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17 16:33: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课标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预测和分析的过程。同时,认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经历其制作过程,在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中有所体验,从而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二、说教材

  这一课展现的两幅统计图是教材第一次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接触过简易统计图,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读简单的统计表,认识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一些简单的预测。学生将参加简单的实践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在方格纸上画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2、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2、在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学习统计知识,初步具有在交流中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读懂统计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预测。

  三、说学生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班的孩子在统计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统计意识,体验过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直接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不是难事,关键是该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激发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统计的过程中。因此我通过孩子们不仅熟悉而且喜欢的节日做为切入点,很自然的引导孩子参与到统计中来。

  四、说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上课伊始,通过创设学生非常喜欢的六一儿童节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将学生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课件出示2.1班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和2.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让学生读懂纵向和横向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自主获得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做出简单的预测。主要采用个人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形式中进行学习。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在这一活动中主要让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调查小组同学每天睡眠时间,收集整理数据,填写小组同学睡眠时间统计表,大家根据统计表给统计图涂上漂亮的颜色。评价展示统计图,同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根据统计图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依据数学从生活中来,一样回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我特设计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需要统计,让学生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

  总之,在课堂上我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用亲切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语言,让孩子们感到老师是朋友,是伙伴,使他们在体验愉悦的情景中获得知识。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我是中心小学的邹青,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借生日》下面我将从教材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5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借生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本文述说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

  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字里行间流入着母女之间的真情。语言虽短浅但非常符合低年级的认知特点,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素材。

  根据新课标要求,本单元的教材特点年级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方”“食”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原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字、观察、想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对母亲的关爱之情

  将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感受母女之间的情感

  教学难点确定为:教育学生关爱他人

  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要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但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了优势,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读书感悟法、演示法图文结合法等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读中感悟、观察对比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观察、想象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预设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

  著名教育家于瑾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把学生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始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为了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我就用课件出示《生日歌》的动画。过生日是学生熟悉的盼望的能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接着我问生日是哪一天?最希望得到什么礼物?学生各抒己见,激发了积极性。

  这时候我抛出一个问题,“平日里,我们会告诉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可你听说过借生日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关于借生日的故事,学了你就明白为什么要借生日?”以此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巩固生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上通过自主读课文,读准生字,自主选生字当小老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生字,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第三个环节:理解课文,感悟道理

  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课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因此,我打破以往“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采用多种形式读。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整体感悟;接着教师范读,做好引导,然后指名读,师生一起评价。再分组比赛读,同桌互评。

  课间律动《好妈妈》合唱

 抓住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

  用小黑板出示课文中重点句如:小云问妈妈:“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妈妈笑着说;“我忘了,”妈妈真忘了吗?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妈妈是怎样爱孩子胜过爱自己。以此突破难点使学生受到教育小:像妈妈一样爱身边的人

  伴着音乐,读课文表演课文

  孩子们都爱唱歌,让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读,从音乐中感悟,

  第四个环节:扩展训练,活跃思维

  为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我设计了“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鼓励孩子各抒己见,说说妈妈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师生共同讨论自己将怎样关心妈妈?关心身边的人,布置练习:为妈妈做一件小礼物,并写上祝福。

  说板书设计

  我认为好的板书能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所以为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所授课的内容,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简明、大方、整洁。

  送布熊

  妈妈{祝快乐}

  借生日{ }关爱他人

  小云{送布熊}

  借生日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识字二的第二课《自选商场》第一课时。识字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为了探索识字教学的方法,我给自己确定了一个课题:趣味识字,围绕提高学生识字兴趣进行研究。下面我结合我的课题说说《自选商场》的教学设计。

  自选商场是城市学生十分熟悉的地方,学生在逛超市的时候通过认标志、读标签、看实物可以认识很多字,教材就是希望学生通过看图认识事物,把认字(词)和认识事物、观察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分两课时教学。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特点,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和“女字旁”,会写4个字;

  2、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初步体会它给购物的人带来的方便;

  3、通过游戏提高识字兴趣。教学的重点是认识14个字和“女字旁”,会写4个字。教学难点是认识14个字。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教材设计恰好体现了这个思想;另外,它建议我们“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我在本课将采用“生活识字”“比较字形”等方法;它还要我们“力求识用结合”,我将把生字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给学生认读;此外,它建议我们“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设计了一个动画人物贯穿课的始终,让他和学生对话,并设计了有趣的识字游戏。

