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12 06:55: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

  3、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

  4、了解课文列数据、做比较等说明方法,并体会这些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埃及金字塔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说说你了解的金字塔。

  3、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金字塔。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欣赏埃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金字塔。

  2、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五、作业: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巧妙导入。

  1、(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2、读好这些词。“傲对碧空”是什么意思?

  过渡:是啊,埃及金字塔凭什么“傲对碧空”。今天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它,解决这个问题,有信心吗?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找出过渡句,并找出这句话中的重点词语。

  2、出示过渡句“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学生自读这句话。

  启发: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学生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海安建工大厦作比较感受它的高。

  (4)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

  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

  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学生交流。

  (2)指导朗读

  4、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渡:如此宏伟而精巧的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建造方法。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两种建造方法?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4、小结

  6、过渡: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过渡:在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埃及金字塔,你还知道哪些?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了,今天都带来了吗?赶快拿出来,告诉大家你收集到了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1、指名说

  2、明确要求:把收集到的资料自己先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你介绍的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的来描述的?

  3、学生自读资料。

  4、指名上台交流。

  5、小结 。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也都有自己的特点,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吧,你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感受金字塔的特点及埃及人民的勤劳智慧,掌握有关说明方法。

  3、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热爱及对古埃及人民的热爱之情。

  4、培养学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金字塔的外形特点及构造,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把金字塔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埃及的金字塔。通过上节课对第一、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老师相信大家对金字塔一定有所了解,现在老师可要考考大家:

  1、为什么把这些建筑物称为金字塔?

  2、这些金字塔又有什么作用呢?

  3、你能用这两段中学过的词语来形容金字塔吗?

  二、读中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出示金字塔)师:古埃及各个王朝共修建了70多个金字塔,最大的就是胡夫金字塔!课文第几自然段为我们详细介绍胡夫金字塔?

  师: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胡夫金字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宏伟、精巧。)请学生默读这个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宏伟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精巧的句子。

  1、感受胡夫金字塔的“宏伟”。(板书:高、大、多)

  2、体会金字塔的“精巧”。(板书:平、紧)

  小结:同学们,在整个自然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三种说明方法准确、形象、生动的让我们感受到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让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次去感受一下这种宏伟和精巧。

  三、金字塔的建造。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又是怎样建成的呢?

  1、学生猜想

  过渡:同学们都很聪明,设想了很多方法。古埃及人民是不是也像我们那么聪明呢?关于这个问题老师也找了一些资料,请看视频:

  2、播放视频。

  a:师:看来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几千年前埃及人民想到的方法,你们小小年纪也想到了。那么课文是怎样为我们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b:师生交流(板书:运、垒)

  c:此时此刻你想对埃及人民说句什么话?

  四、教师小结

  师:正因为埃及人民的智慧才有了今天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让我们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五、拓展:

  (1)关于金字塔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同学们想不想试试?

  (2)出示课后练习,查一查:

  1、这么重这么大的石块是怎么磨平的?

  2、法老们的棺墓又是怎样搬到金字塔里的呢?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影象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人类历史上,曾有世界七大奇观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埃及金字塔成了硕果仅存的遗迹。长久以来,它一直是一个让大家不断揣度的不解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字塔,一睹它的风采。

  2.板书课题:埃及金字塔

  3.齐读课题

  二、媒体导入,学习第一小节

  1.课件感知:

  1)瞧,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出示埃及金字塔背景图配埃及的古典音乐。

  2)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一听(初步感知颜色的美,金字塔的宏伟等)

  2.出示第一小节: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一小节,走进文字我们会有更多的了解。

  3.指名读文,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随机学习词语:矗立,巍然屹立,举世闻名,傲对碧空。重点理解“举”的意思,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

  4.齐读第一小节

  5.此时,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金字塔干什么的?角锥形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说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为什么金字塔举世闻名?)

  说明:由课件导入,一下子把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拉近,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兴趣,使学生对学课文,对接下来关于金字塔的探索兴趣倍增。

  三、存疑读文,初步了解金字塔

  1.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课文,看看你们的问题能否在书中找到答案?边读边想,边想边划。

  2.生交流

  (利用文字和图片结合理解“角锥形”的结构,知道金字塔的作用、形态、规模、建造等)

  说明: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想边划,探究是自主的,阅读才更有效。交流时可降低要求只要能找对自己问题的答案简单表述就可以。

  四、细读课文,体会金字塔的宏伟而精巧

  1.看来,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宏伟气势和建造工艺的精巧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我们就要和作者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去细细地观赏、品味,感受金字塔的独特魅力。请同学们细细阅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边读可边写旁注。

  2.生自由读书,写写划划。

  3.交流

  1)媒体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四十层高的摩天大厦”

  A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

  B请你想象一下吧。你会怎么看?对,金字塔实在是太高了,需仰视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那么你该怎样读出这种感受呢?

