板书设计:

  背诵1-6的乘法口诀

  游戏:保护青蛙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口算:

  50-20= 85-40= 79-6=

  2、36+23的竖式算法 ,写出来,算一算,说一说要注意什么?举个数位不对齐的反例,讲清数位对齐,其实就是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即 个位加个,十位加十…… 指着正确的式子讲解,一定要让学生彻底明白 。

  二、情景导入,合作探究

  1、师:哪位同学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个城市举办的吗?(北京)

  哪个国家赢了呢?(出示主题图,生:中国。)

  2、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生:根据获得奖牌的数量)

  3、根据图中美国和俄罗斯的金牌数量,你能提出一个关于减法数学问题吗?然后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呈现美国和俄罗斯金牌数量表格)

  生: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或俄罗斯比美国少多少枚金牌。

  列式:36-23=?这个减法算式怎么计算呢?开动脑筋,看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收集学生做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在黑板或多媒体上展示。

  预设:有的同学把它变成咱们过去学过的知识去算:36-20-3;30-20+6-3;36-3-20……

  有的同学利用了竖式加法的方法,让学生展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注意什么?

  老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好吗?为什么要数位对齐,不对齐可以吗?比如36-3(错误写法)。此处重点处理,让学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就是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个位减个,十减十,百位减百……

  最后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咱们学习的新知识——不退位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体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尝试、思考和交流合作中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

  三、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数学小诊所:(这样计算正确吗?)

  三、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四、 布置作业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段视频。

  2、出示主题图。(出示课件)

  3、师生互动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这些图片上都有什么?(师简单介绍图片上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情况。)

  4、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中国第一名?你们高兴吗?

  (课件出示奥运金牌榜的前五名。)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师引导学生提问)

  板题:《不退位减法》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课件出示)代表团金牌数

  美国36

  俄罗斯23

  1、“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自由交流反馈。)列出算式并板书:36—23= 。

  2、怎样计算呢?

  (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然后指名汇报)

  (1)口算。

  方法:先算6—3=3再算30—20=10最后算10+3=13

  (2)列竖式计算。

  生汇报后,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画数位板,并提示,用圆片表示36,再去掉23,观察还剩多少?

  师:那么根据摆圆片的方法,你会笔算吗?(其他同学试着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指名到黑板上列式计算,并试着说出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交流计算方法,教师适时进行讲解、补充。

  教师: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突出笔算过程。

  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笔算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知识应用

  1、数学医院

  师:数学医院的小朋友得病了,你会诊断吗?

  (同桌交流,找出错因,并正确计算。)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

  (1)个位上的零起占位的作用,不能去掉;

  (2)相同数位应对齐。

  2、游戏互动:猜数字

  猜猜花朵上蝴蝶下面藏着的是数字几,猜对了蝴蝶就会飞走。(出示课件)

  四、拓展延伸

  完成课堂作业。(课本第20页练习三,第1~3题)教师巡回指导。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知道2、3、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认识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学会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会解诀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3、通过学习2、3、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每生小棒若干。

  教学预设过程:

  一、引入

  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3、4的乘法口诀。

  二、展开

  1、师生共同学习2的乘法口诀。

  (1)谈话:请大家跟老师拿出2根小棒,你能动手摆出一个汉字吗?

  师:谁来说说你摆了什么字?(学生汇报:可以摆“二”字,“十”字等)

  师:不管你摆的是什么字,我们都是用了几根小棒?也就是几个几呢?(1个2)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一个字用了2根就是1个2)

  那么一共用了几根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指名回答:1×2=22×1=2) 谁能把这个算式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表示?(一二得二)

  (2)下面大家再来摆一个和你刚才同样的字。 提问:现在又有几个几?(2个2) 谁也能列出乘法算式?(2×2=4) 谁来试着编一句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3)小结:一起读读2的乘法口诀。想想我们是怎么编2的乘法口诀?(2根2根摆——说几个几——列乘法算式——编口诀)板书:摆--说--列--编

  2、小组合作探究3的乘法口诀。

  (1)谈话:2的乘法口诀我们编出了两句,想一想3的乘法口诀会有几句呢?(3句)下面我们小组两个人分工合作试着来编一编3的乘法口诀。请同学们先看清楚屏幕上的要求,两个人再摆一摆、编一编。

  (2)小组两人分工合作尝试编3的乘法口诀。

  要求: ① 小组讨论:你们准备几根几根地摆?

  ② 分工合作;摆--说--列--编。

  ③ 编好口诀后,两个人读一读。

  师:刚才老师看到大家合作得都非常愉快,现在哪一组同学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汇报的时候,老师还要看哪一组的同学听得最认真!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课件)

  (4)小结:全班齐读3的乘法口诀,边读边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口诀吗?

  4、独立试编4的乘法口诀。

  (1)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合作编了2的口诀、3的口诀。现在你们还想来编几的乘法口诀?(4的乘法口诀)那下面每个同学都试着自己编一编4的乘法口诀,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同桌或老师帮忙。

  (2)动手操作,自主编口诀。

  (3)汇报交流。下面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遍4的乘法口诀的?(摆--说--列--编)追问:你是用几根小棒摆的?

  (4)小结:观察4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5、系统整理,学习1的口诀。

  (1)谈话: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的乘法口诀?我们把学过的这些口诀,整理成口诀表。(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2)师:仔细观察我们整理出来的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3)学习1的乘法口诀:一一得一。谁知道“一一得一”是什么意思?(1个1)

  三、应用

  师:我们班的同学可真了不起,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编出了1-5的乘法口诀,而且我们编的乘法口诀和数学家们研究出来的是一模一样的。来,一起用掌声来表扬一下自己吧?

