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13 17:27:4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中国心》,接下来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中国心》是湘教版高中音乐音乐歌唱第二单元第一主题的一节听赏课。作品为D调,四四拍,情绪庄重,旋律平稳,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男声四重唱,感受作品表达爱国情感,从而获得情感体验,提升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1.通过欣赏作品《我的中国心》,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增加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对《我的中国心》的欣赏,并配以视听结合等方法,锻炼欣赏发现能力。

  3.了解男声四重唱的演唱形式和特点,并能够跟着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情绪。

  难点是了解男声四重唱的的演唱形式和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法、问答法、情境创设法等。

  学法:视听结合法、表演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探究学习、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表演方式进行导入,演唱歌曲《龙的传人》和《中国人》,并提问:这两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两首歌曲都是表现的爱国之情。接着提问:同学们,还有哪些歌曲是表现爱国的?请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同学表演后顺势揭示课题《我的中国心》。

  这样设计,是因为表演导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先播放歌曲音频,并提问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情绪是庄严的。之后教师完整地演唱歌曲,并提问这首歌曲中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歌曲中描写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景色,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两次聆听歌曲,学生对歌曲可以有一个初步的把握。为下一个环节探究学习做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细致、精准对于作品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的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我会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歌曲,并提问学生: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歌曲的演唱形式是男声四重唱。其次播放男声独唱《我的中国心》,并提问独唱和男声四重唱听起来的区别在哪里?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男声四重唱是声乐的演唱形式之一,由四名男生组成,其声部为第一男高音、第二男高音(也叫次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声音更加有层次性和立体感,使整个音响效果更加饱满,更具表现力。再次,感受歌曲旋律,教师提问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并说出理由。学生进行自由回答。师生共同总结:歌曲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旋律的音高较平稳,节奏较紧凑,更倾向于叙事;第二部分音高起伏比较大,节奏被拉长,更倾向于抒情的效果。接下来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并提出问题:歌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从歌词出发,第一段变现了海外游子眷恋祖国的深情,当第二段进入长江、长城时,酣畅淋漓的抒发了炎黄子孙对锦绣山河的深情赞美无限热爱。

  接下来教师弹奏钢琴伴奏,带领同学演唱歌曲。之后并提问: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演唱这首作品?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带领学生再次完整演唱歌曲,并注意表现歌曲的情感。最后请几个学生上台表演,并进行点评。

  通过这样的设计是因为新课标指出音乐课应该强调音乐实践,自主探究,通过一步一步教学推进学生体会歌词中热爱祖国的情绪,从而进一步体会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的把握和体会,我会介绍歌曲的的创作背景。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公然篡改侵略中国的历史,这激起了黄沾的愤慨,于是他和王福龄共同创作了《我的中国心》。黄沾又找到香港歌手张明敏,对他说,心中有中国,有名字,有中华民族,到底有没有心?于是就把《我的中国心》送给张明敏演唱。1983年秋,为了筹备1984年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的导演到福建和广东一带采访。一天,他们坐着一辆武警战士开的吉普车,在当时还很破旧的深圳奔驰时,战士车上偶然播放的一首歌曲,令央视导演激动异常。“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导演袁德旺后来回忆说:“当时我们坐在车上被这首歌曲给震动了,然后我就问他,我说这个歌是谁唱的呀?他说是一个香港的歌手,叫什么他也不知道。后来我就要求他给我复制了一盘这个带子。”很快,袁德旺导演就了解到,唱这首歌的是香港一名叫张明敏的歌手。于是,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为几亿中国电视观众演唱了《我的中国心》,歌声一下子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中华同胞的强烈共鸣。写爱国歌曲很容易流于概念化和喊口号,但黄沾很聪明地运用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样具有象征性的中华名胜来传达爱国之情,整首歌是以海外游子直抒胸臆的语气切入,把一个壮阔的题材写得自然而然,从而征服了所有人。1984年,《我的中国心》获中国音乐协会歌曲编辑部颁发第三届神钟奖。

  这样做的意图是通过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介绍,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这首作品,了解歌曲的人文要素,同时也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共同总结出本科的学习内容。

  为了更好的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课后搜集其他有关爱国的歌曲,下节课一起分享展示。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走进田园、热爱家乡》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低年级就开始渗透,到了三年级,综合性学习与一组课文阅读教学穿插进行,三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安排两次提示。第一次放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前,提出活动要求,明确活动内容,指出活动途径。第二次提示放在活动过程中,主要提示小组在活动过程中要及时小结、反馈、交流活动情况。最后在语文园地中安排“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栏目,展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四年级只安排一次综合提示,为从中年段的小综合过渡到高年段的大综合作好准备。根据这样的编排特点,我制定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策略,分五个阶段来进行:一、回顾教材,阅读引领(1课时);二、学习建议,规划活动(2课时);三、设置提示,实践参与(8课时);四、搭建平台,成果展示(2课时);五、评价总结,延伸发展(1课时)。

  二、目标定位

  本次综合性活动目标的制定有两个依据第一课标要求,第二学情状况,

  语文课标对综合性学习从会提问题、观察分析、资料搜集、表达方式、活动组织、合作讨论等方面逐步提高要求。

  2、学情状况:

