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意图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意图,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意图1
教学目标:
1、设计制作一个立体的房间模型,要求有简单家具。
2、能够注意到空间物品形色的合理搭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2、分组讨论交流,吧带来的各种材料进行分析,同时要引导学生从材料的特质,色彩等方面进行讨论,知道哪些东西适合做什么。
3、学生作业,老师辅导。
鼓励学生本着家居设计的原则:简单、统一、匹配、调和、变化。把讨论的结果用草图勾画出来,进行交流,互相提建议,进一步完善设计思路。对于制作中出现家具的比例和房间的'比例不当,老师要及时提醒纠正。对于有创意的设计要及时展示给大家。
三、课后小结。
分组合作的同学,选一名代表对本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意图2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看一看、认一认各种图形标志的不同含义,使学生了解图形标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2、引导学生欣赏图形标志,使学生了解具有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读懂并理解图形标志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收集各种图形标志的图片资料,拍摄学生熟悉的商店、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车站等处的图形标志,供学生识别和欣赏用。
学生:收集一些图形标志的图片资料,供上课时讨论、欣赏用。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些新朋友,它们会教会我们在一些公共场合里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呢,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迎接它们。载示一些简单的图形,询问学生它的意思是什么?2、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同学们,它们在公共场合中它就有了特殊的含义,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图形标志。
导出课题:认识图形标志(板书课题)。
二、加深学生的认识,讨论课本上图形标志的意思。
三、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图形标志。
对课本中的`图形标志进行补充说明。通过小组评比的方法,对图形标志进一步的了解。
1、图形标志包含好多方面,现在请小朋友们来介绍自己在课前去找寻的图形标志好朋友,告诉大家,你是从什么地方找到它的,这个标志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2、学生上台汇报自己找到的图形标志,其它小朋友补充说明。
四、课后拓展。
1、留意生活中的各种图形标志,想一想,这些图形标志的作用。
2、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设计一个图形标志。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意图3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了解自然界昆虫的种类和特点,如:它们的形态、特征,体会它们的飞行快乐。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昆虫的对称特征。
2、技能目标: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想象中自己与昆虫一起玩耍的情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模仿能力与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昆虫的形象、飞行并表现出来。大胆创作“我和昆虫”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抓住昆虫美丽的`身躯和翅膀,发挥自己的想象表现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油画棒、彩色笔、昆虫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展示昆虫图片,观察会飞的昆虫,观察它们的身躯和翅膀,观察它们飞行。
一、激趣导入。
1、根据所欣赏的图片,或曾经见过的昆虫,选出你认为美丽的而且会飞的昆虫。(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并说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和为什么喜欢。)。
2、教师在黑板上作好记录:蝴蝶、蜻蜓、蝗虫、螳螂、蝉、蜜蜂、飞蛾等。(学生喜欢的昆虫)。
课堂活跃,学生已投入课堂。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授课前已吸引了学生、激发兴趣。
二、探究练习。
1、通过大图片来了解昆虫。昆虫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长有触角和六条腿;它们生活在空中、陆地和水中。
2、介绍常见的昆虫。
蝴蝶:有美丽的大翅膀,翅膀的形状各不相同,花纹更是有条纹、点等,色彩斑斓,真是“飞舞的花朵”。
蜻蜓:大眼睛、长尾巴、透明轻薄的两对翅膀,动作轻盈、灵敏,象一架小飞机。
蝗虫:有着强劲有力的后腿。
螳螂:三角形的头、瘦长的身体、较大的腹部、细长的腿、还有带齿的大刀。
3、问:你们知道它们生活的环境吗?
(学生回答:草丛、树林、荷塘……)。
4、谁能学学自己喜欢或观察的昆虫飞行?(引导学生模仿昆虫飞行或爬行的特征)。
三、创作表现。
1、问:想不想和漂亮的昆虫自由自在玩?(学生兴奋回答喜欢)。
2、问:你们想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完整地画一个单独的飞行昆虫,接着把自己也变成有翅膀飞上天空与昆虫玩耍起。)。
2、表现要点:
抓住昆虫的形象特征;把我和昆虫在一起玩的有趣故事表现出来。注意添加适当的环境;用鲜艳的色彩表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但是本节课仍然以绘画表现为主。
四、展示评价。
1、美丽的昆虫们,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2、了解动物的危机,要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更加关爱它们,保护它们。
3、昆虫有成千上万种,你还想了解更多吗?那就更加关注我们的大自然。
展示活动自由,增请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美术、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懂得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从而爱护身边的小动物。
教后反思。
因为本课的题目是“我和昆虫”,所以光画昆虫是不行的。因此在分析完几种常见昆虫的特点后,我问:“谁能把它们画在黑板上?”待五位同学画完昆虫后,我便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边迅速的在他们的画面上添加上“我”,如:我拽着蜻蜓的尾巴飞上天和螳螂和昆虫之间可以发生这么多事情呀!”我后、遮挡等关系。经过这样的师独境。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意图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画家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
