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课件

时间:2022-04-06 20:40:13 课件 我要投稿

五年级科学课件

五年级科学课件1

  1.折形状

五年级科学课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的,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

  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的物体承受力。

  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模型: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蛋壳8个半圆,纸筒24个,两块板(师提前必须预做实验P18)

  生准备(1)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高度一样,底部周长一样,纸张一样,图画纸好)(2)带几张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四种基本图形

  1.(出示各种图片或实物)

  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那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谈话: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张改变一下形状托起一本书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老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做的各种筒形纸。

  4.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

  5.学生讲述方法。

  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

  6.谈话:我们用书本检测承受力,因为书本可以一本一本地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本对纸筒的撞击力,放书本是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7.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纸筒形状

  承受力

  纸筒形状

  预测

  实际

  三角形

  正方形

  六边形

  圆筒形

  8.小结:

  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1.P18图,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牢固的形状?

  四、拓展。

  1.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经风,猜猜多少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2.演示,P18圆筒实验,人站在上面。

  (两个演示实验都是先预测老师再演示)

  3.看了刚才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

五年级科学课件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

  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教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四、小结: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板书设计: 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五年级科学课件3

  教学目标

  1.科学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试验,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激发研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

  3.科学知识:认识斜面,知道从斜面拉上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和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了解生活中斜面原理的多种多样的运用。

  教学重点

  能在自主式的探究活动中认识斜面的一些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研究斜面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器材准备

  学生材料:搭斜面的材料(表面同样平整光滑,长度分别为 20厘米、40厘米、60厘米、80厘米、100厘米的木板和高10厘米的木块等),重物(重1000克的重物和小滚筒、大木块、小木块等,要有钩子),测力计(平板和圆筒)、平头和尖头铁钉、螺丝钉等各四枚、螺丝刀、铁锤、毛巾、实验记录表等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相关图片或者视频材料和学生材料一份、实验汇报表;重 40公斤左右的木箱一个,大而结实的木凳一条,厚实的大木板一块。

  教学建议

  1.活动中注意安全。

  2.充分的预见,随时为出现的新问题点拨、领航。

  3.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随时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组合,全班成马蹄形组织;在中间放置重40公斤的木箱一个,大而结实的板凳一个。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了不少机械工具,如果现在要你把这个大箱子搬到那条板凳上,你会用什么方法?

  2.学生反馈交流,教师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并让学生去操作,在困难中,教师提供帮助,搭一块木板,再让学生搬,搬后问学生感觉如何?

  3.此时你的脑海中是不是出现了一个个小问号?

  二、自主实验,随时指导

  1.交流学生的疑问之处,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真的能省力吗?为什么会省力?怎样的斜面更省力?……)注:第一个问题必须有,因为课始的游戏只是感知而已,并无具体科学证据,因此在说后几个问题时也应引导学生用上“假如省力”这样的话。

  2.为了方便同学们研究,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材料,讨论一下你们组将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去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3.小组讨论,形成书面实验方案。

  4.小组上台运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汇报,集体交流评议,使各小组的实验方案更具可行性(方案中至少具备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结论这样四个内容)。

  实验记录表

  5.交流后,教师可追问:还需注意些什么?(拉力器的正确使用) 我们的发现: 。

  6.小组实验,师巡回指导。

  7.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组织交流,启发引导,得出结论(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运用斜面一定省力,而且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

  (1)在这一环节中,可让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他们实验的经过及结果,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

  (2)对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除了共同讨论之外,还可以用师生共同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真伪。

  8.说说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没有?

  三、联系应用,扩大认知

  1.斜面果然能够省力,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看到过利用斜面的地方吗?

