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2 14:31: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合集10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说课稿合集10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文选自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二、说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及文中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3、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原著片段,感受原著的经典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号召学生读整本书。

  三、说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分析人物的方法,并把学到的方法接着学以致用。

  2、让学生透过本文更加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鼓励学生再去品读《西游记》,更全面了解《西游记》中的人物。

  四、说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这堂课上我主要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互助的能力来完成教学目标,把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从文字中找到答案,获取一种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激趣导入

  2、小组合作,交流互动

  3、对比阅读,品味经典

  4、拓展延伸,阅读名著

  鼓励学生再去品读《西游记》,更全面了解《西游记》中的人物,了解我国这一文化瑰宝。

  六、说板书

  板书简明扼要写出两大主要人物孙悟空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突出重点。

说课稿 篇2

  一、设计理念:

  《分享的快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共欢乐”,《分享的快乐》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本课为第一课时。在设计中,根据目前学生的思想状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主要采用“活动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民主、愉快的氛围中自由分享、体验。由共同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而引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从而愿意与他人分享,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体验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满足感。

  2、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快乐,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培养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和满足,从而愿意与他人分享。

  四、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而且好活动的特点,我避免了理论说教,而是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并让学生结合身边及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学会分享、体验快乐。

  五、教学准备:

  每个孩子都有一些自己倾注着特殊感情的玩具和用品,让孩子们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大家分享。

  1、组织学生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集中起来。如:集邮册、玩具、图书等。并带一两种心爱的物品到课堂来。

  2、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且具体、生动的画面更兴趣,为此,我为学生自制鲜明生动的图片。

  六、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们的“分享日”。

  教师首先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一两件物品带到课堂上来,由物品的主人扮讲解员,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物品。同时,教师将自己的最爱的照相机带来,作为课程资源,为学生拍照,合影留念。同大家一起分享拍照的乐趣。这样,一开始,老师就可同学生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欢乐”的氛围。同时,也可激发起学生想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喜爱的物品的愿望。学生的大脑立即进入兴奋状态。接着,我立即迎合学生这种心理,留给学生充分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与其它同学一起充分分享自己喜爱的物品。而在分享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语言的变化和情感的体验。为此,我为了捕捉到最真实的情感,分享过程我立即请学生交流、谈话: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因为有了自己切身的体验,可使之自然地理解“五角星”里的话语。即: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这样,不但提高学生交往及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分享”的快乐,给予也是一种分享和快乐,而且是一种增值的快乐。

  活动二:我们共享用

  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回归生活。因为,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因此,我首先利用彩色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图片上所示情况时,我们该怎样做呢?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同学之间的相互关心与帮助,懂得当别人需要的时候,把自己的东西分给他人,或借他人用一用,也是一种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是同学之间的友情和欢乐。另外,我让学生自选生活中“互相帮助”的场景,讨论后,分配角色,并分组表演。表演中,教师也参与其中,并让学生对表演的同学进行采访。这样,通过表演,可让学生充分体验“帮助”与“被帮助”后的不同感受。教师为学生创设自由选择的空间,学生自创、自编、自演,使其在充满兴趣的想象创作中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既可体现学生的“主角”意识,又使人人在表演中得到满足,在创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及合作、交流、创编和表演能力。同时,教师的参与,为学生真正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表演不受任何拘束,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而小组交流活动可体现问题的开放性,可使学生之间的不同思想认识相互碰撞,使矛盾的焦点集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深化。让学生进行道德评价,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为标尺,进行衡量,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明确:分享也是献出关爱,有了爱,世界将会更美好,社会更和谐,生活也就更幸福.

