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优秀(必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分享。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优秀1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二)了解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三)练习用“真挚”、“意外”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三、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上课前我有几个问题要问大家:1997年是哪位游子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1999年呢?至今还有哪位游子没有回家?
板书课题,齐读
二 学文
1、课前已经预习了,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作者经历了什么事情?
2、汇报
生: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
师:文中还有那个短句也讲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生:中国台湾光复后不久
师: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把他给让给了日本,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台湾才被中国收复,这就是课文中的光复。
地点呢?
生:台湾省高雄市郊区的一所乡村小学里
师: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作者看见一个中国台湾教师正在和他的学生一起学习国家的语言文字,他走进教室,跟着教师一起朗读,并参观了他们的礼堂。
师:时间地点事件都讲清楚了,我请一位同学用一个通顺的句子把它们联贯起来,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
文中反复出现的是哪儿句话?一起读。一共出现了几次?
是的,这仅仅只有9个字的话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3次。这是一重点句,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句话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体会思想感情
文章一开始交待了“我”的身份————船员
接下来,“我”走进校园,看见一所教室里,一位中国台湾教师正在和他的学生学习祖 国的语言文字。
“我”看到这位老师是怎么教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拿出笔标出重点词句,想象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生汇报
出示: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的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为什么这位老师第一次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么吃力?"联系自己的预习情况和课文开头部分,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写这些字时,那么吃力?别着急回答,我们现在每个人拿起笔来,写一写这句话。(师生共同写这句话)!
师:为什么中国台湾的老师却吃力呢?谁来谈谈。
生:因为中国台湾老师以前是学日文的,她没有学过中文,可能刚学不久,写起字来十分吃力。不像我们写起来这么轻松,因为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字了。可中国台湾老师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所以写起字来十分的吃力,但是很认真。
师:听了他的发言,你理解了,还有没有要给她讲解的?解释一下, 因为她写这几个字时,包含着她自己的感情,一种爱国之情,所以她要一笔一画,非常的认真。
师:经过他的补充,相信你对这个问题又有了一定的认识。还想对她讲?
生:日本人统治中国台湾50年了,中国台湾人民深受日本人的压治,现在好不容易学中文了,所以刚开始学习时很吃力。回想起1937年一1945年日本人对中国人民的杀、掠、抢,尤其是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可以想象,占领中国台湾50年里,中国台湾人民的苦难之深。日本经济侵略,人权侵略,也进行文化侵略,逼着他们学日文。50年,现在终于“光复”了,他们的心里非常激动?虽然吃力,但他们是那样认真。
你还找到了那些词?
出示句子: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象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你是怎么理解的?能不能把你理解得读出来?齐读。
为什么老师和同学们在学习这句话的时候是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
同学们,中国台湾被日本人占领了整整50年,在这50年里,中国台湾人民过得是怎么样的生活呀!那时艰难困苦的日子,那时水深火热的岁月。作为一个中国人,甚至连说中国话,写中国字的权利也没有。这种亡国奴的感觉是无比痛苦的。如今,中国台湾光复了,中国台湾人民终于可以用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声地宣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你说,他们能不严肃,能不认真,能不富有感情吗?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情读好这两句话,一起来。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的,这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同学们,这一颗颗火热而真挚的心其实就是什么样的心呢?是的,是同学和老师们深深的爱国之心,那是真诚恳切没有半点虚假的爱国之心,那是火一般滚烫,熊熊燃烧在心底的爱国之心呀!同学们,也请你们带上这火热而真挚的`心读好这两句话。自己先试试,指名,齐读。
师:你们了解老师的心,我看到大家读的时候是那么严肃认真,富有感情,能不能告诉我,你当时在想什么?
生:我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好,刚才我们创设情境真切地感受了中国台湾师生的爱国情义,创设情境,把自己当成课文里的人物是很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下面请你们把自己当成作者,默读7--9自然段,想想从这里你体会出什么?
生读文
生:作者也很爱国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怀着崇高的敬意,从后门悄悄的进去……大声的、整齐的、一遍一遍地朗读……
同学们,当陌生人进入我们的教室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学习的时候,为什么他们一点也不感觉到意外?