  2.老师也有一些照片请同学们看看,想想其中的奥妙。出示生活中人们应用斜面的照片,让学生说说其中的斜面原理。

  四、小结延伸,巩固联系

  1.学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完成作业本作业。

五年级科学课件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4、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2、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准备:

  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二、探索和调查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三、回顾和解释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五年级科学课件5

  热起来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 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 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四、小结:

五年级科学课件6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玩玩具吗?(出示风车玩具)这是什么呀?(风车)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风一吹风车就能转。今天我还带来一个自己制作的风车玩具,但是我这个风车呀不用风吹也照样能转。你信吗?注意观察,奇迹就要发生了。(转动齿轮让风车转动)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到底在哪里?(反过来看后面的齿轮)看来齿轮在里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底齿轮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齿轮的作用。(板书课题:齿轮)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齿轮

  今天我也带来一些齿轮请大家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些齿轮有什么共同特点?(圆的、周围有齿)生活中我们把这种边缘有齿,能转动的轮子叫做齿轮。你知道中间的孔是怎么用吗?(拿起泡沫塑料和一根轴演示)如果我想把齿轮固定在这个位置,把轴穿过齿轮中间的孔,这样就固定好了。

  2、让齿轮转起来

  老师给你几个齿轮你能把它们固定好吗?再试试能不能让所有的齿轮一起合作转动起来?

  小组活动。

  玩完了吗?是不是所有的齿轮都可以组合在一块转动?有没有不行的?(有),齿的距离大小分隔一样才能一起转,(出示不同的那个齿轮)那这个行不行?能组合在一块吗?(不能)同学们的这个发现很重要。齿轮的齿只有互相咬合起来才可以运动起来。

  (活动一)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齿轮的齿只有互相咬合才可以运动。那我们就让这两个齿轮咬合在一起,这样就能转动了。当他们一起转动时,你还会有什么发现呢?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在这里老师也给大家提一点建议(课件出示)小组分工合作,认真观察,及时交流,并把记录填写下来。

  小组实验。

  完成的小组快速坐好。刚才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能把发现的及时记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而且大家分工合作做得非常好,现在咱们来交流一下,把你的发现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1)一个齿轮转另一个齿轮也转。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组的发现?

  生:转动一个,另外一个也转。

  师:老师将齿轮标号1、2,你的意思是转动齿轮1,生说齿轮2也转动

  师:老师也试试,果真如此,我们把力量施加给齿轮1,齿轮2转动的力量从哪里来呢?谁来说说你的看法。

  换句话说,我们把力量传给齿轮1→2,是这样吗?

  师:那根据刚才的分析,谁来说说齿轮有什么作用呢?

  生:概括齿轮作用:传力

  师:如果转动2,那么齿轮1也转动。

  生:转动其中任何一个其他齿轮都转。

  (2)一个齿轮顺时针转动另一个齿轮逆时针转动。

  师:齿轮还有其他作用吗?哪个小组再来说说你们地发现。

  生:转动的方向不一样,

  师:谁和谁的转动方向不一样?你能具体的说说吗?

  师:要想让齿轮1顺时针转动,和它咬合在一起的齿轮2就会(生:逆时针转),要让齿轮1逆时针转动,齿轮2就会(生:顺时针转)

  换句话,齿轮2的转动方向靠齿轮1的转动方向来改变。

  师:谁再来给齿轮的这个作用起个名。

  生:改变转动方向

  (3)大齿轮转的慢,小齿轮转的快

  师:来,哪个小组再来说说你们观察到得现象?

  生:大齿轮转的慢,小齿轮转的快。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师:其实大小齿轮组合时总是小齿轮转得快,大齿轮转的慢,你觉得和这两种齿轮的什么有关呢?

  生:大小。

  师:对,大小齿轮的齿数是不同的。通常齿轮转的圈数少我们就说它转的慢,齿轮转动圈数多我们就说它转得快。那么大小齿轮组合转动时,齿数和圈数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科学课还得用准确的数据来说话才更有说服力。我们再利用这两个齿轮进一步研究研究。

  小组再研究、汇报。

  师: 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了。老师这有个齿轮,老师想让它转的快一点,你觉得我们可以找个什么样的齿轮来带动它,为什么?那要让它转的慢点呢?

