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6-26 14:31: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四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半截蜡烛》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2课。这是一篇剧本,课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亲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三个德国敌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紧张激烈的战斗,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2、教学目标:

  目标句有激励,导向功能,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粉嘟嘟、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些教学目标是在课堂中综合渗透完成的。]

  3.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5.教学准备: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法国人的残酷迫害。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采用质疑点拨法等自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从读到思的学习方法。在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人物心理,进一步思考理解,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细细揣摩,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程序:

  (一)揭示课题

  1、激趣直接板书课题——《半截蜡烛》,学生质疑,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会想:为什么会是半截蜡烛?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用呢?

  2、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简炼地概括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或含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十分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及应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读思结合的良好习惯。因此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这节课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之一。

  3、介绍剧本这种新题材的语言特点。

  (1)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这是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4、简单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重、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从小了解善恶,了解历史。适当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紧扣中心,重点体味。

  1、剧本前半部分是故事的起因,主要通过“绝妙”、“绝密”这两个词围绕课文内容造句:伯诺德夫人想了个绝妙的主意,把绝密情报封在半截蜡烛里。通过重点句的朗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不惜代价。[采用“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感知思想内容。]

  2、剧本后半部分是故事的高潮。教师先提出一个思考题提纲挈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让学生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万分危急、一吹二端

  “万分危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剧本后半部分是重点段落,要着重让学生反复朗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领悟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机智和勇敢。通过指名读,赛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加深感受。

  板书:勇敢、机智、热爱祖国

  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学会合作,提高课堂实效,交流升华]

  五、回归,课外延伸。

  续编故事: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如果被发现会出现什么情景?如果没有被发现又会出现什么情景?[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说话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作业:

  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

  板书设计:

  万分危急 不惜代价

  半

  三个德国军官 绝 截 绝 伯诺德夫人 杰克 杰奎琳

  点燃 重新点燃 密 蜡 妙 夺回 吹熄 端走 端上楼

  烛 机敏 勇敢 热爱祖国

  学与问教案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童年的发现》是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文章以第一人称叙事,以一个儿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文章展示了“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即从“迷惑不解”到“似懂非懂”到“独立发现”到“得到证实”。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感受作者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胚、祸”等10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2.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三、说学情:

  经过近五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了较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具备了朗读默读的能力。随着年段的升高,一本薄薄的教科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他们具有了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量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还要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阅读材料,课堂上大量资料的补充,对学生课外阅读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2.说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发现和解决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的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1.交流揭题,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学过的课文中描写童年生活的片段,由片段交流引出“发现”,由片段交流引出“童年”,由对“童年”的交流引出课题完成“童年的发现”,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2. 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学生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童年的`发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这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

  3.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阅读开头,了解发现:“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2)梦中飞行,引发思考。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3)师生对话,求解疑问。

  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绞尽脑汁,惊人发现。

  既然老师那里给不出现成的答案,那就自己去想,自己去寻找吧。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5)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4.遭遇挫折,悟出哲理。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我”当时有什么表现,又是怎样被老师轰出教室的。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使学生明白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句话也是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纪念。感受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

  六、说作业设计:

  互相交流学习课文受到的启发,深化了主题;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童年的发现》为题写一篇作文,介绍自己的一次发现,读写结合,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大循环。

  七、说板书设计:

  运用简洁的板书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板书能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

  梦中飞行,引发思考——富于幻想

  童年的发现 绞尽脑汁,惊人发现——执着探索

  遇到挫折,悟出道理——幽默风趣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设计理念:

  《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主要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人家中的九岁男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这篇文章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是学生学习文言文一块很好的敲门砖。根据新课标对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建议,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主要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并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为此,围绕本单元“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的教育主题,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学情的把握,学生只有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才可体会杨氏子的巧言善辩,以及富有艺术性的言语表达。这跟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以情境为线,古文为珠,突出“趣”字,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角色体验、模拟表演等方法去融入古文;以“朗读”为轴,通过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情境对读等方式,引领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积累优美语言材料,用优秀的文化甘露浸润学生幼小的心灵。

  二、教法设计:

  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读。所以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如何才能读好,难点是因此才能好读。为此,我主要采取导读式教学法,该方法导语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角色体验法、拓展迁移法也是本课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导读式教学法”的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学法指导:

  学习文言文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学习方法是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教学全过程。

  四、教学流程:

