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螃蟹》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螃蟹》幼儿园大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螃蟹》幼儿园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螃蟹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为其选择合适的工作,感受小螃蟹找到合适工作后的快乐心情。
2、了解动物的特殊本领与各类工作的关系。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故事,根据螃蟹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为小螃蟹找工作。
2、难点:了解动物特殊本领与各类工作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螃蟹找工作》、动物职业介绍所背景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身穿硬硬袍,手拿小剪刀,走路横着跑,嘴里吐泡泡。
提问:
1、你们猜猜这个小动物是谁呢?
2、那你们知道螃蟹身体上都有些什么奇特的地方呢?
小结:小螃蟹有八条腿,两个大钳子,嘴里还能吐泡泡呢,本领可大了。
二、为螃蟹找工作
过渡语:螃蟹妈妈有三个孩子,三个孩子的本领都很大,有一天呀,孩子们对妈妈说:我们已经长大了,想找一份合适的动作了。
1、猜猜-讲讲
你们能猜到小螃蟹们可能到哪里去找工作了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表达)
2、看看-说说
师: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小螃蟹到底都去了哪里找工作了?
(1)出示图片一:猜猜这里是什么地方呢?小螃蟹为什么要到理发店找工作呢?
小结:因为小螃蟹长了两对大螯,这两对大螯象两把剪刀一样,所以当理发师最合适不过了。很多小动物都愿意来找小螃蟹理头发。
(2)出示图片二:这里你们都去过吗?我们通常去这里干什么呢?猜猜螃蟹到这里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合适工作呢?
小结:原来小螃蟹在饭店里找到了工作,他用八只手来帮忙,一手拿饭菜、一手拿毛巾、还用大螯开瓶盖,本领可真不小,有了小螃蟹的帮忙,饭店的生意可红火了,来饭店吃饭的人也越来越多,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小螃蟹可真开心。
(3)出示图片三:还有一只小螃蟹,走着走着来到了一家日用品商店,他看到洗衣粉、洗洁精的袋子上到处都是泡泡,小螃蟹突然想到了什么?
小结:原来小螃蟹嘴里会吐泡泡的,这个本领帮助它找到了做广告的工作。它自己觉得这个工作是适合自己的,三个孩子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别提多开心了!
三、拓展延伸
小螃蟹有自己特殊的本领,动物世界里的其他小动物也有自己的本领,他们得知小螃蟹找到了合适工作的消息后,他们都替小螃蟹高兴,于是他们也想要找份合适的工作,那我们一起去动物职业介绍所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要找工作呢?
出示PPT,交流讨论
提问:你想为哪个小动物找工作呢?你觉得它做什么工作最合适?为什么?
小结:谢谢你们帮助这么多动物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小动物们很开心,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觉得很开心。
自我评析:
小螃蟹找工作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将螃蟹的特点与各类工作联系起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小螃蟹找工作》开展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环环紧扣的故事情节,以幼儿共同参与的形式,展现小螃蟹找工作的曲折历程。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所萌发出的灵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小动物的本领为它们找到了很多合适的工作。
活动过程中,我注重对幼儿进行开放性的质疑,鼓励一问多答,以此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导入时,我采取了边观察讲述边理解的教学策略,让幼儿从自己的观察中来了解故事。第一段小螃蟹来到理发店,提问:“小螃蟹在理发店能做什么工作?”(幼儿:理发师、洗头的)继续追问:“为什么”,在回答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将螃蟹的特点和工作联系起来,比如大螯可以剪头发,其他的脚可以快速梳理头发等等,再观察到小狗的脸被螃蟹的脚给抓破后知道因为小螃蟹的脚又多又尖,会把客人的脸抓破,所以不适合当理发师……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从整堂活动来看,为其他动物找工作的这个部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还没有完全体现,没有过多的讨论与协商,整个活动幼幼互动没有充分地体现。
如果要针对这一环节作调整的话,可以在每组设置一个职业介绍所,里面有2—3只小动物要找工作,这样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想要找的小动物,有同一意愿的小朋友就可以在一起商量讨论,既增加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又促进了孩子间的交往、合作等,也可以避免大家设计得都一样。
《螃蟹》幼儿园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探索用身体各部位夹球侧行的方法。
2、增强动作的'协调性,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人手一只球、箩筐四只、螃蟹头饰一个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跟着螃蟹妈妈一起运动(侧着慢行,双手平举、快行、踢腿等)。
2、练习沿着线慢慢地侧行、加快速度侧行。
二、探索练习
1、请螃蟹宝宝尝试运瓜(球),但不能用到大钳子(手)2、请个别幼儿进行交流示范。
3、幼儿再次练习。
三、合作运瓜
1、幼儿尝试合作运瓜。
提示幼儿运的时候步子要整齐,不能让瓜掉下来。
2、个别幼儿进行交流示范。
3、再次练习。
四、游戏运瓜比赛
五、结束
1、放松运动
2、请幼儿将瓜搬回家。
《螃蟹》幼儿园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体验螃蟹尼尼对拥有一对笨拙的大钳子从不喜欢到感到自豪的心理过程。
2、理解故事内容, 学说故事对话。
活动准备:
心理准备:认识各种海洋的生物物质准备:自制PPT《笨拙的螃蟹》、录音《笨拙的螃蟹》、图书《笨拙的螃蟹》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对话。
难点:体验螃蟹尼尼的心理变化过程。
活动设想:
价值分析
一、出示螃蟹图片,引出故事图片一语言讲述:
孩子们,今天我要带你们去神秘又美丽的海底世界逛一逛,我们会遇到谁呢?原来是一只大大的螃蟹。(引导幼儿与螃蟹打招呼)关键提问:这只大螃蟹长得什么样?
