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7 08:30:1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锦集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锦集10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世界充满爱》,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这一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说对主题的解读

  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人间因有爱而充满阳光,人们因有爱而幸福快乐。而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现象普遍存在。根据这一现状,我设计了《让世界充满爱》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节课,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情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是一种幸福。就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看,对“爱”字的理解和感悟成为了我这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谈谈对活动目标的确定

  紧扣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对“爱”的主题的搜集、整理、探究,更好地了解、认识、关爱普通人,尤其是弱者。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讨论等形式展示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2、通过爱的故事的讲述、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勇于发言,积极参与,善于与人沟通的能力。

  3、通过“让世界充满爱”等主题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谈谈活动的准备

  《新课程》指出:“综合性学习是经验性的课程。在学习活动中,它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为了丰富学生的阅历,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生成新知识。

  学生准备的内容包括:

  1、开展以搜集“爱心故事”为目的的定向性阅读活动。积累以“爱”为话题的名言警句、歌曲、诗歌等。

  2、利用在家时间仔细观察家人之间的那份关爱,并访问和收集给亲人、给他人、给社会送温暖、送爱心的感人事迹。

  3、观察思考在周围哪些人特别需要关爱,需要什么样的关爱?我们该怎样关爱他们?

  4、整理所搜集的资料、积累爱心故事。四人一组,每人至少积累一则,每组选择最能打动人的故事在课前交流。

  准备过程中要注意三个原则: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无论是观察、思考,还是搜集、整理材料,都要强调学生的个人实践。

  2、在小组活动中,要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3、发挥教师的指导性。整个过程不可包办代替,也不可放任自流。在学生的互动中,学生的交流、讨论中,选择适当的时机,加以适当的指点。

  四、说说对活动流程的安排

  为了完成活动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走进爱的世界

  (二)呼唤“爱”的回归

  (三)爱心奉献,从我做起

  (四)活动小结,升华爱心

  (一)创设情景、呼唤爱心

  上课前,我先播放《让世界充满爱》这一歌曲,让学生学唱,渲染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随后让学生猜歌名,顺势导出话题这个话题:让世界充满爱。与此同时我板书:让世界充满爱。

  (二)走进爱的世界

  《新课标》提出:“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综合性活动学习都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因此我把学生带入了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积累,欣赏大家收集的诗歌美文佳句,更好地体会“爱”的独特魅力。

  第一步:让学生讲关于爱的故事。让学生乐于交流。

  第二步:让各小组派代表背诵有关“爱”的诗词、名言佳句。对学生的评价我主要以鼓励为主,让他们乐于与同学交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三步:由学生汇报转化为教师展示。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爱”的美好与博大。

  (三)呼唤爱的回归

  让学生看一组弱势人群的图片,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培养爱心。

  (四)爱心奉献,从我做起

  第一步:设计几个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做法,感受爱的存在

  第二步:在叙述之后,相信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酝酿成熟,学生的爱心已经自然流露。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说寓言故事意在让学生的爱心更能接受生活的考验,知道爱他人就等于爱自己这一道理。

  第三步:用歌曲《爱的奉献》升华情感

  (五)活动小结,升华爱心

  在以上的活动中,我想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把“接受爱很幸福”变成了“付出爱也很幸福”,让“爱”的外延得到了更广的延伸。此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下对爱的感受,加深对爱的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走出课堂,展现爱心

  1.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给父母奉献爱心。

  2、动脑动手,整理自己的感悟,以<<学会爱>>、<<爱的感受>>、<<爱需要奉献>>”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3、课外推荐阅读书籍:《爱的教育》、《泰戈尔诗选》、《繁星》、《春水》等。

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大家好!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九年级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一框《万类霜天竞自由》。众所周知,21世纪是充满竞争与合作的世纪,青少年学生如果不懂得如何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将难以适应社会,个人将难以更好的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

  6-3 用实例表明,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和交往中,我们应该如何竞争和合作。本课花两框内容来讲解。

  本框主要从3个方面对竞争问题进行了分析:A、从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说起,说明竞争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B、竞争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当然竞争难免会产生消极的影响);C、学会如何面对竞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下一框则侧重从可能存在的恶性竞争说起,学会如何正当竞争方法,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从知识和技能目标上看,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竞争无处不在,理解积极参与竞争的意义,懂得以正确的心态参与竞争

