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性质教案

时间:2021-08-31 15:36:45 教案 我要投稿

函数的性质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函数的性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函数的性质教案

函数的性质教案1

  一、教学设计思路

  1. 本节 课讲述内容为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章《反比例函数》 的第二节,也这一章的重点。本节课是在理解反比例 函数的意义和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其图象和性质的过程。

  2. 对教材的分析

  (1) 教学目标:进 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体会函数三种方式的相互转换,对 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和;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2) 重点: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3) 难点: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二、教学过程

  (一)作图象,试比较

  1、提问:

  (1)=4/x 是什么函数?你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吗?

  (2)作图的步骤是 怎样的(3)填写电脑上的表格,开始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

  2、按照上述方法作 =—4/x 的图象3、 对照你所作的两个函数图象,找一下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细观察,找规律

  1、让学生观察函 数 =/x 的图象 ,按下动画按钮,在运动中观察值的变化与函数图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与同学充分讨论有何规律。

  2、演示反比例函数中心 对称的性质以及轴对称性质,显示反比例函数的两条对称轴。

  3、让学生观察函数 =/x 的图象,观察过反比例函数上任意一 点作x轴和轴的垂线,观察其围成矩形的面积变化情况。

  (1) 拖动,使变化,观察不断变化过程中,矩形面积的变化情况,讨论得出 结论。

  (2) 拖动函数上的点,观察矩形面积的变化情况,讨论得出结论。

  (三)用规律,练一练

  1、给出两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判断哪一个是 =2/x 和 =—2/x 的图象。

  2、判断一位同学画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否正确。

  3、下列函数中,其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

  的有哪几个?在其图象所在象限内,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

  大的有哪几个?

  (四)想一想,作小结

  (五)作业:课本137页第1题、141页第2题

函数的性质教案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高中《数学》第一册(下)第四章第八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过去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此前还学过三角函数线,在此基础上来学习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为今后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的图象的研究打好基础。因此,本节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的形状及“五点作图法” 。

  教学难点:(1)利用单位圆画正弦函数图象;

  (2)利用正弦函数图象和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图象。

  二、目标分析

  根据《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利用正弦线画出正弦函数的图象。

  (2)利用正弦函数的图象和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

  (3)用“五点作图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

  2、能力目标(1)会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画出正弦函数图象;

  (2)掌握正弦函数图象的“五点作图法”;

  (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

  (4)培养数形结合和化归转化的数学方法。

  3、德育目标

  (1)渗透由抽象到具体的,使学生理解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

  (3)使学生懂得数学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特点。

  4.美育目标

  通过作图,使学生感受波形曲线的流畅美、对称美,使学生体会事物周期变化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以“开放、多样、互动”为主旨的教学形式必然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对所学知识,自主建构。本节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2.学习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其自身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两种学习方式:

  (1).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讨论,合作实践学习任务。

  (2).抽象归纳的学习方式:

  学生由具体的演示过程,分析归纳,并从中抽象出数学方法和结论。

  3.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地发挥多媒体的形象性,直观性,同时也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体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式,为学生的发展科学地、有效地保障。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更易吸收、消化。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演示“正弦函数的几何作图法”以及图象变换。

  四、教学程序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一)创设情景。

  1。实物演示:

  “装满细沙的漏斗在做单摆运动时,沙子落在与单摆运动方向垂直运动的木板上的轨迹”

  思考:

  问题一:1、该曲线是何曲线?

  2、你有办法画出该曲线的图象吗?

  2。复习

  弧度制、函数相关知识、正弦线、作图法、图象的平移。

  (二)探究新知。

  1、课件演示:“正弦函数图象的几何作图法”

  2、

  教师引导: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任意取一点O1,以O1为圆心作单位圆,从圆O1与x轴的交点A起把圆O1分成12等份(份数宜取6的倍数,份数越多,画出的图象越精确),过圆O1上的各分点作x轴的垂线,可以得到对应于0、、、、……、等角的正弦线,相应地,再把x轴上从0到这一段(≈6。28)分成12等份,把角x的正弦线向右平移,使它的起点与x轴上的点x重合,再用光滑的曲线把这些正弦线的终点连结起来,就得到了函数,的图象。

  因为终边相同的角有相同的三角函数值,所以函数

  在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的形状完全一样,只是位置不同,于是只要将它向左、右平行移动(每

  次个单位长度),就可以得到正弦函数,的图象,即正弦曲线。

  问题二:1、函数,的图象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点是哪些点?

  2、几何作图法虽然比较精确,但是不太实用,如何快捷地画出正弦函数的图象呢?

