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语言活动教案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阅读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发展线索,大胆讲述。
2.丰富动词:推、蹬、撬、扒、扎等,能积极猜想、交流、表演故事。
3.知道面对困难不害怕、不放弃,大家齐心协力,再大的问题也会变得渺小。
活动准备:
1.绘本PPT (经过一定筛减改编,去掉文字)
2.小图卡(人手一张,4张一循环)
活动过程:
一、PPT图片导入,引导幼儿局部观察。
音效:咚~~~
1."松鼠先生家门口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奇怪的东西掉在树枝上,它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幼儿猜想。
2.展示整幅图片,听松鼠先生的录音:"这是月亮吗?又大又圆,还泛着淡黄色的光。"幼儿复述松鼠先生的想法。
二、阅读图书(PPT),感知讲述故事发展的情节。
1.观察松鼠的动作图片,理解、体验动词推、蹬。
教师小结:松鼠一会儿……一会儿……,可是不管松鼠怎么使劲儿,月亮一动也不动,为什么呀?"
2.选图讲述刺猬的遭遇,丰富动词:撬、扒。
教师小结:"骨碌碌,月亮飞快地滚了起来,一下子插到了山羊的角上"(月亮插在山羊角上,刺猬扎在月亮上)
3.讲述山羊摆脱月亮的办法。
(1)阅读小图片,(人手一张,4人一循环),幼儿自由讲述山羊的遭遇,也可以和同伴图片连起来一起说说。
(2)切换大图片,观察山羊的动作连续的路径图,提炼动词:使劲甩,用力跳,蹭来蹭去,向前冲,完整讲述。
(3)幼儿分组表演。(4人一组),动作体验:山羊的困境。
(4)幼儿讨论: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山羊?
4.讲述小老鼠帮助山羊的方法。
(1)局部观察,讲述小老鼠的'办法。
(2)教师小结:在小老鼠们齐心协力的帮助下,山羊终于摆脱了月亮。
5.设置疑问,集体讲述动物们的成功。
(1)"山羊自由了,刺猬自由了,老鼠们也填饱肚子了……""可是动物们开心吗?为什么?"
(2)集体讲述表演,体验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
三、迁移经验,提升情感。
1.观察最后一幅图片"月亮终于回到了天上!",一起祈祷:"快点,快点,变回以前那个样子吧!"
2.情感提升: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要像故事里的动物们一样,遇到困难不害怕、不放弃,齐心协力解决问题。一定会收获成功和快乐的。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本活动是在幼儿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准备后进行的,是我园进行《体验阅读》课程研讨活动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探讨什么是幼儿体验阅读?怎样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阅读活动的发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如何让幼儿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让他么感受到阅读是一种快乐和享受,体验生活的美好呢?这就是本活动要与大家共同探讨的地方。
活动一:阅读故事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语言和画面形象及色彩的联系,把握这个故事内在的温馨和美的情感脉络。
2、创建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让幼儿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养成阅读习惯。
3、利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准备:
1、幼儿体验阅读小书《一粒豌豆》人手一本;
2、课前带幼儿进行种植活动,并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积累种植经验;
3、书房音乐CD,播放机;《种瓜》音乐CD;
4、小老鼠玩偶一个:
过程与指导
1、出示小老鼠玩偶,激发幼儿兴趣,引出学习内容。
2、请幼儿自由翻看图书一遍。(播放书房音乐CD,营造温馨的阅读环境)
3、教师与幼儿一起有序翻看图书一遍,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注意画面背景的变化,引起幼儿思考画面变化意味着什么?不同的色彩代表什么?(为下一步骤埋下伏笔)
4、教师声情并茂地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5、教师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思考画面背景变化、人物服装变化与故事进展有何关联?(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不同的背景色彩和服装代表不同的季节,自己发现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以季节变化为发展主线的,体验阅读发现的快乐)
6、请幼儿与老师一起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内容。
7、老师设问:小老鼠埋在地里的豌豆哪去了?留下悬念引起幼儿思考。
8、游戏——种瓜。
活动二:故事表演
活动目标:
1、通过角色游戏,体验角色情感,产生与角色相通的情感共鸣。
2、通过故事的表演,进一步熟悉故事的内容。
