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搭船的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这样的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的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的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小动物很感兴趣,文中的翠鸟那样的美丽与可爱: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它捕鱼又很敏捷、迅速。这是都是“我”细致观察的结果,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平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
教学目标:
1.会写“翠”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媒体: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善于观察的孩子往往会有新奇的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看看善于观察的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搭船的鸟》。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翠”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认识翠鸟。
(1)师:这只会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鸟?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件出示: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齐读句子,强调“翠”的写法。
(2)师:让我们一起去和它做朋友吧!
出示翠鸟的图片,谈谈你对翠鸟的印象。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浏览课文,哪个自然段写出了翠鸟的美丽样子?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翠鸟很美丽?
点拨:抓住“美丽、翠绿、蓝色、红色”等词语体会。
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翠绿”是什么样的颜色?“蓝色”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从“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一读这句话,把翠鸟的美读出来。
过渡:红色、翠绿、蓝色,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语一起用,就为我们描写了一只彩色的小鸟。
(4)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
看到这样的一只小鸟,你们是不是也喜爱这只小鸟呢?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2自然段吧!
(5)总结方法。
作者先总写鸟的美丽,再分别从鸟的羽毛、翅膀、嘴来写鸟的美丽,并与鹦鹉进行对比,突出小鸟的美丽。
要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主要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么美丽的一只鸟站在船头,会让人产生什么想法?文中的小朋友又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从这段话的三个小问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拨:突出了“我”对小鸟的关注和喜爱,表现出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3)指导朗读。
4.品读第4自然段。
(1)师:这只美丽的翠鸟搭乘我们的船到底是干什么呢?
出示课文句子: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2)课件播放翠鸟在湖面上捕鱼的视频,学生看看翠鸟是怎样捕鱼的?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交流。
(3)作者也为我们记录了翠鸟捕鱼的过程,让我们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关于翠鸟捕鱼的动词圈画出来。
(4)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翠鸟捕鱼的动词有“冲、飞、衔、站、吞”
a.“冲进”说明翠鸟的敏捷、灵活。
b.如果把“吞”换成“吃”,好不好?
(引导学生体会“吞”字是指整个儿地或成块地一下子咽下去,表现出翠鸟吃鱼的速度之快。)
c.指名表演“衔”的动作。(用嘴叼)
师:看了翠鸟捕鱼的经过,你又有什么话想对这只美丽的翠鸟说呢?
你还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出翠鸟捕鱼动作快?
师小结:“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翠鸟速度快、时间短、捕鱼水平高;
e.指导朗读:用轻快的语气读,读出翠鸟的活泼可爱。
5.再次学习第5自然段。
(1)这只翠鸟搭乘我们的小船,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到鱼,说明翠鸟有什么特点?
(会搭船捕鱼)
(2)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3)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就成之为“灵性”。
四、运用方法,仿写练习。
1.翠鸟的美在于它有着色彩艳丽的羽毛和敏捷的身手。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同学们,你们留心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吗?请你用几句话写下来,把它的特点介绍给大家。
2.学生仿写。
3.小组交流。
4.教师评价。
五、课堂小结,升华感情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统编教材中首次呈现的习作单元,单元主题是“观察”。本单元语文要素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搭船的鸟》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作家郭风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重点描写“翠鸟外形的美丽”和“翠鸟捕鱼动作的敏捷”。作者用他善于观察的眼睛,细致有序的描写手法,让我们看到了一只美丽又充满灵性的翠鸟。
作为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体会“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进行的细致观察,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本单元序列性强,考虑到三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教学时可以提供“观察记录单”,动物视频、图片等,引导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观察,为习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9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9个词语。
(二)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作者对翠鸟的外貌所做的观察。
(三)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尝试观察身边的事物,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三、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单,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1.提示习作单元,学习篇章页。
启发思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五单元是个很特殊的单元,这是一个习作单元。读一读篇章页,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明确单元学习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2.浏览单元目录,明确单元学习要求。
(1)教师引导:就如篇章页所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浏览目录,你发现本单元的文章作者都观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物?引导学生浏览单元目录,了解本单元课文的观察对象和单元习作内容。
(2)教师小结:这个单元,我们要通过学习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来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还要学习观察,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下来。只要留心观察,你也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美。
3.导入《搭船的鸟》的学习。
(1)板书课题,引导读题:搭船的鸟。(板书课题时在田字格内范写“搭”字,指导识记书写)。
(2)教师引导:这只会搭船的鸟可能是一只什么鸟?说说你猜测的理由。
(3)指导正确书写“翠、羽”。
引导观察“翠”和“羽”,发现“翠”的上部和“羽”的不同之处;重点指导“翠”的书写:“羽”字头,但是“羽”的第一笔、第四笔都去钩。
4.引导据题质疑,教师归疑。
(1)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教师归纳学生疑问:作者观察到的究竟是一只怎样的翠鸟?它为什么要搭船?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察结果
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读完后想一想读课题时提出的两个疑问。
2.初读反馈。
(1)检查词语“父亲、嘴巴、沙啦、鹦鹉、静悄悄”的认读及“嘴、亲、父、沙、啦、响”等6个字的书写。
指导要点:读准多音字“啦”。随机指导“嘴”字的书写:“口”窄小,底部在横中线;“此”宽扁,“角”窄长。
(2)引导交流: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鸟?你知道它为什么要搭船了吗?