  五个关键点:

  事实上,描出这五个点,函数,的图象的形状就基本确定了。今后在精确度要求不太高时,常常先找出这五个关键点,用光滑曲线将它们连结起来即可得到函数的简图,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五点作图法”。

  课件演示:“正弦函数图象的五点作图法”

  用变换法作余弦函数y=cosx

  是同一个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可由正弦曲线向左平移个单位

  图中的五个关键点:

  与画函数,的简图类似,通过这五个点,可以画出函数,的简图。

  例1:用“五点作图法”画出函数

  ,的简图。

  课堂练习:

  (1) y = — cosx ,x∈[0,2π]

  (2) y = sinx—1,,x∈[0,2π]

  7、课堂

  (1)正弦函数图象的几何作图法;

  (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的五点作图 法;使学生通过作业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节内容。

  (3)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图象间的联系。

  8、布置作业:

  1、习题4。8第1题、第8题

  五、板书设计

  一 、正弦函数的图象

  1、代数描点法

  2、几何描点法(多媒体课件展示)

  3、函数y=sinx, xR的图象

  二、 余弦函数的图象

  函数y=cosx,xR的图象

  三、 五点作图法

  四、例1。y = sinx+1,x∈[0,2π]

  五、 课堂练习(1) y = — cosx x∈[0,2π]

  (2) y = sinx—1 x∈[0,2π]

  六、

  七、作业习题4。8第1题、第8题

  六、分析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体现“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教学。又要体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实践能力,突出以下几点:

  1。注重目标控制,面向全体学生,启发式教学。

  2。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听有所思,思有所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3。注重师生双边交流,学生间协作交流。

  让学生观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为后面的学习作为铺垫。

  通过课件演示突破利用单位圆画正弦函数图象这一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注意渗透由抽象到具体的,促进学生数学方法的形成,引导学生确实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

  让学生交流、讨论、合作,由具体的演示过程分析归纳,从中抽象出数学结论。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图象中起关键作用的五点,学生可能说不全,应进行耐心引导。

  重在培养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建构。

  让学生感觉正弦函数的图象的形状。帮助学生理解五个关键点。并且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数学浓厚的兴趣。

  “五点作图法”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应注意在图中标出关键点的横、纵坐标。

  对学生提问,由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表达能力。

  然后教师重新演示课件,进行和补充。

  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化归转化的数学方法。

  通过例题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让两个学生板演,重在检验学生理解知识、

  运用知识的能力情况。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交流的能力。渗透由具体到抽象的。

  作业布置注意分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函数的性质教案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而对数函数是高中阶段所要研究的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指数函数、对数及反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因此既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都有许多应用.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对数函数的意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初步学会用

  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 能力目标: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在图像与性质上的对比,使学生欣赏数

  学的精确和美妙之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数函数的意义、图像与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性质中对于在a1与01两种情况函数值的不同变化.

  二、说教法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对于本节课我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学生实验、观察、联想、思考、分析、归纳;

  (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3)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2、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类比学习:与指数函数类比学习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探究定向性学习:学生在教师建立的情境下,通过思考、分析、操作、探索,

  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主动合作式学习:学生在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通过小组讨论,

  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四、说教程

  1、温故知新

  我通过复习细胞分裂问题,由指数函数 引导学生逐步得到对数函数的意义及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互为反函数.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指数函数和反函数的有关知识,又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

  有利于引出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清除了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探求新知

函数的性质教案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给出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一些性质,只是研究函数的方法都是按照函数解析式---定义域----图象----性质的方法进行的,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本节课的作用是让学生借助于熟悉的函数来进一步学习研究函数的更一般的方法,即:利用解析式分析性质来推断函数图象。它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与性质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站在新的高度研究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象;从函数的性质推断图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从函数的性质推断图象的方法。

  二、目标分析

  按照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能够借助于具体的二次函数,理解和掌握从函数的性质推断图象的方研究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在分组合作、积极探索的氛围中,掌握从函数解析式、性质出发去认识函数图象的高度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之重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等。

  三、教法学法分析

  遵循“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教学规律”,从教师的角色突出体现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经过教师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师生互动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实施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这方面,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方法等一系列活动为主线,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而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把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独立探究,巩固方法

  强化训练,加深理解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环节1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直接总结出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形状,在学生回答后,以有必要再重复吗?编者的失误?还是另有用意呢?的设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感觉很疑惑的时候马上进入环节2:试作出二次函数