  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利用大小不同的齿轮来改变齿轮的转动速度,谁来给齿轮的这个作用起个名儿?

  生:改变转动速度。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认真观察分析总结,原来齿轮具有这样的作用:传力、改变转动方向、改变转动速度。其实在齿轮转动时,在传递力的同时方向、速度就会发生改变。

  (活动二)

  刚才我们用2个齿轮研究了它的3个作用,真了不起。想不想再玩更多的齿轮,看看它们转起来是什么样的,转动起来后仔细观察,看还会发现什么?(打开材料包2)

  (1) 传递力

  师:在传递力方面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把齿轮一字摆开的咬合在一起,只要转动一个齿轮,咬合在一起的齿轮都会转动起来。

  师:现在是4个齿轮,如果给你更多齿轮呢?

  生:所有的齿轮都会转动起来。

  师:你有没有遇到不能转动的情况?

  生:有三个齿轮不是一字摆开而是互相咬合就转不动。

  师:那为什么这样组合就不能转动呢?谁能解释原因?

  生:相互咬合的齿轮转动方向必须是相反的,三个齿轮互相咬合时其中两个齿轮转动方向相同,所以没法转动。

  师:所以,在组合齿轮时一定要注意两两组合,如果出现三个齿轮互相咬合的情况就不能正常工作了。

  (2)改变方向

  平面上转动方向的规律

  师:你发现了齿轮的转动方向有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第一个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三个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二个齿轮逆时针转动第四个齿轮逆时针转动。

  师:你再看1和2,2和3,3和4呢,方向是怎样的?

  生:相邻的齿轮转动方向相反。

  师:都同意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了,再加第五个齿轮,什么转动方向?

  生:顺时针转动

  师:再加第六个齿轮呢

  生:逆时针转动。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如果我想让它们的方向改变,只需要改变什么就能改变方向?

  生:改变齿轮的数量。

  水平方向的转动变竖直方向的转动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有了新奇的发现,如果你还想有更多的发现可以到老师这领一张探究提示卡,继续探究。

  师:说说有什么发现?

  师:这样组合的齿轮什么也发生改变?

  生:转动方向

  师:其实生活中这种平面的齿轮组合成立体的齿轮,就可以把力传递到任何一个位置。

  三、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齿轮的作用真不小。实际上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用到齿轮,应用了齿轮的一个或多个作用?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过?它们主要应用了齿轮的哪个作用?(自行车、削笔刀、修正带)(变速自行车:在这里齿轮主要起了一个什么作用,改变速度;录音机:在这里齿轮主要起了一个什么作用,改变方向,传递力;)。你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这个风车玩具,你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解释风车为什么能同时转动,而且向不同的方向转动的速度不一样?

  四、课后拓展

  这是老师利用生活中的齿轮自己设计的一个玩具,你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也设计一个利用齿轮做的玩具或小制作,咱看哪个同学设计的新奇设计的有趣。

五年级科学课件7

  《青春活力》

  1 我们在成长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制订怎样搜集成长的证据活动计划。

  能搜集实物、寻找数据作为自己成长的证据。

  制作一套记录自己成长情况的简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搜集成长证据活动中,培养学生注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自觉、诚实地帮助他人。

  科学知识: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及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发生的变化。

  难点: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健康检查记录。

  学生:学生幼儿、儿童时期穿戴过的鞋、帽和衣服、照片、成长日记、成长记录卡等。询问爸爸妈妈有关自己的成长情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们的成长变化:

  1、老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64页上的四张图片。

  2、讨论: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个问题的关系到学生制定搜集证据的计划,因此,很有必要讨论。主要是身高、体重、牙齿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学习、运动能力的发展情况。)

  4、有哪些事物或数据能证明我们在成长?

  二、制定搜集成长的证据的计划:

  1.讨论:

  ①我们应该着手搜集哪些方面的成长的证据呢?

  (身高、体重、牙齿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学习、运动能力的发展情况)

  ②我们可以去哪搜集,怎样搜集到成长的证据呢?

