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领域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语言领域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语言领域公开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中的相反词,并尝试用动作来表现,加深理解。
2.能用先,再,然后,最后的句式叙述故事情节。
3.感受为别人做好事会得到快乐。
活动准备:故事PPT、礼物盒一个,相反词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的形式导入故事
师:听,是什么声音?
孩子:打呼噜的声音,追问:是谁睡懒觉呀?
师:熊叔叔为什么睡懒觉呢?玩电脑,上班,生病,孩子们各种想象……
老师给予肯定:看来你们说得这些原因都有可能.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在睡懒觉?
师:熊叔叔在忙着干什么?孩子们看图说话:搬木头。
那它搬石头准备做什么呀?做一座什么桥?
那熊叔叔是在为它自己一个人做桥吗?它是为小动物做石桥。
所以它累了,呗吵它,让它想多睡一会。
二、分段听故事,与幼儿一起边看边讲。
1.门铃响:谁呀,熊叔叔从睡梦中惊醒,哎呀,好困,是谁吵醒我啊?"熊叔叔边打哈欠边开门。"咦?没人啊。"熊叔叔又把门关上。"再睡一会儿。"熊叔叔爬上楼梯。
2.用先……再……然后……最后……连贯的说4张图。
3.叮咚叮咚,是谁呢?熊叔叔又爬下楼梯。熊叔叔打开门走出来,他左看看右看看,可是没有人啊。熊叔叔重新走进屋里。"睡不着了。"熊叔叔拿着报纸做在沙发上。叮咚叮咚,是谁啊?熊叔叔腾地一下从沙发上站起来。然后咚咚咚咚地跑到门外。这一次,门外还是什么人也没有。熊叔叔站在那里,气呼呼说:"到底是谁在捣蛋啊?"
4. 用先……再……然后……最后……连贯的说4张图。
环节目标:引导幼儿观察熊叔叔在同一情景下做相反动作:开--关,上--下,坐--站,推--拉)
老师发现刚才你们笑的很开心,你们是不是觉得熊叔叔的动作很好笑呀?噢,熊叔叔做的动作都是相反的,你说说那些动作是相反的呀?
举例:一会上楼一会下楼,我们把相反的两个动作叫做反义词。你还看到那些反义动作。鼓励幼儿大胆的说。
5.师:咦,这箱子会是谁送的呢?里面装的会是什么东西呀?你觉得这个箱子装的东西是轻的还是重,那你怎么知道是重的,你从哪里看出来啦?从熊叔叔的动作看出,箱子是重。你们是不是这样认为的?
刚刚熊叔叔搬箱子用了那两个动作谁看出来啦?一个是推,它是怎么推的,向前推,哎哟,用力推,还有一个是什么?拉,往后拉哎哟,熊叔叔总算把这个箱子搬回家了,箱子里装的会是什么重重的东西呢?你们想知道吧?我们赶紧打开箱子来看看呀?
三、感受为别人做好事会得到快乐。
1.箱子里装的什么呢?打开包装一看......"熊叔叔,生日快乐!"小动物们从里面面跳出来喊道。
2.那老师就奇怪了,小动物今天为什么都会过来给熊叔叔过生日呢?(因为给小动物造桥了),连自己的生日都忘记啦,谁记住它的生日啦。
3.观察熊叔叔从开心到落泪的.过程。熊叔叔看到那么多好朋友来给自己过生日,他笑了。咦,他怎么掉下眼泪哭啦,他怎么哭啦!太感动啦?为什么感动啦。好朋友给他过生日,他激动的感动的哭了。
4.你们想不想参加熊叔叔的生日派对呀?那你们想对熊叔叔说些什么好听的话?这些都是好听的祝福语,是不是,熊叔叔听到你们的祝福肯定特别开心,那我们一起来和熊叔叔来玩个相反的游戏,怎么样?醒来做什么动作?
