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22 13:49:0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金色花》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金色花》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色花》优秀教学设计

《金色花》优秀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基调,诵读诗文,提高鉴赏诗歌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文感知

  《金色花》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同学们,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现在请同学设想你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爱您”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简介作者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预习情况(可用大屏幕投影)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仿读。)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通过朗读这首散文诗,我们感受到了母子间的款款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我”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

  1、“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2、“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3、“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4、“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体验反思

  (过渡)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过渡)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延伸巩固 背诵课文,准备朗诵比赛。

  课后记:《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金色花》优秀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味诗歌语言美,品析图画美,品味情感美。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无数文人用美妙的诗文吟咏赞颂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2.检查预习

  生字词

  三次嬉戏

  母子关系,我读到了一个——孩子,一个————妈妈。

  3.合作探究

  a.文中的孩子,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 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b. 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 因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圣洁而美丽,变成金色花就是意味着自己给予母亲的爱是圣洁而美 丽 的,正可以表达自己回报母爱的心愿。——借花抒情

  c.孩子为什么变成一朵金色花后,总是瞒着不让妈妈知道呢?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 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只是悄悄地让妈妈感到温馨,就是瞒着妈妈。

  二、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

  1.听读课文,感受母子亲情

  2.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注意:停顿 重音 语速 语气)

  师范读三个重点句子

  a、孩子,你在哪里呀?(着急、关爱)b、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欣喜、嗔怪)c、我不告诉你,妈妈。(顽皮、撒娇)

  3.选择自己感情处理最好的句子展示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体会。

  三、讨论——品析诗的图画美

  师:我们还要品析诗的图画美。

  课文中的画面是很美的,“我”变成了金色花,和母亲嬉戏,用丰富的想象织成了一幅幅清新优美的母子亲情图,几乎每一幅画面都是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卷。

  下面请同学们做这样一个作业,用“美在”这个短语或者《金色花》真美啊,......写一个句子或一段话来描述美丽的画面。

  示例:1.美在闪闪发光的金色花。

  2.母亲沐浴后始发披在两肩,穿过盛开金色花的庭院去祷告,多么圣洁啊!

  师:这一首散文诗,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象力,为我们讲述了母子深情的故事,感受到母子之爱是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互的,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回报母爱。他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眼睛。从孩子对妈妈的爱,可以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在听读、诵读、品析之中,我们已经沉浸在美好温馨的情感了。所以,我们读这首诗,还要感受它的情感之美。

  四.品味——感受诗的情感美

  1.诗的情感,洋溢于诗的字里行间。全诗表达出一种美好的想象,温馨的情感,表现出欢快愉悦的韵味。它们突出表现在每段诗的`画面之中。

  师范读,同学们可以评一评老师在重音、停顿、感情方面处理得好不好?)

  师指导读。

  1、2欢快、可爱;3、4、5、6舒缓、温馨;7、8、9调皮、可爱

  分组读

  这首诗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潺潺流水般的情感,读得稍快,读的时候要带着想象,在想象中读诗。

  2.齐读诗歌,品味感情美。

  五、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你想变成什么样的美好 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请按照下面的格式,借 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你对母亲的爱。

  示例:我想变成一条清清的溪流,当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 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 。妈妈,我想变成......当你……的时候,我 ......当你……的时候,我…… 当你……的时候, 我......

  六、欣赏歌曲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母亲。母爱是诗歌的主旋律。请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金色花》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金色花》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反映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础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歌主旨;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难点:合作探究,鉴赏诗歌,利用想象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1)师生共探朗读方法。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正确优美的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也是走入诗歌意境的重要途径。

  (2)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开启思维之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尊重学生的自主与创新。

  2、学法:

  (1)圈点批注

  (2)研读法

  (3)合作探究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圣诞节引入母亲节,那天你是如何表达对妈妈的爱呢?(学生自由说)我们都是嗷嗷待哺地从母亲的怀抱中成长起来的,一张卡片、一次洗碗或者仅仅是一朵鲜花(根据学生地回答而定)都是我们对母亲地一份感激。有同学送了红色康乃馨,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学生:代表母爱)那么每个人都会送母亲康乃馨吗?未必如此,比如说印度诗人泰戈尔就送了什么呀?(金色花,课件显示金色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赏金色花,走近作者,了解文体。生回答,师补充。

  2、师明确学习目标。

  3、请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本上标注不认识的字词。同桌讨论交流,扫除文字障碍。

  4、请同学们听读录音,希望大家在体味诗歌感情的基础上,把握好语速、节奏和重音。

  5、师强调字音,识记字词,请生自由放声朗读。

  嗅(xiù) 衍(yǎn) 匿笑(nì) 祷告(dǎo)

  6、刚才我们再一次地朗读了这篇散文诗,请同学们概括出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几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生:回答(略)

  师:明确。①开放花瓣;②投影书页;③现身牛棚

  7、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孩子:天真、调皮、机灵、爱撒娇、可爱、活泼

  妈妈:慈爱、善良

  师:那么,这篇诗歌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回答(略)

  师明确:舒缓的、温馨的、深情的

  8、师: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下面举行朗读比赛,男女生各推选出一位代表,任选两到三个自然段来有感情地朗读,其余的同学请用你的掌声来打分,好吗?