  (服装、照片、影像、用品、玩具、成长日记、病历、免疫证……)

  2.学生分小组制定计划。

  3、交流小组的研究计划,小组相互评价研究计划。

  4、搜集到了证据之后,我们可以怎样分析自己在那些方面的`成长变化?

  可以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分析,如:

  年龄身高(厘米)体重(千克)牙齿其他

  (也可以把年龄一栏分成4个年龄段)

  三、布置课外活动:

  课外按计划搜集并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并提示学生向爸爸妈妈询问一些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一、汇报导入

  1、上节课布置了同学们课外搜集分析了成长的证据,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

  2、学生汇报。(先可以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找一两个代表全班交流。)

  3、通过分析搜集到的成长证据,我们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二、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

  1、我们了解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变化,如果现在要你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我们可以怎么做?

  (以卡片的形式呈现,可以利用以前的成长记录卡)

  2、成长简历上一定要有那些内容?还可以补充哪些内容?

  3、学生制作一个年龄阶段的。

  4、交流评价学生的成长简历。

  5、布置学生将卡片做成一整套,告知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需要用到。

  三、活动:人的一生变化。

  1.预测:从现在起,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还将发生什么变化呢?

  2、讨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除了身高和体重的变化外,我们还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呢?

  3、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分析,填写下面表格:

  项目幼儿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体力活自理能力

  4、交流并评价学生填写的表格。

  5、讨论:通过比较分析,你觉得人在哪些阶段更需要别人的帮助?你准备怎样去帮助别人呢?

  四、阅读:人的寿命变化。

  学生阅读并思考:人的寿命为什么能不断提高?

  六、拓展: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了解非典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布置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同学之间交流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现代人类的健康?

  2 我们的成长曲线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用表格统计自己从6岁到现在的一些成长数据。

  利用统计数据绘制成长曲线图。

  能利用成长曲线图进行分析,找出自己成长变化的一些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的成长数据,学会关心自己,珍爱生命。

  在统计数据,绘制和分析成长曲线图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科学知识

  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水平及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成长曲线图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教学难点:绘制并分析自己的成长曲线图。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自备成长简历。

  教师准备每个学生的健康检查记录(备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一学年都要进行一次体质检查体检时都测量哪些项目吗?2、学生讨论:体检对我们来说有什么作用呢?

  3、老师讲述:在成长过程中,体检测量出的数据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还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水平。(板书课题)

  二、统计自己的成长数据。

  1、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成长简历,汇报一下简历中主要记录哪些数据?

  2、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通过这些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状况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的方法,如列表分析、绘制曲线图、条形统计图……)

  3、让我们先来设计一个表格来整理这些数据吧。想一想,我们的表格要记录哪些内容呢?

  (提示学生不仅可以记录身高体重的数据,其他的也比如肺活量啊坐高都可以。)

  4、学生设计表格并填写数据。

  (直接在书上进行,对书上的表格内容上进行补充。学生数据搜集不全面的,老师为其提供学校存档的每学年的健康检查记录表)

  三、学生绘制成长曲线图。

  1.仔细比较各项逐年的数据,讨论:哪些数据变化比较大呢?

  2、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身高体重的数据变化比较大,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这两项绘制自己的成长曲线图。

  3、学生在书上的坐标图中绘制自己的成长曲线图。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之类的制作,故制作方法不必要集中指导。老师巡回发现问题的话就及时指导。)

  四、分析与交流。

  1、通过绘制曲线图,你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绘制的图,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这时可以顺势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的成长曲线图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和规律。这里的比较、分析要给出学生一定的时间。)

  2、全班交流:①你有什么发现?

  ②你的成长曲线和其他的同学比有什么不同和相同?有共同的规律吗?