中班语言领域公开课教案2
一、设计意图:
孩子们总是爱问我一些关于小动物的问题:下雨前,燕子为什么低飞?蚂蚁为什么搬家?……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会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预报天气的作用。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的内容。意在激发孩子们对动物的探究兴趣,丰富幼儿关于气象的知识经验。
二、教材分析:
《纲要》中提出:一个活动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动物气象台》是一篇讲述小动物们预报天气的故事,故事中以小猴子在去姥姥家的途中遇到小动物们表现出的一系列预报天气的特殊信息。其中描述小动物心里活动的语句既有重复,又有不一样的内容,既易于为幼儿掌握复述,又对他们有一定的新鲜感,这一种方式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因素,符合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因而可以很好地为幼儿接受。能够激发幼儿好奇心,萌发探索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奥秘。
三、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和设计思路,努力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结合中班幼儿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小动物在下雨前的一些特殊表现,知道动物是怎样预报天气的,丰富气象知识。
2、使幼儿产生对动物预报天气的兴趣和求知欲。
3、学说动物间的对话,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小动物在雨到来之前的特殊表现。
4、进行故事表演,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体验游戏的快乐。
四、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与奥秘。
难点:
1、能用语言及肢体动作表现出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的'特殊表现及表演故事。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五、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和完成活动目标与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1、《动物气象台》的PPT课件、《夏天的雷雨》背景音乐
2、天气情况图片若干、各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3、幼儿用书第4册第26~28页六、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多媒体演示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将运用下列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模仿体验法、角色游戏法等。
七、活动流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激发幼儿了解动物会预报天气的愿望。
播放天气情况图片,引导幼儿讨论,我们怎样知道天要下雨了?你们知道动物也会预报天气吗?引出故事。(3分钟)
2、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讲述故事《动物气象台》,结合图画理解故事基本内容。
故事完说说小猴子去姥姥家,路上都遇到了谁?小花蛇、燕子、蜻蜓、花蝴蝶是怎样预报天气的?蝉又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幼儿可自由讨论并对故事进行回想。(8分钟)
3、教师带领幼儿再完整欣赏一遍故事,教师讲述。之后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模仿小动物们下雨前预报天气的特殊动作,大胆表现自己。(8分钟)
4、发放头饰,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播放音乐《夏天的雷雨》。(8分钟)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到家里与爸爸妈妈一起表演故事。
2、请幼儿查找资料,了解还有哪些动物会预报天气?并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
中班语言领域公开课教案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之一。我们要诉说爱、感受爱、表达爱。《抱抱》这本书就是这样通过各种动物间不同的抱抱来表达爱的绘本。其实在众多的绘本中,很容易发现这本《抱抱》,它的封面是猩猩妈妈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孩子小猩猩,闭着眼睛,很陶醉,而小猩猩却睁着眼睛,悄悄地看着外面。这本书画面主体很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大,线条清晰,很引人注目。绘本开本也很大,适合集体阅读。翻开书看后发现,此书几近无字书,书中只有“抱抱”、“妈妈”以及“宝宝”大大的字样。故事主要情节是小猩猩看见许多妈妈在和自己的宝宝抱抱时想自己的妈妈了,大家帮助它找到了妈妈。但是怎样很好地把无字绘本介绍给孩子,唤起孩子的阅读欲望以及读懂它?此绘本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教育信息和教育价值?这些是设计这节课重点考虑到的问题。于是根据中班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的发展特点,及《纲要》中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提出的要求。着力组织适合中班孩子的语言教学活动,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从孩子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教育教学的资源,鼓励、引导、支持孩子积极参与活动,把教育内容有机地蕴含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作用于孩子的活动来激发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从中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并鼓励孩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这些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抱抱》。
