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精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自学:自主了解作家、说明方法等常识。
互学:阅读课文,掌握主要内容。
综合:学会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并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一、导入课堂
展示图片,导语: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妍。同学们,当 你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事理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共同来探求这个奥秘。(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认定目标:
提问:学习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明确:对象、特征、顺序、结构、说明方法及语言。
三、自主学习
1、在自主学习开始之前,先检查同学的预习情况: 作者与文章结构
贾祖璋(1901年-1988年),浙江海宁人。1920年毕业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 编辑兼编辑室主任、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辑、福建省科协顾问、福建省出版工作者协会顾问、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等职。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赞叹红花的鲜艳美丽,由此提出问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引出下文,科学地解释这一疑问。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说明花朵呈现红色的原因。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在这一部分,作者分别从六个方面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展开了科学的说明。这六个方面的共同特点是,都以设问领起,接着用一句话总括,然后具体说明。这六个方面之间也有顺序,是按从主到次,由花朵自身条件到 外部因素的顺序排列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 2~7自然段):花朵呈现红色是由各种内部原因决定的,首要因素是“物质基础”。
第二层(第8~10自然段):说明花朵呈现红色的外在原因。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加以概括说明。
2、问题引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是一句歌词,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设问)那么,“红”是什么意思呢?(指花儿万紫千红的色彩)
3、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阅读课文,思考: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依据是什么?
(花儿呈现各种色彩的原因)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其中逻辑顺序包含由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应从这几方面考虑。
解答 从现象到本质:现象——“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 质——造成花朵呈现红色的各种原因。
从主到次,从内到外:介绍花朵呈现红色的六方面原因时,从“首先由它的物质基础”到“还需要……”“还有……”等相对次要的原因;从花朵自身条件(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 、进化观点)到外部的因素(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时间顺序:例如介绍自然选择时,从“亿万年前”的裸子植物,到后来出现的被子植物,以时间顺序说明昆虫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
(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来进行说明的? “总——分——总”的结构
4、分组学习,讨论并整理。
四、探究学习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分析。
明确: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和分类说明
2、本文语言的运用上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明确:生动、准确、严密
五、小结
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运用逻辑顺序,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对花儿呈现各种色彩的原因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对说明文的阅读,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它的对象、特征、顺序、结构、说明方法及语言。
六、测评反馈:
1、本文的作者是现代著名科普作家 。
2、说明文常用的写作顺序有 、 、 三种。
3、注音。三棱镜()萎谢( )灼伤()蜜腺()分泌()并蒂()蒲班克()裸子植物()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
3、品味文章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
4、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
教学难点
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
2、品味文章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及作者。)
2、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贾祖璋,浙江人,生于是1901年,是我国老一辈生物学家和著名的科普作家,写过大量生物学著作。
2、读准字音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三棱镜( ) 裸子( ) 虞美人( ) 蕊( )
花卉( ) 分泌( ) 芙蓉( ) 萎谢( )
3、课文的标题是运用了哪种修辞?有什么作用?
(学生抢答后,教师明确:本文标题是一个设问句,自问自答,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文中多处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问,作用是什么?
(学生抢答后,教师明确:这种反复设问的手法,不仅使说明的中心得以强调突出,层次清晰,而且使文章具有明快的节奏感,增添了艺术情趣。)
4、课文标题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作者从哪几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学生抢答后,教师明确:标题在文中出现了七次,分别从以下六个方面回答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物质基础、物理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这六个方面。)
四、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1、读读课文,具体说说为什么会有色彩缤纷的花朵?
