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1-03 20:00:4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7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谜活动,激发学生收集、自编谜语的兴趣。

  2、同时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3、引导学生掌握猜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收集、自编谜语的兴趣。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收集的谜语21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猜谜激趣 板书课题

  1、教师说谜语

  人有它大,天没它大。打一字。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猜字谜的一课,板书课题。

  2、学生空写课题

  二、指导猜谜 自主识字

  1、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书上的谜语吧。

  2、同学们可能遇到了一些问题,请大家在小组内互助解决,如有解决不了的,我们再共同来研究。

  3、各小组还有什么问题吗?哪个组猜出了谜底?

  4、根据两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做两种准备:

  ⑴ 请猜出谜底的学生说说是如何猜的,在师评、互评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出猜谜的方法,教师适度指导、辅助归纳。

  ⑵ 如果学生猜不出谜底教师以第一则谜语为例进行猜谜方法的指导。(最后用电脑课件把猜谜的方法展示在电视屏幕上)

  5、大家自己再读读谜语,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能够揭示谜底的关键点:

  ⑴ 左边绿,右边红揭示了字是左右结构的;左右相遇起凉风揭示了字意;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火来攻。进一步验证了谜底“秋”字。

  ⑵ 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言”、“心”、“日”、“水”揭示了 谜底与以上这四个部首能组成什么字,从而猜出谜底“青”字。

  1、学生自读三则谜语,同时猜一猜谜语。

  2、学生们在小组内互助解决困难,教师巡视指导能力较弱的组。(尊、遇的字形较难;尊、重、纯的发音较难;及时雨的理解可能会出现问题。)

  3、学生会有两种回答:一种没猜出来;另一种可能有的组有部分谜语猜出了谜底。

  4、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猜谜的方法。(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5、学生在有了方法的基础上再读再猜。

  三、利用课件 巩固认字 教师准备三套题以创关的形式展示:

  1、读词:团结、力量、相遇、及时雨、最怕、水来攻、互相、尊重、令人感动、纯净

  2、读词:团队、量一量、相等、遇难、及时、攻打、互助、尊师、轻重、纯白色

  3、猜字谜:

  ⑴ 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团)

  ⑵ 日下一横长,里字下边藏。(量)

  ⑶ 千里相逢。(重)

  ⑷ 心悬起,脸发白。(怕)

  学生们看电视屏幕一题一题闯关(同时表现突出或有进步的同学还可得到写有谜语的奖励卡)四、多种评价 总结效果 这节课你感觉学得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学习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游戏形式 复习生字 同学们我们用“小快嘴”的游戏来读一读这课的生词好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

  二、多种形式 指导书写

  1、这课有哪几个四会字,看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2、谁来说说怎样才能把字写好?

  3、请同学们各写一个。

  4、选取典型的书写在实物投影下展示。

  5、再写一边。

  1、学生自己观察四会字在格中的占格位置及关键笔画的压线情况。

  2、学生反馈:

  ⑴ 谁、怕、跟、凉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应注意左窄右宽。

  ⑵ 量比最的横长。

  ⑶ “谁”的第四笔竖压在竖中线上、“跟”的第十一笔竖提的竖压在竖中线上。

  3、书写四会字。

  4、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

  5、学生书写。

  三、猜谜竞赛 拓展活动

  1、请同学们用你们准备好的谜语卡开一次猜谜竞赛好吗?

  2、(反馈竞赛的情况)请同学说说自己猜对的谜语并讲讲是怎么猜出来的。

  3、让同学们试着自编谜语。

  (以鼓励为主)

  1、同学们把自己准备好的谜语卡贴在教室的墙上后,随意选取谜语来猜。猜对谜语的同学可从出谜同学那里得到同学自制的一张奖励卡,集齐三张的同学可从老师那里换取奖品。

  2、学生自由发言。

  3、同学们互相启发自编谜语。

  四、多种评价 总结结果 谁来说说学习了猜字谜这课,对于今后你猜谜语有什么帮助。

  学生畅所欲言。

  【作业】

  把没猜出的谜语延伸到课下,学生可以继续搞猜谜的系列活动。

  1、结合语文实践召开一次猜谜联欢会。

  2、用收集的谜语布置“谜语天地”。

  3、收集全班同学自编的谜语汇集成册。

  (以上活动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有所选择,也可搞系列活动。)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阔大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学习古人昂扬奋发的精神。

  3、背诵、默写诗歌并赏析名句。

  教学重点: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丰富、奇特的想象;背诵、默写诗歌并赏析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诵曹操的《龟虽寿》引入《观沧海》。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 曹操,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市)人。善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洁。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2、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解题

  《观沧海》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作何解,能否换“观大海”这个题目?