  1、对口决。下面我们一起来对一对口诀吧?首先老师出同学对:(师出生对);同桌互对;指名上台当小老师和同学对。

  2、真不错,熟练了乘法口诀,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课件出示)

  3、动物过河。

  同学们口算这么厉害,你们愿意来帮帮这些小动物的忙吗?河里有许多石头,请小朋友们联系动物身上的数字和石头上的式子或口诀连一连,就能帮这些小动物过河了。(课件出示练习)或(学生打开课本57页独立练习,然后课件集体较对)

  4、看谁写得又好又快又多。(课件出示动物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 从图中你能列出哪些乘法算式?比一比谁最会动脑筋,写出来的算式又对有多。(学生自主列式,集体板书交流。)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这些乘法口诀可有用了,以后计算的时候还会经常用到他们。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单元教学重点: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单元教学难点:

  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1)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 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3、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在动物学校的旁边开了一家超市,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那儿购物。今天,小熊哥俩正在商店里购物呢!你想看看吗?

  2、教师出示情境图,教师板书课题:小熊购物

  二、自主探究新知

  1、解决第

  (1)个问题胖胖应付多少钱?

  1)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教师总结重要数学信息。

  2) 大家看小熊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出小熊应付多少钱?这个问题。

  3)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出现的不同做法

  4)展示学生作业,并引导其他学生质疑第二个算式是什么意思?若学生中不出现第二个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

  5)脱式计算: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教师结合算式指导学生进行脱式计算,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6)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总结

  2、解决第

  (2)个问题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1)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2)集体反馈时,(重点让学生结合情境,理解为什么用上20减34)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一) 数与代数

  1、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 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 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 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

  1、 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 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 创造情境。

  3、 鼓励算法多样化。

  五、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 --------------------- 5课时

  2、乘法口诀(一)--------------------- 10课时

  3、观察物体--------------------------- 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 ------------------------ 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 ----------------------- 4课时

  6、乘法口诀(二) ------------------- 7课时

  7、除法 ---------------------------- 8课时

  教学进度表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二年级)

  周

  次 起 止

  月 日 计 划 进 度 课时数 备

  注

  单元(课) 节 教学内容

  1 9、1~ 5 第一单元 1-4 数一数与乘法 4

  2 8 ~ 12 一、二单元 5、1-3 乘法口诀 4

  3 15 ~ 19 第二单元 4-7 乘法口诀 4

  4 22 ~ 26 二、三单元 8-10-1 口诀、观察物体 4

  5 29~10、3 三、四单元 2-4-1 观察物体、除法 4

  6 6 ~ 10 第四单元 2-5 分一分与除法 4

  7 13 ~ 17 第四单元 6-9 分一分与除法 4

  8 20 ~ 24 第四单元 10-13 分一分与除法 4

  9 27 ~ 31 第五单元 1-4 方向与位置 4

  10 11、3~7 第六单元 1-4 时、分、秒 4

  11 10 ~ 14 六、七单元 5-1-3 乘法口诀(二) 4

  12 17 ~ 21 第七单元 4-7 乘法口诀(二) 4

  13 24 ~ 28 第八单元 1-4 除法 4

  14 12、1~5 第八单元 5-8 除法 4

  15 8 ~ 12 第九单元 1-4 统计与猜测 4

  16 15 ~ 19 总复习 4

  17 22 ~ 26 复习 4

  18 29~1、2 复习 4

  19 5 ~ 9 复习 4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及它们初步应用.

  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内在联系.

  3.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联系;

  难点是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的性质、判定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通过知识结构的教学,学习正方形的知识.

  1.复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定义.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活动教具演示平行四边形演变成矩形、菱形的过程,并画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图.(画出图4-50(a)中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及箭头)

  2.类比联想,用运动方式得出正方形的定义.

  问:既然矩形、菱形都能由平行四边形运动变化得到,那么正方形呢?

  启发学生将小学熟悉的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作比较,用教具演示出平行四边形形成正方形的过程,同时归纳出正方形的定义.教师板书定义并画出图4-50中的正方形及箭头①.

  3.完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结构.

  (1)师生共同分析正方形定义的三个要点:①是平行四边形;②有一个角是直角;③有一组邻边相等.

  (2)对比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定义,得出它们的联系:

  ①由正方形定义①,②条件可知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画出图中的箭头②及正方形集合A5和矩形集合A1)

  ②由正方形定义的①,③条件可知正方形是特殊的菱形.(画出图4-50中的箭头③及菱形集合A2)

  ③由正方形的定义的所有条件可知,正方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画出图4-50中的集合A3)

  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画出图4-50(b)中四边形集合A4)

  而且从以上过程可知,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集合A2与A1的公共部分)

  4.从整体知识结构出发,研究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正方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由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得知: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让学生复习矩形和菱形的性质,从而得到正方形的性质.

  ①边:四边都相等.(性质定理1)

  ②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性质定理2)

  (2)正方形的判定.

  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正方形的三类判定方法:

  ①先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判定它是正方形;(图4-50(a)中箭头①)

  ②先判定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这个矩形又是菱形;(图4-50(a)中箭头②)

  ③先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这个菱形又是矩形.(图4-50(a)中箭头③)

  (3)巩固练习: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不是正方形的补充什么条件能让它成为正方形?

  ①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②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⑤对角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用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量中体会到量,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以3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体会测量方式、 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测量工具、小正方体、易拉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再过一个月就是元旦了,元旦的时候我们各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 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

  1、师: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 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 )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学生小组合作测出教室的长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求小组汇报时,要说清楚本组的测量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各组测量结果。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集锦15篇)】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6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课教案11-18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11-24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11-17

北师大版五数学上册教案11-25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集锦15篇)11-30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30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4-15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教案11-2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