  3、师生共同梳理小结,找出共同的规律。

  4、老师播放,展示我国7岁-18岁青少年男女身高增长情况曲线图。

  5、老师对我国7岁-18岁青少年男女身高增长情况进行讲解,并告知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是正常的。要求学生坚持将以后每年的体检数据添到课本的图上,这样可以看到自己较长期的生长状况。

  6、学生阅读指南信箱里的材料。

  五、拓展

  1、你进入了青春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布置学生课外了解有关青春期的知识。

  3 男孩和女孩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读、听、辨活动,充分认识青春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时期。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青春期健康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关注自己青春期的身体、心理健康。

  3.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科学知识

  4.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

  5.初步掌握一般的青春期保健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征。

  难点: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辨析。

  【教学准备】

  有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特征、青春期保健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课外调查了青春期的有关知识,你知道青春期是怎么回事吗?

  2、关于青春期你还知道一些什么?

  (让学生充分汇报自己了解的有关青春期的知识,有的学生可能在汇报的过程中有点羞涩,老师要给学生打气,告诉学生人体的发育是科学的事实。)

  3、老师对学生的汇报做小结并揭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二、阅读: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特征。

  1、进入了请春期我们的生理变化有哪些主要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71面的资料。

  (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生理发展特征的视频)

  2、学生自由阅读书上的资料。

  3、通过阅读,你对青春期有什么新的认识?

  (这里,老师要进一步营造安全和谐的氛围。应该告诉学生,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谁了解得更清楚,更有利于自己拥有健康。)

  4、老师进行小结,并说明青春期发育有早有晚,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进入和没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都不要紧张。

  三、活动:要有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1、青春期你觉得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观察书上的图片。)

  2、老师就学生没有注意到的方面做一些补充讲解。

  3、师生共同梳理小结。

  (让学生明确:充足的营养、足够的睡眠、积极的锻炼——是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并自觉加以注意。)

  三、活动:关注心理健康

  1、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注重生理健康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健康。进入青春期后会有哪些心理特征呢?请同学们观察73面的图片。

  2、青春期的青少年有那些心理特征?

  3、能谈谈你自己某一个方面的心理特点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

  4、告诉学生上面讨论到的现象都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反应,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都能顺利地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四、拓展活动

  布置学生课外讨论:进入了青春期我们怎样保护好自己?我们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男孩和女孩。板书课题:男孩和女孩。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课外讨论的情况: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2、学生交流后,老师简单小结。告诉学生自尊、自强、自信、自爱的人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二、辨析:行为对青春期健康的影响

  1、好的行为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不良的行为则会对青春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请同学们观察74面的图片,小组讨论一下图中的行为会对青春期的健康产生什么影响?

  2、学生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老师注意抓住讨论时的分歧,激起学生辩论。

  4、你还知道哪些影响青春期健康的行为呢?请结合你自己或我们周围的例子谈一谈。

  (学生列举的事例定会十分的丰富,要引导学生从生长发育的角度,从科学的角度辨析。)

  5、通过刚才的辨析,你对青春期的健康有那些新的认识?你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三、我的青春期健康计划

  1、我们同学有的已经进入青春期,有的即将进入青春期。我们可以制定一个青春期健康计划,保证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讨论: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制定计划呢?

  (计划包含的内容可以有以下的方面,如何继续获取青春期的相关知识,如何应对青春期出现的身体心理上的变化,青春期的营养饮食,健体计划等等)

  2、学生独立制定青春期健康计划。

  四、拓展活动

  课外知心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计划,相互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向信赖的师长请教计划是否合理,根据意见搞好修改。

  第六单元 我们怎样做计划

  1 我们怎样做计划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阅读琴纳征服天花的故事,能说出他研究计划的周密性和可行性具体体现在哪里。

  2.回顾已经做过的计划并交流、总结出制定计划的意义及计划中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3.总结关于制定计划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知识

  1.知道可行的研究计划可以保证研究规范、有序并有利于证据的搜集。

  2.知道需要根据主要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制定计划的意义及计划中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难点:根据主要研究方法的不同知道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能体现琴纳征服天花的研究过程的资料(要求图文并茂,可以做成)。