  从过程方法目标上看,通过竞争聊吧、举例,领悟竞争无处不在

  通过参与讨论探究,感受积极参与竞争的意义

  通过制作竞争读本,学会如何提高竞争力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参与竞争的勇气和信心,做生活的强者。

  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积极参与竞争的意义,

  学会如何提高竞争力,教学难点是理解积极参与竞争的意义。

  二、说学法、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法是活动

  式的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注重学生的体验。

  同时我采用的学法是渗透式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的主体探究。

  课堂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课的教学构思:

  由于本课内容知识点不多,侧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情感体验,全部设计围绕“小鱼的困惑”展开,把整堂课设计成和小鱼的竞争之旅,通过小鱼的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教学形式比较轻松、活泼,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认识竞争、感受竞争、学会竞争、迎接竞争四个环节

  认识竞争环节主要起导入新课的作用,并让学生明确竞争无处不在,相对比较简单。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导入,我采用“揭谜任务”的形式,引用非洲的一个古老传说,让学生猜测讨论狮子妈妈和羚羊妈妈的做法,教师点出课题竞争。。

  (设计意图:考虑到是借班上课,创设有疑问的故事情境,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轻松愉快地开展教学)

  在导入新课后,教师点拨:适者生存是自然界永恒的规律,同样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到处充满竞争,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竞争?

  设计了一个寻找生活中的竞争活动:要求四大组开展比赛!(可以提示学生先从身边——校园生活开始寻找,由近到远。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不正当竞争的例子,教师要及时给予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述自己经历过的、看到的、听过的竞争事例,感受竞争无处不在,培养竞争意识。当然在比赛中感受竞争的氛围。)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分类归纳。教师点拨: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在竞争,有成功,注定也有失败,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心态和表现。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小鱼同学,他将跟我们讲一段他的竞争感悟。自然进入第二环节

  感受竞争。主要让学生明白竞争中有消极的影响,也有积极的意义,通过这个环节,主要的落脚点是让学生明确积极参与竞争的意义,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为突出重点,我首先引用“小鱼的困惑”,通过设立“竞争聊吧”形式,让学生联系自己谈谈你有感受到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讲出真实的感受,讲出竞争的压力可能会带来消极影响。九年级学生的竞争心理比较复杂,一方面渴望竞争,一方面又害怕竞争,小鱼的困惑其实也是学生的心声,由于贴近学生的内心情感,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有感而发。在学生讲的过程中,其实引出一个跟现实生活相矛盾的一个问题:竞争如此激烈,为什么还需要竞争:竞争到底有什么好处?引出本环节第二个问题。)

  为突破难点,我首先通过小鱼的感慨,引用书上羚羊的故事,我没有马上呈现,而是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猜测,思考对比东西岸羚羊最后的不同命运说明了什么?旨在让学生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竞争其实于我们有益,人类不能离开竞争。

  在此基础上顺势提问:积极参与竞争到底有什么意义?设计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讨论并能举身边的例子证明。为了使探究活动不流于形式,我发给每个小组一张探究单,详细记录每位同学的发言情况,同时要求组内分工,开展四大组比赛,看哪组归纳的最好,最后把组内的成员的参与情况作为评价的标准之一,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他组可以相互补充(比赛也是一种竞争)…

  (设计意图:九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自由讨论,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发言,积极参与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情景的诱导,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学生自己自主探究,讨论中明白竞争的重要作用。其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

  在学生讨论后,共同总结竞争的意义。为了让探究活动更有针对性,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应多作提示:比如引导学生从对个人成长的帮助、社会进步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归纳讨论。在有争论的地方老师可适当深化:比如只要有竞争,就一定有失败者。难道在竞争中失败了也是有益的吗?通过辩论,强化对积极参与竞争意义的理解)

  虽然说即使失败也有益于自己的成长。毕竟大家都不愿意成为输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竞争、参与竞争?进入最后一个环节

  学会竞争,本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想通过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首先创设材料情境,引用小鱼和好朋友的竞争故事,让学生猜测、续编故事、讨论如何正确对待竞争。

  (设计意图:把学生引入模拟的故事情境中,以解决故事中的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这种两难情境的故事于学生的实际,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判断讨论,在讨论和评价中反省自己,加深对不良竞争心态弊端的认识,学会正确的心态参与竞争。实验证明这种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为提高。)

  在这一过程,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排除消极心态,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形成健康的竞争心理,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在情境铺垫之后,我设计一个活动谈谈我们班谁最有竞争力?