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因为我们都爱中国。我们的感情是一样的,我们的心是相连的,此时此刻,没有人会在意你是谁,我是谁,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人,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中国。
生:都是炎黄子孙,此时的他们都是那么的激动,“我”也很激动,真是不用再说别的了,所以就没有感到意外。
师:不用吃惊,共同的汉民族语言,就证明了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像张明敏歌中唱的那样:“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生齐读
课堂上,这样动人的情景,下课了中国台湾教师要求我一定去参观他们的小礼堂
请一生读13—16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
师:我们仿佛来到了小礼堂,首先听到了老师的介绍:“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你听出了什么?
生:他很爱国,很爱自己的伟人
师:伟人往往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这里原来画的是日本的伟人,这是想用日本的民族精神来毁灭民族的精神,这是非常残酷的精神统
现在你再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生:老师很爱国很爱自己的伟人
生;读出了中国台湾教师的心声和对日本人的仇恨
生;为中国伟人而自豪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值得骄傲的中国伟人?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自己熟知的伟人?
师:在我们中国民族五千年光辉的历史长河中,又何止这几位伟人呢?看着他们,我的眼睛不仅湿润了
在教室里,中国台湾师生浓浓的爱国情谊感染了我;礼堂里,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震撼着我,此时此刻,咱们该和中国台湾师生告别了,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此时还有什么比这句话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呢?
师总结:
同学们,这堂课,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惟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你的祖国。也许母亲丑陋但你绝不能嫌弃,因为母亲的周身血液化作了喂养你的甘甜乳汁;祖国贫穷,儿女绝不嫌弃,因为祖国的周身细胞铸造了你做人的灵魂之躯。是呀!我们的国家并不富强,需要发展。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它,改变 现在出国留学已成热门,不过有一天,一旦你身在国外,请别忘了,老师和你们上的这堂课。
全体起立,就让我们每一位在场的人永远都记住这句话,大声的说出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师生同读)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优秀2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教学是,我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决定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国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中国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厚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中国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贯穿全文的关键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指导学生阅读,从课题入手,就学生的阅读过程而构建教学过程。
从教学设计看,我认为还是比较满意的,设计中突出了略读课的特点。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每一个教学过程都能环环相扣。设计中还突出了读作用,使学生在反复的读中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感。特别是背景资料的介绍上,我将背景资料与歌曲《我的中国心》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为节省时间,又渲染了气氛,激发起学生的情感。特别是在背景资料的选择和安排上我都花费了一些精力,将图片配些言简意赅的文字,以达到图文茂、意思表到通俗易懂、主题思想突出的目的。这对激发学生情感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别是下面这个环节,收到的效果非常好:
(一)学生交流第1---6自然段。
1、哪些场面令作者难忘?
2、看1—6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
“吃力”说明什么?
