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说课稿

时间:2021-05-18 18:08:3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生物说课稿范文集合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生物说课稿范文集合9篇

生物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的特征》,采用的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

  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做为初中生物课的开篇之作,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阶段过渡到初中阶段,兼具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特征,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爱活动、爱玩,课堂教学中有时候无法一直保持注意力。需要老师的提醒和管理。生物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实际生活中见的太多,并不陌生,对于生物的几个特征也有一些认识,所以理解生物的特征并不太难。只是要把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些物体是否属于生物,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判断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由于学生刚升入初中,一切都有陌生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融入生物课之中,让其产生一种归属感,找到一种家的感觉。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入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不要把这节课引的过难,要从感性入手。第一课的教法要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为基点。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在本课都应围绕“兴趣”做文章。

  说学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长白山风光片,展示长白山的秀美山川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从学生熟知的长白山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生物圈之中,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从感性入手,拉近了课程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为后续教学打开了局面。然后让学生说出在片中看到的哪些是非生物、哪些是生物?这时可能会对某一个产生的不同的判断,这时教师不要进行评判,做出结论,而是由此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问题:如何判断什么是生物?也就是说生物应有哪些特征。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的五个特征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课堂上要充分激活。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来探究新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

  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如果意见还不一致,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

  讨论时,教师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加活动,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掌声或语言鼓励,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知识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

  教师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去收集资料。

  (五)巩固与练习

  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到前面模仿中央台《幸运52》栏目的方式,学生两人一组一个比划一个猜,通过这种形式既复习了知识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我们每个人也是生物圈的一个成员。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谈谈做为生物圈的一分子,学完本课内容有什么感想,从而提升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的意识,懂得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六)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内有哪些生物做好记录。这样既可以把课堂教学得以延续,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为生物课的后续教学打下了铺垫。

  七、说板书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最后由多媒体课件展出

生物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 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3.教学重点。

  生物的共同特征。

  4.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可以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

  (1)植物的光合作用,

  (2)猎豹捕获食物,

  (3)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

  (4)人在体育比赛后大量出汗,

  (5)秋天植物的叶子落了,

  (6)狮子追捕斑马,

  (7)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8)蘑菇的生长

  (9)花的开放,

  (10)种子的萌发,

  (11)破壳而出的小鸡。

  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 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 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画面——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的图案:蓝色是浩瀚的大海,绿色是广惠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 教师讲述:“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和非生物,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生物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看书,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 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的五个特征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走动,与个别小组成员互动式交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所关注的。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来探究新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意见不一致时,各小组之间要相互辩论。这时可以让各小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说明生物的特征,以此来阐明他们的观点,如果意见还不一致,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 例如,讲到生物能呼吸时,情况可能是这样的:第一小组的学生表演人能呼吸,用手捂住嘴和鼻时,感觉会憋闷,说明人能呼吸。第二小组的学生回答动物也能呼吸。在说明植物也能呼吸时,各小组意见可能有分歧:有的说植物能呼吸,有的说植物不能呼吸,他们非常热烈地辩论起来。最后,教师通过 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居室中如果养花过多,晚上门窗关严, 时间长了后,就会感到憋闷。最后达成共识:生物能呼吸。讲到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时,学生的辩论也很激烈。生物的其他特征,也是通过此方法一个一个总结出来的。在辩论时, 教师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加活动,对于上述参加辩论问题的学生,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掌声或语言鼓励,因为激励性评价和面向全体学生都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关于生物和生物的特征,这一内容要给予学生 25 分时间来观察、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同学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总结出什么是生物,生物的特征,学生边总结, 教师边板书这一内容。

  (四)知识拓展,升华与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各小组又开始讨论并踊跃发言,如生物还能运动,生物还有一定寿命,生物还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等。教师最后总结:以上大家提出的生物特征,现在专家们的意见也没有取得一致,所以没有列入到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中,希望有兴趣的同学长大以后能

