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辩论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辩论教学设计1
知识与能力
(1)根据课本的人物、事件及相关的内容作为此活动课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史料能力
(3)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4)培养学生阅读、筛选材料的能力
(5)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整个过程按照课前准备和课堂辩论方式进行,课前在班上自由组合成两大组(a组、b组)a组代表正方队、b组代表反方队,作为辩论双方。
正方论题: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的杰出帝王,功大于过。
反方观点: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暴君,过大于功。
2、每队按要求分成若干小组搜集资料,然后再对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做好课堂辩论前准备工作。
3、辩论过程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辩论正反方一辩陈词立论阶段;正反方二辩发言阶段;正反方三辩发言阶段;群众队员补充阶段;评委对双方观点及辩论过程进行点评;宣布结果阶段。
4、辩论的规则
(1)辩论的正反方队员须在规定时间里用简洁语言完成(每人约3分钟),超过时间将从团队总分中扣去1—5分。
(2)辩论双方讲究辩风,文明用语。
(3)辩论双方按要求轮流发言。
5、评判标准:
(1)将聘请学校五位历史教师和班级中由同学们推选出的五位同学担任此次评委,评委将对本次辩论赛进行全程评议和监督。
(2)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团体和个人分别记分,满分均为100分)
要求:
①论点正确,审题与立论对本队所持观点要有理有据,多层次,多角度为本队论点服务,论据充分,能做到以理服人,分析到位
②能迅速抓住对方失误,驳论有力。
③辩手表达清晰,层次清楚。
④配合:看队员之间是否有团队精神,能否相互支持和配合,能否做到统一。
⑤辩风:要求文明用语。
⑥优秀辩手分别由正方、反方中得分最高同学获得,每组各选出一名优秀辩手。
⑦违反评分标准和细则中要求的辩手将酌情扣分,扣完设定分值为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始皇是非功过的辩论,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活动形式:
通过学生辩论的形式评价学习。
辩论过程:
正方一辩陈词: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方观点是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的杰出帝王,功大于过。理由如下:(1)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是前无古人的功绩。(2)秦朝建立后,为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再分县,对我国后世影响深远。(3)在经济发展方面,秦灭六国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做出了统一规定。(4)秦始皇在文化方面也做出了杰出贡献,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行隶书。(5)边防上为防御匈奴的滋扰、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6)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为中原和两广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有利条件。
以上六点清楚地说明秦始皇是一位有作为的国君,是一位对中国历史有杰出贡献的帝王,所以我再次阐明我队观点,秦始皇是一位功大于过的国君,谢谢!
反方一辩陈词: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大家好,刚才正方一辩讲到了秦皇的功绩,但是我队认为他的功绩却远远比不上他的暴政,暴政是他主要方面,原因有下面五点:
(1)秦始皇是一个骄奢淫逸的国君,修建的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就是其罪证之一;
(2)秦始皇修长城、驰道、每年服劳役的不下三百万人,精壮劳力几乎全部服役,严重破坏农业生产。
(3)赋税重,秦朝赋税是将农民收获2/3以上缴给国家,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4)刑法残酷,秦始皇主张轻罪重罚:就是轻微的犯罪,处以极重的刑罚,希望通过重刑杜绝犯罪。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还有连坐和族诛等刑法,老百姓受到酷刑处治的人很多,是其罪证之四。
(5)在文化上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的方式摧残了文化,箝制了思想造成历史文化典籍的损失。
综上所述,我队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暴君,他过大于功。
二辩阶段:
正方二辩陈词:
刚才反方一辩讲到秦始皇修驰道,长城问题,在这里我需要说明,秦始皇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它是为了防御匈奴的侵犯,并不是仅仅以个人的利益出发,他也从老百姓的利益考虑出发的,秦始皇是征用了民力,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修起了不少城墙,筑起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墙,这条城墙虽然耗费了秦朝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它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它维护了秦人民的安定团结,给秦朝人民带来了和平局面,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我认为这不是秦始皇的“过”,而是秦始皇的“功”。
反方二辩陈词:
虽然秦始皇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匈奴南下而修建长城,但是他给人们造成灾害却是深痛的,几家灯火几家愁,大家都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当时全国总人口约二千万,除去妇女一千万人,再除去男子一千万中的老弱病弱残,剩下的青壮男子总数有三四百万人, 修弛道,建宫室,筑长城几乎不下三百万人,连丁女也被征调运输粮食,死伤者无数,可是长城是用累累的白骨垒建起来的,是用人民的血和泪修成的。这难道还能被看作是秦始皇的“功”吗?
