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8-05 17:38:4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忆江南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忆江南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分享。

忆江南教学设计优秀

忆江南教学设计优秀1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读一读或背一背呢?(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

  [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

  忆江南的教学设计

  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 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四、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五、欣赏歌曲 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1、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板书设计】

  忆江南词牌名 人情 珍惜 景

忆江南教学设计优秀2

  教材分析:

  《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教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诵读描写江南的诗句,这两句诗都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3、揭题,读题,理解“忆”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正确、通顺;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诗词对比巧识词牌: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3、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4、齐读。

  5、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忆江南之美景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胜”和“蓝”的意思。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3)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脑子里浮现出了哪些词语?

  (4)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5)体会江花和春水就这样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只抓住了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两种对比最强烈的颜色,把一个亮丽、美妙的江南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体会词句的对仗美。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

  (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师引读全词。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理解读。

  (二)忆江南之故人

  1、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创设情境。

  2、诗人忆的还有江南的什么?板书:景 人)

  3、千言万语道不尽诗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江南好!(指生个性化诵读)

  4、一首《忆江南》,寥寥27个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满了诗人对江南景、人深深眷恋的情。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深情诵读全词。(配乐)

  5、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背诵)

  (三)忆江南之往事

  1、江南为官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值得回忆的事情却太多太多,我们刚才学的只是《忆江南》其一,还有其二、其三!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迁移学法:我们分组学习这两首词,用刚才学习第一首词的方法来自学。

  3、指读。

  4、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出了词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5、何日又去月中寻桂?何日重到钱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赏吴娃优美的舞姿?——(引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生接读)

  6、那抹不掉、忘不了的江南情啊!诵读三首词。(配乐诵读)

  四、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

  2、播放《忆江南》曲子听吟唱。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出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在读中学生领略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独特的美景。尤其是在品味“能不忆江南?”这个反问句时我发自内心的引读,使学生不禁进入诗中意境,为情所动,随情而读!深刻的感悟到诗人对江南的无限的赞叹和思念之情!但本节课中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诗文表面,无法走入诗人创作的精神世界,我应该多准备教材外的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既能“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

忆江南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的

  1、读懂这首词,使学生感受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了解这首词的意思

  难点

  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生齐唱歌曲《今日天气好晴朗》。

  师:同学们,这么好的天气蜜蜂也忙,蝴蝶也忙,我们也别闲着,这节课老师邀请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诗人带我们去游一游江南,他就是白居易。(课件出示白居易像)

  2、生自由介绍白居易的情况。(相机出示《暮江吟》一诗。)师补充介绍:白居易晚年回到北方洛阳居住,67岁的时候他回忆江南美景写了《忆江南》这首词。

  二、探究课文

  (课件出示《忆江南》词)

  (一)自主探究。

  1、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词,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词。(2、3名)

  3、说说词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4、翻开书,再读这首词,看看注释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5、生质疑。

  6、同桌互说词的大意。

  7、指名说。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从哪能看出白居易笔下的江南很美呢?

  小组合作:

  用你们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朗读

  法、欣赏法、图画法、表演法等)深入体

  会忆江南这首词。

  2、小组汇报。

  相机示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想像江南美景。

  三、总结

  拓展

  1、同学们,我们的江南之行就要结束了。下课前,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师: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用心去发现美,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美吧)

  2、发挥想像,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改写一段优美的现代文。

忆江南教学设计优秀4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 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 好:美好 。

  旧曾谙 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红胜火 胜:胜过、强过。

  忆江南 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

  (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 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 江花 红胜火

  忆江南 能不忆江南?

  春来 江水 绿如蓝

忆江南教学设计优秀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谙”字的音、形、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借助注释想象再现词句的意象,探究和感知词意,背诵课文。

  (2)通过多形式的吟诵和互动交流活动,引领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开展仿写训练,带领学生感悟古诗词语言文字的美妙,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吟诵和交流感悟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

  三、教学难点:

  带领学生感悟古诗词语言文字的美妙,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流程:

  1、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好!

  师:今天有许多老师听我们上课,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胆量回答老师的提问?

  师:我先提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都能回答的问题,想回答的请举手。知道我们今天学哪一篇课文吗?

  生:知道,学习《忆江南》。

  师:(板书:忆江南,出示课题课件)好,胆子真够大的。我再问一个大学生都不敢回答的问题,看谁还敢举手?我的问题是:你预习课文了吗?

  生:预习了。

  师:你怎么不敢举手?

  生:我不知道是这么简单的问题?

  师:哦,你觉得问题简单吗?

  生:是。

  师:那我再问你几个问题,你敢回答吗?

  生:敢。

  师:《忆江南》是谁写的?

  生:白居易。

  师:(板书:白居易)白居易是什么人,他还写过什么诗词?

  生:白居易是唐代人,他写过《草》。

  师:(板书:唐代)你能背出古诗《草》吗?

  生:背《草》。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预热师生间的情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情调。

  2、宣布课题。板书课题:忆江南

  (出示课件:《草》)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一首词,(板书:词)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诗与词,看看有什么不同?