目标指向:让幼儿知道螃蟹有一对大钳子的外形特征。
教学策略:观察法、表述法追问:这对大钳子看上去怎么样?大螃蟹做起事情来方便吗?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故事,名字叫做《笨拙的螃蟹》。
二、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语言讲述:
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那对大钳子。不管他干什么,笨拙的大钳子总是碍事儿。尼尼多么希望自己有像章鱼和水母那样可以挠痒痒的触手,或像海龟和鱼那样能划水的鳍。
提问:有一天,尼尼看到朋友们,他们在做什么?
(出示PPT4)关键提问:螃蟹尼尼会对朋友们说什么?海龟是怎么回答尼尼的?
目标指向:学说故事对话(尼尼问:你们好,亲爱的朋友们,我能和你们一起玩游戏吗?) (海龟说:你好尼尼,欢迎你和我们一起玩。)(水母说:你好尼尼,当然愿意,我们很高兴和你一起玩游戏。)(章鱼说:我们非常乐意你能来参加)教学策略:个别表述、集体分享、示范法、对话练习语言讲述:于是尼尼和朋友们一起玩捉泡泡的游戏。
(出示PPT5)关键提问: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为什么呢?
目标指向: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个别表述、集体分享、观察法:你们讲了许多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啪!尼尼的大钳子把泡泡给弄破了。
提问:这时尼尼的心情怎么样?(伤心,难过,讨厌那对笨拙的大钳子)语言讲述:哎呀,他们不能玩这个游戏了,于是开始玩追逐游戏。尼尼横着身子飞快地逃跑,可有一只钳子总是碍事儿。
(出示ppt7)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尼尼脚下一滑,摔了个跟头,骨碌碌地从坡上滚了下来,他被埋进了沙子里,动也动不了。)关键提问:他会说些什么?
(尼尼:救命啊,救命啊,谁来救救我呀?)(海龟:可怜的尼尼,别害怕,我一定救你出来!)目标指向:学说寻求帮助时的话。
教学策略:观察法、表述法过渡句:因为尼尼的那两只笨拙的大钳子,这个游戏也不能玩了。于是大家决定玩捉迷藏。谁知道…… 咔嚓!尼尼笨拙的钳子把贝壳碰碎了。尼尼很伤心。
关键提问:这时他会想什么呢?
目标指向:引导幼儿了解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一对大钳子的心情。 教学策略:想象法、表述法(尼尼:“哎呀!”他大叫起来。尼尼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如果没有这对笨拙的钳子,我会藏得非常好!”):你们讲得真好,尼尼越想越伤心,我们宝宝安慰他一下,你会对他说什么呢?
目标指向:培养幼儿学会安慰他人,关心他人。
过渡语:谢谢你们这群有爱心的宝宝,这时水母也急着来安慰尼尼。
(“别担心,尼尼,“这回我们藏,你来找我们吧。”)
三、幼儿自主阅读故事结尾,寻找解救章鱼的办法。
语言讲述:尼尼从一数到十后,开始找他的朋友们。他在沙子里找到了海龟,他在贝壳下找到了水母。可是,他把石堆的周围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章鱼。
关键提问:章鱼藏到哪里去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目标指向:让幼儿想象故事的发展,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教学策略:幼儿自由表述提问:章鱼是如何得救的?请你们自己去看小图书,秘密就在这里面。
语言讲述:看了小图书,你们知道原因了吗?(幼儿自由表述):螃蟹尼尼用钳子轻轻地把海草剪断,被剪断的小片海草随着海水漂走了。章鱼终于自由了!尼尼高兴地挥舞起他的大钳子,他终于知道自己的钳子是多么有用了!
四、完整讲述故事内容语言讲述:现在跟着录音我们一起轻轻的讲一讲这个故事。
引出故事主题,让幼儿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想象螃蟹的'特征,并让幼儿知道朋友初次见面时要主动打招呼是基本的礼貌。 通过观察画面,让幼儿进行大胆的猜测,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培养幼儿能用完整语言表述故事中的对话,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
抛出问题,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能积极、认真地阅读和思考问题。
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学说故事中的对话,联系生活,寻求帮助的话。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课件
《螃蟹》幼儿园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根据螃蟹的形体和生活习性为其选择合适的工作。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导活动,激发兴趣。
小朋友,我们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吧!看谁最快猜出这是什么动物(什么动物身穿硬袍,什么动物手拿剪刀,什么动物走路横跑,什么动物嘴巴吐泡泡。)
二、设置疑问讨论——小螃蟹找工作
小螃蟹长大了,想找一份工作。于是,他来到了商业街。
师:请看这条商业街有一些什么店?你们认为小螃蟹适合哪些工作?为什么?
(让幼儿根据生活已有经验大胆的说出小螃蟹适合哪种工作职业)
播放课件:
1、小螃蟹来到理发店。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小螃蟹的脚又多又尖,理发时会把顾客的脸抓破,当理发师不太合适。
2、小螃蟹来到饮食店,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小结:小螃蟹吐的泡泡很像酒的.泡沫,使人看了不舒服,所以这份工作也不适合。
3、围绕主题分析讨论。
小螃蟹花了好多时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很担心,他想请小朋友动动脑筋,帮他找到合适的工作。(幼儿扩散讨论)
幼儿出主意为螃蟹找合适的工作。
4、小螃蟹来到了洗涤用品店
这家店是卖什么东西呢?(丰富词汇:洗涤用品)小螃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完整播放故事。
刚才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为小螃蟹找到了合适的工作。现在在我把它编成了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小结:小螃蟹在找工作过程中多次遇到困难,可他没有灰心,而是坚持继续找工作。最终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工作。我们小朋友要向他学习。
四、运用经验,迁移感情。
教师演示课件:别的小动物听说你们帮小螃蟹找了这么好的工作。他们也想请你们帮忙。
我们来开职业介绍所,看看他们有什么本领,介绍一份合适的工作给他们。
游戏:职业介绍所(连线)。
五、延伸活动:在音乐声中,大家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愉快心情。
附参考故事:
爱吐泡泡的小螃蟹长大了,他想去找一件工作。
他来到理发店,挥动大螯为顾客理发,小螃蟹剪发又快又好。可是小螃蟹的脚又多又尖,理发时把小狗的脸抓破了,当理发师就不太合适,他只能再去寻找别的工作。
小螃蟹到饭店去做服务员,他端着菜走得又快又稳,一对大螯像钳子开啤酒瓶盖可方便了。啤酒瓶里冒出许多泡沫,小螃蟹的嘴里也冒着泡泡,小兔看见了皱起了眉头。
小螃蟹沿着街道走呀走,来到一家洗涤用品商店。
小螃蟹瞪大了,眼睛细看。发现白猫洗衣粉的塑料袋上有那么多的泡泡,他一边看一边吐起泡泡,老板看到了很高兴的说:你在我店里做广告员会很合适呢,猫老板请螃蟹坐在店门口,手里拿着各种肥皂粉,嘴里吐出一串串的泡泡,泡泡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吸引了许多小动物来买洗衣粉,生意可好啦!