交流中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翠鸟外貌美丽、会捕鱼,很聪明。
3.默读课文,聚焦“观察”,了解观察结果。
(1)借助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默读思考: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预设:①翠鸟。引导学生读读找到的句子、段落。
预设:②船夫。指导学生读好“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注意停顿。)
拓展:课文中还有很多和“船”有关的词语,出示——
船头船篷船橹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指出图片中的“船篷、船橹、船头”。
预设:③雨。读读相关句子,了解作者还在用“耳朵”观察。
(3)教师小结:我在平常的一次去乡下的路上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物,重点观察了翠鸟的外貌和捕鱼时的动作,还知道了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随机板书:看、听。
4.指导书写“母亲、外祖父、雨点、船夫、用力、船头、翠鸟”等7个词语。
(三)了解“我”对翠鸟外貌所做的观察
1.学生按照提示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学习提示: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翠鸟?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预设1:从描写颜色的.词语中看到了一只漂亮的翠鸟。
(1)引导学生关注描写颜色的词“彩色”“翠绿”“蓝色”“红色”,感受色彩的艳丽。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作者观察了翠鸟不同部位(羽毛、翅膀、长嘴)的颜色。
(3)朗读感受翠鸟的色彩艳丽。
预设2:从“比鹦鹉还漂亮”这句中感受到翠鸟的漂亮。
(1)引导观察鹦鹉:鹦鹉不同部位的颜色是怎样的呢?出示鹦鹉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鹦鹉不同部位的颜色。
羽毛、翅膀、长嘴
(2)教师小结:我们学着作者的样子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发现了鹦鹉各个部位颜色的不同,感受了鹦鹉的漂亮,翠鸟可比鹦鹉还要漂亮!
(3)朗读感受翠鸟的色彩艳丽。
3.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体会翠鸟的美丽。
4.指导书写“翠绿、羽毛”等2个词语。
(四)了解“我”对环境所做的观察,进一步感受翠鸟的美丽
1.启发思考:作者是在去乡下的路上见到这只美丽的翠鸟的,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是一趟怎样的旅行?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预设:这是“平常的旅行”。
引导抓住“天下着大雨”、雨点“沙啦、沙啦”地响、“坐在船舱里”体会旅途的平常,了解作者对环境所做的观察。
3.教师引导:就在这平平常常的旅途中,一只漂亮的翠鸟突然出现在我的船头。(出示插图)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突然出现在船头的翠鸟带给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留心观察带来的惊喜。
4.朗读第一、二段,感受翠鸟的美和给自己带来的惊喜。
5.教师小结:一次平常的旅行,却因为有了翠鸟的出现变得趣味盎然。
(五)尝试观察身边的事物
1.出示不同类型、不同姿态的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貌。
2.引导学生同桌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
3.写一写:把自己的观察成果写一写。
4.全班交流,反馈评价。
引导评价:你最喜欢哪个同学笔下的小动物,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将评议重点放在有没有对小动物的外貌进行细致观察。)
5.课后延伸:课后观察一种小动物的外貌,用关键词或短语把自己的观察所
得记录在“观察记录单上”,也可以用照片、视频来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
(六)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了解了作者对翠鸟外貌所做的观察,感受了翠鸟的美丽,也初步体会到留心观察的好处。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感受作者对翠鸟动作的细致观察。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06-28
搭船的鸟的教学设计11-05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11-03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18篇03-14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15篇03-09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15篇11-06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15篇)11-06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15篇)11-06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精选15篇11-06
搭船的鸟阅读教学设计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