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24 16:05: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自然灾害的含义,自然灾害的判定方法;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

  (2)掌握自然灾害的特点,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自然灾害的含义、分类;以及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

  2、教学难点学会看图分析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总结自然灾害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目标的达成。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掌握了相关的地理分布规律与特点;学生具备了已有知识结构与经验基础。

  教学方法

  1、启发诱导法、读图分析法、分组教学法。

  2.读图分析、讨论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3、多媒体展示ppt,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播放易州学校举行地震演练的视频,明确学校进行地震演练的目的,引入本节课要讲的课题是自然灾害。

  二、知识拓展

  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任务目标。

  2、询问学生遇到过的自然灾害,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3、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感受20xx年前三季度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危害程度。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含义: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判定:自然灾害是自然条件异常变化加上灾情才是自然灾害出示四个自然现象或事件,找同学判断是否为自然灾害。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1、分别出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相关图片,形成原因、危害。(师生共同完成)

  2、根据课本56-57页的自然灾害分布图,分别明确气象灾害(图2、48)和地质灾害(图2、49)的分布地区,画表格,补充总结自然灾害的分布地区。强调小组合作学习,适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各小组的学习讨论中,小组出代表上台展示,教师最后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3、总结自然灾害的特点

  (三)防灾减灾我国是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我国需要大力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1、国家层面所做的努力

  2、个人层面了解避灾方法(地震、泥石流、洪涝)四、巩固提升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 寒潮 B、 地震 C、 洪涝 D、 车祸

  2、下列关于防灾减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灾害预报,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B、 地震发生时,应该躲在家里不要出门 C、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方法可以有效避灾 D、 减灾防灾是大人们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3、挖山取土最有可能引发的一种自然灾害是( ) A .滑坡 B .海啸 C .泥石流 D .地震

  五、板书设计

  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的地质灾害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防灾减灾避灾方法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相应得导学案和导学测评

  2、抄写本节课知识点。

  教学反思

  1、应该创新课堂活动的方法,除小组讨论外,多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

  2、本节课对于学生的关注度不高,应该尽量的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

  3、多媒体的使用过程中使教学效果不是很完美。

《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破坏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产生的机制,体会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破坏而诱发的严重后果。

  2、通过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了解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及检测方法,体会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及其防治的紧迫性。

  3、学会运用分析综合、因果推理的方法绘制水体污染灾害链。

  4、通过分析事实材料,进一步认识、体会气候变暖的事实、原因及其产生的灾难性后果。

  5、形成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课件辅助、自学指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本节引言部分,启发学生思考:哪些原因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及其引发的灾害与人类活动是否有关?

  (学生活动)阅读引言,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人类的哪些行为引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板书)

  第三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课件展示)展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西北畜牧业地区荒漠景观、南方地区的石漠化景观等图片(或视频)。

  (提出问题)这些地区出现了什么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有没有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课件图片,思考后,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上述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图示地区的生态破坏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人类不合理活动带来的。

  (板书)

  一、生态破坏诱发自然灾害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并阅读P58教材正文内容,想一想:生态破坏是由哪些原因产生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填下列关系图

  (学生活动)阅读P58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

  (板书)

  1、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9,和课件展示内容,说一说:水土流失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有什么危害?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在哪里?

  (课件展示)黄土高原地区或红壤区的水土流失图片、数据、资料。

  (总结归纳)我国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乱垦土地、滥伐森林、破坏草地。危害主要有:土壤变得更贫瘠、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诱发和加剧水文灾害。我国的水土流失区有三个区域:黄土高原区最严重,南方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其次,东北黑土区近几年流失也非常触目惊心。

  (板书)

  2、水土流失灾害

  (课件展示)石漠化地区景观、资料。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P59“知识窗”及课件资源,分组讨论,总结石漠化的定义、危害、发生地区、目前发展状况。

  (板书)

  3、石漠化灾害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0,和课件展示内容,说一说:什么是土地荒漠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有什么危害?

  (课件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地区的荒漠化景观图片、资料。

  (总结归纳)土地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耕地、草场逐渐退化为荒漠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他的`成因,其中自然原因影响较为缓慢,人为原因影响较为强烈。其危害较严重,是世界上头号生态环境灾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蔓延迅速、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板书)

  4、土地荒漠化

  (提出问题)咸海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内陆湖泊,最近几十年荒漠化发展十分迅速,什么原因使咸海的荒漠化发展如此迅速?