  2、学生前面制定的研究计划(具有代表性的过程性资料)。

  学生准备:

  整理记录表。

  【教学过程】

  本课以琴纳征服天花的科学史实为例,旨在引领学生总结、提升对于研究计划的重要意义及科学制定研究计划的认识,同时通过回顾、整理和交流,总结制订计划的经验,懂得制订出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系统梳理,不断完善、提高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了解天花被征服的史实,明确制定计划的重要性。

  1、简介天花背景资料。

  据不完全统计,十八世纪有1.5亿人死于天花。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所引起的强烈传染病,英国医生琴纳希望对天花这种疾病的防治做出贡献。那么他怎样征服天花病毒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

  2、了解征服天花的过程。

  播放。

  3、分析琴纳计划的周密性和可行性。

  (1)学生讨论琴纳是怎样征服天花病毒的?(学生可能会从猜测、设计实验计划、反复实验等方面进行讨论)

  (2)借助教材资料,理解琴纳的计划的“周密性和可行性”

  4、明确制定计划的重要性

  设计一个周密、可行的计划才能保证我们用清晰的思路、规范有序的操作和正确的方法搜集证据、验证假设。这样我们就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

  二、反思已做的计划,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制定研究计划。

  1、整理分类。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同学们制定了许多研究计划,课前大家都收集了以前的一些研究计划,现在给这些研究计划分分类,你们按什么标准给它分类呢?(“实验计划”、“观察计划”、“调查计划”)2、围绕规定的主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你们小组认为这份研究计划是最好的,而这份最不理想呢?

  (2)阅读“讨论提纲”,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制定研究计划?

  (3)制定讨论主题

  怎样根据问题及假设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

  研究计划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关于制定计划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以往制定的计划中有哪些不足之处。

  (4)小组讨论,将讨论结果整理成文字。

  3、经验教训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对自认为最好的研究计划和最不理想的研究计划谈经验和教训的交流。

  4、全班交流、总结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制定计划的比较系统的认识。

  三、总结、评价

  2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从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中获得启示,并尝试制定用水测量物体体积的研究计划。

  2、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及时修改、完善研究计划并能按计划实施研究。

  科学知识

  1、知道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借用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方法。

  2、知道制定出的研究计划必须周密、可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关于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过程性资料(要求图文并茂,可以做成)。

  2、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烧杯、量筒、橡皮泥、铁块、茶杯、几块大小不同的卵石等。

  学生准备:

  制定实验计划的底稿纸、实验记录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训练学生根据问题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制定周密、可行的研究计划的能力。

  难点:从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中获得启示并制定用水测量物体体积的研究计划。

  【教学过程】

  在学生已经明确了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并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之后,本课再一次让学生经历制定计划(用水来测量物体的体积)并进行验证的过程,然后以“海洋的秘密”为题,鼓励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并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训练学生根据问题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制定周密、可行的研究计划的能力。

  一、阅读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

  1、“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阿基米德)(观察74页插图)

  这位希腊最伟大的科学家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样的问题难倒了这位科学家呢?

  2、怎样在不破坏皇冠的情况下鉴别真假?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3、阅读阿基米德鉴别真假王冠的故事。

  4、小结

  二、制定计划并用水测量物体的体积。

  1、制定研究计划。

  你们想不想亲手试一试,用水测量物体的体积?不过在动手前先请同学们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小组重点讨论,实验的内容,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

  2、研究计划的交流与评议。

  小组汇报研究计划,其他小组对其研究计划中的方法、内容、周密性、可行性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对学生没有弄清楚的或未能想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帮助和提醒。

  3、完善计划并实施研究。

  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研究。

  教师巡视,对实验中出现的情况及时予以指导。

  4、实验情况的交流。

  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针对实验中出现的情况对自己的研究计划提出修改意见。

  5、、刚才同学们真刀真枪的进行了科学探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研究计划是否周密、可行,同时亲自体验了阿基米德的研究方法。

