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三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设计。
为了提高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同时也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能力的`机会,由教育部西南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联合组织了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大赛。北碚区的每个直属学校和镇教育中心均参加了此次大赛,并得到了广大数学教师的踊跃参与,共收到181份教学设计。经过评委的认真评选,评出了一等奖35名,二等
将42名,三等奖59名。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引起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对本课重点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参”,会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看录相。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指读有关句子: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
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1段,问:课文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大海深处是怎么样的?)
2.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
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
(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句。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3)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将句中“依然”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依然”指依照原来的样子。经过讨论,句中“依然”一词,可换成与它相近的“仍然”,句义不变。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4)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
2).学习第3自然段。
让学生运用学习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1)思。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指读句子,并分别说句意。
(3)出示句子: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让学生讨论:“是否”是什么意思?将“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句意不变。“是否”是“是不是”的意思,让学生采用换词语的方式理解句义。
3.学生自读3~5句。想想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讲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明白这三句话是围绕着第2句“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的意思讲的。
(1)指读重点句,理解词语。
(2)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3)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
(4)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5)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文中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式具体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同时用“蜜蜂、小鸟、小狗”的叫声来比喻海底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特别能引起儿童的情趣。讲课时,可采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
(6)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还有许多种动物的声音。)
(7)教师读句子: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提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各种动物还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声音。)
(8)指读这段话,并小结这段话表述的内容:静中有声。(奇特)
(9)小结学法:学习这段话我们主要抓住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必须注意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
(10)让学生自己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黑中有亮、静中有声)
4.用上面的学法自学课文4至6自然段,理解海底世界物产丰富。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海底有哪几类物产?文中分别写了些什么?
(1)指名回答,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
5.学习第4自然段。
(1)指读课文,想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本段共有五句话。第1句讲“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四句分别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和贝类的活动方式。)
(2)“已经知道”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海底动物不只是三万多种,还有很多很多,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发现。)
(3)第1句与2至6同之间是什么关系?
(先总述后分述。)
(4)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一概括词语中看出来的。)
(6)填空后指读句子,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句话作者给贝类赋予了人格化的描写,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6.指读5、6自然段。
(1)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
(2)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
(“有……有……还有……”作者用这样的排比句式描写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
(3)让学生找最有特点的植物。
(最大的、最小的)
(4)海底有丰富的矿产,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稀有金属是很宝贵的矿产资源。在陆地上蕴藏都很少,但海底也有这种稀有金属,说明海底有丰富的物产。)
(5)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
(让学生体会作者抓最突出的特点描写的方法,同时说明海底丰富的物产中也包含着“奇异”。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
(五)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六)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谈话激趣。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
以此深化和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资料提供者: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我的信念》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课文阐述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关于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信念,她的人格魅力将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并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学生分析】
1、七年级学生在完成某一项事务时,已懂得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他们也特别注重获取等价的回报,因此让他们感受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很有必要。
2、学生具有了初步搜集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强调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语言文字资料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阅读课文与居里夫人进行对话,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面对楷模思考自己的人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从中领悟居里夫人高贵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能力目标:
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目标:
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4、实践目标:
学会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
【教学难点】
梳理、把握课文内容,并从居里夫人的品质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方法】
1、朗读梳理法:
反复诵读课文,品味真诚、质朴的语言,从而全面把握课文内容,朗读中引导学生筛选、梳理文章蕴涵的丰富信息。
2、讨论探究法:
围绕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提取信息;讨论文章中的警句或者格言,理解其含义,摘抄积累。
3、故事讲述法:
讲述居里夫人生活中的小故事,来体现她的人格魅力,采取学生主讲,教师补充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资源】
文字资料:教学参考书、网络下载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学生观看课件:一些文字资料和图片,猜猜这是谁的事迹?(居里夫人)教师对居里夫人略加介绍,例如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和居里夫人拒绝写自传的谦虚精神等,导入新课《我的信念》。
二、对照幻灯片,学生解决疑难字音
固执(zhí) 鞭策(cè) 盛名(shèng) 报酬(chóu) 奢望(shē) 闲暇(xiá) 蹂躏(róu lìn) 呵责(hē) 懊恼(ào nǎo) 沉醉(zuì) 猝然长逝(cù) 问心无愧(kuì)
三、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
居里夫人是怎样一个人?
(小组派代表发言:刻苦钻研,意志顽强,不计个人名利等等。)
四、整理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框架,出示板书
坚忍不拔的精神
致力于科学研究 沉醉于世界的
品质 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 优美中
梦想家 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
(人格魅力 信念)简陋 生活条件艰辛 工作环境宁静简单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用居里夫人的生活事例来说明她的人格魅力是如何体现的,增添趣味性。
五、人格魅力小结
学生从居里夫人身上,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从中受到的启示。
六、品味语言
本课语言质朴、真诚又富有哲理性,有一些甚至可以作为警句或格言,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并谈谈体会。
七、拓展延伸
出示几张关于其他科学家介绍的幻灯片,学生由此交流一些其他科学家刻苦钻研,忘我研究的事例。
八、布置作业
1、语言运用:
⑴ 无论 任何 ,都 。
⑵ 问心无愧地说: 。
⑶ 执着地、勤奋地 。
⑷ 致力于 。
⑸ 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 。
⑹ 从 中我获益匪浅。
⑺ 沉醉于 之中。
⑻ 把 视为理所当然。
⑼ 之所以 ,是因为 。
2、基础训练和一课双测。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设计方案10-06
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29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11-20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12-02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08-27
教学设计方案【精】12-01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9-23
教学设计方案【荐】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