  C请你再仔细读读这句话,想想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这样真切的感受呢?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D你会用这种方法写句子吗?

  媒体出示:东方明珠塔高约468米,相当于。

  一头大象约六吨重,相当于。

  2)媒体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连刀片都插不进去。(师生合作朗读这句话)

  4.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又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关于这方面的传说有很多,据说它是这么建造的:

  1)媒体演示古埃及人民垒石头的情景

  2)读读第四小节,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3)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说明:在实际教学中,抓住两个重点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用教学楼的高来想象金字塔的高,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具体的表象,使金字塔的高、宏伟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另外,通过学生的读与教师的评,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最后利用多媒体影象资料与文字材料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突破教学难点。

  五、回顾课文,质疑交流

  1.古埃及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耗费了三十多年的心血,创造了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让我们再读第一节。

  2.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金字塔能举世闻名了吗?

  3.对谜一样的金字塔,你还有什么疑惑吗?来,大胆讲出来,邀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去探秘。

  说明:在课文接近尾声时回到课文开始时学生质疑尚未解决的问题,带着学生再一次走进课文,走向金字塔,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去思考:

  一是年代久远

  二是规模宏伟

  三是建造之难之巧来理解“举世闻名”的原因。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采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从多个方面表现一个事物的写法。

  3、通过反复诵读原文的语言材料,充分感受埃及金字塔“宏伟而精巧”、“建造科学”的特点,从而深刻领悟这一工程是“埃及的象征,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的。

  2、 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过程】

  一、选准教学切入点

  1、 请同学们自由地默读一遍课文,思考你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的什么最感兴趣?

  2、 指名学生汇报。

  预设:

  生1:对它的作用感兴趣。

  师:那它有什么用?

  生2:对它的年代感兴趣。

  师:距今有多少年了?

  生3:对它的位置感兴趣。

  师:它在什么地方?

  生4:对金字塔的外观感兴趣。

  生5:对金字塔的建造办法感兴趣。

  生6:对金字塔中的胡夫金字塔感兴趣。

  3、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金字塔的外观、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办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提问,做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简单的问题在提出时,就当时解决,将金字塔的外观、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办法串于一线,熔于一炉,形成板块,突出本课的学习重点。)

  二、深入文本,层层展开

  (一)学习外观板块:

  1、 默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金字塔外观的句子。

  2、 指名汇报。

  3、 指导朗读。

  4、 指名学生概括地说一说金字塔的外观特点。

  5、 师总结:这些大大小小的金字塔现已成为埃及的象征。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降低学习难度。)

  (二)学习胡夫金字塔板块

  师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共有多少座,作者重点写了哪座金字塔?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两个板块之间,过渡紧密,又轻易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得以巩固。)

  1、 胡夫金字塔有什么特点?

  2、 外观宏伟体现在哪?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下能让你眼前浮现出金字塔宏伟气势的语句,再细细读一读。

  3、 互动交流:

  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比较句子,哪句话好,好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座塔高146米多。

  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塔高146米多高!那是什么样子?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动笔算一算:塔身共用的石块有多重?假如一辆火车有三十节车皮,运这些石块要跑多少趟?

  4、 指导朗读。

  5、 结构精巧体现在哪?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下能让你眼前浮现出金字塔结构精巧的语句,再细细读一读。

  6、 互动交流: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比较句子,哪句话好,好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7、 指导朗读。

  7、师总结:胡夫金字塔外观如此宏伟,结构如此精巧。它工程浩大,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它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对比,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对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静心思考,用心揣摩,感受金字塔之宏伟,之精巧,体悟语言文字之精妙。通过算一算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

  (三)学习建造办法板块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古埃及人民

  “运石”和“砌塔”的情景。同桌之间再议一议。

  2、文中“据说”一词能否删除。

  3、用积木演示“运石”和“砌塔”的情景,再交流文中“据说”一词能否删除。

  4、(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用积木演示的过程中体会“运石”和“砌塔”的不容易。)

  4、总结:“运石”和“砌塔”的科学方法,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课外延伸

  1、 阅读课外资料:关于胡夫金字塔有很多神秘的传说和推测,其中最著名的即所谓金字塔十奇,阅读金字塔十奇。

  2、 看胡夫金字塔的结构图。

  3、 看狮身人面像图片,阅读相公资料。(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索金字塔的兴趣,拓展阅读,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练习说话

  学习本课后,你想说些什么?