  活动三: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谈学习本节课的感受.这样,既可反馈教学目标,又可巩固教学重难点,同时,也可让学生真切地再次体验我们“一同分享”这节课的感受。而社会调查“小记者要行动”激起学生合作分享的欲望,为下节课”合作分享”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将课内训练延伸到课外,可使学生在实践中反复的、不断地、多方位的体验,感悟。

  总之,我这节课设计的总的思路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体验,到生活中实践。即:使学生真正地“丛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修鞋姑娘》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中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的多少,热情周到地为“我”修鞋。一开始受到了“我”的猜疑,最后“我”被深深地感动。赞扬了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

  这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范例。进入五年级下学期,学生一般能够较好的预习课文,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也能抓住要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抓住关键语句深入进行品析、批注的学习方法也已经逐渐掌握,所以,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找准课文中表示“我”对修鞋姑娘态度转变的词语,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修鞋姑娘真诚、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关键句“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

  二、说教法:

  新课程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基于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同时以教师的情带动学生的情,不失时机的进行点拨指导,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探究交流,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三、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信任》课文中,那位桃园主人虽然没有出场,却让我们感受到他对每一位客人真诚的信任,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修鞋姑娘。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开头。教师富有激情的导语,激发了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的兴趣,而后教师趁机提出:一次修鞋的经历,是作者不顾寒冷,走遍长街,寻找这位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一位怎样的修鞋姑娘?用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自然的讲学生引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去。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生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在回答这一整体性问题时,让学生把修鞋姑娘如何为我修鞋的几个环节弄清楚。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能够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能力。

  3、细读课文,感悟品质:

  (1)、在学生已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及时出示这样一个开放式的思考题:

  ()的修鞋姑娘,方法:

  ①默读课文,划出课文中描写修鞋姑娘的句子,并做出批注。

  ②结合课文中相关语句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组织好语言并说明你这样填的原因。这个问题的设计是使同学们从多个方面去认识这位修鞋姑娘,而不是一味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尊重了学生阅读的多元特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他们所划句子的含义:从姑娘的修鞋的一系列语言、动作中体会到什么?从对姑娘的外貌描写中又体会到什么?这样,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情感的熏陶。

  ③课文中除了对修鞋姑娘的描写,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我”。文中作者对修鞋姑娘态度变化的线索从侧面烘托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内心世界。因此,接下来,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从整体上梳理课文的这条“暗线”:

  ①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我”的句子,画出表示“我”对修鞋姑娘态度变化的词语,并把你的感受在句子旁边批注,写下来。

  ②小组交流读书感受,并汇报。

  在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深入理解关键句“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这是本文点明中心的句子,也是理解上的难点,此时,教师可以采取角色体验的方法,联系上文中的关键词“难堪”“窘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进而也就明白了作者苦苦寻找修鞋姑娘的原因:不仅仅是送去所欠的三角钱,更重要的是我被姑娘真诚善良的品质深深打动了。

  4、品位语言,感情朗读:在学生对文本有了充分感悟之后,我再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中的语言特色,进行情境朗读,采用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反复品味语言中包含着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准确精妙。

  5、回顾课文,总结收获。课文学完了,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是把学语文与学做人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作业设计:练习写小片段。要求通过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同学某一方面的特点。主要是此处设计达到学以致用,真正做到读写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学生的阅读潜能,注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阅读教学应该删繁就简,抓住主线,课堂上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品味词句。因为尊重了个性化解读,在学生的眼中,修鞋姑娘就会成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哈姆雷特”,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口耳目》是识字,写字教学的第二课,语文中的12个字都是象形字,并且配有形象的图片。新课标要求,识字教学应在符合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前提下,调动学生识字积累的热情,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

  2、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低年级学生识记汉字,应在辨认字形中了解字义,结合字议了解,识记字形。并结合本课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ノ丶”3种笔画。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难点是认识12个生字,会写“木”字

  二、说教法、学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过程,必须然是主动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和帮助学习者自己学习。因此,我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制定以下教学方法:

  (1)游戏激趣法

  (2)图字结合识记法

  (3)合作、互助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出示卡片:山田家河水白车,复习生字。

  (二)学习口耳目

  1、谈话孩子们可真了不起,音节拼得正确,生字读得准,声音又洪亮,接下来我们来做游戏“贴一贴”。(老师画好脸蛋鼻子)出示剩下的器官,请仔细观察,应该贴在哪儿?

