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牧歌 在那东山顶上》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时间:2024-06-03 13:50:3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听:牧歌 在那东山顶上》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听:牧歌 在那东山顶上》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听:牧歌 在那东山顶上》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1、教学内容分析

  《牧歌》选自苏少简谱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碧野金山,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欣赏少数民族音乐,引导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按教材的要求,本课需要通过《牧歌》的欣赏,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欣赏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2、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笔者想通过未来教室下BYOD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设计,让学生掌握歌曲主旋律、内蒙古长调,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和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并能够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和了解音乐基础知识:长调、无伴奏合唱,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前学生通过移动APP课件自主学习,课上在未来教室借助BYOD进行知识深化,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蒙古族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等。感受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古民歌独特的魅力。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增强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文化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牧歌》的学唱和欣赏,让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音调,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蒙古长调歌曲的特点。

  难点:让学生了解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等。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

  5、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和教师特征,对音乐教学方法进行多维度的选择,优化组合后总结为以讲授法、聆听法、讨论法为主,再辅以网络题库互动训练、视频资源自主学习的教学。

  6、教学媒体分析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课教学主要选择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包括可触摸式白板、投影仪、图片和音频输出等)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内置《牧歌》APP)。另外,本课大量使用了网络视频资源。同时,为了便于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教师有层次的提问,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使用了易加互动平台。

  7、教学过程:

  一、课前反馈

  师:同学们,说到蒙古,你们会想到什么?

【《听:牧歌 在那东山顶上》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相关文章:

《第21课 砂纸变油画辽宁》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04-23

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优秀09-06

牧歌说课稿07-20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01-06

写字课教学设计03-02

练习课教学设计04-03

微课的教学设计07-24

心理课教学设计12-12

微课教学设计06-11

教学设计模板(优)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