  的图象。目的是充分暴露学生在作图时不能很好的结合函数的性质而出现的错误或偏差问题,突出本节课的重要性。在学生总结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学生的错误并以设问的方式提出本节课的目标:如何利用函数性质的研究来推断出较为准确的函数图象,进而引导学生进入师生互动、探究新知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引用课本所给的例题1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尝试完成并作出总结发言。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目标或暴露出在尝试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分析障碍,即不能很好的把握函数的性质对图象的影响,不能把抽象的性质与直观的图象融会贯通,这样便于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难点,各个击破,最终形成知识的迁移。在学生探讨后,教师选小组代表做总结发言,其他小组作出补充,教师引导从逐步完善函数性质的分析。其中,学生对于对称轴的确定、单调区间及单调性的分析阐述等可能存在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对解析式的分析结合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得到分析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把函数的性质完善。之后进入环节3:再次让学生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推断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强化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推断图象的关键。进而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形成较为完整的新的认知体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提出图象为什么是曲线而不是直线等问题,为了消除学生的疑惑,进入第4个环节:教师要简单说明这是研究函数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性质,是函数的凹凸性,后面我们将要给大家介绍,同学们可以阅读课本第110页的探索与研究。这样也给学生留下一个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自主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以上环节完成后,进入第5个环节:让学生对利用解析式分析性质然后推断函数图象的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并加以提炼、抽象、概括,得出研究函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使问题得以升华,拓宽学生的思维,将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最终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内化与发展,由此让引导学生进入独立探究,巩固方法的阶段。例2在题目的设置上变换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目的是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由简单地模仿和接受,变为对知识的主动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类比和综合的能力.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将会目标明确地进行函数性质的研究,然后推断出比较准确的函数图象,使新知得到有效巩固.

  通过前面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应该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但对二次函数中系数a、b、c的对二次函数的影响还有待提高,为此我把课本中的例3进行改编,引导学生进入强化训练,加深理解阶段。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对奇偶性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学生对二次函数的认识提到新的高度。

  第五个阶段:小结归纳,拓展深化。为了让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二次函数和掌握函数的一般研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总结。在你对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关系有怎样的理解方面教师要引导、拓展,明确今天所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研究函数性质图象的一般方法,对于一些陌生的或较为复杂的函数只要借助于适当的方法得到相关的性质就可以推断出函数的图象,从而把学生的认知水平定格在一个新的高度去理解和认识函数问题。

  最后一个阶段是布置作业,提高升华,作业的设置是分层落实.巩固题让学生复习解题思路,准确应用,以便举一反三.探究题通过对教材例题的改编,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探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六个阶段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得以迁移内化。而最终的探究作业又将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对二次函数更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之中,从而达到知识在课堂以外的延伸。总之,这节课是本着“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的理念来设计的。

函数的性质教案5

  课题: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在复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特性之后,通过图像对比使学生较快的学会不求值比较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值的大小及提高对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解题技巧。

  重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上述特性解决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问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

  学法指导:借助列表与图像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通过找学生分别叙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公式及特性,加深学生的记忆。

  二、 展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一览表。并和学生们共同复习这些性质。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关系一览表

  函数

  性质

  指数函数

  y=ax (a>0且a≠1)

  对数函数

  y=logax(a>0且a≠1)

  定义域

  实数集R

  正实数集(0,﹢∞)

  值域

  正实数集(0,﹢∞)

  实数集R

  共同的点

  (0,1)

  (1,0)

  单调性

  a>1 增函数

  a>1 增函数

  0<a<1 减函数

  0<a<1 减函数

  函数特性

  a>1

  当x>0,y>1

  当x>1,y>0

  当x<0,0<y<1

  当0<x<1, y<0

  0<a<1

  当x>0, 0<y<1

  当x>1, y<0

  当x<0,y>1

  当0<x<1, y>0

  反函数

  y=logax(a>0且a≠1)

  y=ax (a>0且a≠1)

  图像

  Y

  y=(1/2)x y=2x

  (0,1)

  X

  Y

  y=log2x

  (1,0)

  X

  y=log1/2x

  三、 同一坐标系中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进行合成, 观察其特点,并得出y=log2x与y=2x、 y=log1/2x与y=(1/2)x 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互为反函数关系。所以y=logax与y=ax互为反函数关系,且y=logax的定义域与y=ax的值域相同,y=logax的值域与y=ax的定义域相同。

  Y

  y=(1/2)x y=2x y=x

  (0,1) y=log2x

  (1,0) X

  y=log1/2x

  注意:不能由图像得到y=2x与y=(1/2)x为偶函数关系。因为偶函数是指同一个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此图虽有y=2x与y=(1/2)x图像对称,但它们是2个不同的函数。

  四、 利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性质去解决含有指数与对数的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问题及比较函数的大小值。

  五、 例题

  例⒈比较(Л)(-0.1)与(Л)(-0.5)的大小。

  解:∵ y=ax中, a=Л>1

  ∴ 此函数为增函数

  又∵ ﹣0.1>﹣0.5

  ∴ (Л)(-0.1)>(Л)(-0.5)

  例⒉比较log67与log76的大小。

  解: ∵ log67>log66=1

  log76<log77=1

  ∴ log67>log76

  注意:当2个对数值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时,可在这2个对数中间插入一个已知数,间接比较这2个数的大小。

  例⒊ 求y=3√4-x2的定义域和值域。

  解:∵√4-x2 有意义,须使4-x2≥0

  即x2≤4, |x|≤2

  ∴-2≤x≤2,即定义域为[-2,2]