  2、学生贴。

  3、交流为什么这样贴?相机引导,这是古时候的人造的字。他们根据嘴巴耳朵眼睛的样子造出了这样的图形文字,我们叫它象形字。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变成了今天简单易记的汉字口耳目。(板书课题)

  4、多种方法识记口耳目。

  (1)音节拼读

  (2)去掉音节识记

  (3)说说你的记字方法。

  5、三位小朋友当生字宝宝,老师采访“请问口宝宝,你有什么用啊?”

  (引导学生上课用耳朵认真听讲,用嘴巴大声回答问题,用眼睛仔细看黑板、读书。)

  (三)学习“羊鸟兔日月火木禾竹”

  1、汉字中祥口耳目这样根据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还有很多,我们联想事物的形状,就很容易记住它们。

  2、自主学习,读准字音。

  要求:借助图画,把象形字和现在常见的汉字比一比,找出它们相近的地方帮你记住生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不会读的请教别人。

  (四)检查反馈游戏识记加强记忆

  1、你记住字宝宝了吗?记住了哪个?用什么方法记住的?(随学生回答识记生字)

  2、游戏识记

  (1)老师说生字,学生快速举生字卡片。

  (2)老师猜谜语,学生悄悄举生字卡片。

  (五)巩固识字编讲故事发展语言张扬个性

  1、出示小黑板读儿歌

  2、展开想象选择你喜欢的事物编成一个故事。

  (六)课后题象形字连线

  (七)学写“木”

  1.认识笔画:板书“丨、ノ、”。

  2.教师拼出:十(强调:先横后竖)。

  3.(逐个出示两组笔画条)谁会拼?强调: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4.这三个字怎么写才漂亮?

  5.指导写,教师巡视。

  6.展示作业。

  (八)作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两个象形字。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冯骥才的《泥人张》编排在八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四单元,是一篇小说。《课程标准》指出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是从提高人文素养的角度来说的。要求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这一单元反映的是民俗文化。这篇小说写的是生活于天津市井里巷的泥人张——张明山的故事。凡夫俗子的泥人张有一手捏泥人的绝活,眼里看见什么,手里准能捏出来,而且是惟妙惟肖。泥人张除了手艺出奇外,做人的原则与处世的方法也很不一般。这不,面对有钱有势的海张五的故意嘲讽与挑衅,泥人张“处荣辱而不惊”,在不动声势中用捏泥人的方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摆在了桌上,“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好一个绝世的海张五。可是,泥人张的这一举动却遭来海张五的又一番挖苦与奚落,“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买都没人要。”泥人张又一次选择了沉默,可是他又一次在沉默中爆发了。第二天,泥人张生产了一二百个海张五的泥像,摆在杂货摊前,并注明要“贱买”。这一招害得海张五花了大价钱才把全部泥人买走。泥人张“无声胜有声”,又打了一个胜战,他用自己独特的处世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不怵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另外,本篇文章用了大量的天津方言,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二、说学情

  上海电视台有《中国达人秀》节目,播出许多有绝活的奇人,学生肯定见过或听说过一些。本篇课文与之相似,应该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在精读、品味与探究上,学生经过两年的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学生的语言表达(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与思辩的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在课堂中多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基于本课特点、课标要求、单元教学要点及学生的学情,拟定如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概说课文,把握文本内容。

  2、通过多角度赏析,体会技法之奇,感受人物之奇。

  四、说教法学法

  教与学都没有固定的一套方法,我们要根据课文选择适合自己及学生的方法去教学。本课打算采用朗读、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视屏播放:《中国达人秀》,学生推荐达人。(可以是班内的同学)