  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教师再提问:想一想你(人)是否具备生物的这些特征呢, 请几个学生上前来表演人具备的特征。

  (五)感悟与收获

  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感悟与收获呢?学生答: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教师可引导说出:我们要热爱大自 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 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巩固与练习

  1.播放多媒体:指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播放多媒体:指出资料中反映的是生物的哪些特征。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生物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一、教材地位分析

  1. 说教材

  本 节内容选自华师大版《科学》教材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二节。本章主要以生物物种多样性为线索来阐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本节课程内容在第三章中具有不 可代替的重要地位,是第一节《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延伸,它具体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教材以具体的实物、图片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 中完成探究过程,以人和同种植物存在的差异来使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说学情

  学生对物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教材中的“性状”的含义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有一定的知识障碍,通过举例说明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此外,初一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对具体的实物、图像及课堂活动比较感兴趣。他们已经能根据教师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思考,而且思维 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借助活动、媒体手段加强直观性、形象性,引导学生发展抽象能力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分析,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说出人的相貌、指纹和血型的差异及各种类别。

  (2)、给出同种生物不同个体,能比较并说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实物、图片、指纹等的处理,学会收集信息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处理 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发展表达和交流能力,实践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人或同种植物间存在的差异性,意识到自我的独特性,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

  (2)、在课程中学习体会生命的奇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难点:性状概念的理解

  四、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贯穿着探究。本堂课教师以“引导——探究”教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感性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观察、学习实验探究、学习分析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发现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自主地位。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会用"知识。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总结归纳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五、教具准备

  PPT多媒体课件、影视录像、作业本A、印泥、植物实物

  六、教学过程

  1. 课前自主学习准备

  在上节课结束时布置任务:

  1)关注某同学的容貌特征,进行不超过100字的书面记录。

  2)根据作业本A上P28第10题的表格,全班自由采集同一植物、不同植株的4张成熟的叶片进行观察测量,并记录。

  (设计意图:为课堂教学准备资源,同时锻炼学生能力并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学习准备。)

  2. 引课

  1)猜猜他(她)是谁?

  抽选同学依照课前准备描述一位同学的相貌特征并叫其他同学猜测,并说说猜对的依据。(学生提出的相貌特征有的是性状表现,有的不是,要及时进行比较区别)。

  对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同时此活动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比较——突破

  对性状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理解性状为下面学习找到突破口,做好了基础准备。

  经过前面的描述,进行欣赏人的差异性,再引入性状的概念,学生比较好接受,达到突破难点的目标。

  3、 新课的展开

  1)同种动物的性状差异

  ① 人的性状差异

  人的外貌有什么差异吗?

  活动一:将学生分小组,要求小组中每位同学以其他组员为对象,根据表格1. 2的内容,比较同学之间、学生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性状差异

  活动二:根据表格3比较不同人种之间的相貌的差异

  通过活动比较同学之间、学生自己与父母之间相貌的差异以及不同人种之间相貌的差异,从身边熟悉的同学、亲人出发进行活动探究,用发现的事实印证课本知识,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较好的达到理解人外貌差异的目标。

  人的指纹差异

  首先欣赏有趣的指纹,再利用指纹开锁提供很好的问题情境,学生生活中熟悉但并不明白机理,能引起强烈的兴趣进行课堂探究活动,对目标的实现效果明显。并能使学生体会到本节课科学知识巨大的实用性。

  活动三:观察人的指纹 课前让学生在作业本A上P28第11题的表格中用印泥取指纹,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看课本P74图3.2.2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指纹。

  提问从活动结果看,大家有什么体会,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人的指纹具有差异性

  过渡:

  让学生联系实际或发挥想象,讨论人类这一特征除了作指纹锁之外,还有哪些用处。其中同学们会提到帮助警察破案,教师提问学生:公安人员侦破案件时,除了常用的指纹鉴别,你还知道可以运用什么方式?这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自然引出用“血型”。

  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

  调查统计同学的血型,感悟到同种生物之间有差异

  通过自己讨论总结得出要学习的知识点,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师生关系在活动中建立,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提高。

  【提问】:

  人作为动物的一个物种,在物种内有差异,那么其他动物呢?

