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23 09:10:2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观潮》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潮》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1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2.了解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及吴

  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

  3.体会文中自然美与人文美相融

  合的特点。

  4.学习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描写。

  二、教与导设计

  学法指导

  这篇文章的语言描写既简洁又生动,学习时要体会这一特点。文章从形、声等不同角度由远及近描摹钱搪江潮的壮观,非常形象准确,表现了其雄豪的气势。接着对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描写,更令读者如身临其境。

  在阅读本文时,要求在疏通字句的基础上领会这些内容及特点。

  重点与难点

  1.文章的脉络。

  第一段: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描写钱塘江潮的'雷霆之势。

  第二段:写教阅水军的奔腾分合之势。

  第三段:描写吴中健儿迷人的弄潮身姿。

  第四段:描写观潮者之多。

  2.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之所以生动而形象,主要在于:

  一、能准确地运用动词,如“披发文身”中的“披文”,‘净先鼓勇”中的“争、鼓’等。

  二、文中善用比喻张等修辞方法。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中,“玉城雪岭”是比喻,“际天’则是夸张,“大声如雷霆”用了比喻,“吞天沃日’则用夸张,使读者对钱塘江潮的气势如同亲见,感受很深。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问题与方法

  1.从“既望”着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殊称谓。

【《观潮》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观潮教学设计12-04

观潮教学设计07-02

《观潮》教学设计11-23

观潮教学设计(精选)11-10

《观潮》教学设计模板01-07

课文《观潮》教学设计07-09

(优秀)观潮教学设计07-10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07-01

《观潮》教学设计(精品)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