  诗的每一句都是五个字,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你观察很仔细,还有其它不同点吗。诗一般是四句,五言七言居多,而词的写法是根据词牌确定的,《忆江南》是词牌的名字,一种词牌就是一种格式,每一种格式对句子多少,长短和音调都有严格的规定。我们学的《忆江南》,大家看看有那些规定?

  [设计意图]

  相机进行语文知识的适度拓展和链接,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要点。师生间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在亲切而幽默的交流中,感知文化。

  3、初读课文,借助注释注意读通读顺和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方法:自读,探讨,思考,交流。

  师:江南的`景色太迷人了。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示课件,引导欣赏,感受)

  师:是呀,作者在这里描绘的两幅美景图。先来欣赏“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太阳出来照得江边的花儿红得胜过于火焰。

  师:(板书:花:红胜火)想一想:江边的花儿怒放的情景,你能用四字词语说说吗?

  生:姹紫嫣红。

  师:开得真艳!

  生:万紫千红。

  师;噢,真美!

  生:群芳吐艳。

  生:花团锦簇。……

  师:大家闭上眼想一想江边的繁花群芳吐艳、万紫千红、花团锦簇的样子。

  生:这画面太美了。

  [设计意图]

  用四字词语描绘花儿怒放的情景,既能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让学生走进了“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绚丽多姿世界。这是特别的理解词意的方法。

  4、在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试读,谐点一番,给课堂添趣。抓住“能不忆江南?”一句,叠进式渲染烘托诗意。

  2、带着这份诗意,教师范读。

  3、让学生说说老师读的怎么样?然后要求学生学习老师的样子读。

  4、重点引导学生入境、入画、入意地读,力求用读来表达、再现词的意境,表达词的节奏和韵律。

  5、创造性地开展和着节拍唱读《忆江南》活动,把吟诵,背诵教学默化这一环节中。

  [设计意图]

  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由地点评、仿读,不仅让学生学习诗意般地朗读本文,还领会读好书的技巧,追求“授之以渔”。朗读指导注重范读引领。

  古词新唱,轻松活泼,目的为课堂营造和谐的情趣,帮助学生感受词意,背诵古词。

  5、让学生比赛背诵。

  6、仿写训练,加深学生对词的认识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

  下水文:赞赋春

  赋春好/春到百花香/邀友亭台赏秋月/泛舟湖畔观鸳鸯/何似在梦乡?

  [设计意图]

  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把写与读相结合,把写与感受相结合,是实现写的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忆江南》,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然后动笔,水到渠成,不露痕迹。把读与写的教学落到实处。

  板书:忆江南词(歌词)

  花(红胜火)

  江南好!

  水(绿如蓝)

  作业设计:

  1、以《赞赋春》或赞ⅹⅹ为题,仿照《忆江南》的模式进行小练笔。

  2、同学间进行展示交流。

  学生习作《赞长溪》洪芷苑

  长溪好,山水美如画。夏日冰爽似雪飘,秋来红叶胜春花。谁能不爱她?

忆江南教学设计优秀6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2、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导言: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首诗词来描绘。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在张志和的笔下,春天是那不须归的斜风细雨:在韦庄的笔下,春天是那碧于天的春水;在韩愈的笔下,春天是那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在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教师有感情地吟诵《忆江南》)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3、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4、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二、读词,探得风雅无穷意。

  (一)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第一遍,读准字音,读正确;第二遍,读通顺;第三遍,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3、齐读。

  4、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二)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这两句有点特别。请大家好好读,边读边关注这两点,第一,字数;第二,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词语。这样字数相等,相应位置词语对应的写作方法,叫对偶,古诗词中的对偶也叫对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注意这两句的节奏。

  (2)师生对接,练读对偶句,体会语言的节奏感。

  (3)理解“胜”和“蓝”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4)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围绕“日出、江花、红、火、江水、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一轮红日升起来了,阳光普照大地,岸边、江面怎么样?(天空:朝霞满天,红彤彤的,像是着了火。)——你把天空的颜色描绘得这样美;还有谁也想来说说天空呢?真是太绚丽了。

  此时,岸边的江花又是怎样的呢?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艳丽,哪些词可以用来描绘这样的景象呢?(花团锦簇、百花盛开、繁花似锦、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姹紫嫣红……)

  同学们,这样的场面就是红胜火啊!出示图片。看,这么多的鲜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这么热烈的场面,谁能用朗读来表现呢?

  此时,江面又是怎样的呢?水又是怎么样的呢?绿得怎么样呢?

  (5)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画面啊!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

  (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显示句式,引导学生用诗句在括号中填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白居易为什么不写这些莺啼、芳树、红杏,而写江花、江水这极简单的景物呢?

  引导学生体会江花和春水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三、结课,余音绕梁育乡情。

  (一)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

  2、播放《忆江南》曲子听吟唱。

  (二)诗意作业,创意分享。(任选两题)

  1、围绕“忆江南”这个主题查找资料,感受江南的万千风情。

  2、把《忆江南》改写为散文或现代诗。

  3、仿写《忆江南》,赞家乡山水。

【忆江南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忆江南教学设计02-24

忆江南教案教学设计范文01-02

忆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4篇)07-13

优秀的教学设计06-16

优秀的教学设计07-06

优秀教学设计04-24

《绝招》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3-23

优秀教学设计——《船长》优秀10-25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7-26

边城教学设计优秀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