  今有《中国达人秀》,冯骥才有《俗世奇人》秀

  二、作品介绍:《俗世奇人》

  三、出示学习活动及目标

  1、欣赏泥人张作品并发表评价。

  2、过渡:大家的.回答无一例外都对泥人张的技艺表示很敬佩,其实还有更另人拍案叫绝的事情,接下来,让我们“概说课文”,去了解一段奇人异事。

  四、阅读活动一

  1、出示要求(屏显)

  2、学生听读课文,做批注。

  3、师分配任务:三个角度分三组进行。

  4、过渡:哪个角度有需要提示的同学吗?或者说你在某个角度有想法,想给其他同学一个提示的。(如果无需提示,此处将作为点评标准)

  学生独学后展示。

  展示环节,教师做好思路引导、答案分析(紧扣提示进行)

  如:从情节的角度进行概说:

  这个角度的概说,点出了情节的开端----泥人张与海张五在天庆馆偶遇,发展---泥人张捏海张五头像回击侮辱,高潮----泥人张贱卖海张五,结局---海张五花大价钱买走所有泥像和泥模子。

  一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结构是怎样的,都属于这类概括,其实这类概括大家并不陌生,属阅读类考题的“情节链”的考题。(屏显)学生齐读。

  如果我们把时间、地点加进去,概括成一段完整的文字,就应当算“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考题了。(屏显)学生齐读。

  [小结]我们阅读文章,首先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它,认识它,以上这个环节,我们就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了这篇小说《泥人张》,咱们一块儿小结一下。 俗世奇人的泥人张(板书)

  过渡:那么,这样一位俗世奇人,冯老先生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呢?一块儿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去探究一下。

  五、阅读活动二(屏显)

  1、生阅读要求

  师:这是四个微型话题,我们将用他来欣赏《泥人张》的表达艺术。 小小说是很重视细节描绘的,所以我们首先共同欣赏它,请看大屏幕(范例出示)

  学生自主赏析。

  2、出示合作建议。

  3、全班交流。(幻灯片总结出示)

  4、其他话题交流。

  【小结】品读小说的笔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冯骥才先生就是运用了这样的手法凸显了泥人张的个性。咱们这儿也做一个回头看。

  板书:手艺奇

  俗世奇人泥人张行事奇

  人品奇

  (学生完成)

  六、拓展,探立传之本

  俗语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写出这样奇故事的天津作家冯老,也是一个奇人。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名人伟人立传,冯骥才先生却为这么多的民间艺人立传,用意何在呢?(学生发表意见)

  出示:作家介绍

  结束语:让我们给予民间艺术更多的关注与热爱吧,最后想送大家一段话: 民俗是民族文化之根,更是一种生活的记忆,如何对待民俗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更是一个关系民族的命运与走向的问题!请不要让中国优秀的民俗文化在我们手中遗失。

  学生:集体喊出宣言

  七、作业布置:

  请大家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写我们班的达人轶事。

说课稿 篇6

  亲爱的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我是56号,现在我来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教法的选择与运用和学法的指导与建议、教学过程的安排构想、板书的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岳阳楼记》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题展开。

  《岳阳楼记》是一篇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主要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勉励朋友不要因客观环境和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动摇自己的意志,要以忧国忧民为自己的职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2、对教材的处理:目标、重难点、课时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掌握重要加点的字词②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③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

  由于本课出现了一些新的字词,并且文章的主旨是为了表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①掌握重要的字词②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

  由于初中二年级学生对于写作中的一些写法还不太熟练,对语言的运用还不够到位,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岳阳楼记》是一篇精读文章,篇幅较长,难点重点较多,所以我安排两个课时来学习。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问题讨论与讲解的教学方法,问题讨论与讲解法教师可以充分调动起课堂气氛,达到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效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师生共同讨论问题,学生具体回答问题,最后由老师做最后的讲解,让学生养成合作讨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以“讨论的方式引入我国的四大名楼的知识点”展开,消除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我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浩浩汤汤(由于表达的意思是水波浩荡的样子,因此“汤”读shang而不读tang),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借助教师的指导整体理解全文。