小螃蟹给妈妈写一封信,亲爱的妈妈,我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工作,我很快乐。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从整堂活动来看,为其他动物找工作的这个部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还没有完全体现,没有过多的讨论与协商,整个活动幼幼互动没有充分地体现。
如果要针对这一环节作调整的话,可以在每组设置一个职业介绍所,里面有2—3只小动物要找工作,这样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想要找的小动物,有同一意愿的小朋友就可以在一起商量讨论,既增加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又促进了孩子间的交往、合作等,也可以避免大家设计得都一样。
小百科:螃蟹(páng xiè)属软甲纲,十足目,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
《螃蟹》幼儿园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抓住螃蟹的特征制作螃蟹,并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
2、在手工活动中,喜欢探究,专注,想象力丰富有信心。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材料操作包人手一份、手工工具:剪刀、固体胶等等。
活动过程:
一、导人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邀请了两位小客人你们看它们是谁:"(螃蟹)
师:"前几天我们已经认识了螃蟹和它们作朋友,这两只螃蟹和我们以前看到的真螃蟹和图片上的螃蟹一样吗?"
师:"这是老师做出来的你们仔细看看螃蟹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二、探索制作的方法。
1、首先用剪刀沿着黑线把螃蟹的轮廓剪下来。
2、"螃蟹弯曲的小钳子是怎么做成的?"
小结:通过筷子、铅笔等物体弯曲螃蟹的钳子,这样就可以设计出螃蟹好玩的形象了。
3、我们可以在螃蟹的身体上装上橡皮筋,这样就可以做好看的头饰戴着了。
三、幼儿制作
1、介绍材料
2、启发幼儿如何运用材料制作螃蟹。
3、幼儿探索制作,教师提醒幼儿拼一拼摆一摆然后再作。
四、展示作品
活动反思
一、设计思路
幼儿带来的废旧物品很多,有的很象螃蟹的身体,我便选择了这些材料来制作螃蟹。在组织活动之前,让幼儿观察螃蟹的外形特征和动态。在活动中,让幼儿讨论选用的材料,使幼儿提高对废旧物品的利用意识,再进行操作。为了体现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材料,从而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的道理,激发幼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效果分析
一次性快餐盒、各种瓶子是幼儿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废旧物品,用这些东西制作螃蟹,幼儿的情绪很高。通过此次活动,幼儿用这些东西做出了形态各异的螃蟹,有的用椭圆形的糟饼盒和废塑料棒做,有的则用饭盒和吸管做,……用的材料很丰富,效果很好。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感到非常的满意,满足了他们创作的欲望。而且,通过这些废旧品的利用,也培养了幼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
《螃蟹》幼儿园大班教案6
活动概述:
《螃蟹歌》是一首流传于云南地区的童谣。歌曲2/4拍,徵调式,由上下乐句构成。旋律诙谐、活泼,表现了在河边玩耍的孩子们观察到螃蟹和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歌曲运用云南的地方方言演唱,更添加了歌曲的地方色彩和情趣。根据这一年龄阶段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发展特点,从把握歌曲的节奏开始,到打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这节音乐课中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螃蟹的.特征,懂得2/4拍音乐的节奏。
2、让幼儿能根据2/4拍音乐的节奏,合作完成相关的音乐游戏。
3、让幼儿感受合作游戏的乐趣,体验2/4拍音乐的优美,体验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合作完成游戏。
2、歌曲旋律的音准及运用陕西方言演唱歌曲片段。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歌曲所唱的主人公。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幼:春天师:春天到了,冰雪融化了,有很多爱在河边玩耍的小动物们也会常常从水里爬到岸边、沙滩上来玩耍了,接下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猜,看看谁能最快的猜出来: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长把泡泡吐幼:螃蟹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一下就猜出来了,为了奖励一下你们,我就让你们都来摸一下我带的螃蟹小朋友。(出示螃蟹挂图)
二、初听音乐,感受节奏和歌词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听一首云南的小朋友们最爱唱的螃蟹歌,看看你们能不能听懂这里面唱的什么?
播放音乐用白河方言先教会前面四句歌词
三、故事介绍,教会幼儿简单的"钳子"动作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这只小螃蟹在河里的石头下面躲了一个冬天,有一天他感觉沙滩上挺暖和的,就准备出来晒晒太阳,走到河边遇到了一条调皮的小鱼,就想去夹一下她,可这条小鱼也很聪明,他怎么也夹不着。
师: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加不着呀?
