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这首儿歌汪新优美地表现了关于“风”的知识.重举的形式既利于吟唱,又使各个诗节成为一个整体,形式与内容上都达到一种完整的和谐。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又充满了儿童情趣与感情。
教学理念:课文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歌,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感受诗中竟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育课文。
2、认识本课8个生字,学会写9个生字。
3、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像力。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读感受悟诗歌的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头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教师诵读谜语:“有个小娃娃,真是没礼貌。见到小树摇一摇,吓得树叶哇哇叫。见到小花逗一逗,摘去她的太阳帽。没人和它交朋友,只好自已到外处跑。“同学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2、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写风的小诗,看看作者笔下的“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自由试读课文。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里面有生字宝宝藏着你以氢把它们找出来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能么办?请在家说说有什么办法。
3、请同学们用自已的方式自学生字,读到生字的时候把它圈出来,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4、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这首诗有几节。
5、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互相交流。
(三)细读课文
1、请同学读自已喜欢的小节。然后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的朗读,师生,以指导学生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师生,以指导学生朗读。
4、请学生表演读,进一步体会诗的内容,感受风的存在。
5、指导学生背诵。可以让学生看课件上的`画面。树叶颤动、河水泛波、花儿点头来背诵课文,或出示提示内容不背诵。
6、虽然我们看不风,但我们却可以从事物的变化中感觉到风的存在。谁能说说你还能从哪些方面感觉到风。模仿课文说一说。
(四)
同学们说得很生动,在今后的生活中只要你们认真地观察,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背诵课文。
(二)学习字词
1、认字
(1)出示本课要求认的8个生字,学生自主识记生字。比一比,看认记得快又准。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2、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分小组计论汇报:1字音;2记字形的方法;3书写时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大家补充,教师点拨指导。
(3)指导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范字仿写。
3、选自已喜欢的词语填在“自选词语”的空白处。
(三)读《阅读(注音版)》中的相关文章
板书设计
树叶颤动
处处有风
7风河水泛波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体会词语朗读时的节奏。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2、说出发现。
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3、出示课件: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 多多少少( )
深深浅浅( ) 高高低低( )
长长短短( ) 粗粗细细( )
4、拓展。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
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进进出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
5、读一读书中和刚刚积累的词语。
6、选择三个词语补充在书上。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
(4)游戏巩固生字。
(5)扩词游戏。
2、我会填。
①审题。说说题意。
②说说每组词有什么不同点。
③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④独立完成作业。做好后同桌可互相检查。
⑤出示课件:拓展练习
购( )评( )破( )拾( )
沟( )坪( )玻( )给( )
拎( )甸( )续( )钱( )
铃( )句( )读( )线( )
3、我会读。
(1)自读诗歌。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3)全班交流感悟诗歌。
(4)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再现情境
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小组讨论:他该怎么做?为什么?
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学生的做法:◎记下小龙的'名字。
◎不记。
二、提出建议(出示课件)
1、按不同意见分成两组。相对而座。分别给两队取名为正方、反方。
2、选出一名陈述自己观点的陈述人。在陈述人说明观点后,各方展开辩论,充分说明自己观点正确的理由,对方错误的理由。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小小辩论会。
1、陈述观点。
2、自由辩论。
3、教师总裁、小结。
第三课时
一、展示台
1、读读学习小伙伴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感悟“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可以练习生活实际理解,也可举例子理解,也可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
3、说说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做得不够。
4、你想为集体做些什么?
5、教师小结。
二、展示“六一小报”。
1、小组交流。
如:小报的名称、内容、小组是如何分工、怎样收集的资料等等。
2、“推销小报”比赛。
假如自己是推销员,如何把自己的小报推向市场或读者。
(1)先自由准备
(2)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位最佳推销员。
(3)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粘贴学生的小报作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录音机。
2、观察美丽的夜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兴导入,引出课题
让学生描述一下夏天夜晚的景色。(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出美感)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范读课文,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说一说听懂了什么。(能听懂多少讲多少)
3、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三、识字学习
1、读准读好课文生字。(遇到困难可以找朋友帮助解决)
2、结合课文内容,灵活多样地识记生字。
3、了解自学情况。
⑴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识记“莲、根”等字,组词并能说句话)
⑵做动作学习生字。(识记“趴、爬、哭”等字。)
4、交流识字方法和经验。
四、学习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送、过、时、让”。
2、说一说识记的方法。
3、生自己写,师指导写法和姿势。
五、巩固字词
1、读文中有生字的6个句子。
2、用字扩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夏天的夜晚,公园里静悄悄的,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里,是谁救了他?(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二、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画出觉得最动人的.句子。
2、把觉得最动人的地方读给同学听,说一说为什么?
三、质疑解疑,指导朗读
1、找出睡莲救小蚂蚁的句子:读一读,指导读好感激的词句。
2、接受别人帮助时应怎样做,说一说。
3、找出小蜻蜓、萤火虫帮助小蚂蚁的句子,说一说他们可爱吗?
4、体会“飞机”的含义,讲解引号作用。
5、说说小蚂蚁回家时的心情。(引导体会高兴不仅是因为到家,更是因为有了大家的热心帮助。)
6、讨论体会夏夜景色美在哪里?