  讨论、归纳、明确:“沧”是暗绿色的意思,“沧海”就显示了大海的色彩,比用“大海”更形象、更生动,所以不能换。

  四、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播放音频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意;(出示补充注释)

  临,来到,文中指登上的意思。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竦,同“耸”,高。观,看,统领全篇。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洪,大。行,运行。若,如同。星汉,银河。志,思想感情。

  3、出示画面,感受形象。

  4、理解诗歌大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

  五、品读诗歌,感受意境

  1、 这首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 本诗是写景诗,还是抒情诗?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景:(实)海水、树木、草、秋风、洪波生机勃勃

  (虚)日月星汉宽阔、博大情: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图景,表现诗人开阔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

  六、赏析诗歌及名句: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3、赏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一:这四句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赏析二:日月的运行好象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星汉是指银河,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象也发源于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是日月星辰的母亲,表现大海的一种宽阔、博大的胸怀。让学生思考、讨论:1、这是实景,还是虚景,即诗人想象?2、如果是虚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象?(明确:前面几句描绘了大海的壮丽,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目睹这壮丽的山河,激发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因而借助想象,表达愿望。诗人以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实际上是诗人宽广胸怀、豪迈气魄的写照。)

  七、写作特点分析:

  这首诗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可谓诗中有画,画中含情,这种写法,诗人们常用,但古代也有些诗歌情景是分开的。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八、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借景抒情: 实景:海水 树木 草秋风洪波

  虚景:日月星汉 宽阔、博大

  情:开阔胸襟 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理想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

  2、板书:看菊花。齐读。

  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学生练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用学过的方法自学田字格里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点名朗读。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多音字。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略)

  4)齐读。

  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6、自读,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交流。

  指导书写

  1、认识新笔画。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复习

  1、读生字。

  2、分段读课文。

  精读训练

  1、分段读第一自然段。

  1)点名读。

  2)这段告诉我们是什么时候?有谁?

  3)指导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

  2)“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这句话讲了什么?齐读。

  3)看图。菊花怎样好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4)课文中哪句话是具体写菊花好看的?

  出示: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分析

  练习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找出人们舍不得离去的另一个原因。

  2)课文是怎样写菊花不怕冷的呢?

  3)指导读。用亲切的语气,速度慢些,齐读。

  4、背诵二、三自然段。

  看图连起来背诵,不记得的可以看书。

  配乐,指名背。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点名读。

  2)“更好看”是什么意思?

  3)“我”为什么会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总结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把握诗中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

  2、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

  2、难点:

  诗人在构思诗篇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这一点较难捉摸。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者及作品介绍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艾青出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读书,但依然受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这首诗是艾青在狱中写的。

  二、播放朗读录音

  三、课文分析

  1、提问: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些什么?诗人的感情又是怎样的?

  明确:

  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与我的关系。感情: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4~8〕: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格。感情:眷恋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感情: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13〕: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感情:讴歌与赞美。

  诗,是十分讲求意象的一种文学体裁,可以说,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所谓“意象”,用艾青的话说就是“纯感官的,具体化了的感觉”。是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这四部分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诗中作者的情感是通过记事写人来抒发的,而这些事又是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来表现的,这一系列的意象又写出了人物形象。

  2、提问:在第一部分中,作家用了哪些意象来写?

  明确:描写了一系列图景,有“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典押的园地、长满青苔的石椅”,给人创造一种孤独、凄凉、冷落的意象。

  3、提问:在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大堰河对我的爱抚,作家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爱的?