3、小结:此刻他们所读者的不仅仅是祖国的语言,祖国的文字,他们同时也正读者作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尊严,作为中国人久违的自豪感。
4、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练习
3、谁能理解“火热而真挚的心?”情强烈而恳切,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右手,让我们和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一齐,胸怀一股强烈的爱国心,一起在黑板上写下神圣的汉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5、学生跟读三遍,此时,我仿佛就是那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你们仿佛就是中国台湾的学生,我用一颗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心教着,你们用一颗颗爱国心读着。让这句话的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我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6、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当大家理解了“火热而真挚的心”后,当我让学生们和我一起写下“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几个大字时,同学们的感情迸发而出,情不自禁的和我一起写起来。我看到他们是那么的认真,当时我的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在这种情景的感染下,我和学生们饱含深情的大声的一遍一遍地朗读起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听课教师也被深深地感染,大家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景中。这发自内心的呼喊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含着泪,感受着爱国激情。课堂气氛被推向了高潮。此刻还有什么语言更能表达我们的心声呢?当我问起“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很多同学只是重复着这句刻骨铭心的话。骄傲、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
另外,课件的制作和合理的使用也是这堂课较为出彩的地方,加上教师精炼透彻的总结语,使得这个环节就像是一个引子,点燃起了学生心中浓浓的爱国情感。
是啊,他们可以侵占我们的土地,但他永远不能改变我们的中国心。法国小说家都德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但不甘被奴役的中国台湾人民并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下面请同学们到课文里去感受一下,抗战胜利后,中国台湾人民是怎样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
在教学中我始终将学生的学放在首位,将学法指导潜移默化的贯穿其中,使学生不仅能领悟文章思想情感,还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特别是结尾处我选用了余光中的《乡愁》作为补充,以此来升华主题思想。在课上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跟我读起诗来,可以看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得到了进一步地升华,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
但也有几个地方令我感到有些遗憾:
1、课件制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他们对中国台湾感知的不足,同时调动学生的感情,为全文的学习定下一个感情的基调。但课件中设计观看资料的时间有些短了,没有给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所以,当我的问题“看完短片后你想说什么?”提出后,学生答得不够全面。
2、在下面这个环节上当学生的'情感已经被激发起来时,我应该抓住时机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读。多读、读透,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升华。这样学生在我设置好的情境中不仅感受到了中国台湾人民那份火热而真挚的心,体验到了中国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还增强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右手,让我们和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一齐,胸怀一股强烈的爱国心,一起在黑板上写下神圣的汉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学生跟读三遍,此时,我仿佛就是那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你们仿佛就是中国台湾的学生,我用一颗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心教着,你们用一颗颗爱国心读着。让这句话的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我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3、在教学10---15自然段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表达,所以,此段学生说的不是很透,感觉对参观伟人像这一场景学生理解不是很透。事后我想,如果我把一些重点的句子提出来,打在屏幕上让学生品味,可能目的性会更强一些。同时也使他们更加明白了中国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有助于学生把握主题思想。学生如果理解了重点句层层递进的内涵及其间的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再概括主题,总结全文,就水到渠成了。
还有哪令作者感动?从哪看出?找关键词说一说。
看伟人像,看着这些伟人像作者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伟人像重新出现在学校而激动,被老师和孩子们的爱国情怀所感动)
你被哪句话所感动?把你的感动读出来。
师生读15自然段
是呀,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带着你的感动)女生读、(带着你的自豪)男生读、齐读。
4、课堂的应变能力还需加强。在下面这个环节中本来设计的是我自己读第一遍,即使示范,又能激起一个情感小高潮,然后让学生去读,学生那个时候已是箭在弦上,一定会充满激情地去读。但似乎效果比我设想的要好,学生竟然和我一起读起了那首诗,打乱了我的计划,结果我又按原计划让学生又齐读了一遍。现在想一想,第二遍我如果自己读或让学生按小节去分读,既充分体现了语文课上的全员参与性,又不使这个环节显得单调重复。
这是每个中国人发自肺腑的感言。这时我想起了中国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一首小诗
教师配乐朗读。
余光中的《乡愁》写出了诗人思国爱乡情感。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这是深沉的爱国之情。
让我们再一次的随着作者的思绪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的拳拳赤子心。
学生读诗
同学们,“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都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每一次的爱国情感越来越强烈。回顾三次出现的情景,能说说为什么这一课令作者终身难忘?
