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音乐四年级《牧童》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四年级《牧童》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四年级《牧童》说课稿1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这是以"牧童"为中心的主题单元,通过欣赏、演唱不同形式、不同体裁、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感受了解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意境;了解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
通过唱歌、欣赏和个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传达给人们的不同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具体要求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2、继续进行二声部合唱的训练。
3、通过学唱歌曲《牧童》和欣赏童声合唱《山童》,感受和唱歌曲带给人的美妙和声以及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
4、欣赏《牧童短笛》,掌握作品的曲式结构,理解作品所表现得意境。
5、了解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
教学准备
1、教具:有关音乐、歌曲的范唱带。
2、录像资料:有关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贺绿汀的资料和其它录音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二声部歌曲。通过学习歌曲《牧童》,加强二声部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二声部演唱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因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得意境。
2、用运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
二、教学难点:
学习二声部歌曲《牧童》。
教学课时
五课时
教材分析
1、《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节奏轻快,加上简单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欢快放牧的情景展示在人们眼前。歌曲结构规整,分为四个乐句,一、二、四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演唱起来十分轻松;第三乐句连续运用切分节奏使音乐富有动感,整首歌曲充满活力。
2、《牧童短笛》
贺绿汀(1903—1999),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代表作品有《游击队歌》、《春天里》、《摇篮曲》、《森吉德玛》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全曲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两手各演奏一个声部。音调纯朴、清雅,意境恬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第二部分的情绪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照。此处节奏较快,音调活泼、跳跃,好像笛子在吹奏,又好像牧童在田野中追逐嬉戏。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音调稍稍作了装饰变化,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着诗情画意。
3、童声合唱《山童》
这是一首采用西南地区风格音调谱写成的童声合唱曲,歌唱曲调生动活泼,作曲家在音乐中采用诸多滑音、倚音、变音,构成了作品特有的风格。歌曲以我的视角,歌唱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和富有生机的世界。旋律欢快、节奏自由,情绪活泼。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习,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感受切分音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
1、听音模唱。教师弹奏单音,学生用u模唱音高。
2、和声练习。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教师演唱一个音,学生演唱这个音的上方三度音(例如,教师唱1,学生演唱3;教师演唱2,学生演唱4)。
二、感情导入。
1、谈话。
2、欣赏《牧童》乐曲。
3、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三、学习歌曲
1、旋律记忆
再听音乐。提问:你觉得乐曲可以分成几句?你能够记住并哼唱那句?
2、视唱歌谱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歌谱。
视唱高声部旋律。
提问:你觉得乐曲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3、突破节奏难点:你觉得歌曲的那一句最富有跳跃感?
4、介绍曲名。
5、学唱二声部旋律。
A、再完整地听歌曲。提问:
B、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视唱二声部旋律。
C、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6、视唱歌词。
四、总结。
五、作业
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
音乐四年级《牧童》说课稿2
【教材】
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本
【课题】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可爱的童年》
【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内容】
欣赏《牧童短笛》(新授)
拓展《民族乐器——笛子》
【教材分析】
《牧童短笛》是由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从而向听众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仿佛使人们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乐曲分为三段,第一段的主题轻快活泼,像牧童天真的笛声,回响在翠绿的田野上;第二段用民间的舞曲处理,与牧童的笛声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仿佛听见了放牛娃们欢乐的笑声;第三段是笛声的“再现”,与第一段形成呼应。这种典型的欧洲的曲式结构借鉴,生动自然,毫无雕琢之感。与“笛声”相应的另一声部有机地处理,是欧洲“复调技法”在中国作品中最成功的范例。
【教学目标】
1、在欣赏乐曲《牧童短笛》的过程中,感受乐曲两种不同的速度与情绪,体验优美流畅的旋律所描绘的如诗如画般的童年生活和意境。
2、运用聆听、对比的方法,感受音乐主题所表达的不同情绪、情景,抒发的不同情感。
3、了解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的生平,能哼唱乐曲《牧童短笛》的主题旋律,并能用肢体表演的形式,表现乐曲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感知乐曲两种不同的速度与情绪,了解作曲家贺绿汀的生平。
2、教学难点:学会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的旋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卡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我们大家跳起来》
2、师生问好
二、巩固与铺垫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单元诗《可爱的童年》
1、导入:我们的童年多幸福,我们的童年多愉快,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跟着音乐朗诵《可爱的童年》。
2、方法与过程
A、介绍作者:贺绿汀
导入: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白胡子老爷爷给大家认识。
1、请同学们来介绍。
2、教师补充。
贺绿汀(1903~1999)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他创作了很多作品,作品体裁多样,在中国有重大影响。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欣赏欲望。
三.欣赏与感受
1、初听:感受乐曲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导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由贺绿汀创作的乐曲《牧童短笛》。听一听,想一想乐曲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2、选一选:哪一幅画比较符合乐曲的意境?
