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指导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07 07:40: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国演义》指导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指导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指导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指导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学会通过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评析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评析人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人物。

  4、学会归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导入课题。

  1、《三国》演义中“三国”是哪三国,他们的君主分别是谁。(出示三国地图)

  二、比比谁是“三国”小灵通

  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与“三”相关的故事,猜猜这些故事的主人翁都是谁。

  2、课件出示相关故事,学生回答故事的主人翁。

  3、简介:据有关资料记载,三国人物有1200多,有名有姓的大约400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数十人。

  出示课题:说三国、品人物

  4、你还记得哪些人物,比一比谁记得的多。

  三、重点人物品析

  (一)诸葛亮

  1、分词单个出示相关成语,猜猜他是谁。

  苟全性命、欲擒故纵、如鱼得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了解诸葛亮的外貌特点

  (1)看图,说说诸葛亮的外貌

  (2)出示书中描绘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3、过渡:谈到诸葛亮,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

  学生谈到《三顾茅庐》时师相机点评:对。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准备统一中国。刘备有了诸葛亮的辅助,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但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却让张飞、关羽甚是不快。而后来的哪些事情事情却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4、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这个故事。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这样说过:兵法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可见,诸葛亮用兵之神也。

  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个精彩的故事,分步出示《空城计》

  A、看到这段文字的.描写,你觉得此时诸葛亮所率领的蜀军面临着怎样的境地。

  B、看到诸葛亮这样的安排,你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

  C、司马懿为什么选择退兵。

  D、读完了整个故事,用几句话来赞一赞诸葛亮。

  E、 小结,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细细品味,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一个人物,读书就该这样读。

  5、有关诸葛亮的精彩故事可以说是如数家珍,诸葛亮的一生也是富有传奇的一生,有人用一幅对联生动概括了他的一生。

  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

  (二)关羽

  1、出示相关故事,猜猜他是谁。

  水淹七军、单刀赴会、千里走单骑、许都护嫂、华容道义释曹操、夜走麦城

  2、说说关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出示:温酒斩华雄

  A、品析文字精辟之美,感受人物神勇。

  B、指导朗读

  4、就是这样一个神勇无敌的关云长,另曹操求贤若渴,面对曹操丰厚的条件让其归附,关羽报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绝,忠心一片,苍天可鉴。

  也许,自桃园结义的那天起,关羽就已把自己交给了大哥,那是对大哥的情份,及至以后随之演化成对君主的忠义。被困麦城,这位凛然的汉子面对说客,说出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辞令:(出示)

  “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

  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

  A、用成语概括画线部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名垂青史)

  (指名读、齐读)

  5、关羽走了,带着情义走了,留下了一段故事,一段我们传诵着,后人也一样会去传诵的故事。

  (三)曹操

  1、出示相关词条,猜猜他是谁。

  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2、曹操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这些互相矛盾的性格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真是不可思议。

  想更清楚的了解一下这个看似矛盾的人吗。看看当时的人是怎么评价他的。

  3、出示相关评价。

  周瑜评价曹操:“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荀彧和郭嘉评价曹操: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许劭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鲁迅评价曹操: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

  易中天评价曹操:奸诈中有坦诚;猜疑中有大度;残暴中有温柔;真小人大英雄。

  4、看来想要全面的了解一个人,评价一个人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方面,从不同的时代来评价才能比较客观公正。

  四、总结

  音乐再次响起,总结学法。

《三国演义》指导课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有关人物的成语、歇后语,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

  2、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表演方面的才能以及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及对三国人物雄才韬略的崇敬之怀。

  4、进一步让学生知道课外阅读的方法,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外书的阅读,学会查阅资料,认真做笔记。

  课前准备:

  1、学生自主阅读《三国演义》

  2、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

  (赤壁之战、三顾茅庐)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到《三国演义》,我想大家都熟悉,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为优秀的.古典小说,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一定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国演义》。

  二、小组探究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还有三大名著及其作者你知道吗。

  2、“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主要人物是谁。

  3、简述作品的主要内容。小组交流,汇报,评价。

  三、欣赏、品味作品

  (课件)在众多的人物中,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请评头论足。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作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过程。

  四、推荐名句段

  1、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作品中的名段。

  2、老师推荐名段。

  (课件展示)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

  五、课堂检测

  1、下列歇后语的来历你们知道吗。不知道的课后还要继续阅读。

  张飞穿针_______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

  曹操败走华荣道______不出所料、不幸中的万幸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_______化险为夷、有惊无险

  关羽走麦城______骄兵必败、最后一着

  徐庶进曹营______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

  刘备摔孩子______假仁假义

  2、请说一说来自三国的成语,并说出主人公。

  六、畅谈感受

  1、谈谈读书的意义

  2、你会想到哪些名言。

  3、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并且还写了自己的读书感言,在此交流一下,请在记忆库中快速搜索一下,也可即兴创作一句。

  4、老师也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5、教师小结:

  (1)提倡多读好书

  (2)读书得讲究方法

  (3)在读书时,要动脑筋认真思考,并养成读书记笔记的好习惯。

  七、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结束课堂。

《《三国演义》指导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国演义》指导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07-25