小结:希望今天的这堂课也能成为你难忘的一课。
总之,语文课上要把听、说、读、写训练、语感培养和情感体验,尤其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融为一体,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求,还有创造性地想象、创造性地朗读,还要做到收放自如,有的放矢等等着实不易。教师要创设这些“机会”,为学生创造性阅读开辟一片“绿洲”。学生拥有这片“绿洲”,自然敢想、敢说、敢创造,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自然“活”起来了。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一、谈话导入
1、中国台湾,对我们同学来说是一个比较遥远、非常神秘的地方。课前老师请你们分组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现在就请你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2、中国台湾真是一个宝岛啊!但也真由于它的美丽富饶,致使这块土地万尽沧桑,经常被肆意践踏。老师想请大家来看一段背景资料。
3、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的隧道,回到抗日战争刚结束时,跟一所中国台湾乡村小学的'师生们共上一堂——《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二、自学课文
1、浏览阅读提示,划出学习要求。按要求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随机理解词语:光复
3、如果用一句话表达文章的主题,最合适不过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三次,找出来读读。联系上下文想想,这短短的9个字为什么会让作者如此激动?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三、交流重点
1、第一次
(1)学生自由交流感受。(作者为中国台湾人民能够重新学习祖国语言而激动。)
(2)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补充资料)——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中,中国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欺凌,不许讲中国话,不许学中国文字,中国台湾人民渴望赶走侵略者,回到祖国的怀抱。
(3)整整50年,中国台湾人民不仅生活在殖民者的屈辱下,他们不能说一句中国话,写一个中国字啊!再读读他们学习汉语的场景,你是否也跟作者一样,被他们的一举一动感动?(交流文中师生学习汉文字的词句,如“一笔一画”等,感情读。)
是啊,这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那就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第二次
法国小说家都德曾经说过:“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但不甘被奴役的中国台湾人民并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此情此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被它深深触动,难怪作者也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一起朗读这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第三次
(1)学习了祖国的文字,作者又参观了小礼堂。那么他参观小礼堂时,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2)这些伟人你们了解吗?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学生选择自己了解的伟人介绍: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
(3)看着,看着,作者的眼睛为什么不觉湿润了?
(4)此时此刻,你想对中国台湾的师生说些什么?那么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呢?跟你们刚才说的那些话相比较,从这9个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是的,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全部感情呢?——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四、小结提升
1、“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不久的将来,中国台湾人民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五、作业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B、我们学过《王二小》、《鸡毛信》、《小英雄雨来》。今天我们又学了《难忘的一课》,请大家把这些连起来想想,再联系“南京大屠杀”事件,想想在日本人占领下生活的中国人是什么滋味,会有什么感情?请大家谈谈学习了本课后,你想到了什么?完成小练笔。
C、预习24课,做预习批注。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优秀4
07年底到慈城中心小学听了两堂课,一堂是周养娟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堂是执教的《难忘的一课》。应该说自己是带着很虔诚的心学习的,事先也看了教材,并对它进行了初步的框架设计,如果是我,我会怎么上?带着问题和自己的见解走进课堂我想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教师的课堂设计,捕捉课堂的精彩和教师的智慧,并在课后进行反思。
《难忘的一课》大致过程:
师:出示课题《难忘的一课》,同学们,看着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产生?
生:这堂课为什么难忘?这是一堂什么样的课?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意见什么事情?
生:自主朗读课文
师: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生1:作者来到一间教室,同学们上课都很认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也悄悄地走进了教室,下课后老师还带我去礼堂看中国自己的伟人像。
师:不错。你说
生2:作者来到一间教室看到同学们在课堂上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听了后也跟着一起读了起来,下课后老师还带我去礼堂看伟人像。
师:能不能说得连贯些。
生2:(第二次说)
师:刚才两个同学说的里面哪两个画面都说道了?
生3:读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和看“伟人像”(板书)
师:就是这两幅画面让作者上了一堂难忘的课,下面请大家再去读一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作者难忘?
生:有一次读课文。
师:可以加流了吗?
生4:“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他们读得很严肃,很有感情,我觉得他们很爱国。
生5:我也是这一句“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他们在用心读,一遍一遍地读,说明他们很爱国。
师:“一遍一遍”怎么读?
生:练习读,然后指名读这一句。
师:还有别的句子吗/
生6:“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师:读了这些细节,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7:是中国人,为什么不会说国语?
生8:因为中国台湾刚光复不久,原来一直在日本人的统治下,上的是日本人的学校,是不许讲国语的。
师:你能用课文的句子来回答,这是读书的好方法,还有哪一处也可以来解决这问题。
生9:中国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刚学习祖国的文字。
生10:“礼堂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的像,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师:知道“光复”什么意思吗?