  明确:诗人不惜笔墨进行了铺排,先用8个排比句刻画出8个细节,这8个真切、动人的意象,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写得非常具体、充分。还写了自己回到家中的陌生、忸怩,来衬托出大堰河对我的爱。大堰河为了生活,到地主家干活,劳动是极繁重的,作者用了6个排比句写出来,然而她却是“含着笑”,这表明她的勤劳与善良,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这种爱是超越了功利关系的伟大而无私的爱,真正的母爱。又通过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的描写,有切糖、夸画、赞儿,特别是那个梦,表现她具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4、提问:在第三部分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写大堰河的葬敛之薄?

  明确:用了“同着……”五个意象,犹如五组电影的特写镜头,给大堰河这一勤劳、善良、普通农村妇女的一生画上了一个血淋淋的句号。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的感情也升华到了极致。这与前三段中通过塑造大堰河形象来进行抒情不同,作者抛弃了具体的叙述或描写,直接喧泄自己心中火山噴发似的激情。

  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时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这都是以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艾青曾经多次说过:“诗人必须说真话。”他还说:“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别人的心。”这首诗正是依靠真情实感,塑造一系列真切动人的意象,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这点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课型】

  略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快速阅读课文,掌握内容要点,了解蝈蝈。

  2、学习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动物的外形、习性、动作的方法。

  3、激发对大自然昆虫的研究兴趣,培养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

  拟人对比手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法。

  【教学手段】

  投影与实物。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讲故事,投影卡通画,引起学生兴趣,引入课文。

  二、散读,感受课文内容

  七嘴八舌读课文,勾画出重点字词,解决。

  目的:使学生自主地熟悉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投影检查字词掌握情况:注音、写字、理解词语、连词成句:

  1、积累词语:

  喑哑 吮取 篡夺 狩猎 篝火 静谧 喧嚣 喙

  2、理解词语涵义:

  喑哑 静谧 悬殊 惊慌失措

  庞然大物 窃窃私语 弱肉强食

  学生自由选择词语进行解释,并运用二至三个连词成句。

  教师注意指示容易写错读错的字。

  三、讨论阅读,探究内容

  投影讨论题:

  1、文中介绍了蝈蝈哪些知识?请概括一下。

  2、作者在不同的情况下,不断变换对蝈蝈的称呼,请找出来,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中只写了蝈蝈吗?还有没有别的动物?写它们的目的是什么?

  4、每人找一句你认为精彩的句子,简述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班级交流,教师注意引导与归纳,板书。

  1、内容要点:外形漂亮、声音动听、喜食昆虫、群居、和睦共处。(归纳为外形、食性与生活习性)

  2、设计表格,投影,学生填充。

  称呼 情况 狂热的狩猎者 夜晚捕蝉时 夜晚的艺术家 鸣叫时 更胜一筹的歌手 鸣叫时 昆虫 在笼中 进攻者 捕蝉时 囚犯 在笼中 屠夫 捕蝉时

  小结:变换称呼,使行文生动,给人以深刻印象。

  3、与蝉、鹰、螳螂等作对比,表现出蝈蝈的勇敢、机智、友善,体现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4、总结学生所找多为拟人句,提问拟人修辞的好处。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使行文自然亲切,并流露出作者的感情来。

  要求学生仿造拟人句,略评,使学生掌握拟人的修辞手法。

  四、总结课文

  (指示板书)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

  问:作者怎么能将蝈蝈写得如此生动逼真呢?源于观察。

  简介作者法布尔及其著作《昆虫记》,鼓励学生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

  五、拓展练习

  为开头故事改写结尾,学习生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摘要]教学设计方案是否需要统一的模型是教学实践的疑难之一。从设计活动内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及设计方案的功能与作用的哲学层面,分析其共性与个性、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同一性”是进行设计活动的共性原理,是设计者进行自觉设计活动的基本理论依据;“统一性”是设计结果的形式,是保持不妨碍个性化设计结果的一般载体。“同一”即“统一”,“同一”性的原理为高职教学设计方案统一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的指导。