  又∵0≤x2≤4, ∴0≤4-x2≤4

  ∴0≤√4-x2 ≤2,且y=3x是增函数

  ∴30≤y≤32,即值域为[1,9]

  例⒋ 求函数y=√log0.25(log0.25x)的定义域。

  解:要函数有意义,须使log0.25(log0.25x)≥0

  又∵ 0<0.25<1,∴y=log0.25x是减函数

  ∴ 0<log0.25x≤1

  ∴ log0.251<log0.25x≤log0.250.25

  ∴ 0.25≤x<1,即定义域为[0.25,1)

  六、 课堂练习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y=8[1/(2x-1)]

  2. y=loga(1-x)2 (a>0,且a≠1)

  七、 评讲练习

  八、 布置作业

  第113页,第10、11题。并预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在物理、社会科学中的实际应用。

函数的性质教案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函数的性质,从形与数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函数奇偶性的概念,能准确地判断所给函数的奇偶性;

  2.通过函数的奇偶性概念的教学,揭示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能力,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对称联想到数学中的对称,师生共同探讨、研究,从代数的角度给予严密的代数形式表达、推理,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及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教学难点:

  函数奇偶性的概念的理解与证明.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复习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及运用.

  教师小结:函数的单调性从代数的角度严谨地刻画了函数的图象在某范围内的变化情况,便于我们正确地画出相关函数的图象,以便我们进一步地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而又形象地反映出函数的性质.在画函数的图象的时候,我们有时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对称(见P41).

  2.问题.

  观察函数=x2和=1x(x≠0)的图象,从对称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活动

  1.画出函数=x2和=1x(x≠0)的图象

  2.利用折纸的方法验证函数=x2图象的对称性

  3.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及性质.

  三、数学建构

  1.奇、偶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的一个x,都有f(-x)=f(x),那么称函数=f(x)是偶函数;

  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的一个x,都有f(-x)=-f(x),那么称函数=f(x)是奇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如果函数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我们就说函数f(x)具有奇偶性,而如果一个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常说该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则说该函数不具有奇偶性.

  3.奇、偶函数的性质: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四、数学运用

  (一)例题

  例1 判断函数f(x)=x3+5x的奇偶性.

  例2 判定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或奇函数:

  (1)f(x)=x2-1; (2)f(x)=2x;

  (3)f(x)=2|x|; (4)f(x)=(x-1)2.

  小结:1.判断函数是否为偶函数或奇函数,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如函数f(x)=2x,x∈[-1,3]就不具有奇偶性;再用定义.

  2.判定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一定要对定义域内的任意的一个x进行讨论,而不是某一特定的值.如函数f(x)=x2-x-1,有f(1)=-1,f(-1)=1,显然有f(-1)=-f(1),但函数f(x)=x2-x-1不具有奇偶性,再如函数f(x)=x3-x2-x+2,有f(-1)=f(1)=1,同样函数f(x)=x3-x2-x+2也不具有奇偶性.

  例3 判断函数f(x)= 的奇偶性.

  小结:判断分段函数是否为具有奇偶性,应先画出函数的图象,获取直观的印象,再利用定义分段讨论.

  (二)练习

  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f(x)=x+ ;(2) f(x)=x2+ ;

  (3)f(x)= ;(4) f(x)= .

  2.已知奇函数f(x)在轴右边的图象如图所示,试画出函数f(x)在轴左边的图象.

  3.已知函数f(x+1)是偶函数,则函数f(x)的对称轴是 .

  4.对于定义在R上的函数f(x),下列判断是否正确:

  (1)若f(2)=f(-2),则f(x)是偶函数;

  (2)若f(2)≠f(-2),则f(x)不是偶函数;

  (3)若f(2)=f(-2),则f(x)不是奇函数.

  五、回顾小结

  1.奇、偶函数的定义及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

  2.奇、偶函数的性质及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

  六、作业

  课堂作业:课本44页5,6题.

函数的性质教案7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难点: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反比例函数

  解析式y=kx(k为常数,k≠0)

  图象形状双曲线(以原点为对称中心)

  k>0位置一、三象限

  增减性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k<0位置二、四象限

  增减性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二、例题讲解

  例1.如图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一支。

  (1)函数图象的另一支在第几象限?试求常数m的取值范围;

  (2)点都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比较、、的大小

  例2.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和点B的纵坐标都是-2,

  求:(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AOB的面积.