《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06-17

写作指导教学设计04-12

习作指导教学设计03-24

写作指导教学设计02-26

小学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10-28

微课教学设计06-11

练习课教学设计04-03

心理课教学设计12-12

《三国演义》指导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指导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指导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指导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学会通过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评析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评析人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人物。

  4、学会归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导入课题。

  1、《三国》演义中“三国”是哪三国,他们的君主分别是谁。(出示三国地图)

  二、比比谁是“三国”小灵通

  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与“三”相关的故事,猜猜这些故事的主人翁都是谁。

  2、课件出示相关故事,学生回答故事的主人翁。

  3、简介:据有关资料记载,三国人物有1200多,有名有姓的大约400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数十人。

  出示课题:说三国、品人物

  4、你还记得哪些人物,比一比谁记得的多。

  三、重点人物品析

  (一)诸葛亮

  1、分词单个出示相关成语,猜猜他是谁。

  苟全性命、欲擒故纵、如鱼得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了解诸葛亮的外貌特点

  (1)看图,说说诸葛亮的外貌

  (2)出示书中描绘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3、过渡:谈到诸葛亮,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

  学生谈到《三顾茅庐》时师相机点评:对。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准备统一中国。刘备有了诸葛亮的辅助,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但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却让张飞、关羽甚是不快。而后来的哪些事情事情却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4、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这个故事。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这样说过:兵法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可见,诸葛亮用兵之神也。

  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个精彩的故事,分步出示《空城计》

  A、看到这段文字的.描写,你觉得此时诸葛亮所率领的蜀军面临着怎样的境地。

  B、看到诸葛亮这样的安排,你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

  C、司马懿为什么选择退兵。

  D、读完了整个故事,用几句话来赞一赞诸葛亮。

  E、 小结,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细细品味,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一个人物,读书就该这样读。

  5、有关诸葛亮的精彩故事可以说是如数家珍,诸葛亮的一生也是富有传奇的一生,有人用一幅对联生动概括了他的一生。

  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

  (二)关羽

  1、出示相关故事,猜猜他是谁。

  水淹七军、单刀赴会、千里走单骑、许都护嫂、华容道义释曹操、夜走麦城

  2、说说关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出示:温酒斩华雄

  A、品析文字精辟之美,感受人物神勇。

  B、指导朗读

  4、就是这样一个神勇无敌的关云长,另曹操求贤若渴,面对曹操丰厚的条件让其归附,关羽报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绝,忠心一片,苍天可鉴。

  也许,自桃园结义的那天起,关羽就已把自己交给了大哥,那是对大哥的情份,及至以后随之演化成对君主的忠义。被困麦城,这位凛然的汉子面对说客,说出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辞令:(出示)

  “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

  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

  A、用成语概括画线部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名垂青史)

  (指名读、齐读)

  5、关羽走了,带着情义走了,留下了一段故事,一段我们传诵着,后人也一样会去传诵的故事。

  (三)曹操

  1、出示相关词条,猜猜他是谁。

  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2、曹操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这些互相矛盾的性格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真是不可思议。

  想更清楚的了解一下这个看似矛盾的人吗。看看当时的人是怎么评价他的。

  3、出示相关评价。

  周瑜评价曹操:“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荀彧和郭嘉评价曹操: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许劭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鲁迅评价曹操: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

  易中天评价曹操:奸诈中有坦诚;猜疑中有大度;残暴中有温柔;真小人大英雄。

  4、看来想要全面的了解一个人,评价一个人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方面,从不同的时代来评价才能比较客观公正。

  四、总结

  音乐再次响起,总结学法。

《三国演义》指导课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有关人物的成语、歇后语,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

  2、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表演方面的才能以及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及对三国人物雄才韬略的崇敬之怀。

  4、进一步让学生知道课外阅读的方法,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外书的阅读,学会查阅资料,认真做笔记。

  课前准备:

  1、学生自主阅读《三国演义》

  2、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

  (赤壁之战、三顾茅庐)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到《三国演义》,我想大家都熟悉,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为优秀的.古典小说,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一定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国演义》。

  二、小组探究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还有三大名著及其作者你知道吗。

  2、“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主要人物是谁。

  3、简述作品的主要内容。小组交流,汇报,评价。

  三、欣赏、品味作品

  (课件)在众多的人物中,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请评头论足。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作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过程。

  四、推荐名句段

  1、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作品中的名段。

  2、老师推荐名段。

  (课件展示)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

  五、课堂检测

  1、下列歇后语的来历你们知道吗。不知道的课后还要继续阅读。

  张飞穿针_______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

  曹操败走华荣道______不出所料、不幸中的万幸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_______化险为夷、有惊无险

  关羽走麦城______骄兵必败、最后一着

  徐庶进曹营______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

  刘备摔孩子______假仁假义

  2、请说一说来自三国的成语,并说出主人公。

  六、畅谈感受

  1、谈谈读书的意义

  2、你会想到哪些名言。

  3、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并且还写了自己的读书感言,在此交流一下,请在记忆库中快速搜索一下,也可即兴创作一句。

  4、老师也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5、教师小结:

  (1)提倡多读好书

  (2)读书得讲究方法

  (3)在读书时,要动脑筋认真思考,并养成读书记笔记的好习惯。

  七、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结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