  三、说学法

  我不但注意了教师的“教”,而且关注了学生的“学”,虽然孩子们年纪小,但我注重培养他们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采取“学习小组”的形式识字并汇报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我布置孩子们跟家长到自选商场购物,观察商场里的商品及顾客购物的方式,还让他们收集一些商品的包装,认读商品名称。

  课堂教学程序如下:

  1、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2、 演示课文、了解内容。

  3、 巧设问题、学习词语。

  4、 开展游戏、巩固识字。

  5、 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6、 提示规则、练习写字。

  “教师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我引进了一个孩子们十分喜爱的动画人物皮卡丘,由他代替我给孩子们提出学习要求、夸奖他们、提醒他们注意书写规则、鼓励他们学会更多的字。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皮卡丘是一个和学生平等的形象,是孩子们的朋友,以他的口吻跟孩子们说话,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学习积极性也更高。

  接着,我借动画人物皮皮之口揭示了课题:自选商场,并重点拼读“商场”二字的音节,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这两个字是本课最难记住的生字,因此,我在上课伊始、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出示,给他们强烈的印象。

  皮皮讲述了他和妈妈在自选商场买东西的情景,孩子们也了解了课文内容,自由读课文之后,皮卡丘给孩子们提出了问题:1、皮皮和妈妈挑选了哪些商品?2、请同学们猜三个谜语。3、你能读出这些商品的名称吗?答案就是本课要学的词语。孩子们答对了会得到他的夸奖。这些词语都带拼音,孩子们看文字、拼音节、认事物,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词语。在学到“牛奶”这个词语时,“女字旁”画上了红圈,我告诉孩子们它叫“女字旁”,并提示学生:我们还认识哪些带“女字旁”的字?词语共有9个,分为食品、日用品和文具三类。皮卡丘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提问,尤其是猜谜语,用通俗的语言描述了牙膏、毛巾、洗衣粉的特点。这是一种综合的识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识字教学也是一样,今天的识字教学不应该仅仅只是枯燥的识记。识字教学追求情趣,从教学的操作层面来看,情趣来自灵活多样、独具匠心的教学形式。这样,不仅在语言环境中及时巩固认字,而且也是学生触摸汉字、感受语文的绝好机会,也许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认识的汉字,给孩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应该是更亲切,更有生命力吧!

  在巩固生字词这一部分有三个游戏:

  1、“生字果树”游戏:好大一棵苹果树呀!每一个苹果里都藏着一个字,你能读出来吗?这个游戏用来巩固14个生字。

  2、“走迷宫”游戏:小猫想到小狗那儿去玩,可是要经过一个迷宫,你能帮帮它吗?“迷宫”的路口由“面包、牛奶、牙齿、包子、东西”等11个词语组成,孩子们要说清路线就必须读出相应的词语。这个游戏引导孩子们在帮助小动物的美好愿望中复习词语。

  3、“识字舞台”游戏把生字放到句子里,鼓励学生认读。在游戏中,当学生的活动到了结束的时间,老师要开始下一个环节时,一种催人振奋的音乐响起,代替了老师“一、二、三”的口令。审美化教学能引发学生美好的情感,增强学习效果。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情趣来自于思维的挑战、想象的飞扬和情感的交流。孩子们的思维在跳跃、信心在增长,识字的兴趣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光有游戏是不够的,我还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如在“生字果树”游戏中巩固“笔”字,引导学生想毛笔的样子,理解这个字的结构;“西”字和“本”字,引导学生用比较法与“四”字和“木”字进行比较。如果把识字学习比作一道菜,那么新奇的内容、直观的形式是这道菜中的调料,而正确的识字方法才是菜的主料,它能让品尝者摄取营养、体会真味。学生只有掌握了识字方法,形成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才能对学习本身感兴趣,才能产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

  自选商场里的东西还有很多,孩子们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人出示自己准备好的商品包装,带领小组同学认读商品名称,并用一、两句话介绍这种商品,还可以交换商品包装袋,尝试认读生字,看谁认得快,学得多。小组活动之后,向全班汇报,汇报采取自愿的形式。有句话说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内的知识是有限的,生活的课堂却宽广无垠。我鼓励孩子们在课外随时随地主动识字,现在,我让他们把课外认识的字在课堂里进行交流就是对这种做法的肯定,必将引导他们在课外认识更多的字。实验教材的识字量比较大,识字速度比较快,给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坚持课堂向生活开放,将孩子的生活经验带进课堂是走出困境的好办法。