  四、课堂练习

  课本P70练习1、2题

  五、课堂小结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六、课堂作业

  课本P72/第5题

函数的性质教案8

  目标:

  1.让学生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并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

  2.让学生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

  3.让学生认识到函数的图象及基本性质(特别是单调性)在确定函数零点中的作用 ;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零点的概念及存在性的判定;

  难点:零点的确定。

  三、复习引入

  例1:判断方程 x2-x-6=0 解的存在。

  分析:考察函数f(x)= x2-x-6, 其

  图像为抛物线容易看出,f(0)=-60,

  f(4)0,f(-4)0

  由于函数f(x)的图像是连续曲线,因此,

  点B (0,-6)与点C(4,6)之间的那部分曲线

  必然穿过x轴,即在区间(0,4)内至少有点

  X1 使f(X1)=0;同样,在区间(-4,0) 内也至

  少有点X2,使得f( X2)=0,而方程至多有两

  个解,所以在(-4,0),(0,4)内各有一解

  定义:对于函数y=f(x),我们把使f(x)=0的实数 x叫函数y=f(x)的零点

  抽象概括

  y=f(x)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叫做该函数的零点,即f(x)=0的解。

  若y=f(x)的图像在[a,b]上是连续曲线,且f(a)f(b)0,则在(a,b)内至少有一个零点,即f(x)=0在 (a,b)内至少有一个实数解。

  f(x)=0有实根(等价与y=f(x))与x轴有交点(等价与)y=f(x)有零点

  所以求方程f(x)=0的根实际上也是求函数y=f(x)的零点

  注意:1、这里所说若f(a)f(b)0,则在区间(a,b)内方程f(x)=0至少有一个实数解指出了方程f(x)=0的实数解的存在性,并不能判断具体有多少个解;

  2、若f(a)f(b)0,且y=f(x)在(a,b)内是单调的,那么,方程f(x)=0在(a,b)内有唯一实数解;

  3、我们所研究的大部分函数,其图像都是连续的'曲线;

  4、但此结论反过来不成立,如:在[-2,4]中有根,但f(-2)0, f(4) 0,f(-2) f(4)

  5、缺少条件在[a,b]上是连续曲线则不成立,如:f(x)=1/ x,有f(-1)xf(1)0但没有零点。

  四、知识应用

  例2:已知f(x)=3x-x2 ,问方程f(x)=0在区间[-1,0]内没有实数解?为什么?

  解:f(x)=3x-x2的图像是连续曲线, 因为

  f(-1)=3-1-(-1)2 =-2/30, f(0)=30-(0)2 =-10,

  所以f(-1) f(0) 0,在区间[-1,0]内有零点,即f(x)=0在区间[-1,0]内有实数解

  练习:求函数f(x)=lnx+2x-6 有没有零点?

  例3 判定(x-2)(x-5)=1有两个相异的实数解,且有一个大于5,一个小于2。

  解:考虑函数f(x)=(x-2)(x-5)-1,有

  f(5)=(5-2)(5-5)-1=-1

  f(2)=(2-2)(2-5)-1=-1

  又因为f(x)的图像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所以抛物线与横轴在(5,+)内有一个交点,在( -,2)内也有一个交点,所以方程式(x-2)(x-5)=1有两个相异数解,且一个大于5,一个小于2。

  练习:关于x的方程2x2-3x+2m=0有两个实根均在[-1,1]内,求m的取值范围。

  五、课后作业

  p133第2,3题

函数的性质教案9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描点法画函数y=ax2(a>0)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认识、理解和掌握其性质.

  2.体会数形结合的转化,能用y=ax2(a>0)的图象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a>0)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的经验,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

  通过动手画图,同学之间交流讨论,达到对二次函数y=ax2(a>0)图象和性质的真正理解,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1.会画y=ax2(a>0)的图象.

  2.理解,掌握图象的性质.

  【教学难点】

  二次函数图象及性质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会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一次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特征是什么?二次函数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问题2 如何用描点法画一个函数图象呢?

  【教学说明】

  ①略;

  ②列表、描点、连线.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 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

  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教学说明】

  ①要求同学们人人动手,按“列表、描点、连线”的步骤画图y=x2的图象,同学们画好后相互交流、展示,表扬画得比较规范的同学.

  ②从列表和描点中,体会图象关于y轴对称的特征.

  ③强调画抛物线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用直线连结,而非光滑的曲线连结,不符合函数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误区二:并非对称点,存在漏点现象,导致抛物线变形.

  误区三:忽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抛物线要求用平滑曲线连点的同时,还需要向两旁无限延伸,而并非到某些点停止.

函数的性质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

  2.能够利用描点法作出函数y=ax2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认识和理解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初步建立二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

  3.能根据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

  教学难点:建立二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数形结合

  教学建议:

  利用具体的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时,应尽可能多地运用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行图象和图象之间的比较,表达式和表达式之间的比较,建立图象和表达式之间的联系,以达到学生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真正理解。

  教学过程:

  一 、认知准备:

  1.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是什么?

  2.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学生口答)

  你会作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吗?你想直观地了解它的性质吗?本节课我们一起探索。

  二 、 新授:

  (一)动手实践:作二次函数 y=x2和y=-x2的图象

  (同桌二人,南边作二次函数 y=x2的图象,北边作二次函数y=-x2的图象,两名学生黑板完成)

  (二)对照黑板图象 议一议:(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1.你能描述该图象的形状吗?