  五、巩固总结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长城、秦兵马俑是中国的象征,……这些都是世界性的历史文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爱惜保护这些历史文物,将来来探索这些历史文物。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并积累“象征、宏伟、巍然屹立、傲对长空”等词语。

  2、了解作者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介绍金字塔的宏伟精巧。

  3、能根据提示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复述正确、清楚。

  4、体会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感受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预习作业】

  1、读课文,自学生字,再选择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轮廓(guō kuò)砌上去(qìqiè)

  矗立(zhí chù)倾斜(qǐngqīng)

  2、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屹立() 锐利()

  显现()

  3、读课文,想想你对埃及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请你用一句话写一写。

  埃及金字塔

  【说明】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如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等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仍需要老师的指点和引领。本课的课前预习仍注意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关注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音进行辨析与选择,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较易理解的词义,同时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读文后捕捉作者介绍的金字塔的相关信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授课打下基础,以力求达到课前、课中及课后的一致性。

  【教学时间】1课时至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埃及,引入课题。

  1、(板书:埃及)你知道埃及吗?学生简单交流。

  2、(板书: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一说起金字塔,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埃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25课,一起读课题:《埃及金字塔》。

  二、反馈预习,整体进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介绍顺序。

  1、预习了课文,你对埃及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呢?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

  出示:埃及金字塔

  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归纳课文相关内容,板贴卡片。

  位置形状作用名字由来建筑特色建造方法历史地位

  2、你们真了不起,预习了课文后,就已经了解了这么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把这么多内容一步一步介绍清楚的呢?打开书,读读课文,根据作者的介绍,为黑板上的这些卡片排顺序。

  (先介绍位置形状,再介绍作用和名字由来,接着写金字塔的建筑艺术特点,然后写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最后说明了它的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

  3、小结:这也正是人们了解一样事物时的一般思路。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介绍埃及金字塔的。

  【说明】

  教学一开始,通过反馈预习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借助为板贴整理顺序的活动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顺序,从而了解说明文的一般说明顺序,随文渗透一些语文知识和阅读策略。

  三、学习课文,感受金字塔的宏伟而精巧,体会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过渡: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内容一一介绍清楚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学习。

  (一)读开头,了解作者逐层推进介绍的写法,并初步感受金字塔的宏伟气势。

  1、课文开头很重要!我们先来看课文的开头。引读第一句话,体会金字塔群数量多、外形高大雄伟、形状奇特。指导朗读。

  2、引读第二句话,理解“巍然屹立、傲对碧空”(板贴:巍然屹立傲对碧空)指导朗读,读出金字塔的雄伟的气势和自豪的情感。

  3、指导朗读第三句话,突出其中的强调之意,体会其中的情感。

  4、小结:就这样,这三句话一句一句写来,把我们的视线拉近、再拉近,最后定格在埃及金字塔上,让我们的心也随之激动起来!连起来读第一节。

  【说明】

  课文开头的几句话写得非常精彩。第一句话就开门见山,把读者带入那一片金黄色的沙漠中。随着目光的逐步聚焦,作者的介绍也层层推进,最后定格在那一座座高大雄伟的金字塔上,情感也随之逐步高昂激动起来。“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两个词语不仅写出了金字塔的气势雄伟,这里还有作者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在全文中一以贯之。因此,这部分的教学需通过朗读来引领学生感受其中强烈的情感。

  (二)读第三节,通过具体数字和比较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过渡:在刚才的交流中,同学们一下子就把第二节中写的金字塔的作用和名字由来说得清清楚楚,这些同样是读者迫切要了解的基本信息,所以,这一节作者虽然写得很简单,但是必须要写。

  师:那么,接下去作者又是怎么介绍金字塔的建筑特色的呢?

  1、自由读读第三节,边读边想想:金字塔有什么特点?试着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一下。

  交流:(板书:宏伟精巧)你怎么知道的?(过渡句)

  2、金字塔究竟有多么“宏伟”呢?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金字塔很多,大大小小有70多座。一座座都介绍吗?不可能。那么,作者是怎么介绍的?(选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作代表。)

  (1)自由读读第3节的相关语句,试着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出它的宏伟。(生自由读)谁来读?

  (2)(媒体:数据变红)老师和你们一起读。(师生合作读中指导朗读,读出“宏伟”的气势)

  (3)作者列出了具体的数字,还把它和我们熟悉的摩天大厦做了比较,把金字塔的宏伟写得非常清楚,也非常具体!谁能把他们读好?生自由读,指名1人交流。

  (4)小结:这些具体的数字让我们不得不惊叹金字塔塔身高大,气势宏伟,难怪作者在课文一开始就要写——它们(指板书)巍然屹立,傲对碧空。齐读。

  3、感受“精巧”:

  (1)胡夫金字塔如此宏伟,它的工艺却是非常精巧的。

  (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2)指导朗读:抓住两个“很”、“连……都”体会精巧。

  (3)胡夫金字塔的工艺就是如此精巧,一起读。

  (4)金字塔将宏伟和精巧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男女生配合读。

  4、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感叹,埃及金字塔真是——(象征;伟大的奇迹;智慧的结晶)所以千百年来,它们——齐读: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三)学习第4小节,知道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并根据提示复述,再次体会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感受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过渡:同学们,四五千年前,是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啊!读到这里,我们自然就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了(出示第四节第一句话):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作者就抓住了我们最想了解的问题作过渡,接下去为我们介绍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

  1、(出示第四节)我们就来读第四节,看看作者是怎么把古埃及人一步步建造金字塔的过程写清楚的。

  (1)自己读这段话,数数共几句?

