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4-09-11 19:58:42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现场小实验、科学实践介绍等寓教于乐的科普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2、通过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歌伴舞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成就感,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二、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有关《我爱科学》班队会相关的节目。

  三、活动过程:

  主持人合:同学们,大家好!

  主持人1:为了让我们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好习惯,

  主持人2:通过动手动脑、从小萌发奇思妙想,成为小小发明家,今天我们班召开了《我爱科学》的班队课。

  主持人1:为了让大家快乐地徜徉在科学世界中,石正宁等五位同学要表演歌伴舞《青春》来助威加油。

  主持人2: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石正宁、 、 、 。 《青春》

  主持人1:刚才看到石正宁小组的精彩表演,我们书虫阅读小组的同学们也要来助助兴了。

  主持人2:那就快请出张纯泽、章闻育 、王煜涵、王翊凌 、王炫

  超 ,他们为我们表演的是三句半《我爱科学》。 《我爱科学》

  主持人1:同学们,你们现在是不是热情高涨、迫不及待了?那就让我们赶紧走进科学世界,认识科学吧。

  主持人2:同学们,还记得你们精心培育的豆芽吗?我可是永远忘不了这次小小的科学实验哦!姜帅想跟大家分享他的豆芽成长记!大家掌声欢迎!

  豆子成长记

  主持人1:刚才姜帅的介绍又再一次让我们体验了科学就在我们身 边,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有一些司空见惯的科学现象,只要经 常留心观察,积极思考,就能从中获得有益的科学知识。

  主持人2:说不定还有所发明创造呢!不信,我们就重温一下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吧!有请王煜涵、 、 、 为我们表演课本剧《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主持人1: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们班今天也有很多小牛顿哦!他们会让鸡蛋游泳,杯子不漏水,白花变红花,药品变得很听话。

  主持人2:你们期待吗?那就掌声有请李开来做实验《会游泳的鸡蛋》。

  实验一《会游泳的`鸡蛋》

  主持人1 :科学很神奇吧,再请吴奕涵等三人为我们做个实验。 实验二

  主持人2:刚才大家感到紧张吗?吴奕涵他们肯定很紧张对吗?那就先舒缓一下,欣赏潘麒浩诗歌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主持人1:同学们,魔术很神奇,观赏时很刺激,但那都是障眼法,是魔术师巧妙地欺骗了我们的眼睛。

  主持人2:科学实验同样神奇,但却告诉了我们科学道理。

  主持人1 :接下来 大家一定要睁大眼睛,开动脑筋,看看我们的陈维劭、高祥翔给我们展示的科学魔术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实验三《不漏水的杯子》、

  实验四《白花变红花》和《听话的药瓶》

  主持人2:实验结束了,但我们的想象和实践才刚刚开始,我们要象科学家那样不但敢想更要敢做,科学多创作、多发明,成为一个 有用的人!

  主持人1 :是啊,就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一样,要坚持不懈地尝试,总有一天会收获努力的硕果。下面请欣赏宋扬、 、 、表演的《龟兔赛跑》。

  《龟兔赛跑》

  主持人2:同学们,世上还有许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许多科学的难关需要我们去攻破。请记住,我们是一群热爱科学的小精灵。请欣赏陈德婷阅读小组诗歌朗诵《我是精灵》

  《我是精灵》

  主持人1 :听完陈德婷她们的诗歌表演,我也忍不住要作诗一首了。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万事万物,多么神奇!

  主持人2:那我再加一句。假如你想把世界看清,就请睁大你的眼睛。

  主持人合:最后让我们在冯飞昉、 、 演唱的《地厚天高》中结束今天的科学徜徉。

  《地厚天高》

  主持人合:(天高地厚音乐背景响起)同学们,相信通过这次活动,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美好种子一定会播撒在我们的心中。 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使自己成为爱科学、用科学的小科学 家,小发明家和小能手!今天的班队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根据形状取的的名称。

  2.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3.磁性和磁极。

  过程与方法:

  1.能边玩边思考和交流,从玩中发现磁铁的性质。

  2.能运用磁铁的性质解释现象和制作玩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表达和交流。

  2.激发探究兴趣。

  3.通过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准备】

  学具:每4人一组

  桌面——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水槽(有水)

  桌肚——回形针、泡沫板

  实验记录单

  教具:磁铁鱼(用泡沫做,里面藏一块条形磁铁)、课件、多种形状的磁铁、

  渗透:回形针排队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很有趣的动画片,想看吗?一起看屏幕(点击播放《猫和老鼠》)。

  知道Tom用的是什么秘密武器?同意吗?(板书:磁铁)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看到它能吸引铁熨斗)

  对,我们把磁铁能吸铁一类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板书:磁性)

  二、自主探究磁铁的性质

  (一)学生回忆平时玩

  看来你肯定玩过磁铁,还有人玩过吗?既然玩过,那你们一定从玩中已经发现了磁铁的很多秘密,是吧?把这些秘密先在小组里说说,过会儿全班交流。

  预设:

  1.磁铁有各种形状

  对!瞧,(课件出示马蹄形、条形、环形磁铁),这是我们常用的,第几个和刚才汤姆拿的一样?对,它叫马蹄磁铁,这个叫条形磁铁,最后一个叫环形磁铁。名如其形!你们看这里还有球形磁铁、柱形磁铁(出示实物),形状太多了!