(这是每小组的必答题。教师给同学们分好组:第一组的同学仔细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第二组的同学仔细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第三组的同学仔细阅读课文第7—9自然段;第四组的同学仔细阅读课文第10自然)
(1)小组派代表回答,大家一起明确:
——第2—4自然段从有无色素的角度解说,花青素酸性时,花是红的;花青素碱性时,花是蓝的;花青素中性时,花是紫的;胡萝卜素时,花是橙、黄色的;无色素时,花是白的。
——第5段从波光反射角度说,酸性花青素反射波光是红的';碱性花青素反射波光是蓝的;中性花青素反射波光是紫的;胡萝卜素反射波光是橙、黄色的;无色素反射波光是白的。
——第6段从生理需要的角度说。承接上文的反射作用,说明各色花反射波光是为了保护自己,这与上文花色素或其它色素有关。
——第7段从发展过程的角度说,裸子植物原始形态的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分别向长波一端和短波一端发展,如图:
红→ 橙→ 黄 → 绿 → 蓝 → 靛 → 紫
——第8—9段从昆虫作用角度说,由风媒花——到虫媒花,花色素淡到颜色显眼。
——第10段从人工选择角度说,增添多色品种。
2、师:从课文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花儿这样红的原因。下面请同学们回忆说明文写作的顺序,再一起来研究这六个方面的说明是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明确:
所谓事理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点,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出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文章。这类说明文,主要是阐释所要说的“理”,而要阐释这个“理”,就要安排好释理的顺序,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以逻辑顺序行文就成了事理说明文的一大特点。
本部分运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内因到外因,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3、根据咱们对课文的分析,现在请同学给课文理清结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课文按设疑——解释——总结的方式安排材料。
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提出说明中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二部分(第2一10段):从不同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三部分(第1l段):概括花红的原因,总结全文。
五、课堂练习
(附练习一份)了解句子采用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等。
六、梳理巩固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训练中的部分题目。
[板书设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贾祖璋
一、内部原因: ①物质基础 大
②物理原理 自
③生理需要 然
④进化观点 杰
二、外部因素 ①自然选择 作
②人工选择
设疑—————————解释————————— 总结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本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本文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解说事理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本文精巧的构思和灵活的说明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说明方法的'运用和说明的顺序。
四、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式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展示图片,导语: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妍。同学们,当你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事理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共同来探求这个奥秘。(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知识回顾(1分钟)
提问:学习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明确:对象、特征、顺序、结构、说明方法及语言。
三、自主学习(20分钟)
1、在自主学习开始之前,先检查同学的预习情况:
读准字音(见大屏),方式:指名朗读
2、问题引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是一句歌词,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明确:设问)那么,“红”是什么意思呢?(明确:指花儿万紫千红的色彩)
3、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阅读课文,思考: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依据是什么?(花儿呈现各种色彩的原因)
(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来进行说明的?
4、分组学习,讨论并整理。
5、小组汇报交流。
6、教师总结归纳(见大屏)
四、探究学习(10分钟)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分析。
明确: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和分类说明(见大屏)
2、本文语言的运用上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明确:生动、准确、严密(见大屏)
五、小结(2分钟)
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运用逻辑顺序,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对花儿呈现各种色彩的原因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对说明文的阅读,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它的对象、特征、顺序、结构、说明方法及语言。
六、课堂练习(见大屏:有关“花”的古诗词名句积累)
(3分钟)(如果时间不够,则作为课外训练)
七、拓展训练(见大屏)(3分钟)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花色及其变化规律的事理说明文,科学地解释了花“红”的原因,按恰当的顺序,过渡巧妙,文章严谨完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特点。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理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明确本文主要的内容及结构层次。2、把握本文严谨自然的说明顺序。3、掌握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结构,了解写作手法。学会按恰当的顺序来写说明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各种颜色的花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妍。同学们,当你漫步花园,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说明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的事理说明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给生字注音:三棱(léng)镜裸(luǒ)子虞(yú)美人蕊(ruǐ)
2.学生介绍作者
贾祖璋,浙江省海宁县人,生于1901年,我国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解放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和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等职务。他撰写的科普读物主要有《鸟类研究》、《鸟与文学》、《生命的韧性》、《生物学碎锦》等。他的科学小品,内容充实,构思精巧,语言简洁洗练,文笔清新朴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自由朗读课文,问题一:课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总——分——总(说明原因)问题二: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顺序可不可以调换?(同学板书,并且分类)内部原因:1、物质基础2、物理原理3、生理需要4、进化观点 外部因素:1、自然选择2、人工选择(从主要到次要,由内部到外部)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下面的问题,把握课文要点。(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1、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引起变化的?
2、为什么我们的眼睛会看到花儿的万紫千红?
3、为什么有的花会反射热效应大的长光波,有的花却会吸收长光波?
4、为什么说红色的花在进化过程中是最成功的?
5、昆虫在“花红”中有何作用?
6、为什么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要归功于人工选择?
(2)文体知识的掌握
复习关于说明文的分类,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的文体知识。联系本文,掌握本文的有关说明文的.知识。1、本篇说明文的类型是:事理说明文2、本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从主要到次要)3、说明方法学习:(1)全文总体上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 分类别(2)课文第十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几种?举例说明。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4、说明文语言的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的特点?为什么?
有些:限制了白花。
少量:对花青素数量的限制。
渐渐:程度上的限制。
早晨、中午、下午:时间上的限制。
四、质疑问难
五、拓展练习
自然界有无数的“为什么”,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或搜集的资料,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为什么”讲给同学们听。
六、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1、2题。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相关文章: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设计08-30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设计8篇10-09
有关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3篇06-24
花儿与夹子大班教案07-08
我给花儿挠痒痒教案12-12
花儿朵朵开中班教案08-08
小班花儿朵朵开教案01-20
小班美术朵朵花儿开教案10-14
小班教案《一串红》11-25
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