  (2)(变两色)边默读边想想,红色的写什么?蓝色的又是写什么?

  (板书:砌塔移“山”)

  2、学习金字塔是怎么一层一层砌起来的。

  (1)学习第一层是怎么砌起来的。

  ●它先是怎么砌?读读句子。谁用自己的话来说?【老师板画演示】

  ●体会“顺”字中包含的古埃及人智慧。带着你的感情,谁再来说?

  (2)第二层砌好了。第三层呢?(一生说)第四层呢?(集体跟着说)【板画演示】再上面几层还要一层层说吗?(不要,后面几层是一样砌的,不要重复说了。)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齐读第二句话。

  (3)引读,体会建造过程的艰辛。

  师:塔建成后——(板画完成)然后——(泛红:然后)这座土山是一点一点“移”走的啊,同学们,你怎么想?(艰辛!)就这样,一座金字塔终于建造完成。

  (4)借助提示,复述建造过程。

  ●试着根据这几个连接词的提示,看看老师画的简笔画连起来说说金字塔的建造过程。自己先试试,指名说。

  ●不给连接词,你还能说清楚吗?

  3、同学们,作者在介绍的一开始就用上了一个词(“据说”泛红齐读),想想能不用这个词吗?(不能。埃及金字塔到底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始终是个谜。人们对此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作者介绍的是其中的一种传说)

  小结:这样一写,文章表达得就非常准确了。

  【说明】

  段的教学是中年级的重中之重,需扎扎实实地落实。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作者的介绍过程清晰、语句简洁、用词准确,是进行段的训练的绝好资源。同时,也正因为这样,这段的内容显得较为抽象,学生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因此,这一环节的教学,就要致力于指导学生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借助简笔画重点指导学生一步一步说清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了解作者对后几层介绍时极为简洁的写法,抓住“顺”和“移”两个动词重点体会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劳动的艰辛。

  四、总结,布置作业。

  1、引读结尾,总结课文。

  2、配乐读开头和结尾。

  3、小结写作方法,布置作业。

  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对金字塔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不仅如此,我们还知道了想要把一样事物的某个特点介绍具体,可以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课后大家可以试着这些方法,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个你熟悉的景点,或者直接把课堂里学到的金字塔介绍给他们,别忘了课文中用到的介绍的方法哦!

  【板书设计】

  位置形状作用名字由来建筑艺术宏伟

  25埃及金字塔精巧

  巍然屹立建造过程砌塔傲对碧空移“山”历史地位

  【作业设计】

  1、抄写教材词语表中的词语。

  2、完成课后“词句活动室”练习2。

  3、学了课文后,你对埃及金字塔又有了哪些了解?请你用几句话来介绍。

  【说明】

  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与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内容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预习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能用一句话介绍“金字塔”,经过课中学习,要求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一、体现“课前课中课后”要求的一致性;其次,练习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坡度,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第三,段的教学是中年级的重中之重,结合文本学习,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要求对文本内容进行重组,是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训练。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美了古埃及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整篇文章共6个自然段,分成四部分,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其中第二部分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历史形成过程及其外观和结构特点是全文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以及说明方法的妙用。

  2.了解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感受古埃及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埃及金字塔的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说明文——“埃及的金字塔”(生读课题)

  2、复习听写几个词语。来准备,记得提笔即练字。

  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宏伟精巧

  请跟大屏幕校对一下,对的举手,错的在边上订正一下。

  一起读一下

  你能用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词介绍一下埃及的金字塔吗?

  (评价:这样说突出了金字塔的高大。这样一说,我们都感觉到了金字塔的名气很大呢!)