三辩阶段:
正方三辩陈词:
除我队上述理由认为秦始皇对中国历史有重大贡献,是杰出的君王外,史书上还记载着秦始皇的其他功绩。
例如:还提到交通方面的成就,战国以来,各地车辆大小不一样,因此车道窄宽不一,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十分不方便,而秦始皇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有利于全国各地车辆的往来。
另外,秦始皇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两条弛道,一条向东通到齐燕地区,另一条到达就是吴楚地区,另外还修建“直道”、“五尺道”、“新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网,有利地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政令的通达,军队的调遣,这些在当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秦始皇派蒙恬打败匈奴后,设平原郡,在平定南方后,添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迁移50万人到五岭以南戍边和开垦荒地,推进汉人和越人杂处,同时还在西南地区开通道路,设置官吏加强统治,这些措施既加强秦朝的统治,又促进了西南经济、交通的发展,这些不可不谓是壮举也。
反方三辩:
在秦始皇的暴政中,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他不进忠言,唯我独尊也是个缺点,这也给秦帝国的收场添上了一笔。
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派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这些都是加重了人民的灾难。这些都是他的过错。
群众队员补充阶段
反方群众队员:
讲到秦始皇的残暴,我们可引用《秦律》中的规定:五人共盗一钱以上,要断左足,五人以下的盗窃者,所盗超过660钱,罚“割劓为城旦”。可见其残暴性,因修骊山陵墓而遭刑的人有七十万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记功,炫耀声威。这些加重了当时老百姓的负担。
正方群众代表:
秦始皇巡游多次而且主要是在巡行东方郡县一带,东方郡县是统一后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不辞辛苦出巡,条件是艰苦的,他常常遭遇“逢大风”“水波恶”甚至“为盗所惊”等风险(这里“盗”即六国旧势力反抗),为什么回去那里,是视察东方郡县情况,安定那里的国土,日后可以对东方的方针起到参考作用,至于歌功颂德,许多学者已研究到,认为只是一种政治宣传罢了,其中包括一些政治主张。是一种手段。
正方总结点评:
综上所述,秦始皇在其统一的过程中,为建立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封建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束了长期诸侯混战局面,为巩固政权,又能创立“三公九卿”制度,统一文字,车轨、度量衡,平定南方和匈奴,设立郡县巩固边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虽有过错,但不可不谓一代雄才大略的君主,我方再次表明我们观点──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的杰出帝王,功大于过。
反方总结点评:
各位老师、同学,秦始皇虽统一中原,建立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先后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但是他的暴政,却是可以和夏桀、商纣相比,他的这些功绩远远比不上他的残暴过失,摘不掉他是一位暴君的帽子,我方观点是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暴君,过大于功。
辩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论辩技巧来阐述观点的能力。
3、培养学生耐心倾听别人观点、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品质。
4、培养学生正确“上网”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上网”的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论辩技巧来阐述观点的能力。
教法、学法设计:
1.引导点拨法。
2.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1.老师讲解辩论的方法。
2.学生针对论题收集相关资料。
3.计时用表两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说出近两年比较新鲜的词汇。(学生回答)
说到“上网”,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上网”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说到这里,我想给大家举两个事例:
前三周,为了准备这堂辩论会,我给我们初三(5)班的同学布置了查找资料的任务,本以为学生找不到太多合适的内容。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一个周末,居然有十二位同学上交了内容非常翔实的资料,有的甚至达到了十几页,通过询问,得知他们是通过在家中上网,从网络上查到的。
还有一个事例:前两周我校初三(6)班有一名学生王某某,他因感冒向班主任请假去看病。结果第二天班主任得知,他没去看病,而是拿着父亲给的25元零花钱在网吧度过了一天!
