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6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我”跟鸟儿交谈的故事及从中受到的启示,体会“我”的爱鸟之情。
2、摘录好词好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并从中受到的启示和教育。
教学内容:京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5 课《鸟语》
课时分配: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收录一些鸟的叫声。
2、搜集一些鸟的图片,制作成课件(一棵茂盛的大树,树上停着一些鸟的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用我们人类的语言和同伴交流着,通过语言来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同样,动物们也有各自的语言。
2、请同学们来听一听这只鸟儿在说什么呢?(放鸟叫的音效和课件)。
3、看来我们同学还都不太懂鸟儿的语言,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不但非常爱鸟,而且还懂鸟儿说话,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吧,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正音、解词:
1、请同学出声读课文,注意字音要读正确。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作者爱鸟,愿意和鸟交流并与鸟相处的事)
3、解释词语:软语、怠慢、搏击。
三、深入理解。
(一)、“爱鸟”。
1、请同学默读第1至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儿能看出作者爱鸟?
2、过渡:正因为作者爱鸟,才能用心和小鸟交谈,懂得它的语言。
(二)、“懂鸟、学鸟”。
1、作者和布谷鸟是怎么样对话的,从交谈中学到了什么呢?小声读课文。
2、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作者与布谷鸟的对话。(教师适时放布谷鸟叫声的音效,让学生明白布谷鸟叫声听起来很像“勤劳刻苦”的声音)
3、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从与布谷鸟交谈中学到了什么?(刻苦学习)
4、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从喜鹊的语言中得到了什么?(教师适时放喜鹊的叫声)
5、指名读课文,回答。为什么说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
6、小声读课文,作者还从鸟语中学到了什么?
7、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概括:作者都从哪些鸟的鸟语中得到了启示?
四、总结课文,展开想象。
1、作者因为爱鸟,愿意和鸟交谈,成为好朋友,才能懂鸟儿的语言,他又从和鸟的相处中得到了启示,学会了许多道理。(教师随即板书:爱鸟、懂鸟、学鸟)
2、下面我们再来听听鸟儿们的叫声,请大家用心去聆听,展开想象,听听鸟儿们在说什么呢?(放一些鸟儿叫声的录音)
学生自由发言。
五、布置作业 :
1、用心观察其他动物,试着了解他们的语言,看看你能从它们的语言中得到什么启示。
2、摘录好词好句,并背诵。
板书设计 :
15、鸟语
爱鸟
懂鸟
学鸟(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及时板书)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富于想象的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fāng pú róng àn
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2、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说说作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
(4)指导朗读
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有关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
(1)生答
(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
富于想象写活了
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
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6、7 自然段
(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
(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指导朗读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语文实践》第十一课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雪花: 向柳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
溪石上:小牛溪中饮水、狮子睡觉、白熊准备上岸(观察想象)
雪中美景
石桥上:白玉雕刻、到处披着白雪,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复习本课内容。
2、进行朗诵训练。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配乐
2、想象画面。
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芦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风披散披甲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像( )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
六、作业 ;
预习下一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能根据问题的提示理解长句与难句的意思;会背诵第2自然段。
2、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分段的方法,能抓住过渡段来研读全文。
3、能获得有关海底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海秘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学习“景色奇异”一部分。
教学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读悟1、2自然段。
教学难点: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说话;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海底景色的奇异。
教学过程:
一、读解课题,激发情感
1、“海底”后面加上“世界”说明了什么?
2、看录像进一步理解课题。
看完录像你最想说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二、整体感知,给课文分段
1、自由读课文,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读完后,把最长、最难读的1—2个词句找出来,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用“~~~~~~”划起来。
3、抓住过渡段给课文分段。
三、体会海底景色的“奇异”
1、理解“奇异”的'意思。
2、读1、2自然段,用心体会,把你体会到特别“奇异”的地方找出来好好读一读,说说奇异在哪里。
3、交流板书:暗——光静——动
(1)换词理解“波涛澎湃、依然”
(2)通过思考括号里的问题,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深海里的光点,是怎样形成的?)
(3)朗读理解“窃窃私语”。
四、说话训练,进一步感悟海底的“奇异”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第二部分“物产丰富”,总结全文。
教学重点: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知道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了解海底物产的丰富。
教学难点:自主选择学法学懂第4自然段,培养学生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在哪里?
2、齐读1、2自然段。
二、整体感知4、5、6自然段。
1、自由朗读。把课文中写到的具体的物产名称用“——”划出来。
2、给物产名称归类
海参
海藻
煤
乌贼
天然气
铁
石油
贝类
章鱼
梭子鱼
三、研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划出。
2、讨论学法抓住“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学懂这段话?
讨论得出:
(1)
画表格;
(2)
出练习;
(3)
提问题;
(4)
有感情的朗读;
(5)
(略)
3、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与选择同一学习方法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
4、运用所选的方法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5、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6、朗读全段。
四、略读5、6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自己能学懂的.地方,有感情地把它读好。
2、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推荐课外资料。
你还了解海底的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介绍大家去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
2、写话练习,深化情感
学了课文,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写下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六、巩固练习。
选做作业本中的作业
板书设计:
暗——光
景色奇异
静——声
物产丰富
动物
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
植物
海藻
矿物
煤、铁、石油、天然气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销声匿迹、风雪载途”等词语,掌握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3、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5、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设计理念】
读说明文,重在准确地获取文中的知识信息,以及作者解说这些信息时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在学习中可运用摘要评析法来阅读,先进行整体式阅读获取说明对象的各项知识,再由篇到段、由段到句地评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农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展示收集的谚语,学生朗读。问:这些谚语在告诉人们什么?
