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黔之驴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黔之驴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黔之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并了解文章的大意。
2、说说本文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一则笑话。笑话中的鸡妈妈通过自己的聪明战胜了猫,保护了自己的孩子。现在有这样一头驴,它要比鸡妈妈的'体形庞大得多,可是却没有鸡妈妈那么聪明,它的结局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瞧瞧。(板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并了解文章的大意。
2、说说本文的寓意。
三、目标的实施:
1、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不会读的字的读音。
2、自由朗读。
3、齐读。
4、自由朗读课文,弄懂文章的大意。(前后左右四同学一组,共同完成。)
5、检测。
6、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虎刚刚见到驴时,表现怎样?
(2)虎发现驴有几样本领?它为什么敢接近驴呢??
(3)驴的结局如何?
(4)你如何来评价驴和老虎?
(5)你觉得本文有什么寓意?
学生读并且思考讨论。
评价
7、提问:本文给你什么样的启示?(思考几分钟?)
8、老虎在吃了驴这个庞大的动物之后,它的名声大震,不多久,它便成为了百兽之王。可是,它逐渐地骄傲起来了,根本不把其他的动物放在眼里,而且到处欺负弱小的动物。动物们敢怒不敢言就在这时,又有一位好事者运来来了一头驴,这头驴从其他动物的嘴里得知了前一头驴的遭遇后,它决定为他们驴子家族洗刷耻辱。大家想知道结果怎么样吗?那好,请大家发挥你们的想象,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来将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吧!(分组)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黔之驴,从而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好本领,如果光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话,那我们也就只会像那头驴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学好本领,遇到事情多动脑筋,相信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够克服。老师祝愿大家能够好好学习,打好基础,为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努力奋斗。
板书:
黔之驴
黔之驴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刻道理。
2、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教学重点: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教学难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统复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阅读本文时,要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并理解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予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范读课文
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要求: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
给加点字注音,然后齐读三遍。
黔好事者窥骇遁噬狎不胜跳踉
三、串译全文
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求:能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合上书本后能准确、生动地讲述故事。)
1.请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船载以人”:“以”,连词,相当于“而”。“庞然大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他日”:有一天。“甚恐”:“甚”,很。
“益司其声”:“益”:更加。“终不敢搏”:“终”:始终。
“稍近”:渐渐靠近。“以为”:①把(它)当作,“以为神。”
②认为。“以为且噬己也。”“因”:①因而,“虎因喜。”
②于是。“因跳踉大阚。”“之”:①的,结构助词。“黔之驴。”
②它,代词,代驴。“放之山下。”“虎见之。”“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庞然大物也。”“
黔之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并了解文章的大意。
2、说说的寓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讲一则笑话。
笑话中的鸡妈妈通过自己的聪明战胜了猫,保护了自己的孩子。现在有这样一头驴,它要比鸡妈妈的'体形庞大得多,可是却没有鸡妈妈那么聪明,它的结局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瞧瞧。(板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并了解文章的大意。
2、说说的寓意。
三、目标的实施:
1、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不会读的字的读音。
2、自由朗读。
3、齐读。
4、自由朗读课文,弄懂文章的大意。(前后左右四同学一组,共同完成。)
5、检测。
6、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虎刚刚见到驴时,表现怎样?
(2)虎发现驴有几样本领?它为什么敢接近驴呢?
(3)驴的结局如何?
(4)你如何来驴和老虎?
(5)你觉得有什么寓意?学生读并且思考讨论。
7、提问:给你什么样的启示?(思考几分钟?)
8、老虎在吃了驴这个庞大的动物之后,它的名声大震,不多久,它便成为了百兽之王。可是,它逐渐地骄傲起来了,根本不把其他的动物放在眼里,而且到处欺负弱小的动物。动物们敢怒不敢言……就在这时,又有一位好事者运来来了一头驴,这头驴从其他动物的嘴里得知了前一头驴的遭遇后,它决定为他们驴子家族洗刷耻辱。大家想知道结果怎么样吗?那好,请大家发挥你们的想象,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来将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吧!(分组)
四、: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黔之驴,从而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好本领,如果光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话,那我们也就只会像那头驴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学好本领,遇到事情多动脑筋,相信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够克服。老师祝愿大家能够好好学习,打好基础,为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努力奋斗。
黔之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认识事物本质,驾御并征服客观事物。
2.启发学生认识努力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性。
3.了解寓言特点,学习赏析寓言的方法。
4.巩固文言文知识,积累文言文词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课文主旨。
5.与相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寓言中的形象,准确把握寓意。
难点:文言词语的理解、领悟。
教学设想:
用“读——议——读”的方法掌握课文。
用“启发——合作——讨论——启发”的方法深入分析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黔之驴》这个故事导入新课
同学们,《黔之驴》这个故事你们听过吗?下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故事(师生一起听录音)。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你们对他了解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挂上小黑板明确答案: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有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韩愈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唐宋八大家了,你们能不能说出他们的姓名呢?