  在写字这个部分,我先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然后由皮卡丘提示写字姿势和书写规则,接着我在黑板上示范书写,最后学生在书上练习写。

  课的最后,皮卡丘鼓励孩子们学会更多的字。

  这就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在第二课时我将复习生字词、学习课文、指导朗读并巩固写字。

  这节课我将紧扣课程标准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力求上一堂综合的、开放的识字课。

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我所设计的这则教案,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第六课《打开的喜悦》第一课。它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的学习内容集手工与绘画为一体,画、刻、剪、撕、贴、实物粘贴等技法综合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创造,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卡片,在动脑、动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你像节日里自己动手制作卡片相互赠送,不仅节省资金,还可以增进学生、老师之间的友谊和交流,增添师生的生活情趣。

  1、设计理念:

  新课程的改革首当其冲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面对新的教材,我们必须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才能在认识和挖掘教材内容、准确把握重难点、组织处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达到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视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理念。针对本课的特点,我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即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教师讲述的弊端,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教学目标:

  A、体验与发现:体验单色或彩色卡纸、皮草、木片、树皮、线头、易拉罐皮、小树枝、碎花布头、牛仔布片,干花等材料的材质美。

  对材料进行有意义的加工和改造,自己动手制作出富有创意的卡片,在节日里送给自己的老师、同学、父母或者是好友,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B、实践与创造:可以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知识,通过对各种线材、面材、块材的制作实践体验,创造性地制作出形形色色的立体卡片:如仿生形、立体形、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等;也可以发挥不同材质的特点:如在卡纸上嵌树皮、木、绳线等等,;也可以切割、折叠来变化卡片的形态。

  C、欣赏与评价:欣赏有趣的卡片,启发创作思维,在评论作品中看其是否有个性、是否有时代气息;是否有奇思妙想和创新精神;是否有热爱生活的情趣。

  3、教学重点:

  大量精美的示范作品要能够扩大学生的视觉信息,解放思想,开启思路,起到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的作用;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制作中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这是突破重点的关键所在)

  教学难点:

  教师恰当地引导学生自由对纸张进行切割、折叠和组合,形成立体卡片,并能够把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富有创意性做进自己的卡片中。(突破点:教师的演示,学生的观察、实践,可以将难度减小到最底限度)

  4、教学准备:

  教具:示范作品、各种纸材、剪刀、尺子、铅笔、彩笔、各色颜料

  学具:毛线、木材、绳线、旧牛仔布、碎花布头、易拉罐皮、皮革、特种纸等。

  二、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没有固定的形式。我依据教案书上所说,分阶段教学,当然可以进行创新。因为毕竟是“教无定法”。

  1、准备阶段:在没讲课之前,让学生自由结合:个人或俩人一组;三人或三人以上集体组,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充分体现自主互助合作模式。

  另外,我觉得学习氛围非常重要,如果在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能感受并被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包围起来的时候,他的身心必定会受到感染。因此,课前播放音乐,并展示精美的艺术品,学生就能感受到不同。我选择的是旋律特点很强的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并为下一步作好铺垫。也是有备而来的。

  2、导入阶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设计应用课中最为重要。学生如果没有兴趣,就不会用心的去想象和设计,更不会用心的去制作进而探讨了。所以我展示各种卡片:或者质朴的、或者现代的、或者异国风情的、或者优雅的、或是笨拙的、或是滑稽的、可爱的等等。

  教师提问: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卡片并能够说出喜欢的理由?(促进学生的想像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同学们,你准备把你喜欢的卡片送给谁?为什么?

  以上俩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调动他们的兴趣,在兴趣没结束前,再次提问。

  进入点评、讨论阶段:节日里、生日里我们去买一件小礼物,一张卡片完全可以,但在传达情谊上远远不如亲自动手做一张小卡片显得更有真情。(我拿商店买的卡片与自己制作的卡片进行对比)让学生讨论。(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讨论意识,让学生主体参与)

  3、发展阶段(设计、制作):讨论分析手工制作的卡片与商店里销售的卡片有何不同。

  商店里的卡片优点:精美、简洁、方便、节约时间。缺点:整齐划一、在情感上有应付感,不能完全表达出每一个人的需要。

  手工制作的卡片优点:个性化强、可发挥余地大、更能传情达意。缺点:花时间,不可大批量生产(时间长、情感投入的也多)