  (1)历次活动,为学生“走进田园”搭建了阶梯。

  (2)生活经验,为学生“走进田园”提供了铺垫。我的学生生长在农村,对乡村的一草一木,蛙叫虫鸣耳熟能详;乡间小道,沟渠小洼了如指掌;农活农具,农家风俗了然于胸,……这样的生长的环境使他们更容易走进田园。

  (3)文本阅读,使学生产生“走进田园”了渴望。

  当然,除了上述三个积极的因素外,还有两个不利因素:

  (1)现实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文本诗化的乡村田园风光,闲情逸致的生活意趣与农村现实的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紧扣地域文化、生活特征,引导学生与真实的农家生活“真情拥抱”,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珍爱田园的情感。

  (2)活动与语文之间的距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用”语文的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常沉缅于活动与游戏中,因此,在活动游戏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发展自己收集信息、口语交际、观察表达,合作探究等语文能力,培养综合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上网、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家乡的景物;风土人情;了解不同季节的庄稼,瓜果蔬菜,感受田园文化与生活,推动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能力发展。

  2、过程与方法:借助具体的乡村田园场景,激发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以问题为抓手,以语文知识与技能为凭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多种形式把自己的活动过程、体验、感受记录下来,激发学生热爱乡村,珍爱田园的感情。

  三、指导策略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一个参与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以引导学生的活动过程,指导学生解决活动中的问题,建立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操作规范。综合性学习的课程价值就在学生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因而,教师的指导应跟踪过程,了解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展开相应的问题解决活动方式。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兴趣,爱好与需要倾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悟

  四、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回顾教材阅读引领

  首先进行课文回顾:《乡下人家》描写的是农家生活画卷,《牧场之国》展现有是异国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诗化了田园意趣。《麦哨》呈现的是欢快的童年生活。通过课文的'回顾,一是激起学生的乡村生活、田园风光的经验;二是打开学生探究思路。

  然后借助课文《古诗词三首》、“阅读链接”中戴望舒写的《在天睛了的时候》及“日积月累”中的诗句,进行朗诵,调动学生对乡村田园的美好情感。

  最后利用“词语盘点”中的“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进行词串朗读想象,画画写写,积累丰富的词语。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用语文的方式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再现乡村田园;在诗情画意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渴望。

  第二环节:学习建议规划活动

  (一)阅读材料

  首先学习单元导语提示:从单元导语中明确编者意图,编者在单元导语中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开展本次综合性学习要借助课文的学习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

  1、学习建议:当学完《乡下人家》的课文后,编者及时地提出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性学习,并提出了活动的内容、方法、策划等建议,通过活动加深对农村生活的了解。

  2、课文启发:学完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引导学生回顾,借助课文,打开学生活动思路。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要,紧扣编排意图,用足文本资源,打开学生探究思路,为制定自己感兴趣的子课题作准备。

  (二)规划活动

  1、提出问题。学生经过上面的学习,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是在活动中学生提的问题往往是多、杂、乱、不成系统,有些问题过于深奥或不具备实践操作的条件,所以在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筛选、归纳,形成一个或两个主要问题。可出示提示单引导:

  我的问题有:

  1

  2

  3

  4

  5

  我们小组讨论后的主要问题是:

  目的: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一个指导者,指导学生,在众多发散的问题上,作如何选取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

  2、确立子课题

  主要问题出来了,再结合“阅读材料”,(导语、课文、提示、阅读链接等板块)提炼子课题。从景、物、人、事等方面来打开活动思路,确定子课题。子课题预设为:农村风光、童年生活、田园诗歌,农家艺术以及家乡民俗、家乡小吃、家乡特产……

  3、形成小组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知识水平、家庭背景等进行搭配分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对学生随时因势利导,进行提示、建议、归纳等帮助,做好 “平等中的首席”。

  4、制订计划

  为了使活动更有效的开展,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活动作个详细周密的策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讨论自己小组将制定什么的活动计划。使小组里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和分工等。

  友情提示:

  活动主题

  活动方法

  活动目标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小组成员分工:

  活动内容:

  目的:这个环节,是针对中年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往往容易偏离目标的现象,活动的随意性大。所以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并遵照执行。

  5、汇报完善

  活动方案设计好了,各小组选代表汇报自己的活动方案,其它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本小组根据别人合理的意见进行完善,使活动方案更加具备合理性,能够在实际中进行操作。

  学习单:

  我们小组采纳的建议有:

  我们组没有采纳的建议有:

  理由:

  理由:

  6、提交方案。

  第三环节:设置提示 实践参与

  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陌生的人和事,怎样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活动任务、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必须设置相应的提示。

  比如:农村风光组、农村艺术组等均须用上走访、调查、参观访问,做记录等方法。教师适时提供访问指南:

  a、作一个有礼貌的,受欢迎的访问者。

  b、发问的问题要先设计好来。

  c、做个会听巧记的访问者。

  d、作个善于发问的访问者。

  e、时间不能太长(20分钟)

  再比如:田园诗词组主要用到上网查找历代部分的田园诗词,还要到镇文化馆、校图书室查阅当地文人或描写当地田园的资料等搜集信息方法。教师可以提供“工具箱”:搜索引擎有(google、百度、雅虎等);提供帮助的联系卡等。

  第四环节:搭建平台,成果展示

  指导学生分析、整理资料,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交流。分两个阶段进行:

  1、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

  结合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让学生说说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谈谈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评评谁的收获大,写一写印象深的内容。

  出示提示:

  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我的收获是:

  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我遇到的困难有:

  …….