3、说一说:乐曲的演奏形式。
4、谈一谈:对乐句的感受。乐曲模仿了哪一种民族乐器?
设计意图:通过选一选、说一说、谈一谈,使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钢琴音色的特点。
5、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当贺绿汀考入国立音专时,他还是一个在上海求学的`穷学生。当时他住在一家缝纫店的主楼,夏天热得要命,但是贺绿汀没有被这困难吓倒,他一边学习,一边创作,同时还不断地注视着音乐界的动态。虽然贺绿汀随时有辍学的危险,甚至这样差条件的房子,也都会有交不出房租的可能,就在这危难之际,有一天,他在学校的栏刊上看到了一则“征集中国风格钢琴曲”活动,是俄国作曲家兼钢琴家齐尔品在上海举办的。如果谁获优胜将能得到免费出国求学资格,并获奖金100元,而且作品的姓名必须严密封锁,任何人都不能“走后门”。得到这一消息后,贺绿汀非常兴奋。从此,他整天就泡在那间酷热小屋里开始了他的创作,夜以继日的创作,使他忘了一切苦楚。有的朋友问他“你这样认真地投入这次比赛,难道那幸福之光环真的能射到你身上?”贺绿汀非常自信的说:“我欣赏这次比赛的规则,它对任何人来说都有获奖的机会,因此,我必须认真地对待这次比赛”。由于天气太热,他又住在楼的顶层,白天无法工作,只好利用夜间及黎明前的那一段时间进行创作。幸福的光环真的来了,连贺绿汀自己也没想到,《牧童短笛》荣获这次比赛的一等奖,也是我国第一首飞向世界的钢琴作品。从此,贺绿汀便成为国内外瞩目的音乐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活跃在中国的乐坛上,而这首钢琴曲《牧童短笛》奏响了全球。
6、复听:乐曲《牧童短笛》
提问:感受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那几个部分是相似的?
7、听辨主题旋律:
A、出示主题旋律
4/43.23523532165615
2/42161216121216562165365
教师弹奏学生模唱,熟悉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旋律的模唱,熟悉主题旋律。
8、第三次复听音乐。
要求:听到第一主题时模仿吹笛,听到第二主题拍手打节奏。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听辨旋律。
9、完成表格:
乐段速度情绪
第一乐段中速优美的
第二乐段快速欢快的
第三乐段中速优美的
三:拓展——认识笛子。
设计意图:在上一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用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乐器笛子的音色,笛子的发展。
1、导入:为什么贺绿汀要选择笛子作为模仿的乐器?
2、介绍笛子的发展过程。
A、出示:ppt
B、欣赏乐曲《林中鸟》,让学生体会笛子模仿的鸟叫的旋律。
C、欣赏影片笛子独奏,感受笛子多变的演奏技巧。
3、小结:笛子是我们国家最早的民族乐器,希望他继续的发扬光大。
四、情感拓展——听朗朗演奏的《牧童短笛》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多种演奏情绪的《牧童短笛》,体会乐曲所传达的爱国情怀。
1、导入:让我们一起欣赏由朗朗演奏的《牧童短笛》
2、播放媒体。
3、小结:我们的童年幸福快乐,希望同学们把握好这幸福美好的童年,多学本领,为祖国多作贡献。
【音乐四年级《牧童》说课稿】相关文章: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12-09
音乐说课稿05-16
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山乡牧童》教学设计03-23
小班音乐说课稿06-17
大班音乐说课稿06-17
小学音乐说课稿07-16
《牧童》教案12-19
《牧童》教案11-21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09-02
高中音乐说课稿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