  [关键词]教学设计;模型;哲学思考;同一性

  一、思考问题的提出

  教育目的是一个复合体。由于教育者的认知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教育观;而教育观的趋向影响着教学意义的取向。由于教育观的不同,教学目标决策、教授内容选取、教学价值导向也会有所不同,从而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故言,教育观是教学设计的故园。当认为个体发展需求是学校教育活动存在的前提,“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体的发展,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1]的时候,学情特征便成为教学设计更多考虑的因素,旨在满足不同学生个体情趣、基础层次的教学方案,便成为“个体本位论”教学观的港湾。当认为社会需求是产生教育活动的根源,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行业需求、岗位要求就成为教学设计更多考虑的因素,旨在满足社会需要的教学方案便成为“社会本体论”教学观的落脚点。教学设计方案成为教育观回归的驿站。高职教学设计疑难的释解需要回溯到它的本源,以哲学思维解答教学设计研究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教学设计方案是设计教学活动的载体。在这种形式之下,设计要素之间及设计方案的功能与作用,存在着共性与个性、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其共性引发出教学原理的“同一性”,即教学设计活动所遵循的共性的基本原理;其个性引发出设计活动结果形式的“统一性”。对于前者,异议不大;而对于后者,分歧较多。设计结果的形式是否需要采用统一的模型是学校管理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我们提倡教学设计方案形式“同一”性的原则,这不仅仅是在哲学上“同一”与“统一”的相通,设计方案内在规律一般性和特殊性能够达成统一的趋向,也是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

  二、教学设计方案的功能及其内在矛盾的统一

  (一)教案的概念及其功能

  教案,又称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教学情况为基本依据,以科目单元、任务、项目、环节、情境为基本单位,对教学目标、材料、程序、方法、条件等进行具体的、合适的选择、决策和合理地编制的实用性方案。教案可以是课堂教学思路提纲性的简单方案,也可以是尽心渗透教学意图的详细编辑。无论是简案还是详案,都“具有授课功能、展示功能和检查功能。授课功能是指用于教学,是给自己看的;展示功能是指用于交流,是给同仁看的;而检查功能是用于被检(查),是给领导看的。因此,教案必须是‘形式和内涵的完美统一’”。

  (二)教案功能之间的矛盾

  就授课功能而言,教案要求实用、方便,教案的体例和内涵可以多元化、个性化,尽显课程特色和教师的授课风格、职业习惯。“那种认为存在一种唯一的`最佳教学设计模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有多少设计者与设计情境,就有多少设计模型。”[2]课程特征、教学风格及学情的多样性规定了教学设计模型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与教学设计模型“同一”性原则形成矛盾。用于同仁交流的展示功能也存在着这样的矛盾。这种矛盾在管理检查功能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教学管理上,由于评价的需要,“同一”性不仅具有管理上的必要,而且在理论上也具有必然性。否则,教案的评价难以采用“同一”的标准,教案的优劣难以评定;重要的是,如若不采用适用于职业教育特征的“同一”的教案体例或模式,职业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教案的特征和特点难以鲜明地体现。从哲学层面讲,规范意味着僵化的开始,“同一”意味着个性的扼杀和创新的止步。在教学设计必然性、“同一”设计模型的必要性之下,如何避免因规范而步入僵化、因统一而失去活力,使设计模型多样化、设计方案百花齐放,充满教师的个性特征和创新活力,使教学设计“形式和内涵的完美统一”呢?这种矛盾的对立,单纯地依靠行政命令的方式去解决,难以达到教师自觉接受和顺畅运行的效果。

  (三)教案形式的“同一”

  自觉的行动来自于理论的自觉。课程特色、授课风格和学情的多样性所导致的教学设计模型的多元化与“同一”性原则能否达到理论上的统一呢?在授课功能上,“虽然具体的教学设计模型不同,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保持极好的同一性”[3]。课程特色和教师独特的授课风格并不等于教案体例可以特立独行、不受限制。教学设计方案特殊性之中总是包含着一般性,并受到一般规律的制约。教案的共性由基本信息和教学要素组成。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教材、班级、地点、教师情况等内容;教学要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手段、板书设计、课时分配、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等教学组织过程中的诸要素。以上共性的基本信息和教学要素在教案形式和教学基本程序上存在同一的可行因素;在教学实践中统一教案的体例,采取“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存在着可能的趋势。而这种可行因素和可能趋势在检查管理功能上衍化为职业教育规律下理论上的必然。“职业教育的教案除具备普通教育教案的特征外,还必须有强烈的职业教育的特征,其必须有职业性、直观性和实践性,体现理实一体、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和信息技术等特点”。在此,一般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原理所要求的是教案统一体例的必然趋势。

