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哨》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5 12:22:1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麦哨》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麦哨》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麦哨》教学设计

《麦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学生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设计

  24、麦哨

  欢快?柔美

  无拘无束

《麦哨》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笔管一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手握一支笔管,但不让学生看见,向里吹气,发出哨声。

  同学们,请你猜猜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想知道吗?那我们要来个20xx年妇女节的约定,我就告诉你们。(师生约定,听到哨声马上安静)

  2、老师这个哨子是用笔套代替的。如果老师用麦秆来做哨子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麦哨”。(板书课题:麦哨)

  3、质疑

  接下来我们自己就来学习《麦哨》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提示,轻轻读一读

  学习提示:(1)读通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并仔细观察字形。

  (2)思考:结合课文插图,想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课文

  3、反馈:(1)自由练读词语――指名读读词语,纠正字音――齐读

  (2)说说课文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可以结合课文插图说说。

  (3)欣赏夏季风情

  (4)同桌互相说说,比比谁说得更美。

  吹哨组织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品读课文1-2段,7-8段

  1、刚才,大家听到了笔套吹出了哨声,那么,麦哨的声音又是如何的呢?边读课文,边找找描写麦哨声音的段落。

  2、投影出示,学学麦哨的声音。

  3、自由读读,想想课文出现两次麦哨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读懂什么?

  4、反馈,朗读指导。

  (二)品读课文3-6段

  那么,声声轻快、柔美的麦哨,乡村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的呢?

  1、轻轻读读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出示)

  学习提示: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再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

  2、根据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指导相应段落。

  第三、四段:

  句子理解:

  (1)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2)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篷篷的种子。

  (3)句式训练:声声麦哨,吹得_________。

  (4)相机结合朗读指导。

  第五、六段:

  句子理解:

  (1)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2)乡村孩子是怎样生活的?

  (3)你想对这些孩子们说些什么?

  (4)相机指导朗读。

  声声麦哨,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外延伸

  乡村的生活多美好啊!其实,正如课前第一句话所说,古人描写的乡村生活也是非常富有情趣的,大家课后可以去读读课文117页的古人描写乡村的诗句,进一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作业:把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摘录在自己的本子上。

《麦哨》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重点识记“嚼、裹、肺”等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孩子自读自悟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

  【教学准备】

  课件、麦哨(实物)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引课题

  1、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同学们,第六组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清新淳朴的乡村生活画面,你们喜欢吗?课前老师从网上搜了一段录像,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乡村生活。

  2、交流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或感受:怎么样?谁愿意谈谈你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或感受?

  3、导入新课,解释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组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也是一篇略读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乡村生活有更深的体验。请大家齐读课题――《麦哨》。什么是“麦哨”?(出示实物)老师特地做了一些麦哨,准备奖给那些专心听讲、用心体会的同学,你有信心得到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中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看课件个别读生字新词。说说有哪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或是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注意“嚼、裹、肺”的读音与字形。(卡片)

  3、检查读课文情况,按自然段个别读,及时正音。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4、交流初读收获

  (1)指名读描写“麦哨”的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

  (2)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呼应”着吹一吹,忽高忽低,再请两组同学演示吹。)

  (3)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随着学生回答,板书:欢快柔美)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4)男女生合作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配乐)

  (5)学习写法: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三、细读课文,点题明理

  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小组同学轮读课文的3―6自然段,讨论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

  2、小组内交流(湖畔割草的孩子淳朴可爱,盛夏的田野美丽亲切,孩子们活动丰富多彩和天然饮料“茅茅针”。)

  3、指名读读、谈谈,进一步了解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

  (服饰美、景色美、味道美、丰收乐、玩耍乐)

  四、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语句也是那样的美。

  1、默读课文,画出你做喜欢的部分,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

  2、交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谈感受,随机指导朗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d、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小结:本文语言优美,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而这欢快柔美、悠远绵长的麦哨声,不正如孩子们那无拘无束、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吗?

  五、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1、老师带来自编的一首小诗,听老师读,大家再一起来读读。

  2、作业

  (1)把你喜欢的描写生动的句子,积累到“读书笔记”本上。

  (2)阅读选读课文《可爱的草塘》。

《麦哨》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4、学习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抓住色彩描写的写法,进行仿写练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文插图和课文重点语句段落)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看,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

  (这是美丽的乡村,田园上,远处的麦子黄了,近处的绿草地上,几个孩子在快乐的玩耍着。)

  2、欣赏到如此美丽的乡村美景,你想了乡村孩子的.生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乡村孩子的生活,去倾听他们那一声声欢快柔美的麦哨吧!

  (这节课我们学习24,《麦哨》板书课题)

  3、看课题,什么是麦哨?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

  (麦哨是用麦秆做成的哨子,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以麦哨为题?课文写的是怎样的麦哨声呢?课文还写了什么内容?与麦哨有关吗……)

  4、好,我们带者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听田园欢歌。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2、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吗?把你学会的生字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吧。

  3、学生交流后汇报

  出示本课生词课件:看看认识他们吗?(学生自由汇报对生字的成语的积累,发现的多音字,读!另外还有几个难把握的字音的词;全文共8个自然段)

  4、检查读文情况,了解文章的结构。

  下面老师请几名同学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思考:课文几次写到“麦哨”?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5、交流,读通相关段落,边读边画出描写麦哨声音的词语。

  6、读了课文,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麦哨声吹出来?(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我们男女生合作着吹一吹,这哨声应和着,忽高忽低)

  7、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8、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你能读出这麦哨的欢快、柔美吗?

  9、学习写法。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那么,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呢?

  10、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这种首尾呼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三、细读品味,赏田园画意。

  1、过度: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请大家自读自悟,边读边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麦哨》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挂图或课件、麦哨实物、茅茅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聊天激趣

  1、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喜欢农村吗?为什么?(农村山美、水美、景美、人更美)知道农村小孩除了上学,双休日干什么吗?(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每年春末夏初,麦子即将成熟之际,农村的小孩最喜欢玩的就是——这个,认识吗?(出示麦哨实物,板书:麦哨)

  介绍麦哨:用麦秸做的哨子。把麦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陈益,一同走进农村,去聆听麦哨那美妙的声音。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考考你们,这些生字词都会读吗?

  湖畔肚兜嫩荚麦穗儿麦芒擎起包裹嚼嚼吮吮直沁肺腑撩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茅茅针麦秆似的结出黑白相间乐谱剥开和着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结、剥),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三、品读感悟

  1、《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

  课文几次写到麦哨的声音,你是怎么知道的?

  2、自由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这两处描写麦哨的作用。

  A、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呜卟,呜卟,呜??”指导读,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

  B、刚才只是说了麦哨的声音,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的说说麦哨发出的声音的特点吗?

  教师引导:

  A、首尾呼应。比较首尾两段的相同之处,理解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忽高忽低[此起彼落]两组词语的意思。

  B、体会作者语言的优美。如:呜卟,呜卟,呜??

  C、在朗读中体会两段间的不同之处,念好最后一句“传得很远、很远??”体会那悠扬的麦哨声由近及远的在田野中荡漾开去。

  3、课文中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提示:这两个词是描写麦哨的)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到文中寻找。

  4、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5、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麦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麦哨》教学反思04-03

麦哨教学反思04-03

麦哨说课稿11-23

《麦哨》教案09-16

教学设计08-23

教学设计07-11

《īūǖ》教学设计06-09

晨光教学设计|晨光教学设计资料|09-05

观刈麦教案05-26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