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10-13 12:33: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6篇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

  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

  师:快打开盒子,看看吧!

  生:哇,这么多礼物!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

  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动手吧!

  [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小叮铛)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

  (2)、汇报

  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从得非常端正。

  问: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

  我们组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一)》这是一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主要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2.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能够辨认这几种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4)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 说教法和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生活实际到立体图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强调学生从生活实际到抽象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三、 说教学流程

  1.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组成机器猫,激发学生的兴趣。

  2.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让学生玩积木,并要求按形状进行分类(教师总结诱导),认识本节课所学的四种立体图形

  3.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通过用眼观察,用手摸来体验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4.基本练习

  (1)看图形,说名称;

  (2)将物体和图形连线。

  (3)完成第35页“做一做”,第37页“连一连”。

  5. 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游戏(2):问学生: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

  6.观察生活,巩固新知。

  一是欣赏建筑物的图片,找出其中有哪些图形;二是数一数动物建乐园准备了那些图形的材料,每种图形的材料用了多少个。

  7.全课总结

  8.布置作业

  完成37页第二题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十几减九),这是苏教版第(二)册第(一)单元20以内退位减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加、减法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材通过(小猴卖桃、小兔买桃的童话情景引入13-9,再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算法,并引导交流,体会不同的算法,意在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喜欢的算法),这部分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的起始课,是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重要基础知识,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此外教材的例题与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例题相对应,都是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并通过列式计算解决问题,这样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计算结合起来,使计算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既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本课时最重要的一点是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逐步引导学生优化算法,十几减九的计算出现了四种算法:数数法、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在“想想做做”中,明确提出了“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

  所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编排的特点与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订如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9。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十几减9的算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准备采用以下一些教法引导学生学习:

  ①教学中,我将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

  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方法,提高技能。

  ④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发展。

  接下来,我详细说一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在导入新课之前,我设计了相应的复习铺垫,如:9加几的进位加、十几的组成、9的分与合等,旨在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同时对下面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起推波助澜的效果。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猴子卖桃、小兔买桃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画面:(1)1盒桃再加3个桃,一共有几个桃?(2)小兔买了9个桃,猴子还剩几个桃?怎样计算?算式怎样列?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算式:13-9。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常见的“买桃”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的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教师用一句话引导: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售货员,从13个桃里拿出9个,可以怎么拿?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是每个学生有较明确的操作目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尽量让每位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13-9的计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独立思考的能力。然后进行组内交流,学生边操作边说出从13个桃中减去9个桃的操作过程。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根据交流情况,相机用课件演示拿桃的过程,并出示相应的计算过程。学生可能出现书上的4种想法:第一种,从13个桃中一个一个减,减9次;第二种,先从10个桃中减去9个,再和其他3个桃合起来,这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说说这种算法是把13分成几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三种,先减去盒子外的3个桃,再减去盒内的6个桃,这样共减去了9个桃,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这种算法是把9分成几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四种,13个桃分成9个桃和4个桃,所以13减去9等于4。在学生表述时,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四种算法有何优劣之分,而是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比较,找适合自己的并努力学好。以上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把各自的生活经验转化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三环节:联系实际,深化应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1-3题:第一题,学生动手去画去圈,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摆摆小棒,着重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并正确计算,不强求统一方法;第二题,先让学生说说括线图各部分表示的内容,在引导列式计算,并说算法;第三题,要求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其实也就是学生最熟悉的方法。这个环节,虽然学生用各自的方法计算,但教师要了解哪种方法最受学生欢迎,对全班学生的思维水平做整体上的评估。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同时,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第四环节:巩固提高,总结发散

  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第四题做成口算卡片,反复练习;第五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竖排)发现算式的排列及得数排列的规律,使学生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记忆。这一环节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多种形式的数学练习,为学生提供创造、发展思维的空间。最后学生总结所学内容,谈感想及收获,教师全课总结。并延伸内容:如果小兔买的是8个桃,那么还剩几个?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综上所述,本课中,我重在从情境、探索、交流三方面,让学生思考、实践,理解十几减9的算法,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体验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快乐。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

  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6、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7、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8、关于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节日愉快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引出课题。