幼:因为每次当小螃蟹钳子合上的时候,小雨就飞快的游走了
四、出示图谱,进入游戏,感知节奏,奖励优秀的小螃蟹和小鱼。
1、根据图谱,教师示范,幼儿都当小螃蟹,双手当钳子
2、根据图谱,教师示范幼儿分两组分别当螃蟹和小鱼
3、根据图谱,幼儿一只手当螃蟹,一只手当小鱼
五、活动延伸:
1、让幼儿创造出跟多的动作和玩法
2、用白河方言创编接下来的歌词
活动反思:
《螃蟹歌》是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中的歌曲。歌曲旋律诙谐、活泼,讲述了在河边玩耍的孩子们观察到的螃蟹和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说“欢迎大家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今天啊,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愉快的动物王国里参观一下。”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他人活动,他们十分乐意。我设计了动物动画卡通形象,让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动中来抒发自己的快乐。突破以前沉闷老套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爱聆听音乐时,让学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种形象,并且分小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体语言来模拟夏天的狂风暴雨。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来表现音乐形象,引导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体会了音乐形象,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螃蟹》幼儿园大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纸条卷曲制作蜗牛和螃蟹,表现蜗牛与螃蟹的四肢。
2、通过观看范例和示范,了解制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折卷、粘贴的技法。
3、在纸工活动中,保持桌面的整洁,养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活动准备:
1、每组有小箩筐两个(里面分别有长纸条、红色椭圆形图片)
2、每组一盒水彩笔、两只记号笔、胶水、抹布。
3、纸卷蜗牛范例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你们想动手做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吗?
2、观察范例,了解制作蜗牛的方法。
-教师:蜗牛的身上有什么?蜗牛的身体像什么形状?(螺旋形)蜗牛的身体是怎么做的?(用长纸条卷曲成的螺旋形,圆圈一个比一个大)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示范制作蜗牛的身体。
-教师:蜗牛的身体下面和头上有什么?是怎么做的?(在圆圈的下面有一个长条身体,头上有两根触须)-教师在蜗牛的'身体下面粘贴长条身体,并在一端添画眼睛,粘贴两根触须,
3、教师念谜语螃蟹的儿歌,引出螃蟹。
4、启发幼儿想象,并探索如何用纸条和椭圆形拼贴螃蟹。
-教师:螃蟹有几条腿?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怎么排列的?怎样制作螃蟹的八条腿和两个大钳子?
-请个别幼儿尝试用长纸条的两端并拢变成一条螃蟹腿 ,最后,将八条腿和两个大钳子贴在椭圆形身体的两侧和身体的前面,最后,添画眼睛。
5、幼儿操作活动:蜗牛和螃蟹。
重点引导幼儿将做好的动物贴在纸上,再在旁边添画背景,例如:树林、草地、花园、海边沙滩等。
6、幼儿相互欣赏自己制作的动物,感知体验成功制作纸条小动物的快乐。
《螃蟹》幼儿园大班教案8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肌肉,提高手脚着地支撑身体的能力。
2、培养灵活的应变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螃蟹歌》光盘、小石子、沙包、积木等数个做蛋宝宝。
【活动过程】
1、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做热身运动。
2、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出一个有关动物的`谜语,看谁猜得快。
谜语:手拿大剪刀,身穿铁甲袍,谁敢来惹我,吃我俩剪刀!
幼儿:螃蟹!
师:对,就是螃蟹。
师:下面就做一个有关螃蟹的游戏,同时播放歌曲《螃蟹歌》。
3、教师说明游戏方法及规则
(1)任选一名幼儿作螃蟹妈妈,用双手双脚支撑身体趴在地上,保护自己的蛋宝宝。
(2)选数名幼儿站在旁边,想办法去抢蛋宝宝,螃蟹妈妈为了保护蛋宝宝,用脚或手轻轻地触摸对方。只要螃蟹妈妈触摸到对方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就为胜。
(3)输的幼儿与螃蟹妈妈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规则:抢蛋宝宝的幼儿只能一个一个地去抢。
4、放松活动
幼儿听着《螃蟹歌》音乐自主做放松运动。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和小伙伴或家长可以继续做《螃蟹抢蛋》的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能积极、踊跃的参与活动,抢蛋的幼儿从不同的方向去抢,蛋妈妈努力不断变换姿势保护自己的蛋宝宝,幼儿的应变能力得到了提高,手脚着地支撑身体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螃蟹》幼儿园大班教案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了解螃蟹的特点及其及与各类工作的关系。
2、感受小螃蟹找到合适工作后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
1、小螃蟹若干个。
2、小图片若干:小螃蟹、图书馆、饭店、食品店、医院、服装店、卖肥皂的商店等。
3、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螃蟹登场
在小花鸭的音乐声中,小朋友跟着老师入场。
问:小朋友,我们刚刚唱的是迷路的小花鸭,我们知道小花鸭是在池塘边迷路的.,那有没有小朋友知道池塘里有什么别的小动物呢?(幼儿答:小虾、小鱼、小螃蟹)
问:你们想不想看小螃蟹呢?(幼儿答:想)
二、看看螃蟹长得什么样。
1、出示小螃蟹,让幼儿观察螃蟹的外形,发现螃蟹会吐泡泡的特点。
问:小朋友,你们看小螃蟹有几只脚啊?答:有八只脚
问:小朋友,你们看小螃蟹在干什么啊?答:我看见它在吐泡泡呢
2、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螃蟹吗?小螃蟹可爱不可爱呢?
答:我们很喜欢小螃蟹,小螃蟹非常的可爱。
3、那今天齐老师就给你们带来小螃蟹的故事。
问: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听小螃蟹的故事呢?答:想听。
三、听故事。
听故事录音,理解故事内容。
1、小螃蟹到过哪些地方找工作,为什么这些地方的工作不适合它?
答:小螃蟹到过理发店、图书馆、饭店、食品店、服装店找工作。
因为小螃蟹有两个螯,所以这些地方都不适合它。
2、最后,小螃蟹找到一份什么工作,为什么这份工作适合他?
答:最后,小螃蟹找到了一份吹泡泡的工作,因为小螃蟹天生就会吐泡泡,所以这个工作很适合它。
3、小螃蟹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心情怎么样?它给妈妈的信上是怎么说的?