  ……

  2、语文园地*展示台

  结合展示台的教学,建议小组成员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现自己的活动成果。比如:农村风光组可以用收集到的照片、图片、文字等办一期板报,出一份手抄报;田园诗词组举行诗词朗诵会;童年生活组开展一次童年故事会、编集优秀习作;农村艺术组可以举行一次作品制作比赛或作品展览会等。

  目的: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收获的不仅语文综合素养培育,还能得到交往、协调、策划、组织、调查访问等综合素质的锻炼,非常有利于自身的成长。

  第五环节、评价总结 延伸发展

  了解评价方法,能够参照各阶段活动目标对自己及他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评选优秀小组、优秀同学等;二是自我反思;三是作好延伸,为下一次的综合性学习作好准备。

  评价他人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一张表。

  评价人:

  被评价人:

  亮点

  语言方面:

  建议

  语言方面:

  待人接物:

  待人接物:

  调查表的设计:

  调查表的设计:

  纪律自控:

  纪律自控:

  活动创意:

  活动创意:

  ……

  ……

  综合性学习结果的评价,应采用多种和元化的方式进行评价,这是遵循评价多元性原则来进行的。综合性学习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学习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同时,评价的主体也是多元的。可以是老师、学生,家长等都可以作为评价者。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能力,尝试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帮助学生再次感知物质状态的变化,尤其是水三态之间循环往复的变化,通过实践发现这种变化是可逆的过程。从中初步体验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并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运用可以影响雨的形成, 改 善干燥的环境。

  重点 :创造条件,理解凝结的概念,使学生尽可能独立的探究雨的成因。

  难点 : 选择不同的方式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验证结论

  二、 教学目标

  1 、探究目标 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一些有趣现象,提出现象成因的假设;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研究、设计、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2 、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凝结。并利用这个概念来解释雨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 价 值观 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动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从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三、教法学法

  谈话法 讲解法 演示法 实验法 讨论法 情景教学法。 观察法 尝试法 小组合作法 自主探究法等。

  四、教学手段

  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幻灯、投影、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教学环境,拓宽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体验实践出真知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酒精灯、同样大小的杯子、玻璃片、试管夹、热水、冷水、铁丝网、三角架、烧瓶、橡胶塞、玻璃管、铁架台、铝盘、冰块、塑料膜、量杯。

  (一)、情景引入,导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

  教师请学生观看视频晶莹的水滴,使学生对荷叶上滚动水滴产生兴趣,从而很快的融入课堂。

  (二)、走进生活,感知新知。提出假设,解释现象。

  教师请学生说说与视频相似的生活中的水滴现象。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例子,(出示幻灯片,观看生活中常见的水滴图片)然后提出问题,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现象,你知道这些神奇的小水滴是怎么来的吗? 先让学生猜测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然后,再猜测小水珠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这样一环紧扣一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他们的猜测由随意性趋向科学性。 在这儿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猜测结果是否正确,而是引导学生用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测结果。

  (三)、实践验证,得出结论。

  学生利用“活动一”的实验来探究论证自己的假设。 (出示幻灯片注明实验方法,学生分组实验,强调使用酒精灯时注意安全)。

  设计这一环节学生运用前面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及经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加强合作意识,培养学习兴趣与创造性思维。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适时的参与到活动中去。加以引导、指导、提示。最后实验完成后,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交流,教师加以总结,得出凝结的概念。(出示幻灯片)

  板书: 雨的形成

  水蒸气 —— 遇冷 —— 小水珠(凝结)

  (四)、制定计划, 独立实验

  引导学生得出雨也是一种凝结过程。提供材料,让学生自由选取所需的材料制定计划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独立完成实验, 模拟雨的形成 。

  1、 在做 实验 之前,我们先要制定一个计划,这是一份计划书, (展台展示课本上的计划书) 请同学们分组,一起来设计实验计划,实施实验。

  2、 展示材料 :有酒精灯、铁丝网、三角架、烧瓶、橡胶塞、玻璃管、铁架台、铝盘、冰块,热水、塑料膜、量杯。

  3 、 分组按计划 选取材料 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以上材料可以组装成两个不同的降雨实验装置,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

  4 、 分组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5 、 教师小结实验情况。

  6、 在自然界中雨是怎样形成的? ( 展示雨的形成动画)

  7、 出示幻灯片,水的循环图。说明水是可逆的。

  这一环节目的 ,增强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让同学们在讨论、交流实践感受到合作探究的快乐,以及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借助汇报实验结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采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动画,用于显示水蒸气的变化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体现学科的整合性。

  (五)知识拓展,开阔思维。

  1、 明白了雨的成因,如何让雨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2、 根据课后图画完成童话故事《小水滴旅行记》。(作业)

  这个环节的安排,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产生 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愿望。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妈妈我爱你》出自复旦大学出版社《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五章.