生11:收复,收回。
师:你们知道光复的那段历史是怎么样的吗?(出示资料,生读)
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请你再默默地读一遍。
生:默读课文资料
师:现在请大家再回到课文,再去读一读哪些细节,你会有新的`感受。
生12:“他写的很认真,很吃力。”他一定想,我终于可以写中国字了。
师:请你把它读好。
生12:他用粉笔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的很认真,也很吃力。
师:是啊,中国台湾离开祖国已经整整50年了,来一起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他用粉笔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的很认真,也很吃力。
生13:我从这句话看出他们很崇高“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不太熟练的国语......”
师:这应该是爱国情。对这句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14:“礼堂里原来......”
师:我们先来交流刚才的那一句。
生15:......
师:谈了刚才哪些细节,你了解难忘一课的原因了吗?课并没结束,老师领着我去礼堂,请大家读第二个画面,又有哪些细节让你体会深刻?
生16:“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啊,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我觉得他一定感到很自豪,因为礼堂上挂的是中国的伟人像。
生17:他们很敬佩哪些伟人。
师:50年不能学祖国的语言文字,抬头看到的都是日本人,他们心里会怎么想?
生18:恨他们
生19:把他们打出去
生20:起来反抗,把日本人赶出去。
生21:他们是想让我们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忘记自己的祖国。
师:是啊,此时此刻,我能不激动吗?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节:“这位老师指着礼堂两面墙上的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生:“这位老师指着礼堂两面墙上的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师:看到的仅仅是四幅画吗?
生22:中国
生23:中国人
生24:中国情
师:再一起把这句来读一读:“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啊,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生:(齐读)“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啊,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师:所以,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师:50年,现在终于可以学祖国的语言文字了,终于可以挂自己的伟人像了,这怎么不令我激动呢,来,我们一起在来读文章最后一节: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师: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下课!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优秀5
老师执教的《难忘的一课》从抓文章的细节,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本所要表达和传递的信息,感受那份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之情。
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应该是花了一番功夫的,有几个细节处理的也充分的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智慧。
一、粗框架细处理。语文是母语课程,因此感性的、内涵性往往会超越理性,而教师的学法指导,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课堂引领和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都决定了是否能让学生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掌握学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语文课不仅需要感性的领悟,也需要理性的取向,我想这就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统一”。本堂课上教师从主要内容入手,了解画面,把握难忘的镜头,然后从细节感受爱国情怀。体现了教师的功底。
二、能有效铺垫,顺势引领。“光复”是本课的情感处理难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词却是全文情感的基调,没有了这个基调,所有的体验和情感都是苍白无力的。可喜的是教师很好的解读了文本,抓住了这个情感点,从“光复”资料的推荐,朗读,语言引领上起到了很好的点睛之笔。其次,教师能关注学生课堂信息,及时梳理有效信息服务教学,在预设与生成中左右逢缘。如“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回答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他看到的仅仅是一幅画吗?”
但是课堂上也存在一些遗憾之处,主要体现这样几个方面。
一、如何正确有效地处理课堂中的读。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常用的方法,我们很多教师都会用,但是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有时用的不得法,有时用的过于牵强。泛泛而读有之,平面推进读更有之,读为了什么?怎么读?读的价值?这些问题没有理清,没有解决怎么会有精彩的朗读处理,怎么会有良好的朗读效果呢?教学中何时安排读,读多少,用哪种方式去读,读后要不要评价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根据文章题材,教师、学生的特点,文本的价值取向,来安排处理读的密度和效度。其次要体现朗读的梯度,随着阅读的.深入,随着学生走进文本的程度不断加深,需要教师在读时体现它的梯度性,好的朗读设计应该是每一次读的安排学生情感都是在螺旋式上升的,读的效度同样也在梯度上升,直到戛然而止,却仍能余音绕梁。《难忘的一课》在读的设计和安排上有待进一步提升,文章的关键句子到底需要安排几次读?读到什么样的程度?如何在教师引领下读出味,读出情?这些都有待商榷。如“一遍一遍地用严肃而又火热真挚的心在读”这句,到底最终要读到怎样的程度才算达到效果?课中学生体现的层次并非梯度上升,而是忽上忽下,到最终却又放手奔下一个环节。这样的环节课中不少,“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们的朗读有时真的很像鸡肋。一堂课,把一处读好,读到位,让学生心灵之门在朗读中打开,这样的课怎么能不成功,这样的语文教学学生怎么能不享受呢?