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上网的青少年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究竟网络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利大还是弊大?经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所持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
一种看法认为:通过网络可以扩大视野,学到很多知识。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应该利用电脑,学会上网。另外一种看法认为:网络上有许多不健康的视频、文字,"网络"会给中学生带来很大的弊端,所以中学生应该拒绝上网。
针对上述两种观点,这节课我们举行一次辩论会,通过辩论,看看这两种观点究竟哪一种正确。
二、教学内容
(一)教者介绍本次辩论会的主持人
主持人:王贵涛。
(二)主持人介绍相关事宜
1.介绍辩题及正、反方的观点。
辩题:中学生上网利大还是弊大。
正方: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反方: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2.介绍正、反方的组成人员。
正方(卧虎藏龙队):
一辩:许海鑫、二辩:金艳霞、三辩:王若君、四辩:展光磊。
反方(笑傲江湖队):
一辩:郑凯、二辩:毛佳丽、三辩:杜祥春、四辩:付慧君。
3.介绍评委;史主任、王主任、陈主任、康主任、赵典毅老师。
4.介绍计时人员:张强、黄玉天。
5.介绍场外服务的同学:张之商、刘兆泉。
6.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
(三)主持人宣布辩论会正式开始
比赛过程:
1.陈词阶段。顺序和时间依次为:
正方一辩2分钟反方一辩2分钟
正方二辩2分钟反方二辩2分钟
正方三辩2分钟反方三辩2分钟
2.自由辩论阶段。共8分钟,双方轮流发言。
自由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任意一位辩手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意一位辩手应立刻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至时间用完为止。
3.总结陈词阶段。共6分钟。
反方四辩总结3分钟正方四辩总结3分钟
(四)场外同学发言(六至八人)。
(五)评委点评。
(六)主持人宣布辩论会结果。
(七)主持人宣布由评委发奖。
三、教者总结
(一)听了同学们精彩的辩论,老师感到非常欣慰,同学们长大了,也成熟了。
首先,我觉得大家对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有了自己明确的看法。其次,我看到了大家在比赛当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这两点上,两方的同学都做得非常好!
(二)下面我再谈一谈对今天这个辩题的看法。
通过刚才大家的辩论,我深刻地感受到网络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关键看我们是否以正确的态度通过网络获取有益的.东西!
(三)有鉴于此,我想给同学们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大家应该学会有选择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在网络世界中,越来越要求人们学会有选择的生活。要选择,就要学会放弃;要享受,就要学会克制。
2.不能“因噎废食“。如今已是网络时代,网络的作用不可估量。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只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上网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四)同学们,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尤其面对网络世界中数不清的阴暗面和使人堕落的陷阱,可能你们有挫折、有困难。当你们困惑不解的时候,不要忘了你们身边有最亲近的人:家长与老师。做为老师,我们会用自己的满腔热忱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引航指路。愿大家都能身心健康的成长,都能掌握网络这个开启二十一世纪大门的金钥匙。再一次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光临指导,也感谢同学们的辛勤努力。今天的辩论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5.在辩论中,特别是自由辩论时,应针对对方提问和辩驳的内容回答或反驳,内容不能偏离辩题或各自为论,要体现比赛的对抗性。
辩论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通过辩论,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3. 学会场面描写。
4. 正方观点: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反方观点:生活需要善意的谎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前老师要个大家讲个故事,请大家帮帮忙,为故事的主人公出谋划策。
冬冬是个小男孩,他最近表现有点差,经常玩电脑影响了学习。在外地工作的爸爸打电话询问冬冬最近的表现,冬冬妈妈该怎么回答呢?
生畅所欲言
师:同一件事,大家有不同的观点。生活中有人会说,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有人则认为生活中有事需要“善意的谎言”。今天就让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一次辩论。(幻灯片展示)
二、开辩论会
1. 请同学们默读语文课本55页第二自然段,思考:辩论应该注
意什么?
生汇报(幻灯片展示)
师提醒(幻灯片展示)
2. 请同学们表明自己的观点。
正反方分开坐。
3. 辩论正式开始
首先请正反双方想表明自己的观点。
用熟知的例子,表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
4. 共同总结:肯定对方说得对的地方(生),对这个问题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全面(师)。
三、指导写作
1. 刚刚的辩论会你想用那个词来形容?辩手的发言呢?同学的发言呢?
生展示,师分享,生读。
2. 谁的发言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还记得他说什么吗?
3. 总结写法:
你会怎么写这次辩论会?
按什么顺序?(时间)
写谁?(发言的同学或观众)
写他或他们的什么?(语言,动作,神态)
可以写自己吗?写自己的什么?(心理活动)
点点滴滴都要写吗?(有选择)
选择什么?(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
4. 相信大家都会写辩论会的过程了。
四、学生写作
1. 那文章的开头呢?你想为自己的文章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开头呢?吸引人的?开门见山、清楚明白的?