  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体验妈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艰辛,让幼儿认识到妈妈对自己的爱,让幼儿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爱妈妈,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本次教学活动我结合幼儿的实际制定出了适合幼儿的教学目标。

  二、说学情

  妈妈是幼儿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多数幼儿最依赖的是妈妈,妈妈每天为孩子做许多事,但很多孩子都体会不到妈妈的艰辛,很少有幼儿会思考该如何爱妈妈,如何感恩母亲。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妈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艰辛,让幼儿爱惜妈妈劳动成果,爱妈妈,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PPT,让幼儿认识到妈妈对自己的爱。

  2、引导幼儿体验妈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艰辛。

  3、让幼儿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爱妈妈,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幼儿学会珍惜妈妈的劳动成果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2、教学难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如何爱妈妈,让幼儿学习儿歌--《妈妈你别说我小》。

  五、说教法学法

  要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以幼儿活动为中心,综合运用讲解法、移情训练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课上的交流、游戏,让儿童在体验、感悟、内化中,一步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而老师则作为引导者、合作者,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

  六、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教具:玩具转盘、收集小时候用过的奶瓶,尿布,推车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学设计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原动力,为了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我通过在网上收集图片,制成课件。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观看课件,孩子们看到,妈妈为我们

  做饭、洗衣、讲睡前小故事、照顾生病的我们这些生活场景时,就更能体会妈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艰辛,幼儿就会认识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幼儿就会学会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爱妈妈,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个环节的设计,较好地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为后面学习作情感铺垫。

  (二)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几个活动内容。

  活动一:观看PPT课件,让幼儿感受妈妈妈妈的重要性,感受妈妈的爱。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呀?幼儿回答: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呀?幼儿回答:小蝌蚪没见过妈妈。教师:青蛙妈妈是不是对小蝌蚪很重要幼儿:齐声回答,是的。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妈妈,那妈妈对我们重要幼儿:齐声回答,重要。教师:妈妈会给我们做饭是不是呀?幼儿:齐声回答,是的。教师:妈妈会给我们洗衣服?教师:妈妈会给我们洗头洗澡是不是呀? 幼儿:齐声回答,是的。教师:妈妈会给我们讲睡前故事是不是呀?幼儿:齐声回答,是的。教师:当我们生病了,妈妈会精心照顾生病的我们,是不是呀? 幼儿:齐声回答,是的。

  活动二:提问:

  教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妈妈是如何爱他的?幼儿回答:好 教师:表扬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教师:我们该如何爱我们的妈妈呀?幼儿:帮妈妈洗头。幼儿:给妈妈洗脚。幼儿:给妈妈捶背。幼儿:帮妈妈拖幼儿:给妈妈送花。幼儿:帮妈妈梳头。幼儿:对妈妈说:“甜甜的话”。

  通过这个活动,既能让幼儿知道平时妈妈是如何爱他的,又能有效地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了淡化说教,追求无痕的作用。

  (三)参加游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一种活动,为了加深幼儿对妈妈的爱,让幼儿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玩游戏好吗?幼儿:齐声回答,好。教师:演示和讲解转盘的玩法。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转盘,老师会邀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转盘,当转盘停止的时候,指针会指到转盘上的一个地方,老师在转盘上写有小朋友们可以帮妈妈做的事,如果转转盘小朋友现场演示这些,帮妈妈做这些事,老师就会奖励小礼物喔。教师:演示转盘的玩法。幼儿:上讲台玩转盘,并按照老师的提示,完成转盘上的任务,由幼儿分角色扮演妈妈和孩子,孩子完成转盘上帮妈妈做的事。教师:奖励小礼物。

  通过这个游戏,使孩子们加深了幼儿对妈妈的爱,让幼儿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判断对比,巩固提高

  在课堂上,我以ppt图片作为引子,用演一演,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展开教学。演――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表演完毕后,让孩子们议一议还可以帮妈妈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再让孩子们说一说,我们以后该如何爱妈妈。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幼儿对妈妈的爱,让幼儿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学儿歌《妈妈我爱你》,升华情感

  儿歌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并且一边拍手,一边学儿歌非常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拍手的形式多样,可以自己拍,也可以互相拍。在边拍边学儿歌的过程中,幼儿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懂得了该如何爱妈妈,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十、说活动延伸

  1利用“家长园地“介绍并引导家长让幼儿在家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对妈妈的爱。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爸爸、妈妈等长辈。

  综观整节课的设计,处处体现着生活性。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力求做到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回归学生的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中介。课堂上老师通过创设孩子乐于参与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有所得,有所悟,受到社会教育的熏陶。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我想一节课下来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母亲节即将来临,为了让幼儿真切地体验母爱,并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我们设计了关于“母亲节”的系列活动。在系列活动前,我们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准备一个盒子,但并不说明盒子的用途。然后,我们引导幼儿通过以下活动逐渐丰富这个“亲亲妈妈爱心盒”。

  活动一妈妈,我爱你

  目标:

  1.通过谈话及观看录像’,初步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

  2.感受母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艰辛。

  3.尝试用美好的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

  准备:

  1.录像片《我在妈妈的怀抱里》。

  2.请每个幼儿收集一张妈妈怀孕时的照片,并问妈妈:“我在您肚子里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您有什么感受?”

  3.请邻班怀孕的朱老师参加活动。

  过程:

  1.师幼交谈,引出课题。

  师:知道什么节日就要到了吗?