二、对文本抓的不够实,体验不够深入。
《难忘的一课》线索明显,“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贯穿全文,并一直牵引着文章的情感之线。但教师在抓点处理教材的重难点的时候并没有切准这句话,使得教学中看似比较集中的问题引领,总给人比较散乱的感觉。我想关键就是对文本这三个支点的解析,运用还不是很全面,抓的还可以在实点。其次学生在细节感悟的环节中,总是停留在对文本的浅层面解读和体会上。有些交流学生其实已经出来了,可惜却没有进一步的深入,不然我想课堂的教学效果还要好些。平时的课堂中,对于阅读感悟我们一般要处理好这样三个层面:1、立足文本词句,凭借经验和上下文感受;2、拓宽信息广度,咀嚼词句,进入文本,亲近作者;3、以读促悟,带悟品读。
三、以情感情,关注细节。李吉林老师曾经说过:“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一篇情感性较强的课文,课堂上教师的情感基调、投入程度都是学生产生内心体验、情感的重要因素。它是连接教材与学生,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因此教师备课的时候就要先进入文本,走进作者,并确定课堂上自己应保持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带着真实的情感,以情感情,用自己的语言、情绪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诗意的栖居,这样的课堂才会在心与心的交融与默契中升华。《难忘的一课》是一篇富有情感,适合颂读、品读、研读的好文章,教学中,如果能多些情感上的铺垫,多些情感上的引领,多些情感上的共鸣,不仅能使学生感受那份浓浓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更深刻,还能在潜意识中提升他们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对于上这样的情感性文章,教师可以在背景音乐,课前课后的诗词,教室环境的布置,着装,媒体设计上进行关注,有时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不起眼的设计与安排,可能会造就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指正。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优秀6
一、图片导入
位于我国的东南海域的宝岛台湾,风光秀丽,物产富饶,与祖国大陆仅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之所以称赞它美丽,请同学们先欣赏一组图片。(出示课件)
正因为它美丽富饶,致使这块土地历尽沧桑,经常被肆意践踏。老师想请大家来看一段背景资料。
出示课件:(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台湾早期居住人民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荷兰和西班牙都曾统治过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了台湾。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中,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欺凌,不许讲中国话,不许学中国文字,台湾人民渴望赶走侵略者,回到祖国的怀抱。)这篇文章写的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时的事。
大家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难忘的一课》,故事就发生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
二、走进课文
他国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但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民并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台湾人民是怎样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1、同学们课前预习了没有?老师这里有两个字想考考大家。出示课件:闽、诸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3、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把它找出来。并思考它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一)学习第一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1、这三次不同情况下的出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同的;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出现的情景。出示课件
学生质疑:光复:收复,指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
真挚:感情真诚而恳切。
为什么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在台湾光复后,台湾人民急切要表达自己是中国人,他们热爱祖国的火热的感情可以从他们学习祖国文字中间表露出来。)
2、谁能把他们对祖国的这种深厚的感情读出来?
(二)学习第二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1、出示课件
2、请同学们再仔细把这一段内容好好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当一个陌生人走进教室,师生们为什么不感到意外?(因为他们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爱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连在了一起。)
3、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把它朗读一遍。
(三)学习第三次出现时的课文段落。
1、学习了祖国的文字,作者又参观了小礼堂。那么他参观小礼堂时,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2、出示课件图片,这些伟人你们了解吗?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学生选择自己了解的伟人介绍: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
3、看着,看着,作者的眼睛为什么不觉湿润了?
4、此时此刻,你想对台湾的师生说些什么?
5、那么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呢?
6、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读出来。(配乐朗读)
三、复习总结
最后,让我们怀着真挚的感情,再齐读一遍: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优秀]《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优秀10-14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优秀07-11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优秀07-10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02-23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03-01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8篇06-24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15篇03-02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优秀10-09
第一课教学设计优秀07-25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优秀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