  (四)教案功能矛盾的解决

  在“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之下,如何展现不同的课程特色和教师的个性风格呢?假设,“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是框架性的规范性要求,共性的基本信息和教学要素中共性的要求,不影响“同一”的规定性要求,仍然保留着“同一”的完整性。在传授知识和实习、训练技术技能的内容及其教学活动的步骤、环节、学时的具体设计安排,教学目标的设置及其达成度,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语言的设计,完全可以由教师依据课程的需要和自身的个性风格而自主决策,教师完全拥有尽情发挥的空间。因此,在“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之下,教学管理者提供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体例和适度的规范空间,既可以保持“同一”教学设计模型的规定性,又满足了不同特征的课程和不同教学习惯的教师的需要。这是运行教学设计模型内在的策略性要求。

  三、教学设计模型是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要求

  初涉教坛的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对教学规律的准确把握,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重难点不明、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问题解决手段不科学等问题。如何快速地适应规范的职业要求,加快教学业务的发展,提高教学实效性,进行规范的教学设计培训和采用“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使之借鉴运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本院青年教学设计培训班的调查中,在“教学设计是否有必要”问题上,64.5%的青年教师认为“很有必要”,35.5%的认为“有必要”,意向统一。在教学设计模型问题上,支持“学校设置2~3种(模版)形式,由教师自己选择”的占到80.6%;支持教学模型“由教师自己设置”的有19.4%,多数拥护“同一”教学模型的推广,并建议提供优秀教学设计范本、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的方法等材料,以供借鉴。“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在具有直接借鉴功能的同时,更具有引领示范的作用,那些对“同一”教学设计模型意识模糊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会借鉴、对比“同一”教学设计模型与个性教学设计形式的优劣,为“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提供进一步完善的经验。

  四、规范教学设计模型下个性风格的发展

  “同一”的规范模型提供了教学设计的范本,是一般教学规律之下设计方案形式的统一,并不意味着限制了教师创新个性发展的空间。在一定的教育教学观基础上,在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决策、教学程序的制定、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语言的设计等方面,教师均可以按照课程的特征和个人专业基础及风格特征,创新独特的教学设计方案。尤其是在教学目标决策和教学活动组织方面,教师有独立发挥的空间。教学目标决策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它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教学的进程,影响教师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时为教师提供了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4]。因为影响教学设计的主要内部因素有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等;主要外部因素有学生、教材和社会等。在这些因素综合的交互作用下,教师会形成千差万别的具有个性特征的“适当的教学目标”和不同风格的教学活动方式。比如,由于对教学意义和知识的理解的差异,在教学目标决策时,有的教师注重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把知识视为发展学习能力的材料和途径,因而在学习理论上自然地倾向于认知主义,在目标决策时,更多考虑的是把“注重对学习者信息处理和加工能力的培养”[5]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和评价内容;而有的教师则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学习理论上自然地倾向于行为主义,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评价内容。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学目标一旦确立,教师就会根据教学目标,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和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个性风格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4][5]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6,14,20.

  [2][3]RM加涅,WW韦杰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4.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利用这样一本教材上好一年级数学课,是我这一学期来始终思考的问题,下面谈谈这四个多月来从事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我们一味地加以批评和责备,势必会使刚刚开始小学学习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怎样让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一开始就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我想这也是一年级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游戏等,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三、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难发现,学前教育中家长注重艺术智能启蒙,忽视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抽象思维开发大有人在,家长注重纯数学计算力的训练,忽视抽象思维的培养比比皆是。所以,我在课堂上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年级,是游戏和学习的过渡,是学校学习的新起点。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太多自己的特点,只有我们老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实际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开心更扎实,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一生的学习打好基础。

  小学部:代婵虹

  20xx年6月24日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7篇】相关文章:

1.【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8篇

2.【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锦10篇

3.【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锦6篇

4.【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锦7篇

5.【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六篇

6.【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七篇

7.【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6篇

8.【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