  (设计意图:讲身边的人比书上的例子更有说服力,其实这一问题的目的是通过讲别人的竞争优势,让学生寻找如何培养自己竞争力的途径。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让优秀者无形中是一种鼓励,更加坚信自己的信心,让不足的同学明确努力的方向,有利于班级塑造良好、理性的竞争氛围。)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善于点拨,对课堂做必要的延伸,找到提高竞争力的方法,不等于我们的竞争力就加强了,关键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引出最后一个环节

  迎接竞争也是本课最终的落脚点,侧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一个活动:我的竞争读本——你觉得你的竞争能力强吗?

  主要联系初三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让学生谈谈自己应如何提高竞争力,并做全班交流。配以背景音乐《爱拼才会赢》。教师对学生可能会提到的恶性竞争要及时引导。

  (设计目的:这个活动是对整节课的小结与深化,学生的学习最终回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了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点题“万类霜天竞自由”。)

  全班总结:小组互评,选出优胜的一组,表现优秀的个人,可以让他们简单谈经验,…

  教师最后总结,提出希望,升华课堂:竞争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生活需要我们去竞争,时代更需要我们去勇于竞争只有拿出你们的勇气和信心,在合作中竞争,也能达到双赢的局面。为下一课合作学习的教学做铺垫!

  课外延伸设计行为实践题,让学生在诸多情景中学会如何正当的竞争

  总之,对本堂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境体验,所以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把课堂设计为一次旅行,运用多媒体与学科整合,着眼学生实际,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体验、发展。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数学《大大小小的苹果》选自南京师范大学新版的'《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原题为《大大小小的树叶》。但是考虑到树叶的形状不规范、又不好保存。头天带领幼儿拾捡的树叶到第二天就已经干枯了,用手一碰就碎了。数学活动是一个科学、严谨的活动,需要给幼儿较为统一的标准。大小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幼儿又是第一次接触,他手中的大树叶和另外一个小朋友的树叶相比也许就变成了小点的树叶,为了给孩子一个科学严谨的概念,因此将树叶改为苹果。

  说幼儿:本班幼儿是这学期刚招收的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到幼儿园来过集体生活。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幼儿园生活后,大部分幼儿都慢慢地适应着幼儿园的生活。幼儿有初步的进行集体活动的意识。进行集体活动需要一定的常规,我班幼儿的常规还在建立中。

  说目标和重难点:

  本活动的目标有两个。

  1、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大小,并从符号形象的对比上初步体验大小符号的意义。

  2、学习按大小标记将苹果进行分类。在次之前幼儿已进行过按形状标记和按颜色标记进行分类的数学活动。按大小标记分类是分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相对于这之前的活动,按大小标记分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幼儿理解大小标记所表示的含义,才能据此进行分类活动。因此有一的基础又有一定的难度。这既是本活动的重点也是本活动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特意设计了送苹果的环节,现看苹果的大小进行游戏,让幼儿对苹果的大小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其次,看大小标记送大小不同的苹果回相应标记的家;

  第三,看大小不同的两棵苹果树,大苹果送给大苹果树,小苹果送给小苹果树。

  说教法:小班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活动又有很强的逻辑性。为了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因此主要采用游戏法、引导法、观察法和操作法。

  说活动过程:活动开始直接用大小苹果进行“我说你举”的游戏,让幼儿对本活动的关键词“大小”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为后面进行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打基础。

  第二部分:

  1、引出大小标记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两个标记的不一样,并用身体动作表示出来,来感受幼儿和理解大小标记的含义。

  2、运用游戏“我说你做、我做你说”巩固对大小标记的理解;

  3、运用音乐(《大和小》)来加强对大小标记的理解、记忆。

  第三部分: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1、按大小标记分苹果;2、给大树小树送相应的苹果。

说课稿 篇4

  第一板块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国标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它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必要的理论依据,他们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思维素质,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

  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的交换律已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在前面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也做了一些孕伏。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教学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

  第二板块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根据我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结合新课程理念要求我将从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来表示交换律和结合律。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现和归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第三板块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吧,来说说都喜欢哪些体育项目?