(二)活动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观察画面中动物的动作和表情,初步感受并用语言较清楚地表达它们抱抱时的内心感受。
2.借助音乐、动作、讨论等手段,进一步理解作品中抱抱的不同含义:亲情、感谢、友谊等。
3.体验和同伴共同阅读,体验阅读绘本的快乐。
(三)活动重难点:
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活动中,我将“观察画面中动作和表情”作为重点,“理解作品中抱抱的不同含义”作为难点。
(四)活动准备:
我从下面两部分做充分准备
1.前期幼儿经验准备:
(1)《表情游戏》:让幼儿在参与游戏中初步感受做各种表情时五官的变化。为幼儿学习利用观察画面中动物的动作和表情的方法,感受并表达动物们抱抱时的内心情感做准备。
(2)《抱抱舞》:让幼儿在舞蹈中感受与朋友抱抱带来的快乐。
2.物质准备:
PPT、音乐《爱我你就抱抱我》、绘本《抱抱》、垫子、教棒
二、说教法:
活动中,我运用以下教学法完成本次活动目标:
(一)游戏法:
运用律动帮助幼儿在拥抱中放松心情,感受抱抱时的内心情感。
(二)观察法:
通过观察重点画面的方法,为幼儿能用语言较清楚的表达动物们抱抱时的内心感受做准备。
(三)引导谈话法:
通过提问谈话活动,引导孩子认真倾听,大胆回答问题。
(四)行为体验法:
行为体验式法教学不仅对孩子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活动中,我将通过帮小猩猩呼唤妈妈的方式让幼儿的心灵去感受、体验小猩猩想妈妈的心理。
三、说学法:
活动中,我将为孩子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幼儿在跳跳、看看、说说、抱抱的过程中进行活动。
四、说活动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活动。
(一)开始部分:
借助音乐律动、体验拥抱
开场利用律动《爱我你就抱抱我》让孩子在拥抱中放松心情,并在旋律中体验抱抱产生亲切感,为感受抱抱时的内心情感做铺垫。
通过提问问题“喜欢和谁抱抱?为什么?”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并支持和鼓励孩子能大胆的说出来。这为绘本阅读的准备。这一环节是为落实活动目标第一条。
(二)学习部分:
学习观察画面,为绘本阅读做准备。
1、《纲要》指出: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刚才孩子们的真实体验进行梳理回馈,直接导入动物的抱抱。设计导语:“孩子们,今天有几个小动物也在开心地和它们的妈妈抱抱呢!让我们看看它们是谁?它们是怎么样抱的?”刚刚和同伴拥抱过的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动物会是怎么样抱抱?带着这些好奇的疑问,我将先逐一出示从绘本中抽取三幅动物妈妈抱抱的重点画面做成PPT(大象→长颈鹿→河马),引导孩子学习通过观察画面中动物的动作、表情的方法来体验拥抱带来的感受。孩子的们的'观察表述词汇是有限的,这时把三幅画面集中,引导幼儿观察出它们都是闭着眼睛,久久地抱在一起,闭着眼睛,很温馨、陶醉。这样的词语的引入帮助幼儿更准确描绘拥抱的状态,给孩子一个提升,让孩子们在动作中感受和理解。
2、出示小猩猩→认识小猩猩→观察小猩猩的表情变化的过程:
介绍主角:小猩猩,用它只有一岁,不太会说话的介绍,唤起幼儿帮助它的愿望,并结合观察小猩猩的动作和表情来感受小猩猩内心的手段,激发孩子迫切想去了解小猩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情绪,帮它把故事中发生的事情说出来。引出故事《抱抱》。
(三)引出绘本,和幼儿共同阅读
1、和孩子共同阅读,鼓励孩子把看到的说出来。
孩子有了观察以及把观察到的说出来的经验后,过渡到绘本的阅读。并且把小猩猩的图片黏贴在绘本上,让这个小猩猩图能从书上跳下来,到孩子身边进行互动,引发幼儿更加积极地观察画面和主动表述的愿望。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从而帮助幼儿更关注作品。
绘本教学中集体阅读策略有重点画面的阅读,孩子们和同伴边阅读边议论,也有带着问题阅读的方式,这些手段的运用,是为了让孩子们有目的的读,有思想的读,让孩子在充分的预期和感受后再读,体会作品的精髓,体会作品中抱抱的多重含义,落实活动目标第二条。
2、故事的xxx:
(1)小猩猩仰头大声呼喊的图片:是为了让孩子能掌握运用观察动作、表情的方法,体会小猩猩着急、伤心、难过,想念妈妈的情绪。以鼓励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办法帮小猩猩找妈妈,一起呼唤小猩猩妈妈的游戏让孩子宣泄内心的情感。
(2)猩猩妈妈伸长胳膊,跨着大步的图片:引导孩子更熟练的掌握通过观察动作、表情的方法来了解猩猩妈妈的心理想法。
(3)小猩猩和妈妈紧紧拥抱的图片: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与自己妈妈拥抱时的内心感受。
(四)结束部分:
大家抱抱,体验爱的快乐。
1、《纲要》指出: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结束时我积极鼓励孩子主动与同伴、老师抱抱,共同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
2、寻找绘本《抱抱》:
最后利用找书的游戏,激起孩子们要完整欣赏绘本故事的兴趣。当孩子们得知《抱抱》的书一直藏在身边,亟不可待地寻找,迫切地阅读愿望,使我想到周兢老师说过:阅读不仅仅是一个理解过程,更是一个审美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孩子在今天的活动中无法自我完整的阅读,有点遗憾。但在整节活动中,为营造了温馨、温柔、温暖的情境,如孩子们坐在软软的垫子上上课,老师、孩子们的各种拥抱姿势,音乐韵律的烘托,找到藏着的书后的喜悦,让孩子们的心情一直在被关注着,被暖意包裹着。
绘本教学,让孩子成为阅读的主人,让他们喜爱阅读,愿意阅读,会读,是绘本教学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会继续努力的。谢谢大家!
【中班语言领域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语言领域教案02-26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15篇02-14
中班健康领域的教案07-06
中班社会领域教案11-07
中班安全领域教案04-17
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案:萝卜回来了02-19
语言领域圣诞节教案11-26
语言领域幼儿园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