学习写意画的用笔、用墨、并进行临摹变化,表现荷花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记忆中,激发表现荷花的兴趣。在观察与比较中,体会画家借物抒情的意境。在临摹与变化中,体验写意画的用笔、用墨。
3、情感:学习大师借物抒情表现荷花。
教学重点:
学习画家写意画的用笔、用墨,表现荷花的画面。
教学难点:
能临摹画家写意画的用笔、用墨、创意表现记忆中的荷花。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美术作品。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大自然的动物、植物。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让学生观察生于淤泥沼泽中的荷花,在圆盘似的绿叶衬托下,如出水芙蓉亭亭玉立,而感受“出淤泥而不染”的寓意:
(2)让学生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的作用,开阔视野:
(3)观察荷花的造型、色彩和花、叶、茎的结构,如荷花以红荷花与白荷花为多,花瓣阔大,瓣头带尖,提高学生观察与表现的能力。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荷花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作品。你准备用什么去画荷花。
(三)作业布置:
能创造性地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表现记忆中的荷花。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意图5
了解小瓶罐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合适的纹样对小瓶罐进行美化装饰,进行一组瓶罐装饰设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圆面透视的规律,并结合实物探究在圆面小瓶罐上装饰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装饰纹样的美感,感受设计的乐趣,感悟美术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影响。
【重点】
认识圆面透视的规律,掌握小瓶罐的装饰方法。
【难点】
对瓶子不同部分的椭圆形宽窄变化的处理以及设计的'纹样能够符合圆面透视规律。
活动一:激趣导入
课堂开始,教师举行猜谜语活动,出示谜面:“长长脖子小小口,喝饱清水坐高楼,家中数它爱打扮,红红绿绿插满头。”学生争相回答,得出谜底:花瓶。进而导入本课的课题《装饰小瓶罐》。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瓶罐组成部分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发放各种花瓶、陶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花瓶,并提问:
(1)瓶罐有什么造型?(高瘦、矮胖、细颈、大肚、有耳、无耳、敞口、收口……)
(2)不同造型的瓶罐有哪些共同组成部分?(瓶口、瓶颈、瓶身、瓶底)
2、瓶口、瓶底透视规律
(1)老师带来的这些瓶罐的瓶口、瓶底有什么共同点?(圆口、圆底)
(2)分别从瓶罐上方、侧面观察,说说瓶口的形状变化与观察角度有什么关系?(俯视瓶口时是圆形,平视瓶口时是椭圆。)
(3)一个瓶子不同部分的椭圆形宽窄有变化吗?有什么规律?
教师总结:观察角度越大,看到的瓶口形面积也就越大,越接近圆形。观察角度越小,看到的瓶口面积越小。这就是曲线透视规律,距视平线越近,圆形透视弧度越小,反之越大。
(4)3分钟瓶罐透视小练习,画瓶罐的瓶口、瓶颈、瓶底的三个椭圆形透视图,掌握透视规律。
3、瓶罐纹样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欣赏瓶罐,提问:
(1)除了造型之外,瓶罐还有哪里地方吸引人?(装饰图案)
(2)瓶罐上的装饰都用了哪些纹样?(动物纹、植物纹、水波纹、几何纹……)
(3)不同部位的纹样是一样的吗?(不一样)
(4)纹样具有什么特点?(瓶身纹样较大,可以是独立的图案,瓶颈与瓶底往往采用连续纹样。)
4、纹样透视规律
引导学生从正面观察花瓶,看看花瓶中间纹样与将要转过去的部分即两侧的纹样有何不同?(花瓶中间纹样舒展适当,两边纹样变窄,花纹线条符合圆面透视规律。)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装饰花瓶的步骤:
1、设计瓶罐造型;
2、画瓶罐透视;
3、设计适合的纹样。
活动四:实践展评
1、实践练习
教师布置课堂作业:画一组瓶罐,并为其设计纹样进行装饰。
学生开始动手练习,教师课堂内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瓶罐的透视变化和装饰纹样与瓶身透视的贴合。
2、展示评价
教师鼓励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装饰纹样和透视规律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活动五:小结作业
课后请学生搜集查阅资料,了解其它透视规律并尝试创作。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意图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刮蜡版画的学习,感受刮蜡版画产生的多彩效果。
2、掌握刮蜡版画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巧于设计和创作的能力。
4、表现多彩的生活,激发对生活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刮蜡画的制作方法。
点、线、面的'运用。
教学难点:
刮蜡效果的预想与实际效果的吻合。
作业要求:
创作一幅刮蜡画,表现你多彩的生活。
教学用具:
蜡笔(油画棒)、卡纸、牙签(或圆珠笔)、范画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课本p24-25页的刮蜡画作品,进入课题《蜡和笔的游戏》。
二、研究探索:
1、你知道这些色彩缤纷的版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用牙签(或圆珠笔)刮蜡或油画棒的颜色。
2、制作时步骤是怎样呢?
a在画纸上用油画棒(或蜡笔)分格涂上不同色颜色;
b再用深色油画棒(或蜡笔)覆盖一次;
c用牙签(或圆珠笔)刮出图形。
三、尝试练习:
2、刮简单的几个图形,进行训练,掌握方法,总结经验。
四、创作表现:
用刮蜡画表现你多彩的生活。
五、展示评价。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意图】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7-24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经典06-15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6-29
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设计03-25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设计11-30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优秀08-14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5篇)12-02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4篇06-15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