  一、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同学们,气候渐渐转凉了,学校又要组织大家进行冬锻比赛了,冬锻比赛中有些什么项目呢?看,同学们正在紧张训练呢!

  电脑出示情境图,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以课件出示: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紧扣教材中的主题图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指出图中所含的数学信息,并从中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事物的能力,同时也为后续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基本素材。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8+17 17+28

  2.观察两个算式:这两个算式都是来求出参加跳绳的人数,猜猜看结果可能会怎样?(相等)

  3.学生计算,媒体演示,用等号连接。

  4.观察比较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后板书: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5.老师也从这个等式发现了一个规律出示:交换28和17的位置,和不变。

  6.比较老师和你们的两个发现,哪一个发现肯定是正确的?为什么?

  7.交流得出:老师的发现是通过计算证明了的,而你们的发现到底正确不正确还不知道,暂且就把这个发现看做是我们的猜想?(板书:猜想?)

  既然是猜想就需要我们去验证(板书),同学们想想看,我们可以怎样来验证呢?

  8.学生交流后得出:可以再举一些例子。

  9.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追问:现在我们有了几个这样的等式,能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就正确了呢?(学生说还不能)

  10.追问:到底要举多少个例子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呢?(足够多)

  11.达成共识:每个人举3个例子,整个班级就有一百多个例子,这样就比较多了。

  12.学生自主举例,并且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强调一定要把两边的结果计算了以后才能写上等号。

  13.从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来看,都能够证明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这个猜想。有没有找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结果发生变化的例子?

  14.用语言文字叙说比较麻烦,大家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图形、字母等把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呢?在自备本上试着写一写。

  教师巡视,让部分学生上台展示创意,并让学生解释说明。

  展示后教师小结:看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就是简单!在数学上,我们统一用字母a、b来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作a+b=b+a。

  设计意图:教师顺应学生的学情,当学生感觉到用言语表述规律显得麻烦、不便时,教师及时让学生采用 自己喜欢的形式把规律表示出来,很适合学生的胃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5.小结、揭题:刚才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过列式计算,发现了规律,又自由列举了很多例子来验证了规律,最后探索出了一条重要规律。其实在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板书课题运算律)。我们刚才发现的加法中的这条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在数学上通常用字母a+b=b+a表示。

  三、学习加法结合律

  1.过渡:刚才通过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研究出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这一个问题,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2.列式计算,得出等式。

  (1)指名回答,板书:28+17+23

  第一步先求什么?(参加跳绳的人数)

  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给28+17添上括号,也就表示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我们一起算一算结果是多少?(68人)

  (2)还是这个式子28+17+23(板书),如果要先算参加活动的女生人数应该怎么办?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添上括号:28+(17+23)。

  添上括号后表示先算后两个数的和,再跟第一个数相加,结果又是多少呢?我们一起算算结果又是多少?。(68人)

  (3)比较答案,用等号连接两个算式。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5.小结:从刚才同学的交流中发现,要用语言来表述这个发现,好像有一定的困难,那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你的发现呢?

  6.交流得出:(a+b)+c=a+(b+c)

  7.这也是我们的发现,同学们想想看,怎样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呢?

  8.让学生举例交流。

  9、比较发现,举出的例子都能够证明我们的这个发现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根据新教材的教学目标,要淡化规律的表述,让学生体会字母表示规律的好处。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在学生感到用语言表述比较困难的时候,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直接用宇母表示加法结合律,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优越性。

  10.教师揭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如果用字母表示就是学生齐读字母公式。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各题中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以手势进行判断,用手掌代表加法交换律,拳头代表加法结合律。

  82+0=0+82

  47+(30+8)=(47+30)+8

  (84+68)+32=84+(68+32)

  75+(48+25)=(75+25)+48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第4小题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填空练习。

  (45+36)+64=45+(□十□)

  560+(140+70)=(560+□)+ □

  18+(24+□)=(18+□)+32

  (18+□)+b=18+(a+□)