答:小螃蟹找到和适的工作后,心情很好。它给妈妈的信上是说我很好,我现在很开心。
四、游戏:动物职业介绍所
1、出示“大象、小猫、大公鸡、小猴子、小兔子”的头饰,让幼儿帮助这些小动物找工作。
问:小朋友们,今天来了一些朋友,让我们看看是那些小动物好不好?答:好。(大象、小猫、大公鸡、小猴子、小兔子)
2、小朋友们,我们可爱的小螃蟹找到了工作,那么别的小动物也想找工作,相信我们聪明的小朋友一定能帮它们找到工作的是不是呢?
3、让幼儿积极的说己的想法。[妈咪爱≈婴]幼儿园教案频道
五、模仿小螃蟹走路
1、小朋友们,我们的小膨蟹是不是很勇敢啊,而切不怕困难的一直找工作。就让我们来学习小螃蟹吧。
2、让我们一起学小螃蟹走路吧
3、模仿螃蟹独特的行走姿势,在音乐声中表现螃蟹独特的动态特征。
儿歌:螃蟹一呀爪八个,两头尖尖这么大个,眼一眯,脖一缩,爬呀爬呀爬上坡
《螃蟹》幼儿园大班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有趣的内容。
2、学唱歌曲,尝试分组歌唱,体验快乐的情绪。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5、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ppt、图片、音乐等
重点难点:
让幼儿尝试分组歌唱、理解歌词,体验快乐的情绪。
活动流程:
活动导入—欣赏理解歌曲—表演歌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春天到了,老师要带大家去郊游了。
二、欣赏理解歌曲
1、感受旋律
T:看,我们来到了一个什么地方?
C:池塘边。
T:噢。原来呀,我们来到了池塘边,接下来,让我们坐在池塘边,静静地听一首歌。
T:再听一遍,想想看,听了这首歌你感觉怎么样呀?
T:听了这首歌,你们感觉怎么样啊?
C:很开心。
T:噢,这首歌让你们觉得很开心很快乐是吗?老师听了也觉得很快乐。
T:其实这首歌里还有一些有趣的`内容,让我们再来听一遍。
T:你们听到歌曲里面有谁啊?它们在干什么呀?
C:小青蛙在呱呱叫,小螃蟹在吹泡泡。
T:噢,原来小青蛙在呱呱叫,小螃蟹在吹泡泡。老师来把这首歌唱一遍,你们认真听
2、理解歌词
哦,等等老师有问题要考考大家的哦。
T:好听吗?歌曲中青蛙是怎么唱歌的?
C:青蛙呱呱叫。
T:噢,青蛙呱呱呱呱叫。我们一起来学学青蛙唱歌,青蛙呱呱呱呱叫。(让孩子做出青蛙的样子,学青蛙跳)
T:下面老师要给大家看几张图,看看这些图片和这首歌有关系吗?
C:这些图就是我们刚刚唱的歌。
T:原来这些图就是我们刚刚听的那首歌的内容。
3、老师唱一句,翻一句歌词。
T: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看着图片来唱两遍。(提出唱歌的要求,坐在小椅子的前面,挺胸,嘴巴要圆圆的,很神奇的样子。)
T:这首歌里最有趣的是哪一句?
C:泡泡一阵啪啪响,吓了我一跳。
T:哦,你觉得泡泡一阵啪啪响,吓了我一跳。哪位朋友来做做看“吓了我一跳”是怎么样的。
4、跟着音乐看着图片唱歌,并且把“吓一跳”表现出来。(两遍)
三、表演歌曲
T:想不想把这首歌唱得更有趣啊?
C:想。
T:那老师先要考考大家了哦,小青蛙唱歌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啊?
C:呱呱。
(大家同意吗?)
T:小螃蟹吹泡泡发出什么声音啊?
C:嘙嘙。
(大家同意吗?)
T:接下来看看,老师用什么方法把这首歌表演得更加有趣?
T:老师表演得有趣吗?老师在哪里加了“呱呱”呀?在哪里加了“嘙嘙嘙”的声音啊?
在图片上做好标记。
T:我们跟着音乐也来表演。(手势要做出来,呱呱和嘙嘙嘙,两遍)
T:好玩吗?接下来啊,老师要请朋友们分组表演了,男孩唱歌,女孩发出呱呱和嘙嘙嘙的声音。(老师站在当中,男孩女孩分别站在左右,老师的手势做指令,指向哪边就轮到哪边唱。)
T:还想不想再来一遍,男女交换唱。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比较活泼的曲调,带有一点游戏性。原来的歌词比较有趣,富有情境性,另外歌词叠音字是点睛之笔,幼儿可以根据角色做出相应的动作,让歌曲更合理。而歌曲的最后一句则是伏笔所在,显示出幽默之感。再加上自制图谱的有效利用,幼儿很喜欢而且也很容易掌握。
活动采用情景导入法引导幼儿掌握歌词内容,首先让幼儿欣赏歌曲,老师能注意在示范演唱的时候注意自身的坐姿、气息,感染幼儿,不过在导入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表演体验其中的乐趣。接着以提问的方式熟悉歌词,边回答边出示小图谱,方便幼儿记忆。然后通过图谱,巩固歌词,图谱比较形象而且节奏鲜明幼儿很容易记忆。
歌词中的“呱呱”“啪啪”等叠词,是歌曲的精彩之处,幼儿非常感兴趣,所以这部分需要强调练习,满足幼儿表现的需要。层层深入的方法让幼儿边玩边学,在玩中学唱,减轻了幼儿枯燥学习的负担,使得歌曲的学习在游戏中自然进行,活动可以在幼儿的兴趣最高点结束。
小百科:螃蟹(páng xiè)属软甲纲,十足目,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
《螃蟹》幼儿园大班教案11
活动目标: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有的动物有再生的本领。
活动准备:《螃蟹的奇遇》ppt、各种动物的图片活动过程:
一、猜测螃蟹断螯的原因,激发幼儿兴趣1、出示一只螃蟹(两只大螯不同大小),提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断螯呢?