  三、拓展——了解海洋的秘密

  1、关于海洋世界你了解什么?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教师相机板书

  2、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

  学生自由选择,对选择同一类问题的学生可以建议组成合作研究小组

  3、讨论制订计划

  (1)确定研究方法

  (2)计划的内容

  (3)调查的方法

  4、完善调查计划

  5、课后实施调查计划。

五年级科学课件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五年级科学课件9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适植物会生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留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填表后再讨论)

  绿豆芽的总数量 茎、叶的颜色 茎的粗细 实验说明

  阳光下的绿豆芽

  黑暗处的绿豆芽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生长有什么不同?

  (3)改变了条件对绿豆芽的生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3、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并交流。

  4、交实验记录表前,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了水的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自然界里许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生长图片:

  1、比较香蕉树、松树、仙人掌的叶有哪些不同。

  2、并回答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自己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事例.

  五本堂小结:

  节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适宜,植物会生长得茁壮。当环境改变后, 植

  物会努力适应环境变化而生长. 如松树; 仙人掌的根很发达, 它的叶是针状, 可使水分不很快流失, 所以它能够

  够生长在干旱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

  1你知道哪些植物能够在环境改变后, 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例子?


五年级科学课件10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

  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学准备:

  搭建高塔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认识这个建筑物吗?(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①老师这里有几个平面支架,请你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定性?

  ②学生活动:a、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汇报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

  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秘密吧!

  3、加固其它平面支架

  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

  汇报(此处注意多鼓励学生)

  4、拓展为后继学习准备

  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坚固美丽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

  三、全课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年级科学课件11

  教学目标

  1、 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4、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5、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6、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 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

  (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

  (5)提问: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种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

  (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

  (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11)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三、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教材插图),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2)小组讨论:找出稻田里的动植物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

  (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画箭头表示,并且检查每条食物链画得是否完整,是否合理。

  (4)找一找,这些食物链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哪些动物能吃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怎样?

  (5)讲解:小结: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四、保护青蛙,维护生态平衡教育。

  (1)讨论:以一条食物链(稻子→稻螟虫→青蛙→蛇)为例:如果食物链中有一种生物(比如:青蛙)死光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教师介绍青蛙在稻田里的作用。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也是食物网中的重要部分,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呢?

  五、 课外拓展。

  收集青蛙的资料,编写一条保护青蛙的公益广告词。

五年级科学课件1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难点:

  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⑵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 盘、小滑轮 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⑶换更大的轮 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

  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观察课P9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

  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书: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的作用:

  1、省力。

  2、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课后小节:

五年级科学课件13

  教学目标:

  1. 认识动物运动的多样性。

  2. 通过观察,了解猫、狗和蜗牛等动物的运动特点。

  3. 能想办法解决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4.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

  5.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1. 课件:多种动物的运动

  2. 提供观察对象:小猫、小狗,每小组的蜗牛或蚂蚁。

  教学过程:

  1. 放课件,让学生观察,里面的各种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2. 学生汇报。

  3. 实物观察。

  (1) 将教师准备的活物放在讲台前让学生观察。

  (2) 学生交流并记录。

  (3) 学生汇报。

  4. 学生分小组观察。

  (1) 学生分小组观察蜗牛或蚂蚁。

  (2) 边观察边记录。

  (3) 学生汇报。

  5. 课堂延伸

  问:动物还有哪些运动方式?

  6. 课后延伸

  收集各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并观察你所看到的动物怎样在运动。

  4 动物的防御

五年级科学课件1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五年级科学课件1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2、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

  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

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3、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4、讲解滑轮的概念。

  二、探索和调查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三、回顾和解释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五年级科学课件】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课件08-25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课件01-19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总结07-20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课件4篇02-23

《白杨》课件05-08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02-22

《颐和园》教学课件05-28

五年级科学教学总结范文(通用5篇)07-24

小学英语课件03-02

素描几何教学课件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