  幼:母亲节就要到了。

  幼:就是妈妈的节日。

  师:母亲节是所有妈妈们的节日。在这一天,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要想出各种方式为自己的妈妈过节。

  2.观看录像,初步了解孩子在妈妈肚子里时的有关情况。

  师:每个小朋友都是妈妈的宝贝.是妈妈把你们带到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妈妈真了不起。你们看.朱老师的肚子里也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不久就要出生了。 幼:小宝宝在肚子里吃什么呀?

  幼:小宝宝也要吃东西吗?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看看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慢慢长大的。

  3.了解胎儿的孕育过程以及这一阶段母亲的辛劳。

  师:你们看到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长大的?

  幼: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形状,慢慢地就有了头。

  幼:然后开始长手和脚。

  师: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不吃也不喝,怎么会长大呢?

  幼:妈妈要吃很多东西,把营养带给宝宝。

  幼:朱老师也要吃很多东西吗?

  朱:是的,有的东西朱老师不爱吃,可是为了给小宝宝提供营养.朱老师必须吃下去。

  幼:朱老师,小宝宝在你肚子里会动吗?

  朱:小宝宝长出小手小脚后,会在肚子里伸伸胳膊踢踢腿,还会在肚子里翻身呢。你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幼:朱老师的肚子好大呀,走路是不是很累?

  朱:是啊,现在朱老师的肚子越来越大了,走路真有点累了,晚上睡觉总担心压着宝宝,连翻身都不敢,所以总也睡不舒服。我的小宝宝马上就要出生了。 师:朱老师,等你生下小宝

  宝后。我们一起去看你和小宝宝好吗?

  朱:好的,谢谢你们。

  4.幼儿交流、分享妈妈怀孕时的情况。

  师:朱老师怀小宝宝虽然很辛苦。但看起来很幸福,为什么?

  幼:因为朱老师很爱她的小宝宝。

  师:朱老师怀小宝宝的辛苦样子你们都看到了,那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妈妈在怀你们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你妈妈感觉怎么样?

  (幼儿拿出自己妈妈怀孕时的照片进行交流。)

  幼:妈妈怀我的时候肚子很大.走起路来很累。

  幼:妈妈经常给我讲故事,还和我说话。看,她笑了,因为她感到很幸福。 幼:妈妈说我经常在她肚子里打拳。这时,她就摸着我的小手说“好宝宝别调皮”。 师:看着照片上你们的妈妈一个个都笑得很开心。她们怀你们那么辛苦,为什么还那么开心?

  幼:因为妈妈喜欢我。

  幼:妈妈说我是她的宝贝,她最爱我了。

  5.尝试用美好的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

  师:妈妈养育我们那么辛苦,又那么爱我们。我们用什么美好的语言来告诉妈妈我们有多么爱她呢?

  幼:我要对妈妈说“妈妈辛苦了”。

  幼:我要说“你是我的好妈妈”。

  幼:我要说“妈妈,我爱你”。

  师:今天回家,就请你们把这么美好的语言讲给妈妈听,好吗?以后我们每天都可以对妈妈说这些话。

  延伸活动:

  1.幼儿画“我的妈妈”。

  2.请幼儿收集一张和妈妈的合影。

  3.了解妈妈的生日、喜好、对孩子的最大心愿等相关信息,并牢记在心。

说课稿 篇5

  由于我的从教经验特殊,李老师的课给我启发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原先在高中进行美术教学,所以用惯了适合高中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即让学生接触、欣赏、创作一些抽象的美感,初踏上小学讲台,我也尝试让学生体会这种教学内容的美感和实践,但往往不尽如人意,今天李老师也摆脱具体的物象,让孩子用色块和线条来表达心情,亲切的语言,平实的教学环节,扶着学生在四十分钟踏上一个崭新的平台,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让我也重拾信心,让我可以一如既往,继续有自信能让学生体会单纯的美术语言的美。就是有一个小细节,请李老师为我解答心理的疑问——在画面中,用形状来表达心情,大多数孩子都能感性地认识自己的作品,但是有个别学生自己也模棱两可,似乎有些牵强。

  ——李老师回答: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首先学会用丰富来成熟自己的美术课堂,但是只有学会把细节砍掉,找到最劲道的教学环节,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一堂课中的知识技能需要老师去权衡和舍取,老师的知识与学生的需要相结合,用感性带动理性,有舍才有得,才能找到最适合教学目标的内容。

说课稿 篇6

  本次执教的《日新月异的交通》一课选自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巨龙腾飞”。日新月异的交通是我国全面发展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水上交通,地面交通,空中交通逐渐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框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进入并改变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工作方式,交通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日新月异的交通》是在四年级《交通连四方》的基础上,从“家乡的交通”到“祖国的交通”的继续研究。

  根据以上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交通工具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知道交通工具的演变推动了交通的日新月异;

  2.知道我国交通发展的巨变,我国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3.体会建国以来道路交通的变化,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重点是了解交通工具从古至今的演变,体会交通的变化与发展;难点是使学生感受到交通变化的日新月异,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安排五大板块的教学内容:首先通过古代和现代运送荔枝的方式的通过,让学生明白快捷的交通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通过交通工具的比较,认识了交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揭示课题《日新月异的交通》。接着让学生说说海陆空的各种交通工具有哪些?在认识了常见的交通工具以后,我以“现在的交通工具可真多啊,为我们的生活、学习也带来了许多的方便。可交通工具有没有存在着重要和不重要呢?”这个问题抛砖引玉,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在完成品德作业中让学生认识了每一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优势;同时通过小组“端午节的活动”路程设计,让学生明白在选择交通工具,一定要从自身的需要出发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虽然交通工具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可是由于各个地方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还有着特有的交通工具,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到各个地方进行旅游和观光,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体会到了特殊的交通工具。