  2.该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吗?如果有公共点坐标是什么?

  3. 当x0时,随着x的增大,y如何变化?当x0时呢?

  4.当x取什么值时,y值最小?最小值是什么?你是如何知道的?

  5.该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请你找出几对对称点。

  (三) 学生交流:

  1.交流上面的五个问题(由问题1引出抛物线的概念,由问题2引出抛物线的顶点)

  2.二次函数 y=x2 和y=-x2的图象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出示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 两个函数y=x2 和y=-x2 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二次函数 y=x2和y=-x2 的图象关于哪条直线对称?

  (2)两个图象关于哪个点对称?

  (3)由 y=x2 的图象如何得到 y=-x2 的图象?

  (四) 动手做一做:

  1.作出函数y=2 x2 和 y= -2 x2的图象

  (同桌二人,南边作二次函数 y= -2 x2的图象,北边作二次函数y=2 x2的图象,两名学生黑板完成)

  2.对照黑板图象,数形结合,研讨性质:

  (1)你能说出二次函数y=2 x2具有哪些性质吗?

  (2)你能说出二次函数 y= -2 x2具有哪些性质吗?

  (3)你能发现二次函数y=a x2的图象有什么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活动,交流各自的发现)

  3.师生归纳总结二次函数y=a x2的图象及性质:

  (1)二次函数y=a 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2)性质

  a:开口方向:a0,抛物线开口向上,a〈 0,抛物线开口向下[

  b:顶点坐标是(0,0)

  c:对称轴是y轴

  d:最值 :a0,当x=0时,y的最小值=0,a〈0,当x=0时,y的最大值=0

  e:增减性: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X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x0),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应用:(1)说出二次函数y=1/3 x2 和 y= -5 x2 有哪些性质

  (2)说出二次函数y=4 x2 和 y= -1/4 x2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小结)

  1.会画二次函数y=a x2的图象,知道它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2.知道二次函数y=a x2的性质:

  a:开口方向:a0,抛物线开口向上,a〈0,抛物线开口向下

  b:顶点坐标是(0,0)

  c:对称轴是y轴

  d:最值 :a0,当x=0时,y的最小值=0,a〈0,当x=0时,y的最大值=0

  e:增减性: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X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x0),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函数的性质教案11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研究二次函数的一般方法——配方法;

  2、应“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 ( 的图像,通过图像总结二次函数的性质;

  3、通过研究二次函数和图像的性质,能进一步体会研究一般函数的方法,能由特殊到一般地研究问题。

  【自主学习】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1)定义:函数 叫二次函数,它的定义域是 。特别地,当 时,二次函数变为 ( 。

  2)函数 的图像和性质:

  (1)函数 的图像是一条顶点为原点的抛物线,当 时,抛物线开口 ,当 时,抛物线开口 。

  (2)函数 为 (填“奇函数”或“偶函数”)。

  (3)函数 的图像的对称轴为 。

  3)二次函数 的性质

  (1)函数的图像是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

  (2)当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 处取得最小值 ;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在 上是增函数。

  (3)当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 处取得最大值 ;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在 上是减函数。

  跟踪1、试述二次函数 的性质,并作出它的图像。

  跟踪2、研讨二次函数 的性质和图像。

  跟踪3、求函数 的值域和它的图像的对称轴,并说出它在那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在那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跟踪4、课本P60练习B

  1、

  【归纳总结】

  研究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思路是什么?

  函数二次函数 (a、b、c是常数,a≠0)

  图像a>0 a<0

  性质

  【典例示范】

  例1:将函数 配方,确定其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求出 它的单调区间及最大值或最小值,并画出它的图像。

  例2:二次函数 与 的图像开口大小相同,开口方向也相同。已知函数 的解析式和 的顶点,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函数 的解析式。

  (1)函数 , 的图像的顶点是(4, );

  (2)函数 , 图像的顶点是 。

函数的性质教案12

  总 课 题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总课时第15课时

  分 课 题三角函数的应用分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能应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

  重点难点能应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引入新课

  1、如图,点 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平衡位置,取向右的方向为物体位移的正方向,若已知振幅为 ,周期为 ,且物体向右运动到距平衡位置最远处时开始计时。

  (1)求物体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和时间 的函数关系;

  (2)求该物体在 时的位置。

  2、一半径为 的水轮如图所示,水轮圆心 距离水面 ,已知水轮每分钟转动 圈,如果当水轮上点 从水中浮现时(图中点 )开始计算时间。

  (1)将点 距离水面的高度 表示为时间 的函数;

  (2)点 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大约要多长时间?

  (参考数据: )

  例题剖析

  例1、一根长 的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一个小球,小球摆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和时间 的函数关系式是 。

  (1)求小球摆动的周期;

  (2)已知 ,要使小球摆动的周期是 ,线的长度应当是多少?