  (以上由学生说,老师总结)

  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和实践一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实践):

  (1) 切割、折叠各种立体构成技法

  (2) 用各种线材、面材、快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

  (3) 粘贴、插接、镶嵌、肌理制作等多种辅助技法(丰富教学内容,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4、总结与尝试探究阶段,这一阶段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课的作业。

  选择恰当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再创作,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体验和感受:

  (1)体验毛线、木制、绳线、牛仔布、易拉罐皮、皮革本身的材质美。(根据材质表现性格)

  (2)感受材料特性与绘画的完美结合。(如表现思念可以通过与毛线的结合来渲染效果;表示刻骨铭心可选用易拉罐皮显得更加形象;碎花布可用来贴在送给女性的卡片里表示美丽、温柔、怀旧)

  (3)灵活的运用立体构成的制作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动手和享受成功快乐联系起来。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并做相应的指导,制作中注意安全。(大约20分钟)

  展示作业,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创作的卡片。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指明作品的优、缺点;然后互评;教师进行总评。

  5、课后拓展:

  课后可尝试其他的制作方法。

  本节课结束。(共计40分钟)

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题目是《梅花》,选自长春版小学语文国标教材第一册第十一板块“在冬天里”。下面我就从课标、教材与学生、教法与学法、教学资源的挖掘、教学流程六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一、 说我对课标的理解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课标在这一学段对古诗教学只提出诵读、想象、体验、感受等总体要求,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获得启迪,享受乐趣。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 说教材与学生

  1教材分析

  “在冬天里”这一板块选编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九九歌》、《雪孩子》、《梅花》四篇课文,采用儿歌、民谚、童话、古诗四种体裁描写冬天,展示冬天的生动画面,极富生活情趣。《梅花》这首五言律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的咏梅诗,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孤傲高洁、倔强坚贞的性格。诗里洋溢着作者情思并暗寓象征寄托,故意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用梅花作为本册教材最后一课,韵味深远,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听说过梅花,但真正见到梅花的`却未必很多。梅花的冰肌玉骨、高洁品质,学生更是难以体会。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凌寒”、“数枝”“为”、“暗香”、“来”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是本课教学研究的新课题。

  3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立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感悟古诗大意,初步了解梅花的特点,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力目标——收集资料、观察画面、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理解、交流、表达等多元智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笔下的梅花,欣赏梅花凌寒、洁白、幽香的独特美。在这些目标中,了解古诗大意,朗读与背诵古诗是下限目标,人人达到要求。感悟诗的意境,掌握方法,感受作者笔下的梅花,欣赏梅花凌寒、洁白、幽香的独特美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重点是朗诵古诗、感悟诗境、读出古诗韵味。难点是感受作者笔下的梅花,欣赏梅花凌寒、洁白、幽香的独特美。为突破重点,分散难点,我课前设计师生共同收集资料,分组整理这一环节,再通过课上交流,反复朗诵,感悟诗意,达到教学目标。

  三、 说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学习方法为:

  1.合作与交流:在课前采用师生、生生合作,共同收集资料,让每位学生都是参与者,主动权放在他们手上;感悟诗意,体会诗韵时,更要注意合作与交流。

  2.聆听与欣赏:学会聆听,学会欣赏,从中感受、顿悟,提炼自己对课文的独特见解。

  3.图文结合:课文中的图画直观再现文本内容,让学生观察画面,反复读文,在读中思考、领会、提炼。

  4.朗读拓展法:读出古诗韵味,从而体会文本中的人文情怀。

  教师围绕学法,采用以下方法开展教学:①“导读法”。导之以读、导之以思、导之以说、导之以疑。②启发点拨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视机而动、相机点拨。③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此外,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形成独特体验。

  四、说教学资源的挖掘

  “梅”与“竹 兰 菊”并称“国画四君子”,她的冰肌玉骨,她的高洁品质,奠定了她所代表的“梅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以梅为题,咏梅、画梅,留下不少佳作。(1)元代有个爱梅、咏梅、画梅成癖的王冕,在九旦山栽种梅树有几千株。他有一首《墨梅》诗,一幅《墨梅》画,古今闻名。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人间。这些课外的资源,作为教材的补充,会奠定学生深厚的“梅文化”。