  环节3:研读赏析

  由学生阅读,教师提问,通过问题讨论讲析的方式展开对全文的研读与赏析,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并且养成自主讨论问题的学习方式。

  环节4:拓展延伸

  由导语中中国的四大名楼引出对中国其它三大名楼的具体介绍,丰富学生的知识。

  环节5:课后作业

  由于本文要求全文背诵,且文章的主旨为体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因此我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全面理解生字生词并背诵全文,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体会作者的政治主张,并写出自己对此的体会。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由于时间问题,不便在此一一列出,望各位见谅!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老师、各位同学!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寒风中的人》选自大班上学期第八个主题《冬天的故事》中,是一节社会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采访在寒风中辛苦工作的人,体验在寒风中的感觉,感受到还有许多的叔叔阿姨在寒风中辛苦工作,他们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从而教育幼儿尊重他们的劳动,培养幼儿不怕寒冷的精神。

  二、说活动目标

  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在寒风中工作的人,了解寒风中工作人员的辛苦。

  2、能大胆的进行采访活动,对在寒风中工作的人产生崇敬之情。

  三、说活动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预设为:能大胆的进行采访活动,了解寒风中工作人员的辛苦。把学会尊重他们的劳动,懂得关心别人作为活动的难点来突破。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作了如下准备:

  1、精神准备:幼儿体验在寒风中的感觉,邀请具有特殊职业的家长来做客。

  2、调查表、课件。(寒风中的各种工作人员)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主要采用:

  调查法:通过让幼儿参与调查,让幼儿在教学活动发挥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激发孩子们热情的目的。

  提问法:在活动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启发性提问法来引导幼儿有目得的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并激励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述。

  鼓励法:在活动中我注意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善于运用多种鼓励方法,针对幼儿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及时对幼儿进行肯定的评价,让孩子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热情。

  另外,我打算向幼儿采用:观察法、讲述法等学习方法,让幼儿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中,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六、说活动过程:

  为了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育活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引导幼儿根据调查表讲述自己了解的“寒风中的人”。说说:自己看到的是谁?他们是干什么工作的?他们是怎样在寒风中工作的?将调查表贴在展示板上。

  (二)引导幼儿观看教师课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辛苦。根据需要可提出以下问题:

  画面中看到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风雪打在他们脸上,他们感觉怎么样?

  如果他们都不出来工作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引导幼儿说说寒风中的人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教育幼儿尊重人们的劳动,如: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

  (三)邀请特殊职业的家长代表与幼儿面对面交流。

  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采访,如:警察叔叔,这么冷的天你站在外面冷吗?等等。

  (四)给寒风中的人送温暖,留念。

  鼓励幼儿制作礼物送给家长代表,并说一句话,以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

  (五)活动延伸

  绘画:《寒风中的人》,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调查时的情景,并画下来。

说课稿 篇8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草和大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小草和大树》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有三篇课文《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它们围绕人生和奋斗这个主题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段曲折的经历,塑造了一个个不屈的灵魂,奏响了一首首生命的乐章,点亮了一盏盏人生的航灯。

  《小草和大树》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巨大打击。后来自费出版诗集,却几乎无人问津。但她没有失去信心,最后改写小说,最终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故事折射出主人公不屈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和胆识。

  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夏洛蒂的成长史,一条是以夏洛蒂与保守偏见抗争为线索。对于这样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若以主人公的成长史为线索展开教学,势必很难取舍。例如第二小节生活的坎坷和不顺。这一部分,学生在以往学段的学习中有多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理解,不应作为重点。况且这类“逆境成才”的励志性文章,学生在不同年级段都有接触,我们应该大胆舍弃这部分。作为六年级的教材,我们教者要善于挖掘出相同中的不同?如何做呢?我觉得要抓住以夏洛蒂与保守偏见抗争这条线索展开教学。要想做到这点我觉得首先应该从题目着手。