2. 结尾一定要表述自己的感受。可以是辩题给你的启示,也可以是这次辩论会给你的感受。
3. 文章的开头、结尾选一个写一写。
五、习作展示
同学展示
大家评价
师小结:掌握方法,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写作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辩论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了解辩论的有关常识。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来阐释自己观点的能力。
4、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课时】
一课时。
【活动设想】
现在许多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个性,但却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辩论往往被学生误解为争辩、争论,而忽略了其对个人风度、知识积累、语言机智、文学修养等综合素养的要求。基于此,本次综合性学习将努力使学生对辩论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辩论的真谛是“真理越辩越明”,辩论之美在于修养之高、知识之厚、人格之美。
所列活动项目中,任选一项。拟通过分组收集资料,围绕辩题分组讨论,
双方正式比赛,赛后双方互评,学生共评达到上述目的。
【活动准备】
赛前分组:广泛征求学生意见,选好学生感兴趣辩题,以个人倾向分组,教师协调。
教师指导:帮助两组学生各自选出四人充当辩手,其余同学协同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观点。教师可针对辩题,分别给两组同学讲解其有利及不足之处。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家中藏书、网络等。提倡学生资源共享,合作学习,可向学生推荐《狮城舌战》《唇枪舌战》等书籍和音像资料。
组内热身:由各组再选四名同学作陪练选手,模拟对手,进行演练。演练结束,本组同学帮助选手总结提高。提交成果:各组在辩论比赛前各交一份由全组共同协作而成,代表全组对该论题观点的文章。
【活动过程】
(设计辩论赛现场,学生主席一名,位居中央;正反双方各四名选手,分列两边;邀请的评委同学及老师坐下方第一排;各组组员分坐对应下方)
闪亮登场主席宣布活动开始,介绍辩题及评委,双方选手上场,各用一句精彩自我介绍语开场。
正反方按由正到反的顺序各推选一名选手陈述本方观点,将该组同学对辩题的理解作详细阐述。(每人时间限2分钟)
你谈我问:
双方阐述观点结束后,由下面两组同学针对选手发言,结合辩题向对方辩手发问。
辩手对问题作出回答,不得回避(问题各提3个)。
口若悬河:
正反方按由正方到反方的顺序,各派一名选手对本方所持观点进行论述。
针锋相对:
正反两方在听完彼此的论述后,各自再派一名选手针对对方的疏漏,予以反驳。本组成员可共同协商、讨论。
唇枪舌剑:
正方两方由反方开始,围绕辩题进行自由辩论。主席同学在双方处于跑题阶段时,可进行引导。教师在此作好引导工作。
〖一锤定音〗
双方针对对方所持观点及阐述,结合本方对该辩题理解,派一名同学进行总结发言。
他山之石:
在评判团商议评判结果之时,两组成员分别结合准备的资料及对方本次比赛表现,提出意见及建议,达到“真理越辩越明”,共同提高的效果。
评委点评:
教师作为评委代表公布奖项:冠军队伍,最佳口才奖,最佳风度奖,最佳睿智奖,最佳博学奖。
针对双方表现,结合活动目标对双方场上队员,场下组员的表现进行点评,着重从个人修养、口头表达,思维角度进行评析。
〖成果交流〗
双方交换赛前提交的文章。互相学习,找到自身不足,以便提高。 。
〖活动小结〗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培养了他们从资料中总结、归纳观点的能力。并且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对辩论的认识,让他们领略到了汉语的无穷魅力。其团体协作精神,独立思考精神也在赛前、赛中、赛后得到培养和提高。
《走上辩论台》活动评价
1、本次活动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能力。因此,首先,要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态度和参与的过程;其次,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等,因为,在本次活动中,能够反映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有的认识问题追求深刻,有的认识问题倾向全面,有的认识问题热衷新颖独特,有的认识问题讲究辩证……这些不同的个性特点都应予以保护,尤其要对那些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要给予理解和尊重,但要防止学生认识问题过于偏激,思考问题走入极端;再次,要注意评价学生在讨论、辩论过程中表现出的文明修养,这是交际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2、要注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三项活动都有讨论、辩论意味,因此,也可以用讨论的形式来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既可以在讨论中进行相互评价,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
3、教师的评价宜从三个方面展开:
⑴评价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进行再评价;
⑵对于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积极主动、大胆发言的同学理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但也要特别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而在活动中也能参与的同学,即使他们表现得并不活跃,只要参与了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4、可以把作文讲评与活动评价适当地联系起来。比如,在活动过程中善于搜集材料,勤于思考,积极发言,写起作文来也就容易做到内容充实,观点明确。
辩论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
3、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1、查阅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和名言
2、回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有趣的事情和难忘的启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思路拓展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师: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①提示互动内容:
1、《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二、师生互动,寓教于乐
1、你喜欢阅读课外书吗?请你说说你最喜欢的课外书的名称和原因。
生:
生:
2、谁能说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
生:
生:
3、读读下面关于读书的成语,说说你喜欢哪一个?并做简单的解释:
百读不厌闭门读书不忍卒读刺股读书
