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美术《风来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风来了》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的形成和风的特征,并能用线条展现风的特点。
2、通过寻找、观察、体会等方式丰富学生对风的感知,创作一幅与风有关的画,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起对于美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风的线条表现方法。
难点:创作一幅富有动感的、充满风的气息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做一个猜谜语的小游戏,出示谜面:听得见,看不到,只见茅草随它摇,傣家人,全出动,谁也把它抓不到,打一自然现象。
学生回答,引导: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把手伸出教室感受一下,风来了,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活动二:描述分析
1、风的种类
教师播放各种风的声音。引导学生一起来听听它的声音。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倾听,并判断是哪种类型的风?(微风、狂风等)
教师总结:风的种类有很多种,比如龙卷风、台风、季风、天然风、微风、柔风、清风、大风、狂风等。
2、风来时物体的形态变化
展示作品《风来了》,请学生4人一组,交流讨论问题:
(1)风来了,这个属于什么风?(大风)
(2)风本来就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画家是如何表现风的?(通过人物的姿势)
(3)人物都有什么样的姿势?(捂着帽子,背着风行走)
(4)在自然界中,大风下的景物是什么样的?(花草和树枝被风吹向同一方向)
(5)它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顺着风吹的方向飘动)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表现风的感觉有很多方式,可以通过人物和景物的形态变化来表现。在风中,花草树木随风倾斜摆动。人物头部,强调头发的飘动或帽子飞起来。人物身体,强调衣服的飘动,饰物随风飘扬。人物的手,捂头或捂住衣服,用力抓住手中的物品。
3、风的线条表现
请学生4人一组,交流讨论:
(1)除了通过人物、景物从侧面体现风的感觉,还有什么方法去直接表现?(线条、色彩)
(2)不同的风所用的线条一样吗?(不一样)
(3)那不同的风该如何用线条直接表现?(柔和的风用微微弯曲的长线条,龙卷风、狂风可以用画圈的形式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引导:可以用线条表现风,不同的线条展现不同种类的风,柔和的曲线表现微风,有序的线条表现轻柔的风,杂乱的线条可以表现狂风。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龙卷风”为例进行示范:
1、构思(一片草坪中有一个巨大的龙卷风);
2、勾画物体变化的形态(草地以及龙卷风的轮廓,草在龙卷风中随意摇摆);
3、增添细节(用一些圆圈、杂乱的线条表现风);
4、填色(大片的草地用绿色,龙卷风用深灰色表现)。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充分发挥想象力画一幅与风有关的画。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画出风来了的感觉。
3、完成作品后举办“风来了”为题的展览会,请学生将作业拿到讲台前进行展示,学生自己说说作品亮点。
4、其他同学从创意、线条的运用,物体的形态变化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如《放学路上》:放学妈妈接我回家,妈妈和我的头发都被大风吹起,画面用很多打着旋的曲线来表现大风的感觉。)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无忧无虑的魅力,倾听大自然的魅力,用真诚的心感受大自然,用期待来抚摸大自然。人与自然间的正常关系,应当是欣赏与保护,对自然的欣赏,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力量爱护周围的环境。
2、课后请学生为你的作品创编一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小学美术《风来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风》教学设计11-30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6-29
(经典)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1-02
小学美术的教学设计09-02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经典06-15
《风娃娃》教学设计09-19
风娃娃教学设计09-21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意图07-06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精]11-02
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设计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