  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共出现了两次,一次在骚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回信中的“小草”和“大树”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真正的植物,另一方面“小草”也暗含着指妇女能从事的事业,“大树”指的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小草不能变成大树,小草就是小草,大树就是大树,言下之意,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语中充斥着对妇女的蔑视。面对如此残酷的回复,面对如此强大的社会偏见,夏洛蒂的羞惭痛苦愤怒非常值得我们同情。要做生活的强者,一定要首先战胜自己。夏洛蒂在锥心的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耻辱化作向上的动力。由于学生对这种社会背景缺乏认识,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而这一部分应该成为教学指导的难点。

  文末的“小草”浇灌成“大树”,即指: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妇女不可能从事文学事业的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取得了巨大成功。纵观全文,题目除了以上两个意思,还将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在接踵而至的艰辛和磨难中,以顽强的生命力,茁壮成长,将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树,突出她的成就非凡。在自然界中,小草虽然不能变成大树,但在文学界里,夏洛蒂姐妹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题目的深刻含义应是教学中的重点。

  文章还有两句含义深刻的话,一句是“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另一句是“他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将小草浇灌成大树”,理解朗读感悟着两句话这也是课后的作业要求。因而这也将成为教学的重点。

  基于这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首先,学习课文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生词。

  其次,理解文中“小草”和“大树”的深刻含义,感受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第三,品读“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他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将小草浇灌成大树”。

  第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教师指导,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积极参与,体现阅读个性。

  4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5感悟朗读——学生品读,感受形象。

  其中讨论法和自主探究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新课标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悟朗读法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以上目标、方法的指导下,我预设了以下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首先,我出示《简爱》这本书,然后简介小说的内容和情节,接着问学生“你想了解什么”以此导入,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这样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疑,思之始,学之端。”接着可以对学生发问:通过预习,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二: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首先,我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惴惴不安、桂冠、撇下。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同时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文章脉络。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

  环节三:研读赏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首先,我出示要求,让学生找出文中几处出现小草和大树?接着首先围绕第一处引导学生感悟“小草和大树”的含义,我还适时出示当时的历史背景,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从骚塞的话你读懂了什么?”通过学生的自主感悟让学生感受骚塞的讽刺,挖苦,以及对当时妇女的歧视和偏见。接着问“远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除了失望,还有什么?”教师以多媒体出示要求,请学生先默读再分组讨论。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接着通过“骚塞的信无疑是一盆冷水,让夏洛蒂从头凉到脚,无疑是一把利剑,把夏洛蒂的心刺得血淋淋的。然而,夏洛蒂并没有在痛苦中一蹶不振,她痛定思痛。”过渡到“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的品读中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我没有自己提问,而是问学生“那个词让你心灵为之一震?”让学生在思考中讨论,在讨论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在朗读中收获。这样的设置,更能体现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接着,我们共同学习第二处。首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精神才称得上是“钢铁般的意志”,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问“夏洛蒂有吗”,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从而过渡到全文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既没有面面俱到之嫌,又让教学回归到整体。既对教材进行了恰当的取舍,又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当然,此处的“小草”“大树”指什么,也就跃然脑中。在此基础上,再过渡到“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的品析也就顺理成章,艰辛、壮丽、傲、风沙背后的东西也就不言而喻。

  环节四:总结课文,深化情感。课堂尾声适时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启示。这是学生与文本人物的直接对话。最后,我出示一首赞美夏洛蒂的小诗“你是一棵大树,我们心中的大树。虽生活艰苦,但不弃学习;虽谋生艰难,但不停写作;虽遇冷酷偏见,但昂起头来……无数次追问,你的生命为何如此壮丽?现在,我终于明白:生命因具有钢铁般的意志而壮丽!”诗意般的语言让学生的心灵再次激起层层波澜。

  环节五:布置课后作业。以《读〈小草和大树〉》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这便于巩固知识,学以致用(作文类)

  以上,我从教材、目的、教法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说课稿 篇9

  一、设计思想:

  《小风车转转转》是三年前我们在研讨《风》的主题活动时,虞老师曾经组织过的托班科学活动。我认为这是个优秀的教材,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因此继续沿用并在原来的设计上做了点修改。它体现了有效教学其中的三个要求:

  1、教具选择的巧妙性——有机地架起幼儿认知与科学现象之间的联系风车——托班幼儿——风

  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风作为幼儿能密切感受到的自然现象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其中一个内容。如何让托班级幼儿感受到相对抽象的风,并引发他们对风的兴趣?风车这一教具是一个很好的中介物。思维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的托班幼儿,能够在风车骨碌骨碌的转动中,形象地、深刻地感受到风的存在。在这个活动中,风车不仅仅是被幼儿感受、认知和玩耍、探索的对象,风车还架起了幼儿认知与科学现象风之间的联系。

  2、元素挖掘的关键性——自然地衔接教学环节和预设目标之间的联系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预设教学活动时,能够找准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教育价值,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成预定的目标。我认为在这个活动中,风车的“转”是一个关键元素,怎样把“感知风能使风车转动的现象”这一目标落实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导入内容、引发兴趣——情景设疑、探索问题——拓展时空、自由玩耍”这三个流程序,分别渗透进“转”的因素。在“导入内容、引发兴趣”的开始环节中,用“漂亮的风车是怎么玩的”这一问题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回忆起“转”现象;在“情景设疑、探索问题”基本环节中,以“怎样帮助风车转起来”、“用电吹风可以帮助转起来吗”这两个问题,让孩子尝试、感知“转”;在“拓展时空、自由玩耍”这个延伸环节中,广阔的户外场地、自由地随意跑动,与风的真切拥抱,再次激发了孩子对风的兴趣,对“风能使风车转动”有了更直接的感知。这些分层次的“转”的活动,以幼儿心理发展为依据,推动活动进入高潮,是达成目标的保障。

  二、目标分析:

  1、喜欢参加玩风车活动,对风能使风车转动的现象感兴趣。

  (把托班幼儿的情感态度放在首位,把“对风能使风车转动的现象感兴趣”作为活动重点和难点。)

  2、愿意用简单的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该活动中蕴涵着这一能力要求)

  三、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小风车(多种色彩红黄蓝绿),吹风机、电源和插座,风娃娃图片

  四、流程简介:

  导入内容、引发兴趣——情景设疑、探索问题——拓展时空、自由玩耍

  五、环节简介:

  活动过程、流程具体分析、导入内容、引发兴趣

  1、(出示风车)今天我带来了一个很漂亮、很好玩的玩具,看看,是什么?2、引导幼儿与风车打招呼。

  3、这个风车是什么颜色的?(出示各种颜色的风车)红风车还带来了许多漂亮的朋友呢,看看,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说说风车的颜色)

  1、直接引题,用较短的时间集中幼儿的注意。

  2、从情感上入手吸引幼儿对风车发生兴趣。

  3、以色彩来吸引,巩固孩子的兴趣。

  情景设疑、探索问题

  1、这么漂亮的风车,可以怎么玩呢?3、请宝宝去试一试,帮助风车转起来。(幼儿自由选择风车,自由探索)

  4、(出示电吹风)我也请来一个朋友帮忙,它是谁?它可不可以让风车转起来呢?它怎么帮助风车呢?

  5、(接通电源)我打开电吹风,从里面会出来什么?(风)真的有风吗?你怎么知道的?(让孩子感受风)你觉得怎么样?这个风能让风车转起来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6、教师演示用电吹风吹风车。演示停止、开始,让幼儿感受风能使风车转动。提问:为什么风车不动了?原来是风在帮助风车转起来。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身体动作表达(辅助问题:怎样让风车转起来呢?)

  演示开关,让幼儿深刻、形象地感受到风使风车转动的现象。

  拓展时空、自由玩耍

  1、电吹风吹出来的风能帮助风车转起来,哪里还有风呢?

