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美术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综合·探索
【教材分析】
在我国古代璀璨的艺术宝库中,有一些怪兽,是非自然界中的动物形象,如麒麟,狻猊、獬豸等等。通过本课对古代这些怪兽的了解,可是学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学生在编怪兽故事,设计、制作表演怪兽的过程中,有助于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的怪兽,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能用多种材料表现出特点突出的怪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合作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合作意识。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怪兽的分析,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怪兽的设计、表现及材料的巧妙利用。
【教具】
课本、有关资料图片
【学具】
课本、彩纸、生活中的废弃物等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的准备情况。
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教师展示几种自然界中特点突出的动物,如老虎、狮子、鹿、乌龟、牛、鹰、猪等,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提问:如果这些动物最有特点的部分长在一种动物身上,那是会什么样?
展示麒麟图片。
问:它有哪些动物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麒麟成为一种艺术形象,从古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像这样的怪兽,自古以来还有许多。 引出课题。
三、教授新知:
播放教学课件,并结合教材提问:你从哪儿看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结合教材研讨怪兽的设计特点,分析其夸张的表现手法,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我们可以设计什么样的怪兽?
学生讨论。
谁能自己编一个简短的怪兽的故事?
怎样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分小组研究:这些作品如何表现了怪兽的形象?
如何巧用材料?
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交流中教师演示几种制作方法。
四、作品创作:
1.布置讨论内容:小组集体编一个怪兽的故事,并分工合作制作道具,准备表演。
2.学生利用彩纸、废旧材料制作怪兽面具。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参与本次学习活动的感受。
2.对思维反应较慢的学生可多给与提问作答的机会,且最好安排在小组讨论及已有同学发表意见后,以鼓励参与、增强自信。
3.教师针对学生作品创作情况做出小结。
(鼓励学生为主。)
六、课后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清洁课桌及卫生。
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你在本课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还想学些什么?
【作业设计】
学生利用彩纸、废旧材料制作怪兽面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综合·探索
【教材分析】
在我国古代璀璨的艺术宝库中,有一些怪兽,是非自然界中的动物形象,如麒麟,狻猊、獬豸等等。通过本课对古代这些怪兽的了解,可是学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学生在编怪兽故事,设计、制作表演怪兽的过程中,有助于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的怪兽,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能用多种材料表现出特点突出的怪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合作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合作意识。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怪兽的分析,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怪兽的`设计、表现及材料的巧妙利用。
【教具】
课本、有关资料图片
【学具】
课本、彩纸、生活中的废弃物等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的准备情况。
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将自己准备的东西准备好。
出示有关图片,提高学生欣赏能力,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的特点,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出课题
三、作品创作:
教师引导学生将上一课时未完成的作品进一步补充完整。
学生进行创作时可能会出现想象不够丰富,作品容易出现雷同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一个训练环节,以竞赛的方式,就某一创新鼓励学生比赛说出设计内容。
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品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参与本次学习活动的感受。
2.对思维反应较慢的学生可多给与提问作答的机会,且最好安排在小组讨论及已有同学发表意见后,以鼓励参与、增强自信。
3.教师针对学生作品创作情况做出小结。
(鼓励学生为主。)
五、课后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清洁课桌及卫生。
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你在本课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还想学些什么?
【作业设计】
继续补充完善自己的怪兽作品。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装饰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装饰画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出装饰画的特点。
教具准备:
高丽纸、图画纸或刮画纸,水粉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用石膏版制作的线条比较丰富的装饰画作品,提问: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
1、提问:你知道它是在什么上画的吗?欣赏课本上的《乐园之梦》作品。提问: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
2、课件展示人物形象、鸟、植物,分析线条及形象特点。
3、出示课件,欣赏丁绍光的其他作品,分析哪些地方进行了夸张、变形、色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画家的什么感情。
4、欣赏《风》提问:你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 小组探究。
5、提问:这些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给你什么感受?分析课本第11页左边的学生作品,提问:调色有什么特点?
6、老师示范一幅作品。铅笔起稿、水粉着色。
三、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
教师辅导: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并给予指导和帮助。重点:构图、线条的组织以及颜色的设计.