  接着安排了家乡日新月异的交通变化:通过桃花——舟山——浙江为线索,“四小时公路交通圈”“舟山连岛工程”作为范例。生动形象的路线图展示了浙江省舟山市交通的发展,较好地突破了“四小时公路交通圈”这一难点。 由家乡的交通的变化,到省公路交通的发展以及全国公路交通的发展,让学生全方位感受交通在近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在欣赏最新的交通工具中让学生认识科技在发展,我们的交通也在发展,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在课的最后还设计了“畅想未来的交通”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认识现代交通工具的基础上,开动脑筋,畅想未来交通,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艺术活动:纸盒造型房子。

  本活动来源于生活,我们在开展我家和我家附近主题活动的时候,经常要到小区里去参观。孩子们对小区里的建筑物也很感兴趣,会讲起“我住几幢,他住几幢。”“谁是住在我家楼下的?”“我们两家的窗户和门都是一样的。”等等。我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房屋。而在艺术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创造,自由表达,手脑并用,情绪十分愉快,各种能力能得到有效发展。纲要也要求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活动。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中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剪纸技能,能够剪出比较平整的直线和弧线了,同时中班的孩子又特别喜欢动手操作的活动,所有这些都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

  根据的以上设计思路我制定了情感、认知、技能等三方面内容的目标。

  1、能在活动中感受建筑物整齐一致,统一和谐的美。

  2、运用折、剪、画、粘等多种技能设计制造房屋。

  3、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感受建筑物整齐统一的美。也就是能用相同的窗户来整齐的装饰各个楼层。难点是大胆创造美,让幼儿获得成功体验,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折、剪、画、粘等操作技能。幼儿没有丰富的感性经验,就不能很好地进行创造活动。课前我引导幼儿观赏各种住宅小区,初步感受建筑物的美,在活动中展示图片,继续欣赏小区住宅的整齐、一致的美,从而激发幼儿创造美的强烈愿望。在技能方面使用双面胶粘东西较难,用过的次数不是很多,要重点指导。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由设计,自由创造,并引导幼儿获得成功。

  本次活动我准备了各种建筑物图片、窗户图形片、各类盒子、瓶子、幼儿用的彩笔、剪刀、胶水、双面胶、彩色纸等大量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说一说我家的房子。

  开始的时候我以老师搬新家引出话题,相互介绍自己的家。

  你家住在哪里?你家的房子屋顶是什么形状的?你家的窗户是什么形状的?你家的窗户和你楼上或者楼下的窗户一样吗?(这个问题就是要幼儿感知每个楼层的窗户同意和谐的美。也为后面解决重点埋下伏笔。)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窗户?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胞的癌变》。

  我从6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包括4点:

  1.教材地位

  “细胞的癌变”是新课标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第六章第4节的内容。本章的思路使学生了解细胞的完整生命历程,同时了解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生命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癌症既是生物学热点,又是医学界与社会的热点,因此,本节课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范例。

  1.2 教学目标

  1.2.1知识目标

  描述癌细胞的特征;

  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致癌因子;

  说出癌症治疗方法。

  1.2.2 能力目标

  讨论如何预防癌症;

  学会搜集并整理从书籍、报刊及网络等途径中查询的相关信息;

  学会更好的与他人合作;

  拟定健康的生活方案。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癌症病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正确对待癌症。

  1.3 教学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我将癌细胞的特征、癌症的预防确定为本节教学重点。

  1.4 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及其关系

  说学生

  我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关注名人,对生活中熟悉事物易接受;在知识方面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细胞学知识,有利于本节课的开展。

  但学生不能将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很难使知识内化成指导他们健康生活的准则,并在情感上认同;在专业术语、抽象知识理解方面存在缺陷。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整合能力。

  说教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创情境、谈话式、讲故事及归纳法等,以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感受一堂难忘的生命教育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癌细胞特征的学习,我以事例、图片、flash等方式进行引导和启发;癌症的预防与生活相关,我让学生通过查资料、讨论、等自主得出结论。

  难点知识是本节课的新内容,且比较抽象,我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变抽象为形象。

  5.1 联系生活,引入主题

  这是本节课第一亮点。

  一首《感恩的心》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同时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可贵。 我引用名人事例,既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及兴趣,又引起同学们对健康的关注,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对癌症深恶痛疾,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从而使学生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之中。

  5.2癌细胞的概念

  本知识点在课程标准中没作要求,因此只从条件、实质、表现结果进行分析,使学生对癌细胞有初步的了解,癌细胞的图片使学生获得对癌细胞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重点内容癌细胞的特征打基础。

  5.3癌细胞的特征

  该知识点是本节第一个重点,内容相对较简单,通过癌变细胞与正常细胞图片的比较,提高学生识图、归纳和表达能力;通过讲述海拉细胞,激发学生联想,引起学生兴趣;相关动画使学生更深刻理解知识点,同时为课堂增添趣味。