  2.相吸和相斥

  你是怎么发现的?(请给大家演示一下)

  有谁没有过这样的体会?(让这部分同学拿着试一试)(板书:相吸、相斥)

  3.隔着物体也能吸。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桌面上放一块磁铁,用桌面下的磁铁带着走)

  (二)提供材料现场玩

  不错,一个个从玩中发现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你们还想再玩一玩吗?

  行!老师给每组提供了磁铁和回形针,就这两样。比一比哪个小组会玩,看看哪个组能从玩中发现磁铁更多的`秘密。注意把你们的发现及时记录在这张纸上。

  预设:

  (1)一个接一个的排列,说明磁性能够传递。(板书:可以传递)

  (2)把磁铁往回形针堆里放,磁铁总是会有两个部位吸引的多。

  吸得多的部位说明了什么呢?(磁性强)

  揭示概念:我们把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板书:磁极)

  (三)老师引导深入玩

  刚才看到同学们玩得那么开心,老师手也有点痒痒,我也来玩一个!我用泡沫做了一条鱼,它可以浮在水面上(师用水槽取水),而且它还能自由转动。来个比赛,如果鱼头朝南算老师赢,如果鱼头朝其它三个方向都算同学们赢。行吗?为了公平,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拨动鱼并宣布结果。

  (1)诱生质疑

  哈哈,老师的运气真好,每次都赢!

  (2)揭开谜底

  鱼有问题?你帮大家看看!

  (3)讲解步骤

  你们也想动手做做这个有趣的实验吗?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做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学生准备:带父母的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一、导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4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四、拓展作业

  (1)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

  肤色、眼睛、脸形、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的

  花纹、手指形状在相似的特征

  鼻子、嘴形??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时学生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

  ②自主观察

  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

  (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②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下雨前空气温度会增加。

  2.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温度和降水的多少。

  二、教学重点

  尝试根据空气的温度推测会不会下雨。

  三、教学难点

  了解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

  四、教学准备

  钉子.大头针.木板.长头发.硬纸板.纽扣.线轴.小锤.胶水.两粒小珠.彩笔。

  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下雨前,空气的湿度会变大。我们通过观测空气的湿度变化,就可以判断会不会下雨。

  1.做个头发湿度计。

  2.小组合作来完成。

  3.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

  4.师生小结。

  5 在一个下雨天,观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景。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

  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6.分小组进行测量。小组汇报。

  7.比较各小组测得的数据,大家测量的雨量一样吗?说说这是为什么?

  8.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写几个描写雨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看云识天气

  1.回忆:下雨前,天是怎么样的?你能描述一下吗?

  2.欣赏:刚才有同学说到下雨前天是阴沉沉的,乌云密布。老师这儿有很多云图,

  请你欣赏一下(用挂图或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云图,包括积雨云.雨层云等能下雨的云,也包括高积云.高层云.卷云.卷积云.卷层云等不大可能下雨的云。可让学生描述各种云的形状.颜色.数量,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3.猜测:你认为什么样的云会下雨?为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和理由)

  4.统计:对学生的`猜想作一简单的统计,只要他们举手就可以了,可以看到很多学生都认为积雨云.雨层云会下雨。

  二、观察、比较雨的大小

  1.组织学生描述雨景:你能描述你所见到的下雨时的情景吗?

  2.学生描述:有对形状的描述,也有对雨量大小的描述,也可以是对雨中物体的描述。。

  三、制作雨量器

  1.教师肯定学生刚才的想法,告诉学生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升(ml)作单位。(板书:毫升ml)

  2.出示气象台使用的雨量器,引导学生观察气象台的雨量器。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四、利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

  1.给学生一些时间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组的雨量器。

  2.组织学生讨论使用方法:你们准备怎样使用雨量器?该注意些什么?

  3.师生到室外继续上课。教师模拟降雨,学生利用自制雨量器量雨。

  4.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提醒学生小心地把雨量器放在平坦的窗台上,在与肉眼水平的位置上读出降雨量。

  五、激励学生实际应用

  1.谈话:同学们,有了雨量器,今后下雨时,你们可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测测每次的降雨量了!

  2.思考:在外面收集雨水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3.交流注意点:

  请同学们坚持测量,并作好记录。两个月后,我们将进行总结。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09-30

[精选]科学教案08-28

《电话》科学教案11-11

科学教案[优秀]10-17

[合集]科学教案11-24

昆虫科学教案08-09

科学教案[集合]08-21

实用的科学教案07-20

[优秀]科学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