  3、课文中也有这样一句话:“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打开课本,找到这句话,读一下。

  这是一句什么句?(过渡句),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课文的前面部分写了金字塔的——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简单板书: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传说?……

  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并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你想了解的关于金字塔的内容吗?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一)学习第1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共享你阅读中的收获。

  指名汇报阅读中的收获:

  地理位置——尼罗河沿岸;数量——许多;大小——大大小小;历史悠久——四五千年的历史。

  2.引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第2段。默读课文第2段,指名说:这段主要写了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课件展示图片。引读、齐读。

  (三)学习第3段。快速浏览第3段,指名告诉大家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想:作者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指名说方法。(记叙顺序:由远到近;描写方法:比较法、列数字法、举例法。)

  (3)默读这一段,边读边勾画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胡夫”金字塔外观和结构上的特点。小结说明方法:作者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方法拉近了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写作中的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表现建筑特点服务的。引读、同桌对读、一问一答等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4段。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5段。是呀,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齐读第5段。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作者成功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走,我们也随他去了解了解,看看金字塔到底是怎样建成的。

  (六)学习第6段。

  1.默读课文第6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指名说说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说法。

  3.这两种说法是怎么来的?(是考古学家们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猜测)为什么会有这两种猜测呢?

  (七)学习第7段。齐读第7段,谈谈你读后的感受。指名谈感受(相机板书:血汗智慧创造奇迹)

  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民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五、课外延伸,深化探究

  1.关注金字塔的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查找积累资料,了解金字塔

  2.关注世界七大奇迹,查找资料,在课后完成一张手抄报,题目自定。

  六、课堂小结

  1.指名说说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自由说,教师归纳总结)

  2.教师小结: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资料进一步地了解金字塔。

  七、布置作业

  1.同桌互默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

  3、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

  4、了解课文列数据、做比较等说明方法,并体会这些方法的作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各种埃及金字塔的图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说说你了解的金字塔。

  3、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金字塔。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朗读。(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欣赏埃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金字塔。

  2、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五、作业: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巧妙导入。

  1、(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2、读好这些词。“傲对碧空”是什么意思?

  过渡:是啊,埃及金字塔凭什么“傲对碧空”。今天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它,解决这个问题,有信心吗?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找出过渡句,并找出这句话中的重点词语。

  2、出示过渡句“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学生自读这句话。

  启发: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学生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海安建工大厦作比较感受它的高。(4)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

  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

  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XXXXXXXXXXXX;如果XXXXXXXXXXX。)

  (3)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学生交流。(2)指导朗读

  4、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渡:如此宏伟而精巧的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建造方法。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两种建造方法?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4、小结

  6、过渡: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过渡:在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埃及金字塔,你还知道哪些?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了,今天都带来了吗?赶快拿出来,告诉大家你收集到了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1、指名说

  2、明确要求:把收集到的资料自己先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你介绍的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的来描述的?

  3、学生自读资料。 4、指名上台交流。 5、小结 。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也都有自己的特点,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吧,你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9

  教学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埃及金子塔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本,去埃及感知金字塔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2、凭借语言文字、数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深入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教学难点:

  如何充分利用搜索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对金子塔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教材分析:

  《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第十册第14课,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教法与学法:

  本文是说明文,学生兴趣不浓。为了让学生喜欢,学好。我借助百度搜索和多媒体,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与网络课堂的讲读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乐于合作,积极探究,深入感悟,学习得到了深化。

  1、创设情境,个性阅读。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悟。例如在教学金字塔的结构精巧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欣赏金字塔的图片,在美妙绝伦的图片面前,学生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再品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悟金字塔结构的精巧,水到渠成,个性阅读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巧妙利用,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也能解决课文的难点,如学生对于金字塔垒石头的方法不能够理解,我让电脑通过画图演示垒石的方法,(其他同学在纸上画)然后向同学解说过程,自然就解决了这点。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也更直观了。

  3、课外延升,促进发展。

  了解完金字塔让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信息,并说说作者运用的方法。这样使大多数学生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也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后的理解加工的能力以及向别人表述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去埃及旅行,大家说好不好?埃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金字塔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叫金字塔啊?

  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过渡:是啊,埃及金字塔凭什么傲对碧空。今天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近它,解决这个问题,有信心吗?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4、小结

  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5、过渡: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利用“画图”程序让学生演示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垒石的情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这一过程,解决理解上的难点。)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在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埃及金字塔,你还知道哪些?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外观特点及建筑方法。

  能力目标: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不幸命运的同情.

  情感目标: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金字塔外观特点及建筑方法。

  2.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的同情。

  教学准备: 埃及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自读体会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到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2.入题,读题。出示埃及金字塔的空中俯瞰图象,激趣:“要是你来到埃及金字塔跟前,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让我们带着好奇与向往,开始今天的探险之旅,揭开金字塔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重难点词语,认一认,记一记。

  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

  3.提出重难点字词,认读。

  4.轻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你从中了解到关于埃及金字塔的什么知识?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由交流。[=小 学 教 学 设 计 网=]

  三、研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提出研读专题:为什么说“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是埃及的象征”呢?以金字塔的“外观结构”和“建筑方法”为主题,分小组选题后合作研读,再在班上汇报交流。

  2.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1)金字塔的外观结构有什么特点?它的宏伟和精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找出作者的观察点,理解重点句子,指导领会句子的说明方法。

  指导朗读。

  (2)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齐读第四自然段的设问句,交流有关建造方法的几种说法。

  4.拓展提升。

  (1)建造金字塔是一项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数的。齐读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谈谈你的感受。

  假如你是当初建造金字塔的一个体力劳动者,你会有什么想法?