四、展评作品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并评价。
五、课后拓展
出示部分用对比色画的小粉画,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装饰画的表现方法,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制作装饰画。
2、技能目标: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或色彩创作一幅装饰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装饰画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表现出装饰画的特点。
教具准备:
高丽纸、图画纸或刮画纸,水粉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代人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装饰画起到了那些美化和装饰作用呢?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讨论:装饰画和写实绘画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2、展示一组装饰绘画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图片,说出装饰画具有哪些装饰作用。学生分析、讨论。
三、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辅导: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作品展评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并评价;教师点评。
五、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
教学反思: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知道为什么需要保护美术遗存,美术遗存保护和传承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寻找身边的美术遗存,或从教材和资料中了解美术遗存,发现和认识蕴藏在这些遗存中宝贵的审美、历史和文化价值,从而理解保护这些遗存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美术遗存的兴趣,在理解的基础是对美术遗存的珍视,和由此建树的对美术遗存关注、保护和传承的态度与责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美术遗存保护和传承的一般方法。
2、教学重点:美术遗存保护和传承的意义。
教学方法:
在学法的指导上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尽情表达情感,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做出对应的选择,目的是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具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提问:
什么是美术遗存?
美术遗存是具有一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美术作品。
美术遗存具有“最后的”“不可再生”的特点,许多作品至今仍有被破坏的危险。
美术遗存在艺术审美、人文和历史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美术遗存?
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1.美术遗存的保护
面临的问题: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岁月磨砺,战争摧毁,风沙侵蚀,许多美术遗存散落民间。
解决:
a复建
出示图片:玉带晴虹,此桥本建于清雍正九年,毁于民国,1983年依照原尺度、原样式修复。残件陈列桥头,旁有文字:“此桥栏系古桥遗物,特作留存,以飨后人。”
b在原址建博物馆
出示图片: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陕西临潼)
在发掘现场依原样建博物馆保护美术遗存,更有利于我们认识了解祖先的智慧与生活印记
c转移并经科学手段修复后陈列
出示图片:
四神云气图(河南芒砀山西汉石室墓壁画)由于所处环境恶劣,不利于保护,由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揭取,修复后陈列于河南省博物院。
被修复的“康熙青花双龙戏珠碗”图,把美术遗存从不利于保护的环境中转移出来;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对濒临毁灭的美术遗存进行修复,将使美术遗存在漫长的岁月磨砺后焕发新的光彩。
美术遗存的传承
1). 参与美术遗存的普及与宣传活动
出示图片:为更好地传承美术遗存,我们应制止破坏美术遗存的行为,还应当走向社会,参与美术遗存的普及与宣传活动。我们可以自发组织活动,探访当地美术遗存,成为保护、传承美术遗存的志愿者和宣传员。
2). 将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设计
出示图片:利用红,古典建筑设计的具有现代气息的上海世博会馆,利用敦煌纹样设计的茶杯垫,仿古代食盒设计的糕点礼盒,
利用传统剪纸纹样装饰的时尚服装
美术遗存中值得传承的元素
艺术美
图案美、色彩美、造型美、工艺美,美术遗存中的审美价值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库。
文化内涵
诚实、守信、四方通明、生生不息,美术遗存中常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民族和人文内涵
四 、作业展评:
找学生点评学生作业。
谈谈知道的美术遗存需要保护和传承。
对于身边的美术遗存,看看谁提出保护和传承的方法更实际、更有创意。
:
值得我们去保护和传承的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时刻有一颗保护和传承美术遗存的心,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多姿多彩,让我们一起来传承和保护我们伟大祖国的瑰宝!
