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版《伤仲永》教学设计精品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版《伤仲永》教学设计精品,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
《伤仲永》是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是一篇叙事文言文,课文以叙事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通过叙述主人公方仲永由天才变成普通人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原因,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本文可以进一步积累文言文知识,培养语感,通过思考仲永的经历体会学习的价值。本课和本单元前四课一样,都是写儿童成长的历程,但又不是单纯的记述童年的乐趣与烦恼,而是在记叙的基础上揭示道理。有利于学生在回忆反思童年的喜与乐中,树立起重视后天学习的价值观。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浅易文言文有一定的解读能力,但对一些生僻字词,活用及古今异义的掌握有一定困难。而且学生对文言文普遍有畏惧感和抵触感,特别是老师单纯的讲解字词注释和课文翻译。此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对文中的故事有很大兴趣,但排斥枯燥乏味的客观讲述道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学情从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了三个学习目标1能够复述仲永的发展历程及原因2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理解“伤”字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我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新课标中规定,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及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其次是本课的特点,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记叙文,既然是记叙文,就要理解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理清文章结构,学习作者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感情。此外还要明白体会课文所讲的道理,树立重视后天学习的价值观。
二教学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和学生的学情,我决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采用讨论法,提问法,讲授法,勾画圈点法,诵读法。主要是讨论法和提问法。(依据最好结合课文内容来谈)1讨论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提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的被动接受着,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讨论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本文特点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导入,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布置作业。1导入3分钟分析题目,提出问题,“伤”字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何而伤?这样直接切入题目,从作者感情入手,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2整体感知10分钟
(1)介绍作者王安石,由学生先介绍,然后多媒体呈现
(2)通读一遍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简要说一下“伤“字的意思
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感受力,总结能力和文言文理解力。(结合教学目标来谈)3研读赏析23分钟(注意提问后要有答案@)
(1)仔细阅读第一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翻译,归纳出不会的字词句及自己认为重点的字词句,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多媒体呈现学生应积累的文言文知识。
(2)找出第一段中直接描写仲永才能的语句,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3)默读第二段,找出仲永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回答的同时讲解重要字词句(4)找出仲永变化的原因,用原文的话回答
(5)找同学朗读一、二段,教师和其他同学纠正发音和停顿,复述仲永的发展经历
(6)认真阅读第三段,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句。比较与前两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作者想阐述什么道理。引导学生注意叙述文中的议论和抒情(7)全班齐读第三段(8)全文是什么结构
有利于学生学习课文先叙述后议论抒情的结构方式研读赏析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充分利用学生这一课程资源。紧扣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链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力、鉴赏力,归纳分析能力。运用朗读、齐读、默读方式,培养了学生语感和朗读能力。体验反思7分钟
说出本课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要有预设的语句以备引导!)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多角度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但要注意多元有界,不能放任自流。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情感体验,拉近与文本距离。学生通过感悟课文,有利于体会作者情感形成正确价值观。5布置作业2分钟
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写200字短文。
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以及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引发学生思考感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锻炼写作能力。
四板书(板书的依据)
伤仲永王安石
此板书内容精当简约,布局简单明了,即呈现了课文记叙的时间发展脉络,又展示了表达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说教学目的、要求:
1、利用课文解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解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4、积累一些文言词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重点: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仲永由天才变为平凡人的原因。2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说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认后天教育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作用。说教学方法:
1、检测预习法。
2、愉快教学法。
3、合作交流法。
三者融在一体,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粗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提高阅读古文的兴趣和认识水平。
说教学过程及方法步骤:具体过程:
一、激趣导入:我们曾把唐宋八大家用一句话概括,请填空。“三苏曾__韩欧柳请大家根据提示说出唐宋八大家的名字,再由填空引出本文作者王安石,由学生王的概况。引出《伤仲永》,并板书。
二、范读课文并审题。回答下列问题。
1、谁“伤”谁?为什么?
2、仲永家况如何?有何特点?其父是有文化人吗?
3、“我”见过几次仲永/分别在他多大时候?
4、我见到仲永后什么感情?(伤:哀伤,叹息)为什么?
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伤感之情进入第三环节教学
三、请同桌对译:
1、每人提三到五个课下注释。
2、每人向同桌提出三到五句你认为不易译的句子翻译。要求:
1、把重要的对放回答困难的记下来向全班发问。
2、你提的是你认为的重要句子和词语。
3、要有修养,注意礼貌用语。
四、能力培养,重点提拔。
讨论分析:板书“异、奇、利、闻、不使学”
1、联系下文逐词说出:谁“异、奇、利、闻、”?为什么“异、奇、利、闻”?有什么做法?做法对吗?由此回答而引导掌握全文要义。板书设计:伤仲永
父异啼求、书诗、自名;传视
邑人奇立就、文理可观;宾客之、钱币乞父利免耕、得钱,受尊重;日扳环谒、不使学。王闻仲永做诗立就等二次招见,伤
五、研讨:天才--众人、众人--庸人是何因?
六、练习社计
1、后一、二;
2、当堂交流;《王安石,请不要再伤心》
《老师,我会让你惊喜》
作业布置:
1、练习册:巩固练习1、2、3
2、找出意动用法句子并翻译。
3、译、诵全文。
4、写一篇读后感。
【新版《伤仲永》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伤仲永教学设计07-20
《伤仲永》教学设计03-10
《伤仲永》教学设计15篇04-11
《伤仲永》教学反思04-21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19篇]08-07
《伤仲永》教学设计(合集15篇)05-29
伤仲永说课稿 伤仲永说课课件05-04
伤仲永教案09-17
《伤仲永》说课稿01-12
《伤仲永》说课稿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