映月读书读不舍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得意读书君子读书破万卷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读书种子悔读南华囊萤照读
十年窗寒映雪读书
4、读一读下面关于读书的诗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作简单解释
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话水来(米熹)
④子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⑤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⑥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若禅)
⑦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顷尽苦功夫(阮元)
⑧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沫)
⑩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词语接龙
读书—书声—声明—明天—
读不舍手—手到擒来—来去匆匆—
6、讲述自己有关读书的故事
师: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哈姆雷特。我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故事,把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大家交流一下,说一一说自己读书的故事,一定是件很心,互相取经的事情。
(学生分组讲述读书的故事,教师参加小组,随机指导。讲述完毕,选出优秀代表参加班级讲述)。
班级讲述:
生1
生2
生3
生4
生5
生6
三、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①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②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恶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师;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
学生写作
出示写作要求及要提示
要求;
1、以“记一下辩论”为题,写一写这次辩论的经过。
2、写有关读书问题的看法。
①你看过某些书受到的启发。
②写自己终生不忘的某一本书的内容以及对你的影响。
提示;
1、认真观察题目,抓住符合条件的内容进行组织材料,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
2、把内容写具体,要朴实、生动,如实反映生活。
{.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作文评改
1、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5、朗读佳作,共同赏评。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6、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纸上.
辩论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辩论的有关知识,掌握辩论的流程。
2.“善于倾听,敏捷应对”,学会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掌握辩论技巧,学会辩论。
2.通过演练,体会“辩论”中的角色任务,练习有效地辩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辩论应用到日常学习之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辩论的一般常识,培养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等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如何更好地驳倒对方,说服别人。
教学过程
一、引用名言,导入新课。
“事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一件事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找出真理,往往用到辩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辩论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二、精彩赏析,借鉴学习。
1.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可能都很佩服诸葛亮,佩服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佩服他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其实还有一点让我们佩服的,就是他雄辩的口才,他曾在江东“舌战群儒”,一举促成了孙刘联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诸葛亮舌战群儒”。
2.观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片段,在看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结合《三国演义》的内容,观察视频中诸葛亮的表现,对诸葛亮的语言、说话内容做分析,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能够“舌战群儒”。
3.看完后请几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且结合观察到的视频中人物辩论的特点分组讨论,小组讨论后组长归纳、发言。
(高超的语言技巧、各个击破、先守后攻)
三、明确要点,掌握技巧。
阅读课文上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了解,说说辩论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一)辩论必须遵守的原则。
1.道德原则。
辩论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摆事实,讲道理。
任何歪曲事实、无理蛮缠,甚至恶言相向,进行人身攻击,侮辱对方人格的言行都是不道德的。只有遵守“摆事实,讲道理”的基本道德原则,才能达到辩论的目的。
2.审美原则。
(1)语言美。条理清晰的语言,具有说服力的事例。
(2)形象美。美好的公众形象。
具体表现为:音色亮丽,节奏明快;庄谐适当,攻守有度;得理饶人,不骄不躁;失势不馁,屡败屡战。
(二)辩论的基本要求。
1.要明确自己的观点。
2.要做辩论前的准备,包括搜集论证己方观点和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3.辩论时,要做到条理清晰,用事实说话。
4.最后要总结陈词,全面总结本方观点。
(三)辩论前的准备。
1.辩论者对于自己所持的论点要进行自我诘难与反复推敲,保证论点的正确性。
2.要搜集和掌握足够数量的支持自己观点的具体事例。
3.要反复检验和推敲语言表达的清晰度、逻辑性以及表现力。
四、总结方法,巩固强化。
怎样提高辩论的水平?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
1.把握开局主动。
为了掌握主动权,我们首先就不能在气势上输给对手,要保持充足的自信,显示出凌厉的攻势。还应该在开篇立论中做到稳扎稳打,尽量讲一些四平八稳、留有余地的话,既不给对手留下可乘之机,也不把自己的退路堵死。