板书设计:
美术遗存的保护 和 传承
1.复建 1.参与美术遗存的普及与
宣传活动
2.在原址建博物馆 2.将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
设计
3.转移并经科学手段修复后陈列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会用皱纹纸团纸的方法;
2.学习用团纸粘贴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
3.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几串葡萄实物;
2、紫色和绿色皱纹纸若干;
3、胶水、硬纸板(每个幼儿一份);
4、音乐《蜗牛与黄鹂鸟》;
5、葡萄架背景墙。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
1、学习用团纸粘贴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
2、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
活动难点:
学习用团纸粘贴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用《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律动导入活动。秋天来了,让我们跟着小蜗牛一起去旅行吧。
二、观察实物,讨论葡萄的特点
1.出示葡萄,让幼儿观察葡萄的形状,颜色;(圆圆的、有紫色,有绿色。)
2.请幼儿观察葡萄串,发现其特点:上宽下窄、上密下疏、像一个倒放的三角形。
三、向幼儿介绍制作葡萄的材料,引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教师:秋天到了,葡萄架上结满了葡萄,你们想不想让咱们班的`葡萄架也结满葡萄?(想)教师:皱纹纸能变成葡萄吗?怎么变?引导幼儿发现把皱纹纸揉成一个小球后很像葡萄的样子。
教师示范制作葡萄,引导幼儿把皱纹纸团揉成一个很像葡萄的样子。
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进行指导。
四、幼儿自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自取皱纹纸,团揉成球。并提醒幼儿用双手食指、拇指、中指一起团,用力把纸团紧,要从上往下粘贴。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每个幼儿团揉10颗葡萄粒。
(4)教师引导幼儿把葡萄粒粘在硬纸板上做成葡萄串。(提醒幼儿要从上往下粘,葡萄串上面要紧,下面要松,上面的葡萄要多些,下面要少些。)
五、作品展示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挂在葡萄架背景墙上。
美术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第三课 风筝风筝飞上天
第四课 七彩足迹
第五课 爱书、藏书
第六课 风车转啊转
教学目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风车的图片,了解不同种类、不同材质的风车,懂得风车的作用和原理。
2.根据风车的原理,用各色彩纸结合剪、卷、折、穿等方法设计制作漂亮的纸风车。
3.通过玩风车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重点:制作一只美丽的纸风车,让学生在做做、玩玩中学到知识,得到快乐。
难点:能根据风车的特点进行艺术再创造,制作成的纸风车牢固、灵活。
教具准备:、风车范作等。
学具准备:若干各色纸张、双面胶、剪刀、铁丝、小棒(铅笔或筷子)等。
教学过程
1.引导激趣。
(1)让学生展示、介绍收集到的有关风车的图片和资料。
(2)提问:你知道风车的用途吗?哪个国家的风车最多?
(3)欣赏各种各样的风车。
(4)揭题:《风车转呀转》,明确这节课的要求和任务。
2.了解风车的原理。
(1)教师提问:风车为什么会转动?
(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3)教师总结归纳。
把风车的中心点固定在一根棍子上,风车的叶片在开口朝固定方向排成圆圈,风从前面吹来的时候,纸风车就会顺着叶片底的方向旋转。这是因为叶片底受到风的推动使其旋转。
3.研究纸风车的基本制作方法。
(1)自学教科书第17页的制作步骤。
(2)提问:你会做吗?哪些地方还不太明白?
4.示范作品。
出示几个优秀纸风车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
讨论:这些纸风车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准备的'各色纸张,谈谈对设计和制作纸风车的基本设想。
5.创作要求。
(1)设计一个漂亮的纸风车。
(2)找准风车的中心点来固定。(对能利用剪贴、卷折等不同方法的同学给予鼓励)
6.评价。
比一比:谁设计的风车最美;谁的风车最有创意;谁的风车转动时又快又稳。
(提示:从形、色、图案等方面阐述,同时转动时要快、稳)
7.延伸。
将各种纸风车组合成一个装饰造型作品,美化教室。
教学反思:制作过程简单,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也转的不错,玩的很开心。真是学中玩,玩中学。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建筑为何别具一格。
2.学习用线描的方法,自主设计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3.懂得建筑的人文因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增强对古代建筑物的认同感受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我国少数民族的建筑样式与类型,学习用线描加淡彩的方法,设计一座新颖独特的建筑。
教学难点:建筑外形与结构的新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
1.图片展示少数民族建筑,激发学生回忆身边少数民族建筑,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小结:我国传统建筑的常见表现手法斗拱、飞檐,梁柱等巧妙结合。
2.教师出示几幅学生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这些作品最符合现实形象吗?为什么?
3.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4.想一想,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建筑特点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要画出建筑特点,除表现出它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甚至可以装饰上图案艺术??
(二)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民族建筑,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并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构图。
第二课时:完善构图,装饰纹样也可上色。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三)教师评价提示
(1)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利用进行演示引导。
(2)引导个别后进生的造型创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作品,掌握观察、评述美术作品的正确方法。
2.能力目标:欣赏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和感受作品题材的表现内涵,初步掌握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能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怀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正确的审美评价。
教学过程:
1.《环境雕塑》要点: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学会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评价。
活动:学习观察方法→了解作品的美术文化→德育渗透→拓展创新
2.看一看、说一说
(1)、欣赏本课中的美术作品,你能说说画中表现了什么?
(2)、说说那你喜欢那种形式的美术作品。
3.全课小结:其中《环境雕塑》渗透《中花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电脑美术教案10-31
[经典]美术教案07-21
(经典)美术教案07-22
美术教案[精选]07-26
(经典)美术教案08-08
(精选)美术教案10-12
美术的教案11-10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经典】11-24
[精选]美术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