  在学习完人的性状差异后,通过对生活的实际经验,总结出其他动物也存在性状差异。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思考】:人作为一种生物,存在着相貌、指纹、血型如此多的差异,那么其他属于同一物种的植物之间是否也存在着差异?

  2)同种植物性状的差异

  (1)【投影】:

  展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获得的作业本A上P28第10题的表格。

  (2)【实物展示】:

  请学生上台出示收集到的实物(同一种植物不同植株的树叶)。

  (3)【视频】:播放同一棵树上摘的四片成熟的叶子并比较他们的性状的差异性。

  (4)图片比较同一植物的果实性状的差异性

  【课堂讨论】:

  组织同学交流讨论,总结得出同种植物不仅叶、果实的性状有差异,其它器官也存在性状的差异,从而得出同种植物性状的差异。

  (利用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教学,学生参与度大,主体性强,不需要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进一步把已接受的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这样使该块知识的学习水到渠成,自然完成教学任务,且利于对知识的消化、引申和拓展。对探究活动的反馈同时也指导学生改善提升探究能力。)

  4、 课堂总结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小结本课内容,从人、其他动物和植物的性状差异上总结出同种生物的性状具有差异性。同时提升主题:同种生物的差异性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再一次让学生通过主动思维,从全局的高度清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使其条理化、系统化。)

  七、板书设计:

  1. 人的性状存在差异

  同种生物的性状具有差异性

  (1)相貌:肤色、眼睛、鼻子等差异

  (2)指纹:五种类型

  (3)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

  2. 其他同种动物性状也有差异

  3. 同种植物的性状存在差异: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

  八、反馈作业练习

  【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题

  (强化知识,促进保持和迁移,同时测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科学作业本练习;调查频临灭绝的物种及它们的性状特征。

  (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并为下堂课铺垫。)

生物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教材特点:

  1、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

  3、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生物课标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介绍人和其他生物,先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学习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重点:

  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难点: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角色扮演,提高小组合作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阅读上一届(6)班的《电池对水体的污染》课题报告,初步认识课题报告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说教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角色扮演,阅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向学生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生态系统特点:有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在某一个区域内;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一个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的表面并不是都一样的,而且各地的气候也不一样,因此生物的种类也不尽相同,那么开动你们的思维,你认为在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态系统呢?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来认识各种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

  三、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爱我家”。两个学习小组(每个班级均有10个学习小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分成5组分别扮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农田,发挥你们的想像力,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你们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达出来,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下你们的“家”。学生畅所欲言将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达出来,在表达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略)

  四、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同学们把各自的生态系统都表达出来了,而且表达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都以自己的家为荣,都非常爱自己的家,这种情感非常可贵。刚才同学们都是以自己的家为中心来谈的,那么生态系统是独立存在的吗?与其他的生态系统有关系吗?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讨论,分析自己的生态系统与其他的生态系统的联系:农田生态系统需要淡水浇灌;森林生态系统可以为地球大气提供清新的空气;海洋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海产品;等等。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各个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于生物圈中的,他们都与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联系,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当其中的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时候,会影响到生物圈中的其他生态系统。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从整个生物圈来说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各个生态系统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其他的生态系统也会受到影响,生物圈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各种生物,还有光、水、大气等非生物,当某一部分发生变化时,都会影响整个生物圈,所以我们说生物圈它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五、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在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生态系统遭到轻度破坏时能依靠自我调节能力调节过来,但是当遭到严重破坏时,生态系统就无法恢复了。在整个生物圈中,谁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最大?是人类的活动。那么在你们身边,有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呢?学生畅所欲言将身边人类的破坏活动揭示出来,并表现出极大的愤慨:白色污染;随意堆放垃圾;滥砍滥伐;浪费淡水资源;湖泊、河流受到污染;工厂随意排放废气,污染空气,产生温室效应……