同学们,以上说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都能发现。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了解的大自然的语言(学生朗读自己收集的谚语)。像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新课讲授
一、察言观色: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狼吞虎咽
1、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标好段序,标出难读、难记的字词,初步感知文意。
2、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出示小黑板)
辨别字形,读准字音:
衰草连天 shuāi 连翘 qiào 纬度 wěi 销声匿迹 xiāo 蓑衣 suō 阻挠 náo 忌讳 huì 悄然无声 qiāo
掌握下列词语,并用词语造句:
次第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三、畅所欲言
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自由交流:(补充)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四、摩拳檫掌
通读全文,就“物候学”写出200字左右的解释性、简介性的文字。
学生课堂交流,师简评并指出:物候学知识散布在全篇课文之中。学习中应该仔细搜寻并且要将它们有条理地加以整理。在此方面养成习惯,将十分有利于做读书摘要和积累专题资料。你们看,如果我们按物候学的定义~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顺序来介绍,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五、各抒己见
(出示小黑板)对这篇课文的层次划分,有四种不同的意见。选出你所赞成的一种分法并说明理由。
A、1~5 || 6~10 || 11~12
B、1~3 || 4~5 || 6~10 || 11~12 C 1 || 2~5 || 6~10 ||11~12 D 1~2 ||3~5 ||6~10 ||11~12
学生发表意见。师明确,A、B两种分法都是可以的。但同学们发现没有,不论哪一种分法当中,6至10段始终是一个整体,我们是否可以探究一下这几段之间的关系呢?
六、细嚼慢咽
学生齐读6至10段,提问:
1、物候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纬度,经度,高下,古今)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的?(抓住关键词: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2、作者主要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
明确:举例子。(找出并分析)例如: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比北京要早开20天。说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但有时为了使说明对象更透彻,可以举更多的例子。
七、抛砖引玉:《大林寺桃花》
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八、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布置作业: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熟读课文,把文中的雅词美句摘录下来。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逻辑顺序
现象~~~~本质
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写作特色]
集中笔墨,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写作色。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运用对比方法,揭示人物品质。
客轮遇险以后,船长想到的是60个人的安全,惟独没有想自己,这60与1的对比,揭示了他忘我的品质;在人们混乱时,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两处对比,突出了船长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慌。
运用语言动作,突出人物性格。
客轮遇险后,哈尔威船长大声吼道,简短有力的对话,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下达着命令,一切都在听从他的调遣,危急中还不忘抢救见习水手克莱芒,突出了人物果断、坚决的性格。
运用特写镜头,展现人物形象。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人了深渊。这是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展现了人物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片断的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后作业4中的两个勺子,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段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船长》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文中写了他的一件什事?为什么说他的灵魂是伟大的?)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震荡调遣大副井然有序
威严履行深渊忠于职守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哭泣机械灵魂争执控制
调遣呼号斗殴克莱芒可怖
(2)指名朗读,指导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哭泣:小声地哭。
调遣:调派,差遣。
威严:威武而又严肃的样子。
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肇祸:闯祸。
大副:船长的主要助手,驾驶工作的负责人。
深渊:很深的`水。
井然有序:形容严整而有条理,一点都不紊乱。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4.默读课文,按提纲遇险一自救一牺牲给全文分段。
讨论: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28自然段)
三、作业
1.生字描红、临写,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板书:遇险自救牺牲)
二、精读训练
1.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义。你怎样理解句中的又的?
朗读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
(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他面对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职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应怀着崇敬之情,用赞颂的语气来读)
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
2.朗读理解课文第一段。
(1)默读、思考: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情形怎样?(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讨论:
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
薄雾笼罩是事故发生之因。
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可见事故之大,情况之危急。这紧急的情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
(万分紧急,千钧一发)(板书:千钧一发)
(3)朗读指导。
指名试读,相机指导。(开始时语调平缓、轻快,后来要急促,最后一句话要用紧张的语调读,因为情况危急)
指名再读,及时鼓励。
过渡:如此重大的灾难降临了,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
3.朗读理解第二段。
(1)速读,找出最能表现船长沉着镇定的一段话。
(2)出示: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3)出示挂图。
(4)图文结合,理解船长的沉着镇定。
看图说说船长的神态和动作。(板书:巍然屹立)
指名感情朗读这段话。
看图听老师背这一段话。
集体看图背诵这段话。
(5)他真的把每一个人都考虑到了吗?
(他把自己给忘了,面对灾难,他早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6)哈尔威船长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哪些不同命令?结果怎样?从中我们可体会到他的哪些品质?
小组交流,讨论。
(7)出示: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指名读。
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
伟大的灵魂指什么?
(8)指导朗读第二段。
指导:读哈尔威船长的命令时应凝重有力,作者的议论应读得稍慢、庄重,对话部分应急促。
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
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哈尔威船长的?从中你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举例说明。从行动和语言上来描写的,如
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
2.看板书总结。
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板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四、质疑
五、背诵
第29、30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
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哈尔威船长的?从中你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举例说明。从行动和语言上来描写的,如
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
2、看板书总结。
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板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3、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齐背
指名学生背
二、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
三、批改,订正。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公报》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文学、真理等不懈追求的精神。
2、学习心理描写,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画出优美词句。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不学无术
不屑一顾
异想天开
责难之词
无微不至
3、再读课文,写出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4、画找出文中几处心理描写的地方,读一读,体会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感悟心理描写的'作用。
(例:最后一段,作者用一种愉悦的心情写出了自己的闲适与满足,实际上是作者苦中求乐的心理,是作者的一种自我解嘲。这样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无奈和悲哀。)
5、细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并简要回答:
(1)我为什么一定要订阅《大公报》?
(2)我怎样裱糊房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用心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6、质疑问难,交流研讨。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设计方案10-06
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29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11-20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12-02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08-27
教学设计方案【精】12-01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9-23
教学设计方案【荐】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