  (精确到 , 取 )

  例2、心脏跳动时,血压在增加或减小。血压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称为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计上的读数就是收缩压和舒张压,读数 为标准值。

  设某人的血压满足函数式 ,其中 为血压 , 为时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求函数 的周期;

  (2)此人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3)画出函数 的草图;

  (4)求出此人的血压在血压计上的读数,并与标准值比较。

  课堂小结

  能应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后训练

  班级:高一( )班 姓名__________

  一、基础题

  1、在图中,点 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平衡位置,取向右的方向为物体位移的正方向。若已知振幅为 ,周期为 ,且物体向右运动到平衡位置时开始记时。

  (1)求物体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和时间 之间的函数关系;

  (2)求该物体在 时的位置。

  二、提高题

  2、某城市一年中 个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月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用一个三角函数来描述。已知 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最高,为 , 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最低,为 。求出这个三角函数的表达式,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三、能力题

  3、如图,弹簧挂着的小球做上下振动,它在 时相对于平衡位置(静止时的位置)的高度 由下列关系式决定: 。以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画出这个函数在长度为一个周期的闭区间上的简图,并且回答下列问题:

  (1)小球在开始振动时(即 时)的位置在哪里?

  (2)小球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与平衡位置的距离分别是什么?

  (3)经过多少时间小球往复振动一次(周期)?

  (4)每秒钟小球能振动多少次(频率)?

  4、在一次气象调查中,发现某城市的温度 的波动近似地按照规,其中 是从某日 ∶ 开始计算的时间,且 。

  (1)画出温度随时间波动的图象;(2)利用函数图象确定最高和最低温度;

  (3)最高和最低温度在什么时候出现?(4)在什么时候温度为:① ?② ?

函数的性质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的图象,理解并掌握抛物线的有关概念及其性质.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及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难点】

  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以及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2.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一般步骤:(1)列表(取几组x,y的对应值);(2)描点(根据表中x,y的数值在坐标平面中描点(x,y));(3)连线(用平滑曲线).

  3.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二次函数有哪些性质?

  (运用描点法作二次函数的图象,然后观察、分析并归纳得到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新课教授

  【例1】 画出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解:(1)列表中自变量x可以是任意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

  (2)描点:根据上表中x,y的数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x,y).

  (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得到函数y=x2的图象,如图所示.

  思考:观察二次函数y=x2的图象,思考下列问题:

  (1)二次函数y=x2的图象是什么形状?

  (2)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3)图象有最低点吗?如果有,最低点的坐标是什么?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y=x2的图象,通过数形结合解决上面的3个问题.

  学生动手画图,观察、讨论并归纳,积极展示探究结果,教师评价.

  函数y=x2的图象是一条关于y轴(x=0)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抛物线.实际上二次函数的图象都是抛物线.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可以简称为抛物线y=x2.

  由图象可以看出,抛物线y=x2开口向上;y轴是抛物线y=x2的对称轴:抛物线y=x2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0,0)叫做抛物线的顶点,它是抛物线y=x2的最低点.实际上每条抛物线都有对称轴,抛物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或最高点.

  【例2】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及y=2x2的图象.

  解:分别填表,再画出它们的图象.

  思考:函数y=x2、y=2x2的图象与函数y=x2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y=x2、y=2x2的图象.

  学生动手画图,观察、讨论并归纳,回答探究的思路和结果,教师评价.

  抛物线y=x2、y=2x2与抛物线y=x2的开口均向上,顶点坐标都是(0,0),函数y=2x2的图象的开口较窄,y=x2的图象的开口较大.

  探究1:画出函数y=-x2、y=-x2、y=-2x2的图象,并考虑这些图象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活动:

  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y=-x2、y=-2x2的图象,观察、讨论并归纳.教师巡视学生的探究情况,若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学生汇报探究的思路和结果,教师评价,给出图形.

  抛物线y=-x2、y=-x2、y=-2x2开口均向下,顶点坐标都是(0,0),函数y=-2x2的图象开口最窄,y=-x2的图象开口最大.

  探究2:对比抛物线y=x2和y=-x2,它们关于x轴对称吗?抛物线y=ax2和y=-ax2呢?

  师生活动:

  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和y=-x2的图象,观察、讨论并归纳.

  教师巡视学生的探究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学生汇报探究思路和结果,教师评价,给出图形.

  抛物线y=x2、y=-x2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一般地,抛物线y=ax2和y=-ax2的图象也关于x轴对称.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知识点、规律和方法).

  一般地,抛物线y=ax2的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当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当a越大时,抛物线的开口越小;当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当a越大时,抛物线的开口越大.

  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可以看出:如果a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如果a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三、巩固练习

  1.抛物线y=-4x2-4的开口向,顶点坐标是,对称轴是,当x=时,y有最值,是.

  【答案】下 (0,-4) x=0 0 大 -4

  2.当m≠时,y=(m-1)x2-3m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

  【答案】1

  3.已知抛物线y=-3x2上两点A(x,-27),B(2,y),则x=,y=.