  ㈡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卖气球”问题。

  2、解决“套圈游戏”问题。

  3、解决“卖风车,猜字谜”问题。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5、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㈢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㈣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我所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第八单元给“图形找规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只有构建具有创新学习要求的课堂教学策略 ,规范数学教学过程,才能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落到实处。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特尔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释和分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再创造的方法。”在这里充分强调了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由学生把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自主活动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设计组织好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灌给学生。 因此我在设计这堂课时,采用了我们学校提出的自主参与式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诱发学习欲望。

  情境教学以“形”为手段,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有机结合,体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诱发主动性,促进儿童发展。这就是我在上课一开始设计了有关春天主体画面的.初衷。以动入境。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事物的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学习数学知识。

  本环节是一堂课中的主要部分,学生的主要活动是:根据上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有目的的进行小组讨论、操作实验、合作探究,放手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在这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点拨者、激励者。就此我设计了从生活中发现规律和随数字娃娃走入智慧宝塔两个活动,并努力的从这两个活动中体现以上的理念。

  (三)、联系生活,运用规律——理清知识脉络。

  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把小组内探究到的结论在班内交流,小组间达成共识。在这个环节中鼓励每一位学生认真倾听,及时记录和自己小组的不同意见,及时发表不同见解,可以互相质疑,互相补充,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而且我自己也倾听学生发言,及时引导和鼓励。

  (四)、智力闯关,巩固发展——构建认知结构。

  学生在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学会数学知识后,再应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为此我设计了一些具有层次性、生活性、游戏性、趣味性、开放型、挑战性的习题,最大限度的使所学知识在练习中拓展深化,在应用中升华,构建起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倘若不属于学生,课堂与老师则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为此在课堂上,我努力的做到不是学生配合老师的教,而是老师服务于学生的学,让老师的行为取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小学生在他们身体迅速成长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爱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应该说,没有孩子们的活动,就不可能迈出创新的第一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的调动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比如,我在执教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有规律的涂色,让学生观察周围,小组讨论,努力的体现以上的教学策略。

  (三)、和谐、民主、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交往、关系和谐;营造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境互动的教学情境;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与自由度,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学生思维被激活,情感被撩起来,灵气得以释放。

  (四)、营造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局面。

  十个指头不一样齐,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特点、情意因素千差万别,教师无法完全把握每个学生瞬息变幻的外在、内在的状态。为此我不单纯从表现效果出发来设计教学,而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要求来设计教学,引导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要求结合起来,实现“师生心往一处想”,学生各自“劲往需要处使”,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自己的智慧,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不是单为教而教,而是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但现在想来,在执教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许多缺憾和不足。

  1、在有规律涂色展示时,我应该让学生到投影前面去指着图片说。

  2、在最后的有规律串气球的活动中,我应该把要求更进一步强调,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注重了操作活动而把气球串成了一堆的情况。

  3、智慧宝塔的第四层我设计的是一道发散性的题目:1个红珠子,1个绿珠子,1个红珠子,2个绿珠子。

  一个红珠子,3个绿珠子,让学生想接下去应该怎么串。因为时间关系,没来得及出示就进行了下一步。如果我把它当作一个思考题出示,可能会更好。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我说课的内容是京版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的学看钟表,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指导思想我依据以下两点:

  1、建构主义观强调知识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的,因此要强调学生的自身感悟和探究;

  2、《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应该选择现实生活素材进行教学;

  根据以上的具体要求,本次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已有认知和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和动手实践认识钟表,通过对比观察会看钟表的整时和半时,感悟钟表指针指向的道理,体会钟表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学看钟表》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也是小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关于时间的知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首先认识钟面,通过观察知道钟面上有112个数字,是怎样排列的;认识时针和分针。其次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时刻的方法,能正确读出这样的时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向学生进行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教育。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有许多关于时间的信息: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吃饭、休息的时间、况且大多数孩子在家庭、幼儿园已经了解了一些看钟表的方法,应该说许多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知识经验。在上课前我也做了一些调查:

  1、首先我找几名学生做了课前访谈,我拿着钟表分别问了整时和半时,有80%的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整时,但只有40%的学生能正确的说出半时,当我在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时,也仅有一两个学生能准确的说清楚认识钟表的方法。

  2、我在班中做了调查问卷。

【精选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6篇】相关文章:

1.【精选】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2.精选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9篇

3.《数学广角》说课稿范文

4.精选数学说课稿初中汇总九篇

5.精选数学说课稿初中模板汇总7篇

6.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

7.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

8.有关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