  假如你是当初金字塔的设计者,你会怎么想?

  (2)小辩论:为了给一个帝王建造陵寝,有多少人陪葬在沙漠中啊!你认为这样的牺牲值得吗?

  你想对埃及法老们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结合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或读过的书籍,说说你所了解的埃及。

  2.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及中国长城等古代建筑的课外书。

  板书设计:

  所见 巨大矗立

  埃及金字塔见闻: 所闻 劳动者用血汗、身躯垒成 劳动人民

  勤劳智慧

  不朽 劳动者所创造

  能说会写: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简单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金字塔的位置和形状,名列世界七大奇迹之首;金字塔的作用、名字的来历和几个著名的金字塔的构造以及这些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文中运用了数字说明法、举例说明法和对比说明法等说明事物的方法,条理十分清楚。

  第1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金字塔的位置和形状。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是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第2自然段介绍了金字塔列世界七大奇迹之首,而且保存完好。第3自然段介绍了金字塔的作用和其名字的由来。第4至第7自然段对比写了三座最著名的金字塔。采用了举例说明事物的方法、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对比说明事物的方法,让我们从这些具体的数字中感受金字塔的庄严和雄伟、不可思议的高度的科技水平与精湛的建筑艺术。第8、第9自然段介绍了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第10自然段写了金字塔的雄伟和神秘,吸引着科学家、学者、探险家,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学生学习这篇课文首先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然后再进一步去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大胆质疑,这样可以更深入地学懂文章。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展开丰富的联想,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4、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金字塔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损”“沧”是平舌音,“矗”是翘舌音,“垠”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巍、矗”笔画较多,注意加强指导。“墓”和“幕”“慕”“暮”容易混淆,要注意加以区别。

  2、朗读指导

  这是一篇记叙性的说明文,朗读时要做到流畅清晰。本文中多处采用了数字说明法,在朗读时对这些数字要加以强调,可以稍作重读,从而突出这些数字的说明作用,更能表现出金字塔历史的古老和建筑奇迹。

  3、阅读教学

  (1)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然后分清层次具体学习。

  先默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看看课文从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金字塔。

  (2)抓住重点段落展开丰富联想,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课文的第4~7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金字塔的结构,数字准确而具体,比较形象直观,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想想透过这些具体的数字能看到些什么。第4~7自然段有着丰富翔实的数字,大小金字塔的对比,具体而生动,让学生在这些具体的描绘中感受金字塔的伟大,创造金字塔的人更伟大。从而感受这座建筑的伟大和神奇,产生和作者相同的疑问:这样宏伟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3)研读第8、第9两个自然段,根据课文的描写去体会当时建造这些庞然大物的人们耗费的时间和物力,感受法老这些统治者们生活的奢华,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4)讨论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看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埃及,来到金字塔,吸引他们的究竟是什么?

  (5)总结全文,整体感受课文,让学生说说学习课文后,对金字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这一问题要引导学生侧重就金字塔设计的科学、施工时的巧妙、劳动人民的智慧、种种神秘的传说,以及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进行讨论。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课文介绍了金字塔的位置和形状,名列世界七大奇迹之首,金字塔的作用、其名字的来历和几个著名的金字塔的构造,以及这些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这五个方面内容,运用了数字、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从其工程的浩大、结构的精细,经历数千年完好无损、不可思议的高度的科技水平和精湛的建筑艺术,以及建筑方法都显示出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2)拓展与运用

  这部分练习要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并能根据要求整理资料。

  这个题目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曾经看见过的令人惊叹的建筑,可以指导学生说说自己家乡有名的建筑,也可以说说自己在外地,尤其是看到过的著名的古建筑,还可以是从照片、电影、电视或网上看到的令人惊叹的现代建筑。要抓住这个建筑的特点,学习尝试着用上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3)积累

  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词语,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下面给出这些词语的解释,仅供参考。

  巍然屹立:形容山或建筑物十分雄伟,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匠心独具:独特而巧妙的心思。

  风雨沧桑:比喻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浑然一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契合:符合;合得来,意气相投。

  耸立:高高地直立。

  精湛:精深。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坟墓: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坟头。

  矗立:高耸地立着。

  在这个练习里要求学生会用“匠心独具”“巍然屹立”和“精湛”这三个词语说话。“匠心独具”通常是指建筑、艺术等设计上有自己独特而巧妙的构思,“精湛”则是指技术、技艺比较精深纯熟,“巍然屹立”通常用来形容山或建筑物的,也常用来形容人的伟大精神和力量不可动摇。