  【答案】-3或3 -12

  4.抛物线y=3x2与直线y=kx+3的交点坐标为(2,b),则k=,b=.

  【答案】 12

  5.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y轴,且经过点(-1,-2),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答案】y=-2x2

  6.在同一坐标系中,图象与y=2x2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的是()

  A.y=x2B.y=x2

  C.y=-2x2 D.y=-x2

  【答案】C

  7.抛物线y=4x2、y=-2x2、y=x2的图象,开口最大的是()

  A.y=x2 B.y=4x2

  C.y=-2x2 D.无法确定

  【答案】A

  8.对于抛物线y=x2和y=-x2在同一坐标系中的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条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

  B.两条抛物线关于原点对称

  C.两条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

  D.两条抛物线的交点为原点

  【答案】C

  四、课堂小结

  1.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过原点且关于y轴对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

  2.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抛物线y=ax2的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当a0时,抛物线y=x2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当a越大时,抛物线的开口越小;当a0时,抛物线y=ax2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当a越大时,抛物线的开口越大.

  3.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可以通过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画出来.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研究二次函数y=ax2在a取不同值时的图象,并引出抛物线的有关概念,再根据图象总结抛物线的有关性质.整个内容分成:(1)例1是基础;(2)在例1的基础之上引入例2,让学生体会a的大小对抛物线开口宽阔程度的影响;(3)例2及后面的练习探究让学生领会a的正负对抛物线开口方向的影响;(4)最后让学生比较例1和例2,练习归纳总结.

函数的性质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1)能根据定义判断形如什么样的函数是,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的定义域。

  (2)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的性质。

  (3)能利用的性质比较某些幂形数的大小,会利用的图象画出形如的图象。

  2、通过对的概念图象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它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既是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也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应重点研究。

  (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掌握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对底数在和时,函数值变化情况的区分。

  (3)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一类函数,对于这样的函数应怎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从的研究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系统研究一类函数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让学生去体会研究的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

  教法建议

  (1)关于的定义按照课本上说法它是一种形式定义即解析式的特征必须是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异,诸如,等都不是。

  (2)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理解与认识也是认识的重要内容。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对底数,指数都有什么限制要求,教师再给予补充或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因为对这个条件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的认识及性质的分类讨论,还关系到后面学习对数函数中底数的认识,所以一定要真正了解它的由来。

  关于图象的绘制,虽然是用列表描点法,但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描点前的盲目列表计算,也应避免盲目的连点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之处,要把点连在恰当之处,所以应在列表描点前先把函数的性质作一些简单的讨论,取得对要画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的大概认识后,以此为指导再列表计算,描点得图象。

函数的性质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主要学习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概念,通过指数函数图像的研究归纳其性质。“指数函数”是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初等函数,是后续知识——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反函数)的准备知识。本节课的重点是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难点在于弄清楚底数a对于函数变化的影响。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并体会研究函数较为完整的思维方法,此外还可类比学习后面的其它函数。

  (二)教学目标

  知识维度:初中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 一次函数,并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作了更深入研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能力维度: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像,并描述出函数的图像特征,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能理解对a的限定以及自变量的取值可推广至实数范围);

  (2)会做指数函数的图像;

  (3)能初步把握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由指数函数的图像归纳其性质的学习过程,由图像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利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和方法,如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 综合的能力通过探究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体会研究函数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研究学习过程;体验研究函数的一般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教学关键:从实际出发,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到理性认识,以形成完整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来扫清障碍。

  课时安排:1课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函数基本知识、可建立简单的函数关系,为以函数关系的建立作为本节知识的引入做了知识准备。此外,初中所学有理数范围内的指数相关知识,将已有知识推广至实数范围。在此基础上进入指数函数的学习,并将所学对函数的认识进一步推向系统化。

  三、教法分析

  (一)教学方式

  直接讲授与启发探究相结合

  (二)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做图结果;演示指数函数的图像

  四、教学基本思路: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如何建立一个关于指数函数的数学模型——后续解决)

  2引入指数函数概念

  (二)探究新知。

  1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

  2归纳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

  (三)巩固深化,发展思维

  (四)归纳整理,提高认识

  (五)巩固练习与作业

  (六)教学设计说明

  1、抛出生活中的实例,需要建立一个关于指数函数的数学模型,为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以及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2、用简单易懂的实例引入指数函数概念,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3、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从“数”的角度用解析式不易解决,转而由“形”——图象突破,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研究几个具体的指数函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象发现指数函数的图象规律,从而归纳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经历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研究出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后进行总结归纳函数的其他性质,从而对函数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4、进行一些巩固练习从而能对函数进行较为基本的应用

【函数的性质教案】相关文章:

1.《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2.《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3.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4.初中化学教案《氧气性质和用途》

5.乙醇性质的教学设计

6.《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7.《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8.《纯碱的性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