  2、我们到外面去找一找,玩一玩,跑一跑,也让风车转起来!

  这个问题试图让幼儿回忆以往的经验,再次巩固风使风车转动的感性认识。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5的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一课是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起始学习阶段,将为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打下基础。教材打破了以往学习乘法口诀从小到大的顺序,而是直接从中间5的乘法口诀开始学。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乘法口诀的第一课时,是因为学生对5个5个地数比较容易理解,又有生活经历,同时也易于凸现乘法口诀的教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5 的乘法口诀,就为学习其他的乘法口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我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3个:

  ①让使学生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知道编制口诀的方法。

  ②使学生记住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概括并记住5的乘法口诀。

  难点是: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采用观察、讨论、动手操作活动的学习方法,问题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口诀,(三)、实践运用,巩固深化,(四)、总结提炼,课后延伸。下面,我具体说说每个环节的安排及我的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口诀活动的兴趣,我直接利用学生身体上的一部分“手”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手,并提出:“5个小朋友都要画一只手在纸上且一个手指都不能少画。”这一设计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初步感知5个5个的含义,顺应低年级学生的心理,而且又是运用了自己身体上的一部分,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和亲切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生可能会用5个5个地加,也可能会用乘法口诀直接计算,如果学生用加法计算,就用前面学的乘法意义,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乘法算式上来:如果学生直接用乘法计算,就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求学生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最后问学生:你是怎么算出结果来的?让学生领会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用加法是很麻烦的,直接用乘法计算就能算得又对又快,于是产生了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

  第二环节:自主合作 探究口诀

  为了突出重点,也为了能轻易地突破难点,我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情境。在把三只手有多少根手指写成一个乘法算式3×5=15后,问学生:“你能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表示吗?”学生可能会说:“3乘5等于15或三五十五”。然后引导学生说出3乘5等于15是算式的读法,三五十五是乘法口诀。那么根据这句口诀,你还能说出哪些乘法算式呢?5×3=15呢?因为这个算式的因数和积与前一算式一样,我们就用同一句口诀“三五十五”来表示。有了“三五十五”这句口诀的基础,就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编写四五、五五这三句口诀。然后进行汇报,讲一讲怎么编,都可以算那些算式?最后问:“这一只手,也能用乘法算式和口诀来表示吗?”,从而引出“一五得五”这句口诀,因为“一五得五”这句口诀与其他几句不同,放在最后学习,便于学生理解。

  将这一过程写成板书:

  1×5= 5 一五得五 5×1= 5

  2×5=10 二五一十 5×2=10

  3×5=15 三五十五 5×3=10

  4×5=20 四五二十 5×4=10

  5×5=25 五五二十五 5×5=10

  第三环节:熟练口诀 灵活应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既掌握知识和技能又能创造性地运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不同程度的练习题。

  1、基础训练: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为做后面的题作好准备。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五( ) 三五( ) 五五( )

  四五( ) 二五( )

  (2)5×3= 1×5= 5×2= 5×4= 3×5=

  5×1= 5×5= 4×5= 2×5= 5×1=

  2、综合性练习: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填一填:在( )填数并说一说意义。

  ( )× 5 =( )

  3、运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一面五环旗有五个圆,3面五环旗有几个圆?4面呢?

  (2)每个小朋友有5本书,3个小朋友有( )本书。

  4个小朋友有( )本书。

  5个小朋友有( )本书。

  (3)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第四环节: 总结全课 适当延伸

  结束语(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答。板:5的乘法口诀]你能背出来吗?这不仅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概括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再次唤醒学生对本堂课的记忆,揭示课题,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

【【热门】说课稿合集10篇】相关文章:

1.【热门】说课稿合集9篇

2.【热门】说课稿合集8篇

3.【热门】说课稿合集7篇

4.【热门】说课稿合集4篇

5.【热门】说课稿合集九篇

6.【热门】说课稿合集5篇

7.【热门】说课稿合集八篇

8.【热门】说课稿合集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