  这个练习是引导学生学习说明事物的主要方法,并尝试着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事物。

  (4)小链接

  主要是指导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认真仔细地阅读文章,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掌握阅读说明文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对于金字塔,学生能听说一些,好多学生更关注金字塔的未解之谜。教师要先做好资料查找的工作,能给予学生更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丰富的图片资料,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找相关资料,锻炼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金字塔的未解之谜,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索,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13

  教学理念:

  让学生充分经历自读自悟、主动探究的过程,引导他们去咀嚼文本,在师生对话中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有悟。

  2、懂得作者是怎样写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议等方式,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次课的学习,哪些词语印在你的脑海里了?(指名说,并写下来)

  2、用上刚才写的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3、分组分节读课文。

  过渡:通过上次课的学习以及刚才的朗读,你已了解“埃及的金字塔”是……

  二、话题导读

  1、话题:埃及金字塔是……(过渡:还是什么?你还了解到什么?)

  2、交流、导读

  导言:

  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这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你还有什么发现?

  下文哪句话做了具体介绍?

  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

  宏伟表现在什么地方?精巧呢?

  伺机板书

  三、探究意义

  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文中勾画出来)

  2、小组交流(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四、巩固拓展

  1、口头练习(出示题目)

  2、畅所欲言:完成()的金字塔

  3、书面练习:你想对建造金字塔的埃及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五、总结:

  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全人类的财富。

  六、作业

  试着用上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介绍你熟悉的景物。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14

  教材简析: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整篇课文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但对我们这儿的小学生来说,缺乏学习的兴趣,缺乏知识的链接,缺乏与文本的共鸣。为了让学生喜欢,学好。我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乐于合作,积极探究,深入感悟,学习得到了深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金字塔宏大、精巧的特点,学习作者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3

  教训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当你面对着外国游客时,我们这些小导游会向他们介绍哪些地方呢?

  自由说,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出示图片(万里长城、秦秦兵马俑、北京故宫)。

  如果此时,我们来到埃及,你猜,那里的小朋友会向我们介绍什么?你想不想了解?

  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非洲沙漠,到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那神秘的金字塔——板题:埃及的金字塔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金字塔图片,看到了吗?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巨大的角锥形建筑)

  2、此时,站在金字塔脚下,你最想了解什么呢?(金字塔的位置、做什么用?怎样建成的?————————)

  3、带着你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待会儿和大家交流。

  4、看到你们自信满满的样子,老师就知道你收获一定不小,谁来说一说?

  预设:(1)金字塔的位置(2)金字塔的作用(3)金字塔名字的由来(4)金字塔的数量(5)金字塔的特点(6)金字塔的方法————————相机板书:宏伟、精巧。

  三、再读课文,领悟方法。

  1、同学们读书可真认真、仔细,了解了这么多关于金字塔的知识,老师太为你们高兴了!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除了这些知识之外,你有没有学到什么方法?

  预设:2、生:说明方法,师:在哪个段落中?再读课文第3段,看看你从哪些语句中学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预设:2、生:沉默 师:再读课文,看看你能从哪个段落中学到一些方法?生:第3段中,说明方法。再读第3段,看看从哪些句子中学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交流

  预设:1)古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举例子、列数字 )

  a、是啊,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作者能不能一个一个介绍给我们呢?作者就想了个办法,以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为例来给我们介绍金字塔。

  b、出示图片,欣赏胡夫金字塔

  2)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等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列数字、作比较)

  a、课件出示这句话,自由朗读,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高)

  b、作者给了一个具体的'数字,(146米多),究竟有多高呢?相当与40层高的摩天大厦(手势:一层、两层——————二十层、三十层、四十层,仿佛与天相接,太高了!)

  c、如果去掉后部分,你认为如何?

  看来,作比较的用处还真大,能让我们更真切、更形象、生动地感受到金字塔的高。

  3)、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多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列数字)

  a、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体会到什么?(石头:大、多、重)

  4)通过这些说明方法,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了金字塔的气势宏伟。 这就是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

  5、学到怎么多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考考你会不会学以致用?

