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案

时间:2024-09-25 04:42:54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猫教案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猫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猫教案4篇

猫教案 篇1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6”是一次看图练习。教材给学生了两幅图画,一幅图画的内容是一个小女孩看见一只小燕子从燕窝中掉下来了,另一幅的内容是一只猫摆好攻击的架势,双眼紧盯着小燕子。习作要求学生在弄清图意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想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结果会怎样。然后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我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这并不是难点,学生一下子就准确领会了图意。在归结图意的时候,我把图画中三个“人物”——小女孩、小燕子、猫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在写“猫”的时候,学生们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学生说要写成“小猫”,有学生说写成“花猫”,也有学生说写成“老猫”,还有学生说写成“野猫”。从学生的不同意见中,我忽然想到,给这只猫准确“定性”,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的想像,并能帮助学生确定文章的主题。于是,我和学生有了以下对话:

  师:刚才有学生认为可以将图画中的“猫”看成“小猫”,请说说理由。

  生:因为小猫比较可爱。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那认为可以看成“花猫”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花猫可以代替一切猫,既可以指“小猫”,也可以指“老猫”,还可以指“花猫”呢。

  师:那认为可以看成“老猫”的来说说理由看。

  生:图画上的那只猫像只老猫。

  师:那认为是“野猫”的同学怎么想的呢?

  生:野猫才会吃燕子。

  生:我不同意,一般的猫都要吃燕子的`。

  从以上对话我听出来了,学生在给这只猫“定性”的时候,没有把猫和接下来的故事联系起来,至于文章的主题,还没有进入学生们思考的范围。于是,我继续引导:

  师:根据课文所给的两幅图画,请大家想一想,这看图想像的主人公应该是谁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燕子。

  生:我觉得应该是小女孩。

  师:有没有同学认为是猫呢?

  (没有学生举手)

  师:觉得主人公是燕子的同学说说看,为什么把燕子作为主人公呢?

  生:小燕子虽然小,但它很聪明,它和它的爸爸妈妈一起,把猫儿战败了。所以,主人公是小燕子。

  师:这想法不错。以前课文中有一《麻雀》的文章,就是讲麻雀将一只猎狗吓退了。如果主人公是小燕子,那你觉得这只猫是只什么猫呢?

  生(纷纷举手):是小猫,不然,小燕子会斗不过它的。

  师:这理由说得好,符合生活实际。那觉得主人公是小女孩的同学说说看,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小女孩看到这一幕,一定会帮助小燕子把猫儿赶跑的,小女孩是一个保护益鸟、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所以主人公是小女孩。

  师:这想法还真有意义呢。如果这样,大家觉得那只猫应该是只什么猫呢?

  生:应该是老猫,因为老猫是很狡猾的,小女孩很难赶走它,这样,就突出了小女孩对小燕子的爱护和关心。

  生:野猫更可怕,它是很凶狠的,小女孩要赶走它,或许还会遇到一定的危险呢,这样,小女孩的品质就更突出了。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看来,“花猫”是没人选了,是吗?

  生(齐声):是!

  以上教学过程,教师紧紧抓住学生对猫不同看法这一契机,通过跟学生关于给猫“定性”的讨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确了文章应该表现的主题,而且为接下来学生展开想像,也为继续想像故事的内容打下了基础。而且给猫不同的“定性”,还使故事有了多元的主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有效培养。

猫教案 篇2

  一、学习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读懂什么。

  板书(卡片):老实贪玩尽职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

  胆小古怪不高兴一声也不吭

  3、读板书。

  4、出示:

  ________ ____________

  ( ) ________ ____________ ( )

  ________ ____________

  (1) (2)

  要求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填进黑板上写猫性格的词。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按一种形式,摆猫性格古怪的词。

  6、指名学生具体地讲讲猫的性格为什么古怪?

  7、教师领说黑板上的句子。

  8、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9、教师领读第一小节。

  课文是用什么句式把猫的老实、领玩、尽职的'矛盾性格连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10、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 ,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三自然段的句式。

  二、再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1、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比较: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第一句体现出什么感情?

  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

  喜欢的语气。

  2、还找出了哪些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1)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2)指名读这句句子。

  3、还找出了什么句子?