  小结:看来运算律真有用,可以使计算变得很方便,大家把加起来是100的两个数放到一起先加,这可真是个好办法。

  3.老师这里有两行树叶,上面都有数字,哪两片树叶上的数的和是100,请把他们连起来。

  想一想:什么样的两个数加起来会是100?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时,灵活运用教材上的练习题。第一个练习让学生用手势答题,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第四小题中的等式同时综合运用了两种运算律这一教学难点,加深学生体验。第二个练习让学生进行计算,通过比较计算速度的快慢,让学生感受到运用加法运算律的优越性,并结合第三个练习题渗透了简算方法的指导,为后续的加法简便运算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这些规律的?教师:是啊,运用这些方式能够找到一些运算中的秘密,这些方法在数学中的用处非常大。

  设计意图:全课总结,让学生梳理本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并回顾学习方法,旨在通过反思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整体建构,同时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为使上述过程能够流畅进行,我将准备挂图,从上述我所设计的教学看,我所采用的教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学法主要有合作交流学习法。这样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的主导作用。

说课稿 篇5

  《青花瓷》说课稿

  一、说教材: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大班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欣赏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 本活动是自选教材,课题《青花瓷》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一个知识点,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呈现,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在纸上随意画出任何图案,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图形表现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 美育目标: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和乐趣,并且能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 知识目标:学生能了解青花瓷花纹的主要特征,感受其典雅高贵的美,知道青花瓷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

  (3)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尝试用各种图形装饰花瓶

  三、说重难点

  根据活动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了解青花瓷花纹的主要特征。

  (2)独立用各种图形装饰圆盘。

  四、说教法:

  1、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孩子看,让他们有直接的感受。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观看青花瓷图片和实物,让幼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下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互动法:让每个幼儿都动起手来,有师幼儿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观察指导法:美术活动幼儿操作环节中,经常说到“教师巡回指导”,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目标不明确,需要的巡视来加以指导,也能增加幼儿操作的安全感,同时也便于掌握幼儿在操作中的随机信息,然后老师再把这些信息抛给幼儿,让幼儿说自己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会用什么方法解决,让幼儿的实践操作来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加突显老师再活动中引导者的角色。

  五、说学法 :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探索活动,选择方法很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在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主要运用方法有:

  1、观察法:通过对青花瓷实物和图片的观察,提高了幼儿对事物的分析能、想象思维的发展。

  2、操作法:让幼儿通过绘画了解青花瓷图形的特点。

  3、展示法:让幼儿在展示自己的作品过程中真正体验艺术给人带来的快乐。使幼儿在表现、交流中分享探索绘画的过程和结果。

  六、说教学流程

  (一)、欣赏青花瓷花瓶照片,发现青花瓷花瓶的装饰纹样特点

  1播放歌曲《青花瓷》,幼儿随着音乐一起进入活动室。

  2. 出示青花瓷实物,让幼儿欣赏,引起兴趣。

  3.欣赏一些青花瓷的图片,观察每张图片上都画了什么。教师小结:古代的人们很聪明,把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花草、动物、人物等各种美好的东西都画在了花瓶上。所以,这些瓷花瓶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二)、观察青花瓷花瓶绘制步骤图,了解"青花花瓶"的绘制顺序与装饰要点

  1.观察图示,熟悉"青花瓷花瓶"绘制的顺序。

  2分析布局图示,了解青花瓷花瓶绘制的装饰要点。

  师(小结):花瓶的花纹可以画花朵、太阳、人物、动物等很多美好的东西。但是要注意将花纹或图案画在花瓶子上,画得饱满和圆润一点。边上的花纹要排好队,不能乱画。

  (三)、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可以根据幼儿能力差异,分别进行语言提示或示范指导。

  (四)、展示幼儿绘制的青花瓷花瓶,相互欣赏与交流

  1、展示幼儿的作品,请个别幼儿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2、采用幼幼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进行讲评,重点围绕主题花纹设计、花瓶边花纹排列、整体布局、艺术审美等展开。

说课稿 篇6

各位专家、同行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早发白帝城》,严格地说,应该是《纵横码与〈早发白帝城〉》,又或者是《以纵横码支持〈早发白帝城〉的教学》。下面我先简单介绍我们子课题的研究情况

  一、子课题的研究情况。

  我们的课题全称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及学习主体地位的研究》,研究的方向是如何利用纵横输入法支持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早发白帝城》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描写了诗人流放途中获赦,乘舟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喜悦、畅快的心情。根据课题的研究思路、新课标的精神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帮助学生学习生字的读音、字义。