3、通过寻找解答“小老鼠埋在地里的豌豆哪去了”?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准备:
1、故事表演道具:小老鼠头饰一个;代表不同季节的背景牌两个;豌豆或替代品若干;树枝一根;
2、背景音乐CD一张(分有故事内容和没有故事内容两段),播放机一个;
3、幼儿体验阅读小书《一粒豌豆》人手一本;
4、课前幼儿与家长做过亲子阅读;能大致完整讲述故事;
过程与指导:
1、教师与幼儿一起看书朗读故事一遍。
2、教师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导幼儿分别用不同的表情、动作和身体语言表现小老鼠的不同心情和感受。
3、请幼儿边听音乐故事,边看老师表演一遍。(老师将幼儿各种动作做归纳性,并融入到自己的的表演中,表演要夸张,让幼儿通过老师的表演明显感受到小老鼠的心情变化)
4、幼儿听音乐,自由复述表演故事一遍。
5、请个别表演能力强的幼儿上台表演,其他幼儿帮他复述故事,共同完整表演故事一遍。
6、引导幼儿讨论“小老鼠埋在地里的豌豆哪去了?”的问题,让幼儿通过故事的线索,自己思考寻找答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尝试创编故事《会走路的鸟窝》,能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看看想想说说中,萌发爱护小鸟的情感。
教学重点:
幼儿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尝试小组合作编讲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会走路的鸟窝》、鸟窝PPT。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出示汉字"鸟窝":你知道小鸟喜欢在哪里做窝?(经验回忆)
2、出示汉字"会走路的鸟窝":鸟窝怎么会走路呢?(幼儿猜想)
3、出示"小鹿"图片:原来这件事跟一只小鹿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想想说说。
1、幼儿分组进行编讲故事"会走路的鸟窝"。
2、教师巡回指导:大胆想象。
3、幼儿分组讲述编讲的故事:声音响亮,人人参与,有想象。
过度:你们编的故事真有趣,那我们来听听鸟妈妈是怎么说的?
三、听听看看。
1、教师播放课件,幼儿欣赏。
2、提问:
(1)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鸟窝会走路了吧?
(2)你喜欢小鹿吗?为什么?
3、小结:原来小鹿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在保护着小鸟。
四、情感迁移。
1、这真是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爱护小鸟呢?
2、鼓励幼儿用废旧物为小鸟做窝。
教学评析:
此次活动是结合4月爱鸟周环保活动来设计与实施的.,前期孩子对鸟的一些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友好关系及护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主题开展中孩子们对小鸟的家是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基于此,通过在"课程资源"中的搜索,老师找到了这次活动点"会走路的鸟窝"。
其实故事的本身对幼儿来说并不难理解,但故事中蕴涵的教育价值却很有意义,当然本着优化的原则,随即教师对此活动进行了调整与设计,考虑到班中孩子语言发展的需要,即将活动的重点确立为:幼儿大胆想象故事情节;难点为:尝试小组合作编讲故事。
在活动中首先运用经验回忆,让幼儿重温对鸟窝的认识。幼儿只有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展开想象;其次在问题设疑中步步推进,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如:"鸟窝怎么会走路呢?原来这件事跟一只小鹿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鼓励激发幼儿不断地大胆地想象,正是有了这些想象的堆积,孩子们才会有丰富的故事情节。
难点的确立也是基于孩子们一次次的发展需要的,刚开始时孩子的编讲可能是个体的,这在活动中也有体现,慢慢地让孩子们手持图片有序的合作编,而今天的活动中试着让孩子们每一组就一个想法进行编讲,没有序号、没有图片,有的只是每个孩子脑海中想象的画面,然而最终要将她们汇编在一个故事中,这对她们来说协商、合理的排位、个体表达的组合是一个挑战与考验,活动中也花了一定的时间去让孩子尝试与练习,因此在难点的实施中我更多的运用了体验法;当幼儿合作编讲中教师适时的指导与推动也是比较有效的,如一组幼儿在编讲中以1位幼儿为主,其他的孩子几乎没话讲,这与合作编讲的目的是有距离的,于是老师进行了介入与引导,使其进行合理的分配。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8-07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0-31
大班语言儿歌活动教案07-08
大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0-31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春天》10-17
大班语言活动照片教案09-23
【精选】大班语言活动教案7篇11-28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反思范文06-10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15篇08-31
【推荐】大班语言活动教案3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