  流程一、激趣导入,揭题释疑:课前设计谈话环节,旨在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进而利用揭题导入的方法,激起学生对学习新课的好奇。

  流程二、初读古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的设计秉着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以读为主线,自主深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1、自由读,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2、示范读:考虑到文言文在停顿、重音、语气、等方面的特殊性,老师进行示范朗读,由此对学生的朗读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

  3、四人串读:领会、揣摩老师范时的停顿、重音、语气,学生合作串读全文,借此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这三次不同要求的读的训练,使学生读准了字音,读好了断句,读通了课文,逐步感受到文言文的朗读技巧,初步达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朗读要求。

  流程三:熟读课文,读懂故事:文言文教学的读懂,仅仅要求能够“疏通文意”,大致了解课文意思就可以了,所以这一环节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课文,反馈交流时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利用学法迁移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学生学有困难,还可以用文白对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流程四、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文中的对话,是课文的精华部分,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立足于语言文字,将理解词句、读透内容、入情体验、感情朗读有机融合起来。主要安排了以下4个教学环节。

  1、体会杨氏子的“甚聪惠”:通过替换练习去感受“应声答曰”的机智。

  2、感受杨氏之子巧答之妙:对答一妙之所在即以对方的姓氏做文章,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答二妙之所在即“未闻”一词隐含的礼貌与委婉。

  3、迁移改文,拓展创新:变换姓氏,内化学生的语言表达。

  4、角色体验,背诵积累:对照古今文,分角色体验人物语言,达到熟读成诵。

  流程五、回归生活,学会交流: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基于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中的杨氏之子,以他为榜样,学会在生活中与人交流。做一个有礼貌且有修养的孩子。

  五、教学反思:

  提到文言文教学,我们就会习惯性的迸出诸如“之、乎、者、也”之类的文字,枯燥之味也油然而生。但是,通过执教《杨氏之子》,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文言文教学也同样需要艺术。从某种角度来讲,它似乎是在更大程度上去挑战我们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师教书,表面上是在教教材,实际上是通过教材咀嚼生活······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时间控制3 分钟) 《小麻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编者把这篇课文安排在教材的开场是有其特殊的含义的,说明了这篇课文在教材中是十分重要性。

  《小麻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只还不会飞的小麻雀不听劝告妈妈,试图飞出窝来却一不留神落到窝下,遭遇到了大花猫袭击,麻雀妈妈为救他,奋不顾身地用身体挡住大花猫,最后导致自己的尾巴被花猫咬掉的故事。本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第三阶段(5-6 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能够正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并抓住重点句子,了解其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去把握文中的重点句,并理解其意蕴是本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阅读“学习链接”,或查找更多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找高尔基的《童年》等作品来读一读。

  二、说教法和学法

  (时间控制1 分钟) 在教学方法上,我认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设计,贵在创新,贵在切合学生实际,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本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 2 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时间控制5 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将采用启发式谈话导入:四年级是我们学过了一篇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让我们看到了动物中伟大的母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也是关于麻雀的课文《小麻雀》。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著名大作家高尔基的这篇童话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收获呢?随后揭开课题,并简要了解作者高尔基的概况后,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麻雀,麻雀妈妈又是个怎样的妈妈?同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设臵一个问题:从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小麻雀与麻雀妈妈的对话你了解到了什么?采用分角色的办法,抽选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来朗读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问题答案。

  接着,全班有感情的朗读 14-19 自然段想想小麻雀和妈妈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重点理解课后练习第二题的句子,并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能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课后星号题中的那个问题。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 3 体验课文故事情节生动、细致,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

  作业2: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过不听父母劝告的情况,是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课后把它写出来。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时间控制1 分钟) 板书边写边讲:本节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母子对话:小麻雀充满好奇,充满疑问;妈妈则细心照看,再三告诫;第二个阶段是经历危险:小麻雀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妈妈奋不顾身,保护孩子;第三个是内心感受:小麻雀既高兴又难过。

  最后总结出全文的思想感情是:不听劝告吃苦头;经受磨练长本领!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求全面而简洁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体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实用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四篇】相关文章:

1.【实用】五年级语文说课稿四篇

2.实用的语文说课稿四篇

3.实用的语文说课稿3篇

4.实用的语文说课稿4篇

5.【实用】语文说课稿3篇

6.【实用】语文说课稿三篇

7.【实用】语文说课稿6篇

8.【实用】语文说课稿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