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说课稿

时间:2024-07-07 07:30: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拔苗助长》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拔苗助长》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拔苗助长》说课稿

各位评委:

  我参赛的教学活动是大班综合活动《寓意乐园》。这个活动将语言和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通过玩乐中学习,感受成语的魅力。成语作为我国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比如,“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等成语家喻户晓,它们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那么,我们能否将这些寓意深远的成语故事作为活动内容,让年龄小的孩子们了解并接纳它们,同时提升他们多种能力呢?在《寓意乐园》活动中,我们将设计一系列趣味活动,通过歌曲、故事讲述、游戏等形式,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我们会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示。例如,我们可以用搞笑的表情和动作模仿“自相矛盾”的故事情节,并引导孩子们一起思考其中的道理。通过互动的方式,孩子们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纳这些富有智慧的故事。此外,我们还会设计一些与成语相关的游戏。比如,“拼图接龙”游戏中,孩子们需要根据成语的结构和意义,将拼图按照正确的顺序拼接起来。这样,他们不仅能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寓意乐园》这个活动,我们希望能够让年龄小的孩子们在玩乐中感受到成语的魅力,并逐渐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同时,通过参与各种趣味活动,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得到提高。让我们一起进入《寓意乐园》,探索成语的奥秘,开启智慧的大门!

  为此我选择了这个活动,借鉴了预知学习的理论,为幼儿创设学习的情景,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尝试将故事与韵律结合,使幼儿多通道参与,自发的投入到看、想、说、做、读中来,不仅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技能而且也在学习,怎样学习怎样生活和怎样做人,将特别是重视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因此我将目标定位于

  1、能够流利地用语句描述画面的细节,并且愿意在团体面前表达出来,初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人物情感。

  2、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所传达出的特定感情色彩,来设计动作,并确保这些动作与音乐的节奏相符。同时,我们还要保持注意力集中,并全身心投入地进行表演。

  3、充分享受表演带来的乐趣。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活动以这一主线,贯穿观察——猜测——联想——讲述——创编——表演。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采用鲜艳的画面将幼儿从相对疲塌、懒散、松懈的“低唤醒”状态中唤醒,通过幼儿观察,而图片也是幼儿讲述的凭借物,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任务的情感变化,更加深刻的理解故事,教师将第三幅图也就是拔苗的情节隐藏起来,让幼儿联想和猜测故事发展的情节变化,给予幼儿一个创造性表达的机会,根据这个文学作品中的人形象拓展想象,创编出了有趣的情节,最后共同寻求上故事发展的原因。这也符合大班语言教育的要求,通过预测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来帮助幼儿理解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并鼓励幼儿能按顺序描述事件的主要经过。由于给了幼儿一个悬念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给了幼儿一个展示的平台,幼儿在学习时必然全身心地投入,充满兴趣。在讲述过程中教师知识有引导的几句问话,为幼儿留有了更多讲述的机会,同时采用自由结伴讲述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使他们说的愿望得到满足和鼓励。在教师引导的几句话中教师提出“你是怎样发愁的呢?”引导幼儿创编发愁的动作,进一步理解人物的情绪变化。同时也为音乐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第二部分中,教师巧妙地使用了语气作为音乐和故事之间的桥梁,这不仅增添了趣味性,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顺利将他们已经有的经验迁移到新的学习领域,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创造个性化的动作。

  整个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会在音乐的环境中全心投入,用思维、视觉、身体、口语、手和脚来跟随音乐旋律,感受音乐的魅力,并将其内化为个人理解。通过与匹配的音乐刺激相结合,幼儿会产生表演的热情,在各种感官的表现下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真正与音乐同唱、同舞、同笑、同玩,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艺术素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逐渐地,幼儿会进入适度的紧张、专注、振奋和激动的“高唤醒状态”。教师利用与故事相配的鲜明、生动的音乐,将孩子们引入已学故事之中,让他们在音乐中经历、感受和体会。通过理解故事的同时学习音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尤其是对音乐中特定情感色彩的理解。这两者相辅相成。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教师首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迁移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变化过程,然后创造出“嗯,哈哈哈哈,啊”等处的表情和动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善于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需要“嗯”,为什么需要“哈哈哈哈”,为什么需要“啊”,他们发现了什么?接着,教师鼓励幼儿扮演老公公观察禾苗时的表情和动作。问题指导明确,幼儿易于表现。同时鼓励幼儿相互模仿,并将教师角色逐渐退到幕后。当孩子们听到音乐后进行动作反应时,教师要事先让他们自己做反应,只有个别幼儿能够接近时,教师才会加入他们的反应。

  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故事的发展顺序创造动作情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运用简明开放和启发式问题来引导幼儿创造与故事情节相符的动作。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支持者、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角色,并退到幕后。当然,在退到幕后时,教师也会通过语言和体态的暗示性帮助来指导孩子们参与并享受活动的乐趣。最后,让幼儿基于所学内容完整地表演,并逐渐增加难度,担任不同角色进行表演。在活动的最后阶段,教师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彼此的表演,同时关注故事的寓意。通过挑战和克服困难的学习经历,教师组织了一个具有恢复功能的活动,使幼儿从疲劳和压抑状态中恢复到轻松、舒适的低唤醒状态。因此,这种活动的组织形式具有适应性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保护和促进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是有益的。

  在整个韵律教学过程中,幼儿始终以音乐为核心。这样,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调动情感,有利于在幼儿心中形成艺术动作作品的整体形象。通过这种多通道的参与活动,幼儿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给他们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拔苗助长》说课稿】相关文章:

《拔苗助长》教学设计06-27

故事拔苗助长教案08-26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01-13

说课稿06-08

坐井观天说课稿 《坐井观天》说课稿11-08

大班说课稿获奖说课稿随笔06-20

半截蜡烛说课稿 《半截蜡烛》说课稿06-24

说课稿集锦10-08

《老王》说课稿07-03

石榴说课稿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