  (学生活动)自学P60“知识窗”,完成P61活动题。

  (转承)世界上有十大公害事件(如:20世纪50年代的发生在日本水俣湾的水俣病,也就是有机汞中毒事件等等),这些公害事件都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灾害事件。人一直以为地球上的陆、空是无穷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大家都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半径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95%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板书)

  二、环境污染诱发的自然灾害

  (课件展示)世界十大公害事件或各种环境污染的图片、资料。

  (提出问题)什么是环境污染造成的人为灾害?你还能举出发生在我国的环境污染造成的人为灾害的例子吗?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2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由环境污染导致的灾害事件频发。比如:前几年的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导致松花江流域取水困难;淮河流域水体污染愈演愈烈,在淮河流域的某些村落,甚至出现集体患癌事件,这与淮河流域水污染有直接关系。类似例子还有很多。这也给我们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

  (板书)

  1、什么是环境污染造成的人为灾害

  (提出问题)结合生物知识和P62本节课教材内容,想一想:为什么土壤是各种污染的“归宿地”?简述土壤污染的危害严重性?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内容,分组讨论,总结条目,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

  (学生活动)阅读P63“知识窗”,理解土壤污染灾害应如何检测,以及土壤污染灾害的严重性。

  (板书)

  2、土壤污染灾害

  (提出问题)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和教材内容想一想:水体污染是如何产生的?地表水污染灾害链的产生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自学P63教材内容,自己思考并总结答案。

  3、水体污染灾害链

  (转承)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板书)

  三、气候变暖诱发的自然灾害

  (提出问题)阅读P64两幅图以及教材内容,找一找:哪些数据说明全球气候在变暖?气温升高的幅度有多大?

  结合必修一所学内容,想一想:什么原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吗?(提醒学生保证答案的全面性)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总结答案,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全球变暖的原因概括有以下几点:1、人口剧增因素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6。酸雨危害因素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8。水污染因素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等等。(鼓励学生踊跃回答)

  (板书)

  1、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和原因

  (提出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可以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活动)结合刚才讨论结果,认真分析,总结答案。

  (总结归纳)危害主要有:海平面上升,造成沿海低地淹没;气候异常现象增多;生态失调,全球自然灾害加剧等等

  (学生活动)阅读P65“知识窗”,看一看乞力马扎罗的冰雪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

  (板书)

  2、气候变暖的灾难性后果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三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一、生态破坏诱发自然灾害

  1、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

  2、水土流失灾害

  3、石漠化灾害

  4、土地荒漠化

  二、环境污染诱发的自然灾害

  1、什么是环境污染造成的人为灾害

  2、土壤污染灾害

  3、水体污染灾害

  三、气候变暖诱发的自然灾害

  1、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和原因

  2、气候变暖的灾难性后果

《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在自然灾害面前》。

  学情分析

  “自然灾害”对于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相对遥远的话题。说到遥远,是因为在他们身上并没有发生过重大的自然灾害,没有体会到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那种痛苦,也就不会对自然灾害的无情有什么很深的感受。而本课的活动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深刻感受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性,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到底怎样才能拉近学生与话题间的距离,让学生能有所感悟呢?找准切入点显得尤其重要。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和感受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教学难点是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一些简单的自救互救的方法。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活动。比如:通过“小实验”这个活动,使学生知道灾难来临应如何撤离。通过“自救模拟”学习沉着冷静的应对灾难。

  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我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了重组,精心设计体验活动,试图在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提升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认识,拉近学生与话题间的距离,让学生能有情感上的体验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从身边的雪灾谈起、从印象最深的地震谈起、从印象最深的地震谈起、扩展到其它自然灾害、探索自然灾害背后的人为原因。

  第二课时:灾害预防预报有良方、小测试、自救模拟。

  第三课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互救互助,心手相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

  能力目标:了解人类为应对自然灾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采取的预防和自救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精神品质,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和感受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

  教学难点

  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一些简单的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重大自然灾害的视频资料制作课件,世界地图。

  学生准备:搜集了解到的自然灾害相关文字、图片等资料并填写调查表,

  制作灾害标记牌。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64-67页内容,话题为“大自然发怒的时候”。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68-70页内容,话题为“灾害的预防与救护”。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71-72页内容,话题为“灾害无情人有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从身边的雪灾谈起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雪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2.师:还记得2008年初,下了17天,席卷了中国中部与南方,包括武汉的那场大雪吗?给我们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呢?(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3. 小结:此时飞舞的雪花不再是美的化身,而是大自然的怒吼声,它已演变成了一种灾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雪灾谈起,通过情感上的对比与衬托,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灾害的危害性。