  六、保护我们的生物圈:阅读上一届(6)班的《电池对水体的污染》课题报告(《电池对水体的污染》链接)后,同学们你们认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达成共识:我们要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不随意乱扔垃圾;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影响我们周围的人,带动其他人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要多种树,绿化环境。

  七、教师总结:生物圈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如果生物圈遭到了破坏,就很难恢复,那么地球上的生物也就无法生存了。所以我们要记住一句话:地球不仅是我们人类的,它也是那些美丽植物和可爱动物的共同家园。

  八、课下作业: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学法:因为本节课的教学重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所以更多的是让学生深入体验。1、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可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体验到各生态系统是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当其中的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时候,会影响到生物圈中的其他生态系统。2、观看课件里的环境污染图片,让学习认识到地球上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状况。体验环境污染的危害。3、阅读上一届(6)班的《电池对水体的污染》课题报告,让学生明白莲花镇电池污染的严重性及前景是不容乐观的。同时也可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人小事做起。

生物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一节。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遗传的细胞基础(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等),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说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 通过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体会到生物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体验生物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生物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用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四、说教法

  众所周知,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者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主要体现“启发式”的理念,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同时我还采取:

  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生参与整个课堂及课下活动,既发挥了集团军的.作用,学生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人合作和交流。我还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探究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生物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说教材和教学目标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初中生物知识的扩展延伸,也为后续其他模块、其他章节的学习奠定最根本的基础。

  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生物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基础,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②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能力目标: 通过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新旧知识衔接能力,以及归纳整合能力,还有分析讨论,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本课的重点是: ①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本课的难点是: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具体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介绍。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是学生升入高中的第一节生物课,很多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已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之上,所以好好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再在已学的知识的基础之上补充学习本节课新知识,犹如建立高楼大厦得有稳固的根基。

  为了是更好地实现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能力的为主的要求,以及高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本课采用了回顾旧知法,谈话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具体教学方式将结合教学过程来介绍。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限制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1个课时。按照上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本课共设计了导课,资料分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探究——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练习,小结,作业六个环节,从生活到知识,从理论到实际的认知规律来完成本科的学习。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导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SARS患者肺部X光片弥漫性阴影及SARS病毒模式图,引导学生回顾病毒相关知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复制。再师生互动完成“问题探讨”。 本环节通过回顾学生已学的病毒知识入题,培养学生新旧知识是归纳整合能力,也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生命离不开细胞这一观点。

  第二环节:资料分析——活动离不开细胞

  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着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四个实例,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分析的内容,分组讨论。最后师生互动总结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突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这一重点知识。具体介绍如下:

  实例一: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的过程,可补充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如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最后让学生讨论回答讨论一。 学生认真观看材料,讨论回答讨论一,教师给予正确引导和评价,最后得出单细胞动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这一观点。

  实例二:教师播放人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图,并问:人的发育时从生命细胞开始?新生儿发育长大是由于细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更好的讨论完成讨论二。 通过实例二,师生互动得出了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长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基础上的。

  实例三:教师展示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图,并让学生数数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至少几个细胞的参与,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分析并完成讨论三。最后师生互动得出反射等神经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的参与的观点。

  实例四: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HIV病毒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将此事例与SARS病毒联系起来就不难回答讨论四。从实例四中得出了免疫作为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种防御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的观点。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展握了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这一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外,还培养了阅读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归纳总结的能力。

