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试述体育教学包括哪些基本因素?
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1、学生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学生就没有必要组织体育教学,没有学生也就不存在体育教学。
2、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把握教学方向的责任者。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因素,也是内在的掌控因素。
3、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师掌控体育教学的依据,没有目标也就没有了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具有超学段、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多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中的定向和评价因素。
4、体育教学的第四个基本因素是体育教学内容。没有教学内容的体育就不成为教学而只是锻炼,就不是学科而只是活动,没有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就空洞化了。体育教学内容是由内容的实体(课程)和内容的载体(教科书)共同组成的,它们是体育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学科的体系和学生的需要选编出来的。
5、教学过程是体育教学中的时间和流程因素,不同的教学时间主要表现为“单元规模”的问题、不同的流程主要体现为“教学模式”的问题,流程、时间和以及它们与效果的最优化就是“教学设计”的问题,因此,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学的最中心因素
6、没有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就会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有时甚至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它是体育教学的第六个基本因素。
7、体育教学方法也是体育教学一个重要的基本因素,它是与目标、教师、与学生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所选择的有效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其中包含为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各种信息及其传递方式。
8、体育教学评价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基本因素,它与教学目标、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教师根据目标制定各种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有评价教师“教”的方面,也有评价学生“学”的方面。
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
1、游戏教学要密切联系所学内容
有些课为做游戏而做游戏,游戏与教学目标没有关系,游戏与主教材没有关系,各游戏之间也没有关系,这明显是无目的的安排。
2、游戏教学不宜过多
有些课安排了3-4个游戏,游戏占用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耽误了主教材的教学,这明显是多用了游戏。
3、游戏教学要有创新,体现出游戏教学的价值
有些课的游戏既没有什么锻炼价值,又没有什么体育价值和教育价值。例如,教师在活动中开个小玩笑,带着学生唱首歌什么的。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4、游戏教学要选对教学对象
有些课的游戏本身挺好,但用错了对象,同样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把低年级的充满稚气的游戏,用于高年级的学生,不仅使高年级的学生做起来感到尴尬,让看课的人也感到滑稽。
《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制度》、《体育场馆使用制度》、《游泳池使用制度》、《学生体检制度》、《紧急情况处理制度》等等。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掌握安全要领
总之,安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但安全不是靠不活动、害怕和躲避得来的,安全是靠爱心、责任心和缜密的安全工作得来的。现在的消极安全,孕育着未来的巨大危险;现在敢于面对危险,克服它,战胜它,就能为未来的长久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教师规避伤害事故责任的最好办法,就是细心地把安全工作做好,而做好安全工作就要靠制度的建立和程序化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思考安全问题背后的东西,正确对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和安全教育,在搞好体育教学的安全工作的基础上,上好体育课,这是关系到我们体育学科生死存亡的大事。
三、如何理解与运用合作学习?
(一)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主动性教学)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步骤,以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的意义主要是:
1、有利于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3、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的合作性
4、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自主学习的构成要素
1、自主学习的课题与任务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按照教师的教学意图事先周密安排的。“教学目的及教师意图”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之间的纽带,就是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开始之前交给学生的课题与任务。
2、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自主学习是在相对自由的空间和时间里进行的学习。学生根据课题与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一般不进行干与,在练习内容、练习方法、练习形式、练习难度、练习进度等方面,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3、教师指导的形式与方法
既然是自主学习,就不是教师的直接传授,更不能是手把手的教学,而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指导。所谓“若即”,是指教师应给予学生教学安全、信息与秩序的保证与维护等;所谓“若离”,是指教师在确保安全、目标正确和秩序良好的前提下,不干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特别不要干与那些“独出心裁”富有创意的想法和行为,要给予学生自我认识、自我领悟和自我纠正的时间。
4、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的学习,因此就必须有相应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些学习方式,按学生的学习组合方式可分为,班级的、分组的、配对的和个人的;按学生的学习行为又可分为,学习、创作、讨论、练习、比赛和总结等方式。
5、自主学习的总结与评价
应该是“有始有终”的。“有始”,就是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和提出学习课题;“有终”,就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要进行总结与评价。总结和评价都包括“教育”和“认知”两个方面。“教育”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秩序、纪律、行为及合作表现等进行总结与评价;“认知”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等进行总结和评价。
(三)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