  活动二从印象最深的地震谈起

  1.师:除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雪灾,在同学们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自然灾害是什么?(课件:汶川地震发生时的视频)

  2.师:汶川地震,中国之痛!这次地震究竟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危害呢?说说你感受最深的,最有感触的。(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点交流)

  (1)危害之一:人员伤亡

  (课件:出示照片一:被掩埋的孩子紧握拳头;照片二:一群死难学生遗像)

  师:看看这组数据,遇难:41353人,受伤:274683人,失踪:32666人。地震中,有多少这样花季的孩子生命悄然而逝?地震中,又有多少个的生命戛然而止?(板书:人员伤亡)

  (2)危害之二:精神创伤

  (课件:出示照片三:孩子恐惧的脸)师:看到这张照片的`孩子,你们想到什么?这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的精神上的创伤?(板书:精神创伤)

  (3)危害之三:经济损失

  师:你们还了解到其它哪些危害?(房屋倒塌、道路塌毁、损失金额……)

  学生上台展示汶川地震后的图片,教师演示课件补充图片。

  师:看到地震前后这样截然不同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把这些损失都折算成人民币,是多少呢?

  师:它相当于整个国家当年总收入的十二分之一,这还只是直接经济损失。1976年唐山大地震,直到1986年,唐山重建才基本完成。算算花了多长时间?(十年)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板书:经济损失)

  3.小结:看来,大自然一旦发怒,带给人们的危害极其巨大。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照片、数据的一系列真实的再现,使学生深入感受灾害的危害之大。

  活动三从自己生活的武汉的水灾入手

  1.师:尽管世界上地震发生的区域很广泛,但我们并不必恐慌,因为武汉不处在地震带,一般不会发生地震。倒是另一种自然灾害时常困扰着我们武汉。你们知道是哪一种吗?

  2.师:1998年咱们湖北地区就曾发生过一次重大水灾,这次水灾还殃及那些省份呢?(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3.师:他们都位于长江流域,水灾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区域性。这次水灾还造成了哪些危害?

  4.小结:水灾也给我们造成生命的威胁、经济的损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在图中找,自主在心中思,进一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活动四扩展到其它自然灾害

  1.师:除了上述几种自然灾害,地球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每年都会发生其他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呢?(教师相机演示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2.小结:每种自然灾害都会让我们生命、生活受到影响。

  设计意图:扩展到其它自然灾害,了解其他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性。

  活动五探索自然灾害背后的人为原因

  1.师:人们都说:自然灾害是“天灾”,人类无法预测,我们害怕、恐惧。特别是近几年,大自然发怒的次数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师:在上网搜集资料时有这样两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现象一:(课件:出示1954年和1998年水灾流量与水位对比统计图)这两张统计表给你的感受是什么?98年洪水的流量没有54年的流量大,水位却普遍比54年的水位高。为什么呢?

  3.师:再看现象二,武汉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不常下雪,为什么2008年初,气候会那么异常,暴雪成灾呢?

  4.小结:天灾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原因呢?我期待着你们能找到答案,能和我一起共同探索,让自然灾害对我们人类造成的危害小一点,再小一点。

  设计意图:提出质疑,激发起他们探究的欲望,让其在探询到自然灾害背后的人为因素后发自内心地想要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板书设计

  大自然发怒的时候

  带给人们的危害极其巨大

  人员伤亡 精神创伤 经济损失

  第二课时

  活动一灾害预防预报有良方

  1.师: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可以运用各种方法,逐步认识它的规律,依循规律,采取相应得措施,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力求摸清大自然的脾气。(板书课题)

  2.结合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自主学习68页相关内容,交流讨论:古代预防预报自然灾害的工具和手段有哪些?

  3. 师: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科学仪器———地动仪。它是人类用科学方法观测地震的开端。

  4.师:今天,人们预测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的方法和途径更加多样,也更加科学了,现在,有哪些预防预报自然灾害的高科技手段呢?

  5. 师: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细心观察,总结了哪些预测自然灾害的经验和谚语呢?(板书:依循规律采取措施)

  6.小结:瞧,灾害的预防预报费方法真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收集、整理、交流的探究性学习开放式活动中,了解一些人们预防预报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手段。

  活动二小测试

  1.教师选择一个瓶子表示巷道,里面装各色的球表示人。当灾害降临时,学生试着演练一下怎样能又快有安全的跑出去?