  第三环节:探究——生命系统的结构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这几个层次,在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时可以适当地补充各个层次的名词解释,以利于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师按照以下的方式来呈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课本第5页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再由最基础是心肌细胞说起,直至生物圈,逐个阐明了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即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适时补充各个层次的概念。除了群落和种群外,其他的概念,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时已有学过,所以要重点补充群落和种群的概念配合实例巩固理解。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就是一个种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同时也针对其他生命系统的层次补充一些实例来加深理解。如:与心肌细胞同层次的还有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还可以让学生以一个人、一棵松树或一只草履虫为例,用不同生物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关系,以便理解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思考与讨论”,巩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相关知识。

  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不但学得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这部分的知识,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在情感上认同了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第四个环节:练习

  学生应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其指导作用,学生通过本环节巩固加深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了归纳整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个环节:小结

  教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全部知识,逐一重复基本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三维整合的能力。

  第六个环节:作业布置

  1、复习本节可所学知识。

  2、 预习下节课,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有什么异同?

  ②怎么样使用高倍镜观察动植物细胞?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说课,说课完毕,谢谢

生物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这使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文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教师授课时尽量营造这种亲切的氛围,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学,兴致勃勃地说。

  二、说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3.学会“蝎、蟋、蟀、蝈”4个会认字。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二)深入学习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

  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例: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

  4.同学们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逐渐读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读。

  6.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个性了吗?

  7.“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8.《表里的生物》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还有哪些描写让你很欣赏?找到之后好好读一读。

  五、说板书设计

  表里的生物

  表的神秘:秒针走动发出声音

  美丽世界:宝石齿轮“小尾巴”

  活的生物:“小蝎子”

生物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生物入侵者”标题生动形象,引起读者注意,文章开头引出说明对象,然后具体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然后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世界各国对此采取的相应的措施。这是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思路清楚,层次分明。

  二、说教学依据:

  学生对外入侵比较熟悉,而没有“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可以从熟悉的外敌入侵的方式,再转入对不熟悉的“生物入侵者”的思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其次阅读科技类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筛选信息。此文正好可以让学生抓中心句,整理归纳各部分内容,了解大概文意。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五、说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据光明日报(20xx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自读(多媒体显示)1.给重点字词注音。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要点)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教师选五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全班交流,每组负责一小题。

  (三)、学生自由质疑,由学生共同讨论解答,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1、各小组轮流提问题,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2、教师分类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板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3)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四)教师展示学生收集的信息:学生自由展示课下收集的“生物入侵者”的相关材料。教师也可利用手头资料介绍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等等。看来,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随时入侵的可能,我国对“生物入侵者”必须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五)迁移拓展:

  1、收集有关“生物入侵者”的信息,加以整理,在班上组织一次以“话说生物入侵者”为题的讨论会。

  2、利用网络搜寻有关生物污染的信息,并加以整理,讲给同学们听。

  (六)课堂小结《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七)板书设计:

  是什么 逻

  辑

  生物入侵者 怎么样 顺

  怎么办 序

生物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 单元第 节内容。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 这部分内容,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也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内容包含的一些重要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样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结构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识记:

  理解:

  2、 能力目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接下来说说教学的重、难点在仔细研究了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本章的重点在于: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XXX是本章的难点xxxxxxxx较抽象;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四、 说教法

  接下来,我简要地说说教法。

  生物是一门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知识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只有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自己的思辩能力。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三种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相关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 说学法

  学法上

  这节课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六、 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突出XXXX重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应该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一部分、我们将花(3—5分钟)时间,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在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其次也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习的欲望。

  第二部分、讲授新课:这部分将占去大约(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需要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为学生分析教材的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和兴趣化。

  此外还应该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课题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三部分,课程最后需要留下(3—5分钟)、用于小结和强化认识。

  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也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拉开作业间的难度差异,进行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实用的生物说课稿范文集合9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生物说课稿三篇

2.生物说课稿集合9篇

3.生物说课稿集合九篇

4.生物说课稿集合6篇

5.【实用】生物说课稿四篇

6.【实用】生物说课稿4篇

7.【实用】生物说课稿3篇

8.实用的生物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