2、交流猜测结论。
二、听故事,理解故事主要内容1、讲故事:从故事开始到"心里很难过",理解:
(1)螃蟹的大螯是怎么断的?
(2)螃蟹丢掉了一只大螯很担心,很难过,为什么?
2、继续故事:从"小河边的竹篱笆上爬着牵牛花"到"壁虎的话是对的",理解:
螃蟹对壁虎说了什么?壁虎是怎样回答的?(让孩子们模仿、表演。)3、继续故事:从"螃蟹又神气活现地在河岸边爬来爬去。"到最后,理解:
(1)螃蟹安慰蚯蚓的话对吗?原来的一条蚯蚓会变成几条?
螃蟹只说对了一半,蚯蚓不但会再生,而且两个半段身体都会长成一条蚯蚓,一条蚯蚓变成了两条。
(2)孩子们模仿、表演。
4、如果你是螃蟹会怎样对蚯蚓说呢?
5、完整欣赏故事。
三、寻找有再生本领的动物在动物图片中,寻找有再生本领的动物。(海参、海星等)。
附故事:螃蟹的奇遇螃蟹在小河边玩,被人捉住了,关在鱼篓里。螃蟹没办法从鱼篓里逃出去,气得嘴里直吐泡沫。
过了一会儿,螃蟹看见鱼篓上有一点亮光,便轻轻地爬上去。啊哈!鱼篓盖子没有盖紧,露出一道缝来,亮光就是从这里照进来的。螃蟹探着身子往外挤,挤呀挤呀,终于挤出来了。真糟糕,因为太用力,竟然把一只大螯给挤断啦!
螃蟹在小河边爬来爬去,想到自己丢掉一只大螯,心里很难过。
小河边的竹篱笆上爬着牵牛花,一只壁虎在花丛间爬着。螃蟹对壁虎说:"我被人抓住了,在逃跑的过程中把大螯给挤断了。"壁虎安慰它说:"别着急,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过不了几天,你就会长出新的大螯来的。"螃蟹不相信,怪壁虎骗它。壁虎说:"这是真的!有一次我遇到一条大青蛇,咬住我的尾巴,我用力一挣,挣断尾巴就逃啦。哈哈,没过几天,我又长出一条新的尾巴!",壁虎说着,转过身子,给螃蟹看它的新尾巴。
过了一段时间,螃蟹果真长出一只新的大螯,这才高兴起来:"呵!壁虎的话是对的。"螃蟹又神气活现地在河岸边爬来爬去。忽然,它看见有东西在泥地上打滚,哎哟,原来是一条蚯蚓,被人用铁锹斩成两段,真可怜!
螃蟹想到自己断螯的痛苦,安慰它说:"别着急!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过不了几天,你会重新变成一条蚯蚓的,放心吧!"蚯蚓扭动着身体,说道:"你搞错啦!不是一条,是两条。两个半段身体都会长成一条蚯蚓的,我们的再生本领比你强啊!"螃蟹觉得这是新鲜事:"过几天,我一定再来看看蚯蚓朋友!"
一、活动背景螃蟹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小动物,整个活动以螃蟹失去大螯、长出大螯、发现壁虎和蚯蚓的再生本领为线索。在欣赏课件和观察画面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初步了解哪些动物有再生的本领。通过看看、说说的'方式熟悉故事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再生本领的探索。
二、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2.知道有些动物具有再生的本领。
3.感受同伴之间的关爱之情,懂得安慰他人。
三、活动准备1.图片 2.ppt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动物的再生本领活动难点 大胆解读画面内容四、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师:这只螃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出示螃蟹图片
猜想:这只螃蟹大螯断掉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二)理解故事内容1.观看ppt提问:螃蟹的那只大螯怎么会断掉的?(因为被人捉住关在竹篓里,它为了脱险,结果失去了一只大螯)讲述故事第一段"事情是这样的……"
师:没有了大螯的螃蟹好担心啊!它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可能被同伴欺负;可能不方便捕食;可能会影响游泳的速度……
师:如果你是螃蟹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安慰它呢?
:看到螃蟹这么担心,你们都会安慰它,你们真是一群有爱心的朋友,它独自在河边爬。
2.分析画面1师:螃蟹遇到了谁?猜一猜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师:的确,壁虎就是这样安慰螃蟹的"别担心,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过不了几天,你就会长出一只新的大螯来的。"师:螃蟹觉得这事太不可思议了,于是壁虎对螃蟹说了一件它亲身经历的事,猜一猜是什么事呢?
师:壁虎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引导幼儿观察云记号里的画面
:原来壁虎具有再生的本领,螃蟹和壁虎一样,也有再生的本领。
3.分析画面2师:哎呀!这条蚯蚓怎么了?如果你是螃蟹,你会对蚯蚓说些什么呢?
过渡:蚯蚓也也有再生的本领哦,不过蚯蚓再生的本领可是和螃蟹的不一样的哦!你们发现了吗?有什么不一样呢?观看云记号里的画面
师:螃蟹相信吗?从哪可以看出来?