  2.从活动中得到什么启示?

  3.小结:灾难来临时,我们要冷静沉着迅速有序的撤离。

  设计意图:在自主参与的小测试模拟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关键时刻,迅速有序紧急疏散的重要。

  活动三自救模拟

  1.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关注新闻报道,就会发现,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瘟疫……它们像凶残的魔鬼,肆虐地摧毁人类的家园,甚至会奔走人们宝贵的生命。那么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又应该如何做呢?

  2.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分组选择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创设情境,设计演练内容。

  (1)如果预报将有地震或洪水发生,你和家人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2)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高层的楼房里,你该怎么办?如果你正在电影院里看电影,这时你该如何办?如果你正在马路上,这时你该如何办?

  (3)如果山洪正向你居住的房屋袭来,你和家人应如何躲避洪水?

  (4)如果不幸被洪水围困,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来求救或保住性命?如果在地震中不幸被倒塌的房屋压住了,在等待救援人员到来时你应该如何做?

  3.面对自然灾害,除了要有逃生的技巧外,还必须具备什么品质?为什么?说说你知道的实例。

  4. 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 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造成了巨大损失,但在地震中也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令人震撼又感动。(课件:播放典型事例视频)

  5.小结:自我救护要沉着应对。(板书)

  设计意图:在有效的情境创设和生生互动的演练中,初步掌握一些简单实用的自救方法。

  板书设计

  灾害的预防与救护

  依循规律采取措施

  自我救护沉着应对

  第三课时

  活动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1.(课件:出示P72页相关图片)师: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受?

  2.学生说他们从各种媒体上了解到的,有关某地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国内国外救助的情况及感人事迹。

  3.师:在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后,你和你的家人又都做了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设计意图:拉近话题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从自己和自己身边人们的行动中产生真切感受。

  活动二互救互助,心手相牵

  1.(课件:出示一组手的照片——“救命的手”医护人员和青年志愿者齐手运送重伤员;“求生的手”一所被震倒的中学现场,一名女生伸出求援的手,她不久获救;“喂奶的手”年仅1岁的女孩沈天奇在地下顽强存活3天后获救援,医生在为小天奇喂食牛奶;“献血的手”南京鼓楼医院的医生们伸出手臂,踊跃献血,救助地震灾区伤员;“捐款的手”机关广大干部职工纷纷伸出手为地震灾区捐款。)师::一双双手用无声的手语,向滚滚江河,向苍茫大地,传递着无尽的悲情与灵魂的震撼。那一只只伸出的小手,是求生的渴望;那一双双急切的巨掌,是托起明天的力量。每一只手都彰显着人类的抗争,书写着生命的尊严!请伸出你的手,握住求助的手,让世界充满爱……

  2.小结。虽然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但人们相互救助的温情可以减轻灾区人们的伤痛。

  设计意图:小小的照片感染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对灾害无情人有情理解更加透彻了。

  板书设计

  灾害无情人有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互救互助,心手相牵。

《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地震和洪水中的避灾救助方法与应急措施;

  (2)了解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急避险方法。

  2、技能目标:

  (1)掌握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和技能;

  (2)学会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和技能。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避险救助演练活动,使学生掌握相应灾害的自救与互救方法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灾害意识和防灾信心。

  重点、难点

  (1)重点: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2)难点:理解在自然灾害中的避险自救与互救的原则及应对措施。

  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以班为单位进行防震演习活动:

  ①在教室里上课时突发地震,你该怎么办?

  ②在公共场所时突发地震,你该怎么办?

  ③在室内时,突发地震,你该怎么办?

  ④在室外时,突发地震,你该怎么办?

  ⑤在地震后的救助行动中,你能做些什么?

  1、震前——防震准备

  2、震中——避震

  (1)黄金12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

  (2)室内避震: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3)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3、震后自救与互救

  (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2)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1、防洪准备

  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三是准备逃生物资。

  2、洪水应急措施:

  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②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3、洪水中的.救助

  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4、多媒体展示:洪水灾害中的救助场面,要求学生掌握应对洪水灾害的方法。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①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②大雾和沙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教学教学设计06-15

a的教学设计09-07

教学设计09-23

an教学设计11-23

自然灾害主题教育教案03-25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06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4

弹力教学设计03-14