  5.4细胞癌变的原因

  本环节我将原癌基因比作车间的运行机制,将抑癌基因比作惩罚纪律,使学生对难点有形象深刻的认识。之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老年人易患癌症,进行知识深化,并引导学生关爱老人,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举例生活中不良习惯可能导致各种癌症,使本节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引出本节课第二个重点内容:癌症的预防。

  5.5癌症的预防

  作为本节最重要内容,且与生活息息相关,我采用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从生活各方面总结出保健良方 ,既对知识有很好应用,又体现对生命的热爱。

  此时,本节课达到高潮,同学们意气风发,热烈讨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5.6 癌症的治疗

  通过讲述癌症治疗方法的副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学欲望,激励学生立志除癌。

  在此,我选用一则关于一名癌症晚期病人运用心理疗法成功战胜癌症的故事,在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多方面启发教育,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

  5.7 愉悦总结,及时反馈

  本节知识点零散,我将带领学生回忆浏览本节内容,使零散知识点系统化。

  在课堂反馈环节,我通过简单练习采用分组竞答的方式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给予表现突出的学生适当奖励,这是本节课第三个亮点。竞答既使课堂显得紧凑、集中,又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竞争意识,还使得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应用。

  5.8 课后活动

  结语:有效预防癌症,使学生对癌症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提出有规律生活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后活动。该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查询资料等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分组合作使得学生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将知识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体现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理念。最后是板书设计,我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把握本节的重难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不当之处望多多指导,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莅临指导。

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辅导员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东丽区杜庄小学的辅导员李明焕,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队旗飘起来——争做美德小达人》。下面我从背景分析、队会目的、活动准备、活动形式、队会过程五个方面来介绍。

  一、背景分析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学校是人成长的摇篮,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礼仪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部分,少先队教育要认真探索和研究。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把“文明行为习惯”作为中队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入手,是全面提高少先队员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了解,并引起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和全社会的重视。为切实提高少年儿童的文明礼仪水平,我中队积极从孩子们的身边细小之处着手,在行动中培养学生庄重大方、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和实施《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我中队遵循思想性、趣味性、参与性的原则,制定了《队旗飘起来——争做美德小达人》的主题中队会活动内容,提升少年儿童的文明素养。

  二、队会目的

  1、在活动中进一步学习、了解队知识和党史知识。

  2、通过活动,使每位学生懂得:在校园里,我们是文明的学生;在家庭中,我们是文明的孩子;在社会上,我们就是文明的使者、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小公民。

  3、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讲文明守公德的美德小达人。

  三、活动准备

  1、召开动员会,公布了《队旗飘起来——争做美德小达人》主题中队会活动方案,得到了孩子们的积极响应。

  2、选定4名主持人及相关表演者,并进行相关节目的排练。

  3、收集一系列相关的图片、歌曲和背景音乐。

  4、制作本次活动的多媒体课件。

  5、各节目的串词。

  6、准备相关道具。

  四、活动形式

  小品、歌曲、配音小故事、快板、朗诵、三句半。

  五、队会过程

  (一)、预备整队

  1、整队,报人数。(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人数。)

  2、出旗敬礼。(从左向右出中队旗。)

  3、唱队歌。

  (二)、宣布活动开始。

  根据本中队队员感知能力强、喜爱直观事物的特点,本次活动设计了两个大的方面的内容来引导、学习、教育少年儿童争做美德小达人。

  首先,进入第一篇章《忆往昔》。在这个环节中分为两个递进层次的两个知识点,促使孩子们进一步学习,了解队知识和党史知识。

  环节一:《队史大家忆》

  这个环节的设计活动使全体队员又一次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应尽的职责,激发全体少先队员们心中的使命感,更让孩子们体验到进入少先队组织就有光荣感与自豪感,充分体现少先队员的主人翁意识,真正的让少年儿童感受到少先队组织的重要性,了解少先队的相关知识、发挥少先队作用、展示少先队风采。

  环节二:击鼓答题

  通过游戏抢答竞赛,提升孩子们的情绪和兴趣,进一步了解党史知识,使他们不仅亲身感受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是多么的光荣和幸福,也再次明白了肩负的光荣使命,懂得只有现在努力学习本领,长大才能担负起建设伟大祖国的重任。

  其次,进入第二篇章《争做美德小达人》。这个环节设计了七个形式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让每一个队员都有锻炼的机会,学会动脑筋,学会团结互助,丰富队员的学习生活给单调的学校生活添加绚丽的色彩,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活动受到意义深刻而又铭记于心的教育,发挥寓教于乐的作用。

  1、诗朗诵《文明礼仪之歌》

  通过欣赏诗朗诵,强化孩子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文明的少先队员。

  2、互动《小记者采访》

  使孩子们了解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都需要文明,需要礼貌。 少先队员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更应该从小讲文明,懂礼貌,做小小文明人。

  3、看小品,舒己见

  (1)小品一、《升国旗》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我们热爱祖国,应该从这些看似小事,而实际是严肃的事情做起。

  (2)小品二、《做作业》要认真学习,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要乐于助人,不要自高自大,更不可以出口伤人,一旦发现己有错,要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

  (3)小品三、《零用钱》合理地用零用钱,勤俭节约是一 种美德。还要注意,随手乱扔垃圾是不好的行为。

  (4)小品四、《孝父母》从小养成关心、体贴父母的好习惯。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要正确对待父母的批评,有错就改。正如《小公民道德规范》要求的那样,孝敬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4、配乐小故事《孔融让梨》