  2、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默写古诗,既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

  3、 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三、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取谈话导入的形式,让学生自由交流学习纵横输入法的收获。学生学习了纵横输入法,打字的速度明显提高,学过的字记得更牢,不认识的字也能轻松输入……通过交流,学生分享了收获的喜悦,兴致盎然。接着,我揭示课题——运用纵横输入法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学习古诗。

  首先,我示范学法,之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巡视指导,最后,通过抢答竞赛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我在识字教学中设计这一环节,意图是:①把纵横输入法与识字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②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意义;③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并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小组学习、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并能体会诗人李白流放途中获赦的兴奋心情,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熟读成诵,水到渠成。

  最后,我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

  我的设计意图是:①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老师可以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然后进行下一步的个别辅导;②利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认识,起强化与深化的作用。

  总之,将纵横数字输入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将继续探索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开一扇窗!

说课稿 篇7

  《小壁虎借尾巴》是二年级下半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小壁虎尾巴断了,向鲤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生字词之外,还要他们了解摇摆甩的区别,使学生知道壁虎、鱼、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根据二期课改的主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活跃课堂的气氛。我着手构建课文学习的教案。.

  1. 以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学会生字。

  这篇课文要求学生学会9个生字。我主要采取了学生自主开放式的识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由于我们已经学了不少的识字方法。因此,课堂中或直接请学生来当小老师,交流识字的好方法,或让学生在小组活动范围内说出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然后在班级中交流。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2.“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参与学习活动。

  小组学习是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学习,学生认字,读课文,交流说话……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人人参与形成互补,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针对课文我采取让学生表演的方法。通过表演,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课文中描写鲤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摇摆有了形象的认识,对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有了体会。

  3.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对壁虎有更全面的了解,对课文的学习投入更多的积极性,我要求学生在课外多方面的寻找有关壁虎以及各种动物尾巴的资料。我想:这样把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把知识的学习与兴趣的激发结合起来,把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与对文学爱好的培养结合起来,都是对学生有益的,这也是我们二期课改的主旨所在。

  4.我还特地创造了有趣的情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课文进入复习阶段时,我用“开荷花”的游戏对新学词语进行复习,用“摘苹果”的游戏练习说话,不仅加强了趣味性,更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记忆与理解。

  课堂是培养人才的阵地,教学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体验的重要手段。新时期的教师,应该不断地树立更新的观念,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视野,不断地丰富教学手段,不断地突破原先的自我。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复习课”作为数学课的一种基本类型,它不同于新授课的探索发现,也有别于练习课的巩固应用。《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意在通过回顾梳理,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在头脑中串成线,联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加深各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中对本学段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圆柱、圆锥的有关知识掌握得更加系统、牢固,能熟练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的体积,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梳理、合作交流等活动,初步培养整理、探究、概括的能力。

  3、在复习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为:知识的梳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为:认识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概括为以下三句话:回顾整理,以学生为主。巩固知识,以练习为主。拓展提高,以思维为主。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回顾梳理、形成网络。这个环节当中,我主要设计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然后进行全班汇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知识的结构不断完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整理与复习的能力。第二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观看动画演示,来回顾学过的知识,这里的动画内容主要包括了学生学习《圆柱和圆锥》的过程和知识点,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复习课课堂趣味化,可以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三环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4组练习题:

  (1)基本应用 (2)灵活运用(3)熟能生巧 (4)强化训练

  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只有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实际,才能使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和内化。

  这节课的最后,我选取了一些世博会上的精彩图片供给学生们欣赏,一方面是作用是让学生经历一次短暂的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价值,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我选择的活动是《麻雀妈妈》,它是属于社会领域范畴,幼儿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再从中班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看:使幼儿初步了解自己的与他人的情绪,初步学会同情和关心他人。我选择这一活动主要是考虑现在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同情心和关心他人的情感意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只有父母和长辈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他们很少会想到要去关心和爱自己的父母。所以我以此作为活动设计的依据,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父母是如何关心,照顾自己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懂得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很辛苦,我们要爱爸爸妈妈。

  2、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感情。

  重点、难点:让幼儿初步了解父母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感情。

  二、说教法:

  为了增强本次活动的效果。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活动第一环节,我以木偶熊猫记者的情境表演引出课题,使幼儿迅速地集中起来、并将问题自然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主动讨论的积极性,为第二个环节作铺垫,然后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设计幼儿拿出照片互相说一说在你小时侯父母是如何关心,照顾自己的。让每个幼儿有大胆讲述的机会,这里我考虑让每个幼儿都真正参与到讨论,而不局限于部分幼儿参与,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因为社会情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只有让幼儿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幼儿的社会情感就能深化,有了社会情感,社会认知才能转化为社会行为,那么这种行为需要在日常的各项活动中逐步加入深化。最后我还是一熊猫记者的身份结束游戏。

  三、说幼儿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主要以形象直观的演示教具,浅显易懂的儿歌形式,通过移情法让幼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进行讲述。在讲述中,使幼儿逐步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

  教案:麻雀妈妈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懂得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很辛苦,我们要爱爸爸妈妈。

  2、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准备:木偶熊猫一个,麻雀妈妈,幼儿自己小时侯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以熊猫记者的采访形式引出课题。

  (1)出示熊猫木偶,把幼儿带入情景之中。

  小朋友们好!我是熊猫记者,今天我要到森林里去采访。咦!我怎么听到有哭声呀?

  (2)请幼儿看“麻雀妈妈”熊猫记者问:“麻雀妈妈。你为什么怎么伤心呀?”唉!我真的很伤心,你听我慢慢地说吧(麻雀妈妈念儿歌)

  二、以熊猫记者的口吻。调动幼儿讨论的积极性。

  提问:(1)小朋友,你们说说麻雀妈妈为什么伤心?

  (2)麻雀妈妈为了小麻雀的成长做了哪些事?

  (3)小麻雀长大以后又是怎样对待妈妈的?

  (4)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麻雀妈妈为了小麻雀的成长很辛苦。可是,小麻雀长大后却再也不回来看妈妈,小麻雀这样是不对的。

  那么,我们小朋友小的时候也像小麻雀一样,自己不会吃饭,不会穿衣,不会走路,那么你们是怎样长大的?

  三、激发幼儿关心妈妈的情感。

  (1)引导幼儿看照片,互相述说父母是如何关心、照顾自己的?

  (2)爸爸妈妈这样关心我们,我们长大后应该怎样对待爸爸妈妈呢?

  四、以熊猫记者的口吻小结。

  小朋友讨论得太好了,我也懂得了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很辛苦,我也要爱爸爸妈妈,我一定要找到小麻雀,把小朋友的话告诉它,等它改正了以后,我再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朋友,好吗?再见。

  附儿歌:麻雀妈妈

  小麻雀,叫喳喳。

  妈妈叼虫喂养大。

  等到翅膀一长硬。

  扑棱扑棱全飞了。

  妈妈偷偷流眼泪。

  谁也不来看望它。

说课稿 篇10

  《7的乘法口决》这一个内容是数学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第5单元的第一小节。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有了的乘法口诀作为基础,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理解了七的口诀的意义的基础上来熟记口诀,并能够运用与生活中,也为后面的口诀的学习做一个更好的铺垫,其中重难点让学生熟记并运用口诀。

  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游戏等方法来使课堂更生动有趣,也能使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愉悦地掌握知识,突破重难点教学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一再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习惯。采用对口令的游戏学习法,一是为了改变背口诀的单一方式,二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

  我的课堂设计是将整个教学程序分为四个环节,一是复习铺垫,二是观察分析入手引入新课,三是巩固练习,拓展思维,四是课堂小结,进行评价。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从观察规律入手,从中感知每一句七的口诀的内在联系,然后根据规律表和已有的基础来自主研究编出口诀,通过不同形式熟读理解口诀,其中,对口令的练习设计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挖掘,让学生体会一个月与一个星期之间的关联,同时增强时间观念 ,而在巩固练习中,先以算式的形式来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口诀的意义,和每一句中的关联,也为后面的乘法分配率的学习打下一个基础,看图列算式则主要是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学会使用简便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而最后的小结是给学生一些鼓励,让我的课堂上的评价都起到实质作用,同时也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欢迎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锦集10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锦集四篇

2.说课稿锦集5篇

3.说课稿锦集7篇

4.说课稿锦集4篇

5.说课稿锦集八篇

6.说课稿锦集6篇

7.说课稿锦集九篇

8.说课稿锦集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