:现在我们知道了,有的动物虽然都有再生的本领,但是它们再生的本领表现出来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螃蟹和壁虎是断掉的地方重新长出一个,让自己的身体重新变完整,而蚯蚓段成两段的身体不是变成一条新的蚯蚓,而是长成两条新的蚯蚓,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故事到这就结束,请你为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吧!出示图三
(三)讨论环节师:我们除了知道蚯蚓、螃蟹、壁虎的个别部位可以再生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动物也有这样的再生的本领?和周围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对呀,蛇的皮,章鱼的足、鹿的角等都有再生的本领。动物朋友们用再生本领可以保护生命,可是有的动物朋友没有再生本领它们又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呢?如果你有收集到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来和我们。
五、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教学具丰富,即了多媒体课件,还有图片,给与幼儿不一样的感受;其次,幼儿学习有共鸣,在欣赏螃蟹断鳌之后,孩子们都非常愿意小螃蟹,为螃蟹出谋划策,当了解了再生的本领之后,他们感知到了动物本领的神奇。以故事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以情景式的方法导入让幼儿大胆的对螃蟹的奇遇进行猜测,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并围绕故事展开动物再生的本领,提升幼儿的经验。同时本次活动中还是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引导幼儿观察云记号的时候,可让孩子多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其次在为故事时,幼儿的想象能力很丰富,取得名字也很好,在此环节中教师硬拉孩子回到《螃蟹的奇遇》这个名字上来就显得牵强了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有的动物有再生的本领。
2、能用完整的语言围绕故事中的问题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故事角色图片、故事课件、各种动物图片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测螃蟹断螯的原因。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黄老师请来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有点特别,你们看一看。它特别在哪里?
1、出示一只螃蟹(两只大螯不同大小),幼儿讨论: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断螯呢?
师:这是一只……(幼儿集体回答:螃蟹。),可是这只螃蟹有点不一样,它不一样在哪里啊?(幼儿回答:一只脚断了。师纠正这是大螯不是脚。)这是怎么回事啊?小朋友们猜猜看,螃蟹的大螯怎么会断的呢?(幼儿猜测:螃蟹与别的小动物打架;螃蟹调皮等。)二、听故事,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师:(估计小朋友们的回答都不对)黄老师这里有一个故事,你们来听听看,螃蟹的大螯究竟是怎么断的。
1、讲故事:从故事开始讲到“你会重新变成一条蚯蚓的”,理解:
(1)螃蟹丢掉了一只大螯很担心,为什么?如果没有了大螯,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师:好,谁来告诉我,螃蟹的大螯是怎么断的?(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回答:螃蟹被抓住了,它在逃跑的过程中把大螯挤断了。)师:螃蟹丢了一只大螯,心里很难过很担心,为什么呢?(幼儿回答:因为螃蟹没有了大螯就不能保护自己了。)哦,螃蟹没有了大螯,就有可能被别的小动物欺负,所以它很担心。
(2)螃蟹对壁虎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壁虎是怎样回答的?(可让幼儿模仿、表演)师:那么螃蟹后来遇到了谁啊?(幼儿回答:壁虎。)螃蟹对壁虎诉说了它的不幸遭遇后,壁虎是怎么对螃蟹说的呢?(幼儿回答:壁虎对螃蟹说,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大螯过了几天就会重新长出来的。)师:那么谁愿意来扮演一下螃蟹和壁虎,把他们的对话表演出来?(鼓励幼儿大胆表演。)2、螃蟹安慰蚯蚓的话对吗?原来的一条蚯蚓会变成几条?
师:接下去,螃蟹又碰到了谁啊?(幼儿回答:蚯蚓。)对了,螃蟹看到蚯蚓的身体被铁锹斩成了两段,它对蚯蚓说了什么?(幼儿回答:螃蟹对蚯蚓说我们都有再生本领,过不了多久你就会重新变成一条蚯蚓的。)师:那么,蚯蚓听了螃蟹的话,会怎么说呢?(继续故事:蚯蚓扭动着身体,说道:“你搞错啦!不是一条,是两条。两个半段身体都会长成一条蚯蚓的,我们的再生本领比你强啊!”螃蟹觉得这是新鲜事:“过几天,我一定再来看看蚯蚓朋友!”)螃蟹只说对了一半,蚯蚓不但会再生,而且两个半段身体都会长成一条蚯蚓,一条蚯蚓变成了两条。
师:哪个小朋友听清楚了,蚯蚓是怎么回答螃蟹的?(幼儿回答:蚯蚓说我的身体会再生成两条蚯蚓。)3、如果你是螃蟹会怎样对蚯蚓说呢?
师:下面,我又要请小朋友来表演了,谁愿意做螃蟹,谁愿意做蚯蚓?
4、用对白和对话的形式表演故事最后一段。
师:原来啊,螃蟹只说对了一半,蚯蚓不但会再生,而且两个半段身体会长成都会长成一条蚯蚓,一条蚯蚓变成了两条蚯蚓。如果你是螃蟹,你会怎么对蚯蚓说呢?(幼儿回答:蚯蚓你别担心,你的身体断成两段,就会变成两条蚯蚓的。)师:螃蟹听到蚯蚓说自己会变成两条蚯蚓,觉得很新鲜,他说他过几天一定会再去看看蚯蚓朋友的。你们觉得,螃蟹过几天去看蚯蚓的时候,会说什么呢?(幼儿展开想象回答。)5、观看故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
三、寻找有再生本领的动物。
在动物图片中,寻找有再生本领的动物(壁虎、海参、乌贼、海星等)师:黄老师这边有很多小动物的图片,我要请你们找一找,哪些小动物是有再生本领的,哪些小动物是没有再生本领的,请你们把动物们分分类。(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请小朋友上前分类。)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让幼儿了解动物的再生本领。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幼儿看到一张张配合故事的图片,都一个个小眼睛睁的大大的。故事之后,我对主要内容进行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意思及巩固“再生本领”这个知识点。但是我发现效果并不明显,可能因为一下子讲完故事提问,幼儿来不及“消化”。之后,我用一个“找找有再生本领的动物”的小游戏来结束本次活动。幼儿通过自己亲自找动物,对“再生本领”这个知识点有了进一步是熟知与理解。
《螃蟹》幼儿园大班教案1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音乐的结构变化。
2、迁移生活经验,启发幼儿随音乐创编出“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躲藏动作时不影响同伴。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5、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1、螃蟹胸饰每人一个。
2、录音机、磁带。
3、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们欣赏。”
(1)请幼儿欣赏一遍音乐。
(2)提问:音乐的名称是什么?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请幼儿再欣赏一遍音乐。提问:音乐一共有几段?这几段音乐中你发现了什么?