  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历史使命,在文明礼仪的熏陶下,让少先队员健康成长。懂得从小就要向孔融学习,养成尊老爱幼,尊敬长辈的习惯。

  5、三句半《校园礼仪》

  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们学会尊重、宽容、奉献,学会化解小伙伴之间的小矛盾。

  6、说好事,表先进

  这个活动的开展使少先队员继承和发扬祖先的优良传统,说说身边的人和事,以身边的例子为榜样作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7、快板《美德在我心中》

  表扬中队内的队员平时做得的好的人和事,引导教育少先队员积极向上,理解帮助他人是很快乐的,有时就是举手之劳的事。激发孩子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把这些美德牢牢地记在心里,实施于行动中,争做美德小达人。

  8、活动结束

  (1)请辅导员讲话。提出十个道德好习惯的要求,

  (2)呼号。

  (3)退旗,敬礼。

  (4)宣布活动结束。

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文第1、2节简要介绍了墨尔本的轻轨列车的车况及人们文明乘车的表现。第3、4、5、6节生动地叙述了我们在一次乘坐墨尔本的轻轨列车时,热心的澳大利亚人民自发地用“人造屏障”帮助我们化解了小外孙的“撒尿危机”的事情。第5节集中描写了列车上的素不相识的澳洲人是怎样帮助我们的,主要写了一位金发女郎把新买的饼干从听子里取出,把空听子给孩子撒尿;一位蓄着络腮胡子的长者发动了十几位乘客,在车厢一角背靠背地站成了一圈“人造屏障”让小外孙站在“屏障”里撒尿。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识字量,基本具备了自学字词的能力。他们也初步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地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也能自主运用工具书来理解词语。在本课的词语学习上,可引导学生学习用同义词替换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在学生们大多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引导理解重点句上。教师可通过语言训练强化练习,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设语言训练的契机,可通过抓关键词复述课文片断、展开合理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重点部分,让更多的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锻炼。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积累词语“舒适快捷、座无虚席、扶老携幼、闭目养神、窃窃私语、缓兵之计、面红耳赤、急中生智、众目睽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骚动、众目睽睽、不谙”等词语的意思。

  “肆虐(nüè)、缓(huǎn)兵之计、众目睽(kuí)睽、人造屏(píng)障”中的带点字的读音要充分关注,尤其是“虐”的拼音要提醒学生注意,“ü”上的两点在这个音节中不能去掉,帮助复习拼音知识。这几个字都比较容易写错,教学时应注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另外要指导学生通过了解这些字的意思,然后再联系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这些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这些词语可以先布置学生预习,教学时,结合与阅读教学的内容有机的正音、辨形、析意,将阅读教学与字词教学有机整合。

  目标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讲述的这个动人的故事。

  教学中,应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将课文3、4、5、6节的内容复述出来。为帮助学生复述课文,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教师可以将“肆虐、缓兵之计、面红耳赤、急中生智、众目睽睽、人造屏障”这几个词语板书,然后让学生在复述课文时要用上这些词语,教师要注意听清学生是否用上这些词语,用得是否合适。学生可以简要地复述课文,也可以详细地复述课文,在练习时不必强求,但都必须用上前面出示的这些词语,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进行复述是复述课文的一个好方法。最后,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口头复述的训练,是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再创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同时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目标三:能感受到澳大利亚人民的热情和文明。

  从课文第1、2节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澳大利亚人有着良好的公民意识,都能很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在着重训练学生复述课文相关内容后,应组织学生交流读文后对澳大利亚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从而更深入地感受澳洲人的文明素养高。

  四、教学设计

  (一)自主质疑,整体感知

  教学从课题入手整体进入,让学生自主质疑,解疑。根据预习说说对“屏障”一词的理解,然后说说列车上的“人造屏障”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造屏障”的。从课题出发概要地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本环节旨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和故事大概。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感知了课文大意。

  (二)复述训练设计有坡度,有效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在课文教学开始时,让学生根据所出示的词语连起来复述课文1、2节。先请学生运用关联词选择一个内容说说,再根据所出示的词语连起来复述,由易到难,学生不会感到无从入手。

  随着教学层层深入,学生通过朗读,研读,对课文内容理解更透了,那时,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口头复述的训练,是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再创造及对文本的深刻感悟,同时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在交流复述课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议一议,哪种场合下用简要复述比较合适?哪种情况下用详细复述比较好?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采用哪种复述的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因此,教师不仅要注意根据课文的特点,借助课文训练学生的口头复述能力,而且还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变化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分别划出“我”和女儿告诫、提醒、责备的语句及小外孙变化的有关语句。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品读这些语句,抓住关键词体会“撒尿危机”,从而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线索,提升了学习的整体效益。

  同时,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骚动”一词,看看与前文的哪个词语相呼应?让学生了解到一种文明的习惯需要大家来维护,课文前两节正是对这一文明习惯的渲染。自然地渗透了为下文埋下伏笔的写作方法。

【【热门】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相关文章:

1.【热门】说课稿集合十篇

2.【热门】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3.【热门】说课稿范文合集十篇

4.【热门】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

5.【热门】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

6.【热门】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7.【热门】说课稿十篇

8.【热门】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