  师:点评(鼓励、赞赏)……

  (三)、品味赏析,合作探究:

  小组质疑、探究、对话

  说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主产生疑问,主动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小组探究,使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同行,与作者的心灵同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新亮点的生成。

  师:假如那个天使般的孩子从印度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有话要对他说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采访他吗?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对话。

  生:(1)小组合作交流

  (2)各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成果

  问题预设:

  (1)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

  师明确:

  (1)可以想到,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2)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陪伴着妈妈。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3)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四)、想像练习,口语表达:

  本文借助“金色花”的形象表达了纯真的母子之爱,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假如你也变成了金色花,你会帮妈妈做什么事呢?另外,你知道你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妈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展开想像,你想变成什么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让我们来说说心里话。

  请以“妈妈,我想变成……,当你……的时候,我……”的句式说一句话。

  师小结:

  作文的时候,新奇的想象加上美妙的表达,加上真挚的感情,就能收获佳作。

  (五)、拓展延伸:

  那个好奇的孩子来到我们的身边,他可能也有满脑子的疑问想采访我们呢,他想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关母爱的诗词、名言、典故一定很多,你能告诉他一点吗?

  古诗鉴赏:孟郊《游子吟》感受母爱(齐读)

  (六)、总结:

  是啊,古今中外,“母爱”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通过大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感受到了母爱的熏陶,希望大家以后都能更爱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爸爸!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七)、布置作业:

  1、晚上回家做一件实事,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例如:给妈妈洗洗脚。注意观察妈妈的神态,写下你的内心感受。

  2、网上搜集阅读《新月集》,做点读书笔记。

《金色花》优秀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掌握匿笑、祷告、嗅、摩、衍等字词,积累语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情感。

  3、能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情感,并以深情并茂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1、指导关键句的朗读,并体会其情感。

  2、挖掘关键句深层次的含义,体会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

  教学难点:

  如何将课本中的情感自然过渡到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发自内心体会宝贵的亲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教师讲关于母爱的故事。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

  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讲述的也是有关于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及金色花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吉檀伽利》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三、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时,老师有两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二是用“我读 这句,读出了孩子的 ,读出了母亲的 ”。

  2、请思考:

  “我”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

  “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三次嬉戏)

  3、想一想:(1)这首诗表达了母子之间什么样的感情?(母子情深:妈妈关爱孩子,孩子热爱妈妈。)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活泼、可爱、顽皮、天真、热爱母亲)和一个怎样的母亲(善良、慈爱、关爱孩子)?

  四、美读,感受语言美。

  1、用舒缓、温馨、深情的读这首散文

  2、我们怎样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读不同的地方?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欣喜,责怪)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五、拓展延伸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人们←→花儿 母亲←→孩子)

  4、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假如我变成了……”说话。

  师小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尽管如此,我们仍要用小草的芳馨、用溪流的欢歌来努力回报我们的母亲。

《金色花》优秀教学设计5

  一、新课导入

  曾有一部电影,平凡简单却轰动一时;曾有一首歌曲,歌词浅显却传唱至今。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下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曲。世上对我们好的人当然不只是妈妈,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亲与孩子的文章,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嗅(xiù):闻(气味)。

  匿笑(nì):偷偷地笑。匿,隐藏。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2.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3.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诗文朗诵

  深情诵读课文,以点名诵读和小组赛读的形式诵读,并说说朗读时应怎样注意人物的语气、感情。

  【交流点拨】示例: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二)整体感知

  1.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当妈妈时,我就”的句式来说一说。

  示例: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交流点拨】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的孩子,一位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交流点拨】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交流点拨】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4.说说你对“‘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几句话的理解。

  【交流点拨】“你到哪里去了”,使得妈妈的着急之情跃然纸上;“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顽皮、自以为得意的样子。

  四、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妈妈(勤劳美丽、爱孩孩子(活泼机灵、爱妈妈、聪明、

  子、圣洁、笃信宗教)神奇)

  做祷告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沁入妈妈的心脾)

  读书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

  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去牛棚时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五、拓展延伸

  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假如我变成了”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爸爸或妈妈的爱。

  【交流】示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使她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准备的甘甜的水,使她变得容光焕发!

【《金色花》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金色花教学设计04-07

金色花教学设计09-18

《金色花》教学设计05-25

《金色花》教学设计02-22

(热门)《金色花》教学设计05-25

金色花教学反思04-04

教学设计优秀(优秀)10-22

优秀的教学设计06-16

教学设计优秀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