  出示幻灯片 交流

  四、细读课文,挖掘情感。

  孩子们,你的收获大吗?了解了知识,学到了方法,收获还不够大,我们还要走进这些语言文字的背后,去感受它所蕴藏的情感。

  1、赶快细读课文,可以合作学习,你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2、交流:

  预设:a、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出示课件(资料、图片)

  b、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

  体会到建造金字塔的艰辛,花费的心血与汗水。

  c、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是啊!孩子们,在那遥远的古代,没有起重机,没有汽车,没有任何先进的设备,有的只是埃及人民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他们硬是靠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砌成了这一座座人间奇迹。四五前年过去了,金字塔依然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

  (出示图片)站在金字塔的面前,摸着这一块块巨石,想到勤劳智慧的埃及人民,你一定有许多的话想说。 板:勤劳、智慧。

  2、说的真好,阿拉伯人有一句话,时间能改变一切,就是改变不了金字塔。(出示图片)金字塔不仅仅是古埃及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像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很多,课前我们所谈到的(——————)

  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它们,让它们成为一个又一个的永恒。

  板书设计:埃及的金字塔

  宏伟 勤劳

  精巧 智慧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展开丰富的联想,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2)懂得要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2。学习作者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七大奇迹吗?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出示幻灯片:中国—万里长城美国—大峡谷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埃及—金字塔高棉—吴哥窟印度—泰姬马哈陵意大利—比萨塔

  2、观看20xx年9月《机器人17日探访金字塔》的实况录像。(画外音:在人类历史上,曾有世界七大奇观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埃及金字塔成了硕果仅存的遗迹。长久以来,金字塔的建设者一直是一个让大家不断揣度的不解之谜。有人说是外星人,有人说是上一个工业文明的主宰者。引起了各国科学工作者的兴趣与研究。)

  3、为什么叫金字塔?金字塔是什么样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金字塔是什么时候建造的?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埃及金字塔充满神秘与向往,今天我们也自由组成几个探险队,对埃及金字塔进行一番研究,怎样?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领略其雄伟、神秘的独特风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找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3、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大胆质疑。

  1、(出示金字塔图片)让我们再来看看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建造起来的令人倍感神秘莫测的金字塔,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2、学生大胆质疑。 3、师生一起整理质疑问题。五、作业1、熟读课文;

  2、收集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复习导入。

  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幻灯片出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1)“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能了解到什么呢?

  (2)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样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世界古代建筑中占有的地位呢?把它画出来。(第2自然段第1句话。)

  二、探究汇报,深刻感悟。

  1、刚才,我们每个研究员,走入沙漠,分几个探究小队进行探索研究金字塔,一定发现了金字塔的许多奥秘。现在我们就举行一个“探究汇报会”,好吗?(多媒体课件显示“探究汇报会”海报,背景就是神秘莫测的埃及金字塔)

  2、探究交流,自由发挥。预设1:

  (1)我们研究的是“胡夫金字塔”(出示图片)

  (2)齐读: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摩天大厦。饶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3)个人汇报。

  生1:我汇报,我从这段话中“高”、“巨石”“重”、“平整”、“紧密”等词体会到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通过“经常、10万人、整整30年”体会出工程的浩繁,金字塔是奴隶们血汗的结晶。

  生2:我从文中画线的句子体会到:金字塔是建造得简直是天衣无缝,无与伦比。我还有关于这方面的课外资料……)

  生3:我还知道了作者怎样写出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的?他运用了列举数字、比较、形象描述等方法,写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预设2:

  (1)我们一组探究的是金字塔的“建造方法”。(2)学生汇报:

  生1: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民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看他们……(介绍书上的方法,边读边用画图来表示;)

  生2:当时没有起重机,没有汽车,没有石厂、机器……埃及人民就是这样,用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把一块块巨石搬运过来,并砌成金字塔。多么了不起啊!

  生3:请看,这是我画的建造金字塔的'场面。大家别见笑,都是想象出来的,但我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画的。(出示图画)

  生4:我补充介绍,我还知道其他方法?(引进网上资料)预设3:

  (1)我们一组介绍的是金字塔的“历史情况”。(2)、学生汇报:

  生1:“这些金字塔矗立在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明白了它历史悠久,体现了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生2:这又与课文的开头呼应,理解了它所以“傲对碧空”!生3:我想对埃及人民说:你们是伟大的,令人崇敬的!……生4:我想向大家推荐课外资料。(《金字塔之谜》、《胡夫金字塔》等)

  (教学中,对金字塔探究的课题不是专业人员的专门研究,而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学习形式,所以,对金字塔的探究中始终注意与文本的结合,突出说读训练,尤其是对文中词语句子的品味析解等,方法多样且生动。如朗读、画图、课件展示等。同时还注意了课内外的结合,不断引进源头活水,这也让学生开阔眼界,让课堂增色不少。)

  三、回顾课文,总结全文。

  默读全文,画出描写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的句子。四、作业。

  1、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2、制作一张手抄报。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金字塔》教学设计 金字塔教学设计一等奖03-11

六年级语文教案:《埃及的金字塔》06-19

《金字塔》教案10-26

《īūǖ》教学设计06-09

《》教学设计09-27

教学设计07-11

教学设计08-23

晨光教学设计|晨光教学设计资料|09-05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