四、学习书写生字
1、读生字“她、他”等。
2、举例讲解“她”与“他”的区别。
3、指导书写,学生练写。
五、复习巩固
1、填上恰当的词语:多美的()高兴地()静悄悄的()……。
2、做“找朋友”游戏。
3、课外延伸,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身边的夏夜美景。
语文教案 篇4
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2、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听动画片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
二 学生自主学习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军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思考: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
将 燕 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告诉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女英雄,名叫木兰(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从军”就是替父当兵。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设疑。(1)木兰为什么要从军?(2)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快打开书本找找原因。
二 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2、根据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是呀,情况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要——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
(2)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是——焦急万分,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她急什么我不太明白?如果你就在现场看到文书,那请你们是支持父亲去,还是反对他去呢?请说出理由。(引导学生从“家”和“国”两方面来思考)
所以木兰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齐读)夸夸木兰
(3)她的家人会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小组讨论、表演)指名表演,评价。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过渡: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一路上跋山涉水,餐风饮露。
2、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红色的字都是动词,从“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你读出来什么?
(2)请把你的体会朗读出来呢?夸夸木兰。
(3)经过千辛万苦,木兰到了战场上,你觉得战场上的木兰怎样?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4)经过多年的征战,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读这句话?你为什么这样读?(读出时间之长、功劳之大)
(5)再读这一段,体会木兰的英雄形象。
3、木兰终于胜利回乡了,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出示第二副插图,结合理解“文静秀美”)将士们看到了女装的花将军会……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体会将士们的惊讶。指导读文中最后一段话。
4、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了吗?(出示第一自然段再读)
第三环节: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
12、木兰从军
( )女英雄。
教学反思: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在备课时,考虑到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现在较远,所以我采用了动画片《花木兰》片断导入,意图拉近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回答问题时,提醒他们应当说一句完整的话,并做到声音响亮。我觉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第二段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并请他们演一演。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这么做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当然,在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熟练操作多媒体,以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
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
1、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有关的资料?
(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的资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北上抗日。在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的路线。教师投影出示红军的地形图。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3)有关作者毛泽东的资料。
(4)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2、教师小结: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这些资料。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4、教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字词)
3、根据大家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解疑。
远征:指两万五千里。
只等闲:等闲是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精神。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在课文里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向上跳跃,起伏跳跃。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磅礴:气势雄伟。
开颜:脸上露出笑容,内心充满喜悦。
5、交流解疑后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教学生演唱《》。
五、布置作业
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
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
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1、学习首联。
(1)请同学们读读首联,有哪些语句不理解?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等闲”
表面的意思:等:等于、等同;闲:空闲、闲置;等闲:如同空闲、等于闲置。
引申的意思:把这个词带入诗句中,联系上文说说“等闲”的意思。(平常、算不了什么,无足重轻。)
理解“只”。
投影出示:
(4)读首联,读出语气。
(5)同学之间评读。
(6)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
(7)时,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理解“千、万”的含义。)
(8)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怎样的态度呢?从哪些词与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难?
(9)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的含义。
(10)再次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颔联。
(1)读读这一联,找出哪些是难以理解的词语?(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2)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
(3)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
(腾:翻;细浪:细小的浪花。腾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走:滚动;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动。)
(4)投影练习:
把( )比作翻着的细小的浪花。
把( )比作( )。
(5)再读这一联。
A.用“不仅……而且”回答。(不仅写出了的艰难,而且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B.朗读颔联。
3、学习颈联。
(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大渡河上的13根铁索。暖:暖的感觉;寒:寒气逼人的感觉。)
(3)说说这两句的大意。
(4)质疑:为什么说暖、寒?
(5)讨论归纳:
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6)再读这一段。体会思想感情。
4、颔联、颈联的小结
从这两联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怎样看出来的?
(1)讨论后回答。
(2)这里所说的困难仅仅指千山万水吗?
(3)除去这些自然界中的困难,还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学生甲:万水千山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困难,还泛指所有的困难。
学生乙:红军在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比如:在中,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查轰炸,地上有几十万的大军围追堵截。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
(4)再读这两联,体会思想感情。
(5)这两联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呢?
(6)学生讨论自学。
学生甲:这两联,两两相对,就被称为对仗。
五岭 逶迤 腾 细浪。
乌蒙 磅礴 走 泥丸。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
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学生乙:我发现这首诗押an的韵。
(7)自由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回忆前三联的内容。
2、想一想前三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尾联。
1、读尾联。
2、岷山——红军翻过的最后一座山。此时,红军战士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读出这种心情。
4、理解:
(1)更喜:对胜利充满信心。
(2)尽开颜:
投影出示:
什么人“喜笑颜开?”
(红一、四方面军以及所有的革命军民)
5、品读。
三、总结全诗。
1、谈谈你学完全诗后的感受。
2、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四、吟诵诗句,背诵诗文。
1、反复朗读课文,运用停顿、节奏、重音等读音技巧,再现诗中意境。入情朗读。(可以采用配乐朗读。)
2、检查背诵。
五、作业
1、朗读并背诵。
2、预习下一课。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8
[精选]语文教案09-09
语文教案[经典]08-31
语文教案(经典)08-21
语文教案【经典】09-23
语文教案(精选)04-19
【经典】语文教案11-20
(精选)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精选】09-27
语文下册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