2.确保语言干净利落。
对准辩论的焦点,不拐弯抹角,不添加多余的语言,以酣畅淋漓的情感、干净利落的话语瓦解对手的观点。不说半句废话,确保每句话都有“战斗力”。
3.抓住对手的核心观点。
抓住对手主要观点中的核心的部分,展开你的正面进攻,这样才有效率。
4.争取牵制对方。
对方发言的时候,一定要静心地聆听。从他们的措辞、语调、音量中,尝试判断他们观点的薄弱环节。在攻辩和自由辩论中,集中攻击这些环节,力求先声夺人。取得优势后,不要轻易松手,而应“宜将剩勇追穷寇”,积小胜为大胜。
五、及时演练,课堂小结。
将教材中列举的辩论题目写在纸条上,折起来放入盒子内。每个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随意抽取纸条,确定本组辩论题目,与其他同一题目的小组进行辩论练习。
要求:辩论的内容和语言要符合特定的情境,恰当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结语:说话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它不仅指一般说话的技巧,还包括说话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知识结构及其他有关的因素。在辩论中,每位同学发言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学会精练语言;另外,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对方同学提出质疑,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之下敏锐地抓住对方的漏洞,这也是我们要不断地去锻炼完善的地方。能言善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能不断提高。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锻炼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说话交际能力。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辩论
道德原则 明确观点
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辩论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并获得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品质;
⑶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来阐述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发言的良好的交际习惯。
【重点与难点】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并获得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2、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发言的良好的交际习惯;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指导与建议
1、三项活动,任选一项,分组进行,教师调控,注意分组大体均衡。
2、提前布置,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材料准备,实际上就是搜集、提取依据,形成观点。这一过程不可轻视,因为搜集、筛选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也是学习方式和习惯养成的过程。
3、在学生搜集、筛选资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还应倡导资源共享,合作学习。
4、三项活动尽管都是讨论、辩论,但比较而言还是同中有异,各有侧重。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上网,在现代人的业余生活中渐渐占有重要地位,成为闲暇娱乐、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网上也确有宝藏与垃圾并存的情况,教师在这一方面加强引导很有必要。“上网利弊谈”,是一项侧重于讨论的活动,双方都承认上网有利有弊,但其观点并不完全一致,根本分歧在“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上。双方的意见都有道理,只是考察的着眼点不同而导致结论不一。教师在指导这一活动时,要让双方充分展开讨论,激发双方把自己的观点说透,以利于对上网有个全面而理性的认识,进而让学生在以后的文化生活中正确对待上网。
“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尽管也是一项讨论活动,但和前一项活动有所不同,这一活动辩论的色彩要浓一些。教师在指导这项活动时,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比如,在人文学科中,答案常常是丰富多彩的,而在自然科学中答案有时只有一个,有时也是多种多样的。要引导学生不能固执己见,仅仅停留在“只有一个”或“不止一个”的坚守上,而要摆出文学艺术中、科学中、生活中的道理,以理服人。这样才能广开思路,活跃思维,甲乙双方都可以从对方论辩中得到启发。当然,编者所设置的这两个议题,是有其观点倾向的,希望通过辩论来突破传统思维的单向定势,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求异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
“关于克隆的争议”,这是关涉到科技发展与道德伦理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正如课文《奇妙的克隆》一文所言,“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关于克隆的争议”的`主题活动,实质上是涉及到科学和道德的两难问题。因此,要开展好这一活动,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对这门科学(克隆)和由此涉及的道德问题有所了解、认识,了解什么是克隆技术,克隆与人类生命有何关系,什么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所坚持的是什么,克隆在哪些方面涉及伦理道德,等等。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帮助人类逢凶化吉,同时,也有可能招致人类对自我的遗弃,对人类生命伦理、尊严的践踏,“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这一问题上得到更为突出而深刻的体现。通过讨论,除了达到口语训练、思维训练的目的外,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特别的关注:
【辩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教学设计06-07
《学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1-09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1-11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9-25
教学教学设计11-17
《》教学设计09-27
教学设计08-23
教学设计08-10
教学设计01-04
a的教学设计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