(4)再次欣赏音乐,让幼儿找出正确的答案。
2、教师讲述音乐情节,让幼儿感受音乐。
(1)让幼儿听音乐看图片,教师讲述故事情节。
(2)通过图片,让幼儿分清A、B、C段音乐所表现的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3、让幼儿逐段创编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4、听音乐完整地做动作。
5、游戏
(1)倾听尾声音乐,让幼儿猜测故事的结尾。
师:听了这段音乐,小朋友有什么感受?让你想到了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游戏方法。
(3)请教师扮演“捉蟹人”,加入活动中幼儿听音乐完整地进行表演。
提醒幼儿,在横行躲闪时不碰撞别人。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的流程比较清晰,幼儿也很感兴趣,选材适合中班年龄特点。活动的目标基本都能达到。活动中孩子尝试创编螃蟹横着走,吐泡泡、洗澡等动作时,有点乱,没有考虑到幼儿动起来的参与度强,如果分组进行创编效果可能会好些,最后游戏环节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适当的调整玩法。活动的内容太多,参杂的太多,如果以律动的形式贯穿整节活动会更好也更简单,孩子更容易学。
小百科:螃蟹(páng xiè)属软甲纲,十足目,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
《螃蟹》幼儿园大班教案1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抓住螃蟹的特征制作螃蟹,并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
2.在手工活动中,喜欢探究,专注,想象力丰富有信心。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材料操作包人手一份、手工工具:剪刀、固体胶等等。
活动过程:
一、导人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邀请了两位小客人你们看它们是谁:"(螃蟹) 师:"前几天我们已经认识了螃蟹和它们作朋友,这两只螃蟹和我们以前看到的真螃蟹和图片上的螃蟹一样吗?"师:"这是老师做出来的'你们仔细看看螃蟹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二、探索制作的方法。
1、首先用剪刀沿着黑线把螃蟹的轮廓剪下来。
2、"螃蟹弯曲的小钳子是怎么做成的?"
小结:通过筷子、铅笔等物体弯曲螃蟹的钳子,这样就可以设计出螃蟹好玩的形象了。
3、我们可以在螃蟹的身体上装上橡皮筋,这样就可以做好看的头饰戴着了。
三、幼儿制作
1、介绍材料
2、启发幼儿如何运用材料制作螃蟹。
3、幼儿探索制作,教师提醒幼儿拼一拼摆一摆然后再作。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我让幼儿自己观察,探究 思考,虽然对螃蟹的基本形状不同动态都能基本掌握,但作画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原因是我的示范画左右了幼儿独立思考,造成了幼儿的画 千篇一律,缺少个性、没有创意。另外,虽然说大班幼儿能用一些简单的线条来表现物体,但螃蟹的形态比较多它的造型很难把握,因此仅在课堂上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螃蟹的结构特征、动态绘画、添加背景难度有点大。
小百科: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它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
《螃蟹》幼儿园大班教案14
活动目标:
1.练习快速的侧步行走,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及快速反应能力。
2.通过探索、比较侧行是的步伐的依次移动和交替移动给自己的行动所带来的影响。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中自我的重要性,增进团队荣誉感。
活动准备:
1.4朵花,音乐磁带。
2.幼儿有单人步行行走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幼儿跑步进场。
(2)准备活动:听音乐做操。
2.基本部分。
(1)游戏1、2、3,幼儿听信号快速反应走。
(2)幼儿模仿小动物听信号快速反应走。
(3)幼儿练习单人侧步行走。
请小朋友们示范一下你学的是什么动物。
①请模仿"螃蟹"的幼儿示范动作,其他幼儿观察。
②请大家尝试"螃蟹侧行",体验动作的要领。
③幼儿讨论"侧步行走"的要领:两脚侧行时的依次行走和交替行走给自己的行动带来的感受,感觉依次移步的方便性。
④请幼儿尝试"螃蟹侧行",体验动作的要领。
(4)幼儿练习两人合作侧步行走。
(5)游戏:快乐的小螃蟹。
3.结束部分。
(1)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2)音乐游戏"三人套圈"。
《螃蟹》幼儿园大班教案15
活动要求:
1、学习用手指印画螃蟹的背壳,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再用色笔添画各种动态的螃蟹。
3、结合画面学习讲述情节简单的故事。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红、蓝水粉颜料若干份,笔、幼儿用纸、抹布。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水底动物动作。
(1)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2)教师示范做动作,幼儿观看猜是什么动物。
2、教师出示范画并讲解示范。
(1)结合画面讲述故事内容。
(2)示范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摁一下,成螃蟹的背壳。
(3)然后用水彩笔添画腿和大钳(鼓励幼儿变换腿和大钳的方向,画出不同动态的螃蟹)。
(4)最后添画。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画出几种不同的形态,启发自编情节,边讲边画,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
(2)提醒幼儿保持桌面、地面和画面的清洁。请幼儿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并结合图画自己编故事。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以蟹螯为切入点,以蟹螯的功能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活动中让幼儿与同伴尽情的观察与交流,让他们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人。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的尊重孩子,抓住他们的兴趣点,适时的点拨引导,这样才能激起孩子持续的探究欲望,发现有价值的探究点。
【《螃蟹》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螃蟹11-13
《螃蟹运球》大班游戏活动教案10-17
螃蟹运瓜大班健康教案09-05
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制作螃蟹》12-02
大班语言教案《小螃蟹找工作》12-07
教案《捉螃蟹》09-19
《螃蟹歌》教案10-09
小班教案《捉螃蟹》11-27
大班健康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螃蟹运瓜》08-06
小螃蟹找工作教案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