学生回答完毕,教师挂上小黑板,亮出唐宋八大家的姓名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黔之驴》这一课。
二、学生齐声朗读,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三、学生将认为重要的或者是不会的字词写到黑板上,请另一些学生上去注音后,教师订正、补充。应掌握的生字:
黔(qián)窥(kuī)慭(yìn)骇(hài)狎(xiá)
踉(liáng)阚(hǎn)遁(dùn)
四、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每个字的读音。
五、小组竞赛翻译课文,同组的同学可以起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起来补充可以加分,学生一边翻译,教师一边订正、补充。
1、应该注意并掌握的字的意思
以为神:把……当作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断其喉:指驴,代词
乃去:才
虎因喜:因此
因跳踉大阚:于是
憖憖然:……的样子
然往来视之:然而
2、译文如下: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驴)进黔。运到后没什么用处,便把驴放到了山脚下。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躲藏在树林中间偷偷地观察它。老虎渐渐走出树林,靠近驴,小心谨慎的,不了解驴是什么东西。
其后的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来来往往地观察驴,觉得它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渐渐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与它搏斗。渐渐老虎靠近它,态度更加随便,摇晃、依偎、冲击、顶撞(驴),驴忍不住怒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而大喜,考虑这件事,心想:“驴的本事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吼,咬断驴的喉咙,吃光驴的肉,才离开。
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具体描写驴和老虎的句子。
描写驴的句子:“庞然大物”、“驴一鸣”“驴不胜怒,蹄之。”
描写虎的句子:“蔽林间窥之,慭慭然,莫相知。”“大骇,远遁……甚恐。”“往来视之。”“又进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进益狎,荡倚冲冒。”“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七、学生根据相对应的句子,分组讨论驴和老虎的'形象,讨论后,每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教师。
1、虎的形象:对它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不盲目出击,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几经探索,逐渐摸清了对方底细,识破了驴的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的本质,并最终战胜了对方。
2、驴的形象:无能无用,盲目自大,得意忘形,最终没有逃脱灭亡的下场。
八、学生分组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
教师引导:虎和驴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典型形象,从它们的身上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呢?
讨论后,每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归纳。
老师点拨:理解寓意可从多角度来分析。如从虎的角度来理解,可以认为寓意为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而对生活中的挫折、困苦,既要有勇气,也要有战胜这些挫折、困苦的方法和谋略。要熟悉对手,吃透对手,并最终战胜对手。如从驴的角度来理解,可以认为寓意为讽刺了生活中那些无才无德,盲目自大,仗“势”欺人,外强中干的无耻之徒,只要言之有理,有读后一得,就都应该得到肯定和赞扬。
九、学生说出与课文有关的三个成语并解释,学生回答后,教师订正。
1、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使完了。
2、黔驴之技: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
3、庞然大物:形容表面上强大而实际上脆弱的东西。
十、与话题相联系,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如:做任何事都要小心谨慎;要勇于战胜困难;真才干的重要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正确估计对手。
十一、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二、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寓言的寓意。
2、《每课一练》第21课。
3、预习下一课。
附:板书设计
《《黔之驴》教案8》全文共1923字
【黔之驴教案】相关文章:
黔之驴教案09-23
黔之驴教案15篇09-26
黔之驴教案五篇11-22
《黔之驴》教学设计12-26
黔之驴教案汇编5篇12-12
实用的黔之驴教案4篇10-31
【必备】黔之驴教案四篇11-26
黔之驴教案集锦7篇10-03
黔之驴教案范文汇总十篇09-22
读黔之驴有感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