  教师自身也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我的语言是美的,加上古香古色的背景,优美典雅的音乐,精美的,展出一幅幅梅花图片,红如火、白似雪、粉像霞,教室两旁悬挂着梅花图画,散发着文化的芬芳,配以苍劲有力的诗词书法,让人不由得走入那美妙的世界……

  五、说教学流程

  (一) 直观导入、交流互动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出示一枝梅花)同学们,这是什么?你们有谁认识它吗?你对梅花了解有多少?(由于课前我们分组收集有关资料,师生亲身经历,在某方面对梅花会有一定的了解,这种交流目的在于消除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梅文化的深厚底蕴。我事先备好图片、资料和诗文,以备补充使用。)

  (二) 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多媒体展示,配以寒风的声音)教师倾情讲述——在冰天雪地,风起雪舞的冬季里,百花早已凋萎,只有梅花冒着风雪顶着严寒,抖擞着枝条,绽芳吐蕊……)画面伴随音乐滚动。你看到了什么?喜欢哪一组图片?感受怎样?

  (学生充分交流后,画面定格在本课插图上。)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古今闻名。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他笔下的梅花。

  (三) 反复诵读,交流所得

  1教师范读,整体感受。

  2反复听读,走进文本。

  3诵读想象,获得体验。

  课标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首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理解。因为没有个人主动学习的参与,就无法实现学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四) 品味想像,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站在风雪中,来到墙角梅花前,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3.“指导诵读”。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梅花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来读。(确定基调)

  (2)读出节奏感。

  (3)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五)扩充阅读、课外延伸

  音乐响起,图片再现,教师咏梅,韵味无限。

  每一堂课,都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学生既要扎实的学习,又要“活”起来,“动”起来。我理解的“活”,是思维的活跃、跳跃。我理解的“动”是智力的开发、兴趣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把最后部分定为“扩充阅读、感悟梅花”,就是力图为学生活跃思维创造条件。在这一学习阶段,他们可以对不懂的知识点提问,思考答案;可以想象诗句的意境,再用语言来描述;可以自由诵读最爱的古诗,并表演朗读给其他人听;可以天马行空,吟诵抒情……课堂成为一扇窗户,打开它,你可以看到五彩的世界,只要你愿意动脑,就可以看到最美的花朵。

  (七)板书设计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朗读、背诵的有效手段。简洁明快、富有美感。

  这篇教案,我定的基调是“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们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他们与成人一样,崇尚美、热爱美、亲近美。所以,让孩子们在“梅文化”中发现美、感悟美、想象美,最终热爱美是我的初衷。

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小小的书橱》。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材,《小小的书橱》这课是一篇新教材,是一首有趣的小诗,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掌握“浩瀚、遨游、沐浴”等词。 2、学习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知识的丰富和作用。

  情感目标:

  1、教育学生爱书、护书。

  2、体验读书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难点:感受读书的快乐。

  四、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五、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我采用了一个关于书的谜语来引入新课,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谜底,有助于理解课文的中心,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看的书,知道的故事,学生兴致高,进一步为学习本诗奠定了基础。

  (二)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上通过了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三)读文理解、感悟道理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通过读,学生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用内心的情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演能力,达到了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结合实际,直观感受

  针对学生知识面窄,看的书不多这样的实际情况,我从图书室里借了一些与本课有关的书,如《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冰心散文集》等,发给学生,让学生浏览,从中理解一些词句。我觉得比我给学生讲效果好多了。

  (五)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我们如何看书?如何护书?这个质疑,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习惯养成教育。

  (六)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鼓励孩子积累好词好句,摘抄有关读书书的名言警句。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重复”的奥妙》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好玩》第二课时的内容,属于综合实践活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的“重复”规律。“找规律”是新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它有着深刻的数学思想,也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的基础知识之一。这是教科书第一次设置独立课节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教材编排分两大块内容。教材的主情境图是一副信息丰富的画面,图中蕴含了多个存在简单重复规律的信息,如:手拉手做游戏的小朋友是一个女生一个男生的排列顺序;灯笼是一个大一个小的排列顺序等。丰富的情境图有助于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规律存在的广泛性。本册教材“找规律”的内容,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找出图中存在的规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由实际物体抽象出规律,并追求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和体会,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重复”的现象,举例说明生活中“重复”的现象,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重复”规律的理解,体会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重点研究的是图形循环变化的规律,二年级学生对于规律的学习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一年级的练习中就出现了简单的填树和图形的寻找规律。这次教材的内容安排重点是表达规律。表达规律每个孩子都会。由于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学生比较喜欢选择用画图,文字等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表示规律。教师要引导孩子选用数字、符号等比较抽象的方法来表示规律。从而通过学习,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活动之后,提升孩子的思维品质,发展孩子的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学习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2.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3.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达到我制订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板块。