  4、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1)尽职、闭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2)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3)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5、师: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三、朗读第一大段。

  师:读着读着我们也喜欢上了猫,朗读全文。

  四、写作练习。

  师:老舍爷爷把这只古怪的猫写得这么可爱,真不愧为语言大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同学们可以用说它

  的确可是的句式,围绕一句话来写。

  五、学生写作。

  板书:

  猫

  老实 贪玩 尽职

  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吭

  胆小 勇猛

  摘录法 说它的确可是

猫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听听、看看、讲讲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猫咪的情绪变化。

  2、愿意在大人忙碌的时候自己游戏、寻找快乐。

  活动重点:

  能分辨小猫三次不同的叫声,愿意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

  尝试积累自己寻找快乐的方法。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猫叫声录音

  活动过程:

  一、猜猜谁来了

  (环节意图:引起幼儿对猫咪局部的观察,为活动的开展做铺垫,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一)出示PPT1,问:

  1、猜一猜,这是谁的眼睛呀?

  2、你见过的小猫咪有什么特别的?

  过渡语:原来,你们都见过小猫咪啊!今天我们这里也来了一只小猫咪,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二、小猫咪找朋友

  (环节意图:通过分段倾听、观察、辨别小猫咪三次不同的叫声,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猫咪的情绪变化)

  (一)叫声一——撒娇

  1、看看,老奶奶手上拿着什么呀?

  小结:是呀,奶奶要给家里的宝宝织毛衣,织毛衣是件很花时间的事情,要认认真真才行。可是奶奶刚开始织毛衣就听到……

  2、小猫咪好象在说什么呀?

  3、小猫咪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啊?(引导孩子学学小猫咪的叫声)

  小结:是呀,这是撒娇的声音。

  过渡语:可是奶奶说:“小猫咪别叫了,奶奶要给宝宝织毛衣。”这回……

  (二)叫声二——生气

  1、这次的叫声和第一次撒娇的叫声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2、小猫咪为什么生气呀?

  过渡语:原来是这样啊!但是奶奶说“你不要吵,你不要叫,奶奶没空陪你玩,自己去玩吧。”

  3、瞧,小猫咪找到了哪个朋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呀?

  过渡语:可是突然,传来了奇怪的.叫声……哎呀,发生什么事情了?

  (三)叫声三——求救

  1、原来,小猫咪真的是被毛线绕住了,它在喊什么?

  2、奶奶听见了小猫咪的求救,赶紧一道一道把毛线解开来。小猫咪的哪里露出来了?

  小结:奶奶抱起小花猫,轻轻拍拍它的头:“你呀,真是个小淘气。”

  三、情感迁移

  (环节意图:完整欣赏故事内容,尝试懂的关心大人,愿意当大人忙碌的时候自己游戏寻找快乐。)

  (一)完整欣赏故事

  (二)我会自己玩

  1、你们喜欢这只小猫咪吗?

  2、你们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会做些什么玩些什么呢?

  小结:是啊,大人在忙碌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找一些开心的事情,自己玩。你们果然都长大了,懂事了!

猫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沙包的多种玩法,练习钻爬、平衡、扔、抛、自抛自接等技能。

  2.体验与同伴一起运动的`快乐,提高幼儿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 音乐磁带、录音机。

  2.猫妈妈头饰一个。

  3.沙包、山洞、平衡木若干。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角色,带领幼儿活动身体。

  2.基本部分

  (1)抓“老鼠”

  谈话引出抓老鼠——分组过山洞和小桥——抓住老鼠。

  (2)玩“老鼠”

  ①幼儿自由玩老鼠,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玩法。

  ②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玩法,全体幼儿模仿练习。重点学习抛、自抛自接、扔、跳的动作。

  (3)运“老鼠”

  幼儿尝试将“老鼠”放在身体不同部位,探索如何把“老鼠”运回家。

  3.结束部分。

  运“鼠”回家。

【猫教案】相关文章:

《猫》教案10-21

关于《猫》的教案12-23

《猫》教案及反思08-13

猫的优秀教案10-10

猫教案模板11-04

中班《猫》教案11-17

猫郑振铎教案02-24

小学猫教案11-22

关于猫的教案10-14

《猫》教案15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