1、自主学习的课题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
自主学习课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相适应。如果教师布置的课题过深过难,超越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就无法进行,学生就茫然不知所措;如果课题过于简单容易,则会导致自主学习的幼稚化和流于形式。
2、为学生自主学习准备好信息支持
自主学习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必须为学生做好相关信息与信息媒介的准备。当学生在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就可依靠这些信息来解决学习问题。信息媒介主要有学习卡片、挂图、录像带、多媒体课件等等。
3、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安全
教师必须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安全。为此:
(1)要对运动器材进行认真检查;
(2)安置好保护器材;
(3)向学生传授自我保护与相互保护的方法;
(4)维护好教学秩序;
(5)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教育学生要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营造一个安全、宽松的学习心理环境,以免学生特别是体育差生,在心理上受到伤害。
4、保证学生自主学习不偏离目标
教师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偏离既定的学习目标,不能使学习变成简单的活动,失去“学习”的本质,更不能成为一种“放羊”,让学生毫无目的地满场溜达。
5、避免自主学习中发生严重的道德问题
在自主学习中,由于学生处于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因此,一些道德问题与行为问题比较容易发生,如打架斗殴、损坏公物、污言秽语等等,这些不仅会严重影响自主学习的效果,更是背离体育教学“育人”的根本方向。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要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
总之,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绝不是自由活动,更不是“放羊”。自主学习有其自身的构成要素和条件,几不具备这些要素和条件的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当前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形式主义做法与“放羊”现象,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需要我们去加以克服的。所谓“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也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理解自主学习的意义,没有正确运用自主学习所造成的。
四、体育教师如何科学安排运动负荷?
1、要把握全体学生的身体情况
2、要仔细钻研教材
3、要了解不同的情况下的运动负荷的变化
负荷除了与教材和学生的身体有关以外,与许多环境因素变化因素有关,有客观的气温、风力、场地的变化,还有主观的情绪、态度的变化,也有集体合作氛围和比赛竞争气氛的变化等,体育教师也要对这些变量心中有估量,并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4、要掌握更直接的负荷判断的方法
从影响运动负荷的众多因素来看,对运动负荷的把握的确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在动态的体育课之中,面对几十名学生去靠不时地测心率来把握运动负荷更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更要依靠一些更为直接的负荷判断的方法,现在常用的有询问法和观察法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课负荷时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确保学生活动安全的原则
体育课中既要让学生学好运动技术和不断地锻炼身体,又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运动负荷要以不伤害学生的身体为第一原则。设计运动负荷时要考虑学生身体内在安全和外在安全两个方面。
2、有利于运动技术学习的原则
由于体育课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学习运动技术,因此在设计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一定要注意使运动负荷要能符合运动技术学习的需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负荷,比如在初学运动技术时就不能安排很大的运动负荷、相反在熟练运动技术时就需要有较大的运动负荷;在战术学习时就不能安排很大的运动负荷、相反在比赛和应用战术时就需要有较大的运动负荷。
3、有利于不断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则
无论是为了学好运动技术,还是为了在体育课中不断地锻炼学生身体,都应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有相应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而且运动负荷还要符合发展各种身体素质的不同需要。
4、有利于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原则
学生能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没有一定的运动量也是不可能的课,运动中的激情焕发都需要运动的负荷来诱发。运动量过小体育运动的特点无法发挥,体育课上得消沉和平淡;运动量过大也会因过大的运动量使学生疲惫不堪,体育课上得过于劳累和辛苦,学生也难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5、不至过于影响下节课教学的原则
由于体育课是在身体活动中进行的,会对下一节课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体育课不能过于影响学生下一节的学习,要通过对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以及在体育课后半段的调整,使学生可以顺利地进入下面的文化课学习。
总之,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因素,是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和锻炼身体所不可缺少的变量,也是体育学科教学的本质性因素和体育课的特点所在,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要有一定量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而每一个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都必须把运动符合和练习密度放在心中,要重视对体育课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设计,并根据体育课的实际情况对运动负荷进行把握和调整,以保证体育课的顺畅进行和学生的身体安全。但是也不能把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的设计机械化,更不能把体育课的负荷的描绘和计算变成“假科学”和“伪科学”或粉饰体育课的虚假之物。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要为学生切实掌握运动技术和锻炼身体服务。
【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07-14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07-26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12-17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02-22
体育教学设计08-01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设计优秀12-27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06-14
中学体育教学设计09-02
体育篮球教学设计02-12
体育教学设计范例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