  一、创设情景、描述规律

  第一学段的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老师有必要创设一个和孩子生活密切联系的情景,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吸引孩子学习的目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情景图,发现图上物品的规律。学生发现规律并不难,难在如何用语言把规律说清楚,说明白。孩子大声表达,有序地表达是老师重点指导的地方。

  二、表示规律,发展能力

  如何用自己的方法表示规律,探究表示规律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本环节的重点。表示规律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第一层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灯笼的规律。这个环节采用老师引领,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特别是用符号和数字的表示方法是孩子理解的难点,是抽象的起点。我进行了重点的指导,让学生认识到通过符号、文字,规律的呈现形式更加简洁、明了。第二层次: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种物品的规律,意图在探究规律表示方法的多样性,丰富孩子对规律的理性认识。合作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收获加倍增加,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在这个板快里,要引导孩子通过对比等方法,明确在学习中我们还有选择优化方法,让数学更好地为生活服务。第三层次:运用规律,发展能力。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加强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架够起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数学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为寻找生活的规律打下伏笔。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本内容设计了两个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交流生活中的规律,能丰富学生对“重复”的感受,加深对规律的认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孩子设计项链目的在于创设情景,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红珠子和黑珠子的巧妙搭配,

  就是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综合考量,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教学中,老师要大胆放手,为学生提高独立探索的时间和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思维是直观形象,而且每个人都有五官,幼儿能够认识五官外形特征和功能,从而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培养他们从小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好习惯。所以我选取《认识五官》作为中班教材,是因为人人都有五官,幼儿能通过从自身的认识,幼儿对自己的五官既熟悉,又直观形象,幼儿容易接受。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新《纲要》的精神和要求,根据教材的内容及我班的实际情况,我把这次活动目标设定为: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2、懂得五官的基本名称并正确地说出来。

  活动重难点:

  要让每一个幼儿掌握五官的名称并且正确的指出五官的位置,要调动所有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且懂得五官的各种不同作用。

  三、说活动准备

  我选用了一个可爱的小熊猫玩具和一个娃娃脸谱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四、说教法

  一开始,我用小小智慧树上的《幸福拍手歌》作为律动,激发幼儿的兴趣,紧接着引导幼儿用自己的五官来观察和品味不同的调味料,让孩子们充分的知道了五官的作用。这样不仅达到了活动目标,而且也体现了“给幼儿自主探究的理念。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说自己的五官长在什么地方,并知道各五官的数量,根据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因此必须把认识渗透到具体形象,有趣的活动游戏之中。还需要通过游戏形式加以巩固练习,于是我采用做游戏:“贴五官”,让幼儿巩固五官的位置。

  五、说活动过程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导入部分:

  用歌曲《幸福拍手歌》导入:听着伴奏,教师幼儿一同唱歌曲,一边做动作(动作例如拍拍手,眨眨眼,跺跺脚,拍拍肩等)。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都做了哪些动作啊?谁能展示给其他小朋友看呢?(教师提问个别孩子,并一起把动作重复一遍)

  师:原来我们都做了这么些动作,那么大家有没有观察到,我们做这些动作都用到了什么身体部位呢?(教师帮助孩子一起总结答案都用到了我们的手、眼睛、小脚等。)

  二)、引出主题:

  1、师带领全体幼儿复习五官名称,然后出示小熊猫玩具,师引导幼儿认识小熊猫的五官。(为的是让幼儿更具体形象的认识到五官的意思),让孩子切实的感受到自己的五官都有哪些并用小手指出。

  2、小游戏环节:

  请全体幼儿在老师的口令下,迅速的指出正确的五官位置。例如:老师指着小熊猫的眼睛说“眼睛”,孩子们迅速的指出眼睛的位置,老师注意的观察,做得好的孩子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

  3、引出新知环节:

  师:小朋友们,竖起我们自己的小耳朵,看你们能够听到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把听到的告诉老师)

  4、教师让所有孩子都闭眼,悄悄的拿出准备好的调味料,然后拿出其中一样让孩子们闻闻看是什么味道(例如先拿出醋,让个别孩子闻闻)教师提问:孩子们,刚才谁有闻到老师给你们闻的东西?谁知道它是什么呢?

