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三态变化说课稿

时间:2023-03-02 12:30: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水的三态变化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的三态变化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的三态变化说课稿

水的三态变化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第7课《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一直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转变,水循环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学生通过回忆和观察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讨论他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初步认识到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是可逆的。本课既是小结课,又是对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变过程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

  我现在没有执教过三年级,对学生对于这一单元前几节课的掌握情况不清楚,再加上从科学、学校老教师那里了解到,这一课比较难上,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所以上课之前我对三年级的孩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三年级的50个学生,通过调查问卷我发现了两个问题:

  1、学生对于水的三态和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无法建立联系。如问卷中问道水在自然界有哪些形态时, 100%的孩子都回答----液态、固态、气态。但我再接着问自然界中是如何具体阐述的?比如说云,孩子们一下就会说到雾、雪、霜等现象。而对于雾、雪、霜这些现象具体该对应水三态中的哪一种,学生错误百出。

  2、学生还有有较多错误的前概念,并且根深蒂固。如三年级的学生水蒸气的理解是有误的,都认为烧水的白气是水蒸气,只有23%的孩子认为冬天呼出来的气不是水蒸气,第四题大部分的同学只能正确的回答出冰是怎么形成的,其他的基本上都是错误的。想起我正在执教的四年级的同学,他们已经学过了这个内容,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孩子都分不清白气或水蒸气,还有部分孩子认为雪和霜是由水遇冷凝结而成的冰。这些问题都说明错误的前概念已经深深的烙在学生的脑海里了。了解了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我在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通过具体形象的、直观的实验去克服他们深入脑海的前概念。

  3、三年级的孩子大概10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倾向于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对于故事、图片,直观的实物更乐于接受,因此,模拟常见的霜、雪以及简单直观的呈现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回忆水的形态变化,了解到温度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循环,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能力目标:通过模拟霜、雪演示实验及视频,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观测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三、说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难点: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

  四、说教学流程

  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我将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圆角矩形: 情境导入,寻找自然界中水的形态

  圆角矩形: 寻找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清楚霜、雪形成过程

  圆角矩形: 讨论云、雾、露、冰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流程图: 可选过程: 归纳总结水的三态循环

  五、说教学过程

  一、编设有趣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针对三年级的特点,在整堂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小水滴大秘密》的故事。从引入开始,学生一直以侦探的角色在找寻小水滴的秘密。首先,我们来找一找小水滴可能存在于哪些地方,小朋友们通常会想到江、河、湖、海中,也就是液态的水。这时老师就可以紧跟着说,其实小水滴很顽皮他一会儿会变无成色透明的气体,学生就会说是水蒸气;一会儿会变成寒冷坚硬的固体,学生就会说是冰……这样水的三态很轻松的呈现了。既然水蒸气和冰也是水的分身,那么水的藏身之处就更多了,空气中,雪、霜、雾、云等,思维就扩散了。带着好奇心我们继续找寻,这些水的不同形态是怎么变化而来的,需要些什么条件,直到最后我们侦破了小水滴的大秘密。学生在找寻秘密的有趣故事中进行探究,积极性很高,很有成就感。

  二、借助直观实验,降低理解难度。

  在寻找水的三态变化的过程中,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变,学生不清楚,也缺乏生活经验,因此我设计了两个实验试图突破这个难点。

  把一个装有干冰的干的玻璃杯放在空气中,不一会儿,在玻璃杯的外壁有很多的冰晶----大家看到的霜就是冰晶。(制作成视屏比赛时播放)把这个自然界中水蒸气遇零下低温后直接变成冰晶(凝华)的过程清楚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这么直观的观察,对霜的形成过程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样,雪的形成过程也是这样的。那么雪的形成过程也就迎刃而解了,降低了孩子们的理解难度。

  对于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学生也是很难理解的,现实生活中也很难观察到。因此我就借用干冰升华的视频,让学生想像冰变成水蒸气就是这样的的过程。从而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们来看看视频。

  (干冰视屏讲解,这是干冰干开始的状态,因为时间比较长,我应用了快进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从视频中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增加,干冰的体积逐渐减小,直到消失。相信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兴趣盎然,同时也印象深刻。生活中的部分雪、霜就是这样升华到空中的。)

  三、巧设归类呈现,理解三态循环。

  结合本堂课的内容,我选择的图片都非常的具体、直观,有助于三年级的孩子更好的理解水的三态循环,符合三年级孩子的直观思维的认知。用图片代替文字,有助于孩子对生活中常见的云、雾、霜、露等现象与水的三态建立准确的联系。特别在水蒸气这一内容,我选择的是一张空白的图片,与固体和液态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孩子们从对比中深刻地了解到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水的三态变化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节知识点。原教材开篇即讲水的各种形态的变化过程以及变化条件。这对于才接触科学不久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特别是,这些知识点对于一些初中生都不一定能够搞清楚。所以,我选择性地删除这部分内容,其原则是专家说的“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而且,课本P57页还出现知识性的错误,霜的形成不是水蒸气在物体上的凝固,而是凝华,所以,对于学生来讲,要搞清楚这些名词(哪怕初步的理解),肯定很难。标题“水的三态变化”,我想就应该体现水的三态以及三态是如何变化的,最后切入水的三态循环以及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是较为恰当的。因此,我的教学目标就稍微降低难度,定位在“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了解水的三态循环;动手实验,掌握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水的三态转变过程。教学难点是水的三态转化以及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堂实验课,跟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注意事项是最基本的环节。所以,我强调了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的注意事项。另外,由学生讨论怎么做实验,再由老师进行指导,体现了实验的探究性,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采取实验、讲授、讨论法、研究性学习等。

  新课程倡导的是教学理念、学习理念的转变。所以,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尤为重要。通过探究、合作、讨论、参与、亲历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互助、合作、探究的快乐,体验到科学实验能够解决科学问题或提供更加有力的实验证据。通过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培养能力,学会学习。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由水在自然界有哪些存在形式引入题目,然后切入水的三态究竟是怎样变化的,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感知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再通过视频的观看,进一步感知水的三态转化,加深印象。最后梳理水的三态是怎样变化的,并回归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进行拓展。这样设计,首先直接切入我的课题中心“水的三态变化”,接着引入究竟如何变化便顺理成章,利用三年级上期学过的水的初步知识,梳理水的三态是如何转化的,最后回到水循环,同时把水在自然界存在形式的成因这一难题舍去,较好地体现了灵活运用教材的思想。教学中,让学生合作,并参与实验,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一个清楚的知识呈现等,都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学习的态度,以及解决教学设计上的重难点。

【水的三态变化说课稿】相关文章: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01-07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07-23

《水》说课稿06-28

《水》说课稿11-27

有趣的水说课稿11-29

《水与生命》说课稿11-27

《水的组成》说课稿12-20

茎输送水说课稿12-16

周庄水韵说课稿07-05

水组成说课稿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