  (教师总结:是醋,我们刚才是用闻的方式知道了这个东西是醋,因为它是酸的)

  接着请个别孩子上前来,闭上眼睛,请他们尝尝看别的调味料,然后请他们说出是什么东西。(教师总结)

  接着再让幼儿观察老师手中拿的东西,不用闭眼,看看谁能说出正确的名称。

  5、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小眼睛去观察(看)物体,耳朵去听,鼻子去闻,嘴巴去尝。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经常接触的动作。我们的五官有很多作用,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我们的感官能力去完成很多任务。

  (让幼儿跟随着老师一边重复五官的名称,一边做出有关五官作用的动作:眼睛眨眨,耳朵听听,鼻子闻闻,嘴巴尝尝)

  三)、延伸活动: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小男孩脸谱,引导幼儿讨论五官的位置。(师:在这个圆圆的脸上少了什么?它应在脸的什么地方?)幼儿每说出一种,师让个别幼儿贴上相应器官的图片,放在脸谱上。

  四)、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现在哼着小调和老师一起去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吧。

  总之,在整节课中我力求把课堂变为活动的课堂,把各知识点的教学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串联在一起,如:游戏“指一指自己的五官”,使幼儿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幼儿在实际参与与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地参与活动,认识我们身体的五官。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将语言与艺术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价值;更好的达到教育目标。

说课稿 篇9

  《玩磁铁》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了解磁铁同极排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2.能在主动探索、反复尝试中找出磁扣的南北极。

  3.在合作游戏和探索活动中感受玩磁铁的乐趣。

  教学准备:

  条形磁铁、U形磁铁若干,磁扣人手一个,磁铁玩具

  教学过程:

  一、探究磁铁同极排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1.情境导入,激趣

  师:小队员们,又到了我们一起“学科学,大闯关”的活动了,大家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别忘了我的口号是“科学泡泡,动手动脑;玩转磁铁,探索奥妙!”大家准备好了吗?有没有信心们?好,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闯关游戏。

  2.探究知道新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观察一下磁铁。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磁铁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

  (1)磁铁的形状:方块磁铁、瓦形磁铁、圆柱形磁铁、圆环磁铁、圆片磁铁、条形磁铁、U形磁铁。

  (2)磁铁两端有蓝色,一端红色。

  (3)磁铁能够吸引铁磁性物质。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

  3.游戏:变身小磁铁

  师:同学们很棒,请你们任选蓝色和红色小标志的两头,互相对碰会有什么现象?(同颜色的两端相斥,不同颜色的两端相吸。)

  二、探究磁铁的应用

  1.激趣

  师:玩过了游戏,我们休息一下,进行我们的终极挑战。

  2.学生探究,磁铁还可以吸引那些物体?(教师适时引导,并观察学生实验情况。)

  3.分享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简介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说课稿 篇10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社戏》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就体裁而言,它属于小说。就内容而言,它是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体现了语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教学本文除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就是培育学生对课外生活的关注。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和方法的综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体会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作用。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追忆及作者眷恋故乡的情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运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绘景色,情景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并学会写景的一些方法。同时,作为一篇小说,对课文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同时总结出刻画典型人物形象的一些方法。

  二、 说教法:

  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依据新课程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互助合作学习法及多媒体教学法。为了使教学手段更直接,更形象,我制作了简单的课件,增强课件的表达效果,在导入课文时,播放《童年》音乐,让学生在情境中很快进入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课文时,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机

  会通过合作思考讨论等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加深对一些写作方法的认识。

  三、 说学法: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授方法,只有在讲读课文过程中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才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写作方法,使学生不再将写作当做及其困难的事。

  四、 说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2) 理出课文情节,掌握文章详略的安排方法。

  (3) 讨论赏析美句,理解环境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4) 评人物,掌握刻画典型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

  (5) 课堂小结

  (6) 布置作业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模板十篇

2.【必备】说课稿模板汇编十篇

3.【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4.【必备】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

5.【必备】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6.【必备】说课稿模板集合8篇

7.【必备】说课稿模板集合六篇

8.【必备】说课稿初中模板集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